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152-2010 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DB51/T 1152-2010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1152-2010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08-18
实施日期
2010-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0

备案号:28684-2010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152—2010

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EvaluationCriteriaforQualityofEcotourismResourcesinSichuanProvince

2010-08-18发布2010-10-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152—201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原则、指标和方法................................................................1

5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2

6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3

附录A(标准的附录)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及因子分值框图...........................4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5

I

DB51/T1152—2010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森林旅游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鄢武先、王金锡、马朝洪、段雪梅、杨晓华、张懿琳。

本标准于2010-10-01首次发布。

II

DB51/T1152—2010

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和等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

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70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GB/T18972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态旅游一切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生态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3.2生态旅游景区是建立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开展或可能开展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并有生

态保护和旅游经营管理专门机构的基本景区单元。

3.3生态旅游资源是从生态旅游的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资源,包

括景观资源、区域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

4评价的原则、指标和方法

4.1评价原则

4.1.1以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详细调查为基础,按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

类、分级。

4.1.2通过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结合,进行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4.1.3能反映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状况和环境特征,重点评价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的相对地

位和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

4.2评价指标

包括生态旅游景观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生态保护指标、开发利用条件指标四大类。设置4个一级

指标、19个二级指标及多个三级指标。

4.1评价方法

1

DB51/T1152—2010

采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通过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每类资源,按评价因子的地位、特色和重要性确

定分值,评分值之和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5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5.1生态旅游景观资源

5.1.1地文景观资源

包括山形山势、奇峰异洞、危崖峭壁、峡谷、岩溶、蚀余(峰丛、石林、土林、漏斗、钙化)、典

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地质遗址、化石、分水岭、河源、丹霞地貌及其他地文景观。

5.1.2水域风光资源

包括江河、湖泊、溪流、瀑布(跌水)、泉水、冰川、水库、温泉、潭池、沼泽及其他水文景观。

5.1.3生物景观资源

各种自然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树名木、奇花异草、野生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构成的生物景观,

包括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丰富度,生物景观的观赏性、多样性、稳定性,和生物景观的季相变化等。

5.1.4天象与气候景观资源

景区中极为美观或能给旅游者极大舒适感的,具有旅游价值天象与气候。包括雪景、雨景、云海、

朝晖、夕阳、佛光、蜃景、极光、雾凇及其他天象景观。

5.1.5自然文化资源

在景区内形成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包括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

地方产品及其他人文景观。

5.2区域环境质量

5.2.1环境质量

包括大气环境质量、地面水质量、负离子含量、噪音、电磁辐射等,其质量分级标准执行GB3095、

GB3096、GB3838、GB8702、GB15618的规定。

5.2.2环境承载能力

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确定的游客限制量即保守游客量,来反映生态旅游

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

5.2.3区域安全性

区域有无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地方流行病、放射性放射源、高原缺氧等生态旅游安全

危险性因素。

5.3生态保护

5.3.1保护规划

是否制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5.3.2机构人员

是否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和落实工作人员。

5.3.3经费投入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经费投入能否完全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

5.3.4监测体系

是否建立生态保护监测体系及运转状况。

5.3.5社区参与

景区与周边社区相互融洽关系及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的状况。

5.3.6生态旅游资源破坏行为

景区中是否有影响自然景观、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行为。

5.4开发利用条件

5.4.1区位优势

2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