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501.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DB52/T 1501.16-2020 Crop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16: Chinese cabbage resistance to pepper mild mosaic virus disease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501.16-2020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22
实施日期
2020-09-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501.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cropresistancetodiseases

Part16:ChinesecabbageresistancetoTurnipMosaicVirus

2020-05-22发布2020-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501.1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鉴定方法..........................................................................2

5抗病性评价........................................................................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芜菁花叶病毒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4

附录B(资料性附录)芜菁花叶病毒病原鉴定及保存方法..................................5

附录C(资料性附录)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8

I

DB52/T1501.16—2020

前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长顺县果蔬站榕江县植保植检站黔东南州植保植检站

黎平县植保植检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莉爽、刘茜、范刚强、江滋琼、李淳、陈小均、刘学辉、刘荣平、毛世虎。

II

DB52/T1501.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TurnipMosaicVirus,TuMV)鉴定方法与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白菜品种(系)、种质资源对芜菁花叶病毒抗病性的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060.4辣椒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4部分: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rus,TuMV

芜菁花叶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存在的植物病

毒,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病原、田间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A)。

3.2

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

3.3

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为接种的方式将人工培养或收集的病原物置于植物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

程。

3.4

感病对照susceptiblecontrolvariety

用于衡量病害发生程度的感病品种。本标准选用当地主栽白菜和美五号为感病对照。

3.5

抗病性评价evalu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1

DB52/T1501.16—2020

4鉴定方法

4.1接种体的准备

将准确鉴定的芜菁花叶病毒(TuMV)储藏于-80℃冰箱备用(接种体的鉴定及保存方法见附录B)。

4.2材料培养

白菜种子直播于营养钵中,每钵直播1~2粒种,育苗土为专用育苗基质,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

复20株。人工气候室温度设置为白天25℃,夜间20℃;光照设置为每天12h。定期浇水和防治蚜虫。

4.3接种

4.3.1接种时期

苗期鉴定在白菜2叶1心时接种。

4.3.2接种方法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法,参考NY/T2060.4并做修改。接种前,称取一定质量的新鲜病叶放入高温灭

菌过的研钵中,加入5倍体积的磷酸缓冲液(0.05mol/L,PH=7.2)研磨匀浆,两层纱布过滤,立即用

于接种。接种时:先在植株的2片真叶的正面洒少许600目金钢砂,然后用手指蘸取病毒汁液在叶面上来

回摩擦2~4次,摩擦后用双蒸水立即冲洗叶面;接种后,黑暗24h再恢复光照。

4.3.3接种后的植株管理

接种完成后,植株正常管理。

4.4调查

4.4.1调查时间

待鉴定材料长至6叶期(一般接种后21d~30d)进行抗病性调查。

4.4.2调查和计算方法

共调查2次,接种后21d调查1次病毒病发病情况,28d调查第2次。用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根据

2次的病情指数结果进行校正,以消除待鉴定材料因生育期不同而导致抗性程度的差异。

(各级病株数相应级数值)

病情指数(DI)100..................(1)

调查总株数9

4.4.3病情分级

白菜品种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病情分级见表1。

2

DB52/T1501.16—2020

表1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病情分级

病情级别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