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660-2010 无公害食品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DB37/T 1660-2010 Non-polluted food - Big-sphere bracket fungus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660-2010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08-31
实施日期
2010-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

B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660—2010

无公害食品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0-08-31发布2010-10-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660—201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邹城市食用菌工作站、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

限公司、武城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黄春燕、孙廷林、单洪涛、邢作山、李洪忠、张振水、罗明生。

I

DB37/T1660—2010

无公害食品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

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无公害食品大球盖菇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GB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公害大球盖菇pollution-freeStrophariarugosoannulata

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5358要求,生产过程按照NY/T5333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NY5099规

定,并有限制地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GB7096和NY5095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合格并

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大球盖菇产品。

4产地环境

1

DB37/T1660—2010

产地环境符合NY5358的规定。栽培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和水源

清洁。每季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和覆土,对菇场进行消毒。

5生产技术要求

5.1栽培设施

菇房建在地势平坦、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利于控温遮阴、便于保湿和排水的地方。菇房内走道两

端一般设置上中下三层通风口(窗),规格为30cm×35cm;走道中间的顶棚上设置通风窗1处,规格为

20cm×25cm。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等,不应对环境和大球盖菇产品造成污染。在菇房中可进行

地床、层架栽培或块(袋)式栽培。采用林地菌畦栽培,选择遮阴、避风环境作为栽培场地,以排灌方

便、土质肥沃、偏酸性的壤土为宜,不宜选用低洼、阴湿的场地。

5.2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栽培,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以15℃~26℃为最适宜。山东省8月中下旬~翌年

3月中旬均可进行秋、春两季播种栽培,10月上旬及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菇。

5.3品种选用、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5.3.1品种选用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发菌出菇快、抗逆性强、高产、商

品性好,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大球盖菇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使

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大球盖菇菌种,应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5.3.2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应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大球盖菇成品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要求。

菌丝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无老化、退化现象。

5.4生产材料

5.4.1主辅原料

符合NY5099的规定。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稻草、小麦秸、玉米秸、玉米芯、花生茎蔓、豆秸等。

用于栽培大球盖菇的作物秸秆,在收获前1个月不得施用高残毒农药。栽培基质中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及

杂菌、病虫源混入。

5.4.2覆土材料

符合NY5099的规定。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林地腐殖土、草炭土或农田耕作层以下的壤土。不

宜用砂质土和粘土。

5.4.3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符合GB5749的规定。使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等。喷水中

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5.4.4肥料及添加剂

符合NY5099的要求。不得使用生长激素类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

2

DB37/T1660—2010

5.5培养料配方和预处理

5.5.1培养料配方

大球盖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配方1:稻草70%,花生茎蔓25%,麦麸3%,石灰粉2%;

b)配方2:麦秸67%,玉米芯25%,麦麸5%,石膏粉1%,石灰粉2%;

c)配方3:玉米秸75%,豆秸17%,麦麸5%,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2%;

d)配方4:金针菇菌糠75%,杂木屑22%,石膏粉1%,石灰粉2%。

5.5.2培养料预处理

将栽培原料在阳光下翻晒2d,铺料前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1d~2d,吸足水分,使其含水量达70%~

75%,捞出,堆闷2d~3d备用。在高温季节(白天气温25℃以上)栽培料可经预堆发酵处理,翻堆2~3

次,摊晾散热后用作栽培。处理后培养料pH6.0~pH7.0为宜。

5.6播种和发菌培养

5.6.1播种

播种前将畦床土壤整成龟背状,背高12cm~15cm,宽90cm~110cm,用石灰粉或漂白粉等药物对菌

床及四周进行喷洒。整秸秆预湿料或菌糠等发酵料均采用菌畦铺料播种,菌糠等碎料宜进行压块栽培。

先将畦床喷水淋湿,然后铺入培养料。每m2用干料25kg~30kg,料厚25cm~30cm,用菌种500g~800g。

播种后料面覆盖消毒湿草帘或碎秸秆保温保湿,也可在料面及周边覆1cm厚的腐殖土保湿。高温季节可

每隔30cm~40cm打直径4cm~5cm的孔2~3个,至底。畦间留40cm宽的操作道,低于菌畦底部地面。

若采取床架栽培,床面宽60cm~70cm,层距55cm~60cm,高3~4层,底层离地面15cm~20cm,架与

架之间留走道60cm左右。

5.6.2发菌培养

5.6.2.1发菌管理

栽培料温度控制在22℃~28℃,超过30℃时揭膜通风,或将料床上半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