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DB52/T 1501.1-2020 Crop disease resistance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Ric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501.1-2020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22
实施日期
2020-09-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cropresistancetodiseases

Part1:Riceresistancetoblast

2020-05-22发布2020-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501.1—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鉴定方法..........................................................................2

5抗病性评价........................................................................4

附录A(资料性附录)稻瘟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稻稻瘟病分级..................................................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9

I

DB52/T1501.1—2020

前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湄潭县植保植检站、麻江县种子管理站、贵州黔西南州

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遵义市农业农村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海永、杨学辉、张品辉、黄贵民、高捷、谭清群、王金洪、丁军、刘霞、

江健、周开云、张发丽、蒋颖。

II

DB52/T1501.1—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稻瘟病(Magnaportheoryzae(Hebert)Barr.)鉴定方法与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水稻品种(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1300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

NY/T2646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稻稻瘟病riceblast

水稻稻瘟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属侵染引起的水稻病害,包括苗瘟、叶瘟、节瘟、枝梗瘟、谷

粒瘟和穗颈瘟。病原、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A。

3.2

病圃diseasenursery

在水稻稻瘟病常年发生较重区域选择作为稻瘟病鉴定的地块。

3.3

鉴定池identificationpool

根据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修建的水泥池,规格为100cm×100cm。

3.4

接种体inoculum

可用于人工接种的病原物。

1

DB52/T1501.1—2020

3.5

抗病性评价evalu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水稻对稻瘟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4鉴定方法

4.1病圃设置

4.1.1种子处理

参试品种和感病对照种子采用55℃~58℃温水浸种24h(自然冷却),28℃~30℃的恒温培养

箱中催芽24h的播种。

4.1.2(叶)瘟自然诱发病圃

该病圃按每品种播1.5m2(如果采用旱育秧,则不需要浸种和催芽),品种之间条播(5cm~8cm

宽)当地高感稻瘟病的诱发品种。播种后2叶1心施一次氮肥,按10kg/666.7m2,其它措施参考NY/T2646、

NY/T1300进行。

4.1.3穗颈瘟自然诱发病圃

选择常年穗颈瘟发生严重的区域设置鉴定圃。每品种移栽60穴,每穴2粒谷苗,株行距为

13.5cm×20cm,每个品种四周种植高感诱发品种,试验重复2次。施肥量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在抽

穗前5d追施一次氮肥,按20kg/666.7m2,水稻虫害防治参考GB/T8321.10进行。

4.1.4苗(叶)瘟人工接种病圃

同一组别的参试品种或材料播种于同一鉴定池中,每品种播15~20粒,3次重复,间距10cm,人工

接种前3d~5d施氮肥10kg/666.7m2。

4.1.5穗颈瘟人工接种病圃

将各品种移栽于100cm×100cm的鉴定池中,每池种30穴,种5行,每行6穴,每穴2粒谷苗。施肥

量高于常规水平,并在抽穗前5d追施一次氮肥20kg/666.7m2。

4.2接种体制备

选择贵州省稻瘟病菌优势菌株,在PDA培养基上活化,并转接到燕麦培养基上,恒温暗室培养

6d~7d,黑光灯照射1d~2d,诱导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用无菌水配制成1×105个孢子/毫升悬浮液,

每1000mL孢子悬浮液加1mL土温(Tween)。

4.3人工接种

4.3.1苗(叶)瘟人工接种

水稻苗3叶1心时,用农膜将水稻苗四周完全密闭,在苗正上方的膜上开一个小孔,利用空压机将孢

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以所有叶片上布满孢子液而不滴下为宜,20℃~28℃条件下黑暗保湿24h,

定时喷水保湿7d后调查。

2

DB52/T1501.1—2020

4.3.2穗茎瘟人工接种

水稻抽穗破口1/5~1/3时开始接种,下午4:00至傍晚采用注射器对穗苞上部接种孢子悬浮液,每穗

1mL,每品种15株以上,并标记。

4.4病情调查

4.4.1苗(叶)瘟调查

4.4.1.1开始发病后逐日观察,当感病品种叶瘟病级达7级以上时。每个品种调查发病最重的10株,

每株记录发病最重的叶片病级,以发病最重的5株计算苗(叶)瘟病级,参照附录表B.1,记载参照附

录表C.1。

4.4.1.2感病对照苗(叶)瘟病级未达7级时,苗(叶)瘟试验无效。

4.4.2穗颈瘟调查

4.4.2.1穗瘟在水稻黄熟期进行调查。自然诱发鉴定调查100穗,人工接种鉴定调查全部接种植株,

稻颈瘟单穗损失率分级标准参照附录表B.2。记载各级病株数,参照附录表C.2。

4.4.2.2感病对照穗颈瘟病级未达7级时,试验无效。

4.5结果计算

4.5.1苗(叶)瘟病级

苗(叶)瘟病级按式(1)计算:

GDL

GLB.....................................(1)

5

式中:

GLB——苗(叶)瘟病级;

GDL——各病级代表值。

4.5.2穗瘟发病率

穗瘟发病率按式(2)计算,分级标准见附录表B.3:

TMDP

IDP100...................................(2)

TNP

式中:

IDP——穗瘟发病率,单位为百分率(%);

TNDP——发病穗数;

TNP——调查总穗数。

4.5.3穗瘟损失率(病级)

穗瘟损失率(病级)按式(3)计算:

GDPNDP

GLRP.................................(3)

TNP

3

DB52/T1501.1—2020

式中:

GLRP——穗瘟损失率(病级);

NDP——各级病穗数;

GDP——各级损失率病级;

TNP——调查总穗数。

4.5.4抗性指数

稻瘟病抗性指数按式(4)计算,分级标准见附录表B.4,记载见附录表C.3:

IBGLB25%GLDL25%GLRP50%.......................(4)

式中:

IB——稻瘟病抗性指数;

GLB——苗(叶)瘟病级;

GLDL——穗瘟发病率病级;

GLRP——穗瘟损失率(病级)。

当感病对照品种苗(叶)瘟未达到7级时,稻瘟病抗性指数按式(5)计算。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