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399-2019 水产动物病原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检测技术规范
DB34/T 3399-2019 Water animal pathogen sensitivity test and drug resistance de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B5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399—2019
水产动物病原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
检测技术规范
StandardforDrugsensitivitytestanddrugresistancetestofaquaticpathogenic
bacteria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1-04发布2019-12-04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39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定远县水务局、明光市水产技术推广
站、蒙城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安徽海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宁国市渔业渔政管理局、定远县海群现代农
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溪县农业委员会水产站、望江县水产局、阜南县水产管理局。
本标准起草人:彭开松、吴敏、姜守松、范文鲁、赵祖芳、王黎明、贾俊威、付成海、薛贵胜、朱
若林、鲍传和、蒋军、魏泽能、檀基良、曹学志、于朝敏。
I
DB34/T3399—2019
水产动物病原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产动物病原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检测的术语与定义、样品采集、病原菌分离与
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病原菌耐药性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水产动物病原细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27623.1渔用抗菌药物药效试验技术规范第1部分:常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
WS/T639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水产动物Liveaquaticanimals
具有典型症状和大体病变的活水产动物。
3.2
冻水产动物Frozenaquaticanimals
活水产动物断头处死后装入无菌塑料自封袋,在-20℃冻存6h~12h的水产动物。
3.3
冰水产动物Iceaquaticanimals
活水产动物断头处死后装入无菌塑料自封袋,在湿冰中存放6h~12h的水产动物。
3.4
死水产动物Deadaquaticanimals
死后在养殖水体中留存6h~12h的水产动物。
4样品采集
1
DB34/T3399—2019
4.1采样器材
手术剪,镊子,解剖盘,无菌棉试子,无菌塑料自封袋,保温采样箱,乳胶手套,网具。
4.2样品数量
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大体病变的患病水产动物3~5尾作为分离病菌的样品。如果症状和大体病变
复杂,可以适当增加样品数量。
4.3样品质量
样品质量优劣次序为:活水产动物>冰水产动物>冻水产动物>死水产动物。无法获得前三种样品
时,可使用死水产动物。样品数量多或动物个体大时,用无菌棉试子充分吸收样品中的体液或直接蘸取
小块组织,保存于采样管。样品在4℃保温箱或冰盒中运送。
5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5.1样品处置时限
送检样品到达实验室后应立即处理,不能存放过夜。
5.2分离培养基
根据疑似病菌类别,选择预制好的分离培养基(参见附录A和附录B)。
5.3病原菌分离
5.3.1内脏器官分离法
全身系统性感染病例,体表经75%酒精消毒后,剪除腹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或剥离甲壳
(虾、蟹和贝类),暴露腹腔或甲壳下的脏器。无菌摘下肝胰腺或脾脏或肾脏,剪一断面涂布到固体培
养基表面,划线法分离病菌。
5.3.2体表损伤组织接种法
体表或鳃局灶性损伤病例,选新鲜病灶,在损伤与健康组织的交界处,无菌刮取采集约1μL的样
品,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法分离病菌
5.4病原菌物种鉴定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测序等鉴定分离菌。
5.5病原菌致病性鉴定
经毒力基因检测和本动物回归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
6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
6.1试验器材
纸片扩散法所需试验器材应符合WS/T639的规定。
2
DB34/T3399—2019
6.2培养基制备
根据细菌鉴定结果,选择相应固体培养基(见附录D),固体培养基厚度为4mm±0.5mm。固体
培养基用无菌塑料自封袋密封后,可在4~8℃放7~14天,用前在37℃温箱中除明水。
6.3试验菌液制备
测试菌株包括临床分离病原菌和质控参考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9213)。过夜培养的测试菌株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0.5麦氏浊度(相当于1~2×108cfu/mL),
在15~60min内用完。
6.4试验操作过程
灭菌棉试子蘸取上述菌悬液均匀涂布在琼脂表面。在15min之内,将药敏纸片(见附录C)均匀
平坦紧贴到平板上(纸片中心间距离至少3cm)。倒置平板并在15min内放到培养箱培养,培养皿叠
放不超过5层。培养温度和时间见附录D。
6.5试验结果判定
培养结束,取出培养皿,放在眼前30cm处,测量抑菌圈直径(单位为mm)。根据折点值(参
见附录E),判断敏感性。如果在培养皿表面仅见单菌落,说明接种量不够,要重新进行试验。
7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7.1试验器材
除将试管替换为96孔微量培养板外,其余所需试验器材应符合GB/T27623.1的规定。
7.2培养基制备
根据细菌鉴定结果,选择相应肉汤培养基(附录D)。
7.3抗菌药物溶液制备
抗菌药物批号、效价、有效期和存储条件,必须明确,并按要求存放在4~8℃的干燥器内。使用
药物储存液配制溶剂(附录C)溶解抗菌药物,制备浓度高于1g/L的抗菌药物储存液,抗菌药物储备
液在-20℃可保存一个月。使用药物工作液配制溶剂(附录C)稀释抗菌药物储存液,制备所需的2倍
比稀释的抗菌药物工作液,并在一天内用完
7.4细菌工作液制备
过夜培养的测试菌株先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0.5麦氏浊度,再用肉汤稀释100倍,使细菌工作
液浓度约为1×106cfu/mL。细菌工作液最好在30min内用完,否则应存放在冰上。
7.5试验操作过程
给96孔微量培养板做好标记。第A~H行,每两行为一个重复。第1~10列为测试孔,加入对
应浓度的2倍比稀释的抗菌药物工作液,每孔100μL。第11列为阳性对照孔,第12列为阴性对照
孔,二者均加100μL灭菌生理盐水。第1~11列加细菌工作液100μL;第12列加肉汤100μL。
上述布板完成后,立即从阳性对照孔中取10μL菌悬液加到10mL的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取100μL
3
DB34/T3399—2019
涂布到相应固体培养基表面(见附录D),过夜培养后计数。加盖微量培养板用无菌塑料自封袋密封后,
放入培养箱中孵育(培养温度和时间,见附录D)。微孔板的叠层不超过5层。
7.6试验结果判定
如果7.5中计数的每个培养皿中菌落数量在20~80之间,则说明细菌工作液浓度比较合适。细
菌平板计数和结果认定方法参照GB4789.2。微量培养板培养结束后,必须同时满足阳性对照孔浑浊且
阴性对照孔清亮,试验结果才有效;否则,试验应重做。以清亮测试孔对应的最小药物工作液终浓度为
最小抑菌浓度(MIC)。
8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
8.1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小于耐药性折点直径(附录E),可初步判定该细菌对该药物具有耐药性。
8.2最小抑菌浓度法
最小抑菌浓度大于耐药性折点浓度(附录E),可初步判定该细菌对该药物具有耐药性。
8.3MBC/MIC比值法
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读取结束后,取MIC孔之前清亮孔的各孔培养物100μL,进行细菌
平板计数。当7.5中阳性对照孔计数结果为某清亮孔计数结果的1000倍时,该清亮孔所对应的药物
浓度就是最小杀菌浓度(MBC)。当MBC/MIC≥32时,可判定该菌对某种药物有耐药性。
4
DB34/T3399—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试剂和培养基
A.1灭菌生理盐水
8.5gNaCl,1L水,121℃、15min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A.2牛心脑浸出液琼脂(BHIA)
20g胰蛋白胨,10gNaCl,10g牛心浸粉,4g葡萄糖,5gNa2HPO4,15g琼脂,1L水,
pH7.4,121℃、15min高压蒸汽灭菌,倾倒平板。
A.3水解酪蛋白(Meller-Hinton)肉汤(MHB)
1g牛肉粉,1.5g可溶性淀粉,17.5g酸水解酪蛋白,1L水,pH7.4,121℃、15min高压
蒸汽灭菌。灭菌前在MHB基础上,添加15g琼脂,灭菌后倾倒平板,即为水解酪蛋白(Meller-Hinton)
琼脂(MHA)。
A.4TYEA
1.4g胰蛋白胨,0.4g酵母膏,0.5gMgSO4•7H2O,0.5gCaCl2•H2O,10g琼脂,1L水,pH
7.2,121℃、15min高压蒸汽灭菌,倾倒平板。
A.5Cytophaga琼脂
0.5g胰蛋白胨,0.5g酵母膏,0.5g醋酸钠,0.2g牛肉膏,10g琼脂,1L水,pH7.2,
121℃、15min高压蒸汽灭菌,倾倒平板。
A.6Middle-brook-ADH-enrichment-addedMiddlebrook7H11
0.5g(NH4)2SO4,1.6gKH2PO4,1.4gNa2HPO4,0.4g柠檬酸钠,0.05gMgSO4,1.0g胰酪
蛋白胨,0.001gZnSO4,0.001gCuSO4,0.5gL-谷氨酸钠,0.04g柠檬酸铁铵,0.001g盐酸吡哆
醇,0.5mg生物素,0.25mg孔雀石绿。取上述混合物5.5g,加5mL甘油,900mL蒸馏水,121℃、
10min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到50~55℃时,加入过滤除菌的OADC添加剂100mL,混匀;然后添加
商品化的ADH(精氨酸双水解酶氯化钠肉汤),混匀备用。
如果在高压蒸汽灭菌前,加入13.5g琼脂,后面操作相同,制备得对应固体培养基。
OADC添加剂:5g牛血清白蛋白(V组分)、0.06mL油酸、2g葡萄糖、0.003g触酶、0.85g
NaCl、100mL蒸馏水,溶解后过滤除菌。
5
DB34/T3399—2019
BB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1107-2019 水电厂自动化元件基本技术条件 2019-06-04
- DL/T 1965-2019 回转式翻车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 2019-06-04
- DL/T 920-2019 六氟化硫气体中空气、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19-06-04
- DL/T 1962-2019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2019-06-04
- DL/T 1963-2019 高幅振动筛 2019-06-04
- DL/T 294.3-2019 发电机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第3部分 转子过电压保护 2019-06-04
- DL/T 1964-2019 环式布料机 2019-06-04
- DL/T 932-2019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 2019-06-04
- DL/T 5083-2019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 2019-06-04
- DL/T 1961-2019 火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