DB52/T 1501.5-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DB52/T 1501.5-2020 Crop 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5: Wheat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501.5—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cropresistancetodiseases
Part5:WheatresistancetoPowderyMildew
2020
-
05
-
22发布
2020
-
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501.5—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鉴定方法..........................................................................2
5供试材料保存备查..................................................................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白粉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4
附录B(资料性附录)病圃田间配置示意图..............................................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小麦白粉病记载、评价表..........................................6
附录D(规范性附录)白粉病病情分级..................................................8
I
DB52/T1501.5—2020
前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淳、陈文、何海永、王莉爽、谭清群、隋建枢。
II
DB52/T1501.5—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小麦抗白粉病(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的鉴定方法和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和资源对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96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白粉病wheatpowderymildew
由布氏白粉菌引发的小麦白粉病,可侵染小麦地上部分各器官,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初发病时,叶面出现
1mm~1.5mm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详情见附录A。
3.2
抗病性评价evalu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小麦对于小麦白粉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3.3
病圃diseasenursery
在小麦白粉病常年发生较重区域选择作为小麦抗白粉病鉴定的地块。
3.4
有效性判别validitydiscrimination
根据感病对照品种的发病情况判断本次抗病性鉴定是否有效的方法。
1
DB52/T1501.5—2020
4鉴定方法
4.1小麦白粉病病害诱发
4.1.1感病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选择
鉴定所用感病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均采用相同的当地高感品种。
4.1.2病圃田间配置
病圃设置在小麦白粉病发病重、可控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见附录B。
4.1.3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
4.1.4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方式播种。每行均匀播种100粒。
4.24.2病情调查
4.2.1调查时间
于小麦拔节期和小麦齐穗期各调查一次,调查记录使用表格见附录C。
4.2.2调查方法
每行调查全部植株,取病情最重的30株进行抗病性评价。
4.2.3调查分级
小麦拔节期调查分级按照附录D中表D.1的方式进行,调查基部1~5片叶。小麦齐穗期调查分级按照附录D中表
D.2的方式进行。
4.2.4病情指数(DI)计算
4.2.4.1小麦拔节期平均病情指数按(1)式计算。
(iNi)
DIL100.................................(1)
N9
式中:
DIL——叶平均病情指数;
i——叶病级数值;
Ni——病级为i的叶片数;
N——总叶数。
4.2.4.2小麦齐穗期平均病情指数按(2)式计算。
(pNp)
DIP100.................................(2)
M9
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7645.8-1994 冲模零件及其技术条件 冲模导向装置 导套座 1994-12-09
- HB 6787-1993 2000倍气动量仪用内径测量头(D>24~65) 1994-06-01
- GA 240.4-2000 刑事犯罪信息管理代码 第4部分 选择时机分类和代码 2000-02-18
- SJ/T 10519.03-1994 塑料注射模零件 预杆固定板、垫板 1994-04-11
- QB/T 2140-1995 日用安全火柴安全要求 1995-08-08
- SJ 3002.4-1988 组合冲模 冲裁刃口 1988-03-28
- HB 4527.5-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多夹具基础件 T形过渡板 1992-01-23
- HB 355-1971 带环形槽及孔的轴销 1973-01-01
- HB 2472-1989 单耳定位支座 1989-05-13
- EJ/T 303-1994 1升六氟化铀容器 199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