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

DB4403/T 243-2022 Guidelin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ust Hazards in Employers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03/T 243-2022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7-20
实施日期
2022-08-01
发布单位/组织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用人单位粉尘危害的预防、控制、风险评估及管理。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石棉粉尘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起草人:
左弘、周伟、李天正、王雪毓、香映平、于碧鲲、陈浩、田亚锋、林艳发。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C52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

Guidelinesfordusthazardriskassessmentofemployers

2022-07-20发布2022-08-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24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人员和资质..................................................................................................................................................1

5评估程序......................................................................................................................................................2

6准备阶段......................................................................................................................................................2

7实施阶段......................................................................................................................................................2

8应用阶段......................................................................................................................................................5

附录A(规范性)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7

附录B(规范性)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表.................................................................................................8

附录C(规范性)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表.................................................................................9

附录D(规范性)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表...........................................................................................10

附录E(规范性)依据毒性进行危害特征分级.......................................................................................11

附录F(规范性)常见粉尘危害分级.......................................................................................................12

附录G(规范性)接触指数分级...............................................................................................................16

附录H(规范性)风险控制对策...............................................................................................................17

附录I(资料性)粉尘危害工程控制措施...............................................................................................18

附录J(资料性)粉尘岗位风险管理台账...............................................................................................19

附录K(资料性)粉尘岗位风险告知卡示例...........................................................................................20

参考文献..........................................................................................................................................................21

I

DB4403/T24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深圳市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左弘、周伟、李天正、王雪毓、香映平、于碧鲲、陈浩、田亚锋、林艳发。

II

DB4403/T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的人员和资质、评估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

阶段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用人单位粉尘危害的预防、控制、风险评估及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石棉粉尘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192.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19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3980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WS/T757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ontentoffreeSiO2

生产性粉尘中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3.2

粉尘危害风险评估dusthazardriskassessment

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防护措施,定性或定量地评估职业健康

风险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3.3

风险控制riskcontrol

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措施。

注:包括任何流程、策略、设施、操作或其他行动。

4人员和资质

1

DB4403/T243—2022

4.1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检测人员应经职业卫生培训,并考核合格。

4.2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应由2名及以上人员实施,并在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记录单签

名。

4.3评估机构应具有相应资质和检测能力,包括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NAS实验室认可或职业

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具备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能力。

5评估程序

5.1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程序应包括: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应用阶段。

5.2准备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成立工作组;

b)制定工作方案;

c)确定评估对象。

5.3实施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危害识别;

b)危害特征评估;

c)接触评估;

d)接触等级确定;

e)风险特征描述。

5.4应用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

a)编制风险管理文件;

b)文件管理。

6准备阶段

6.1成立工作组

评估机构应成立工作组,确定工作职责。项目负责人统筹评估工作的整体实施,并编制工作方案。

项目组成员根据工作方案实施具体的评估工作,包括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编

制评估报告、制作风险管理台账与风险告知卡等。

6.2制定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应至少包括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职责分工和组织计划内容。

6.3确定评估对象

选取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粉尘的用人单位,开展粉尘危害风险评估工作。

7实施阶段

7.1危害识别

2

DB4403/T243—2022

7.1.1工作内容

危害识别是发现、确认和描述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的过程,评估机构应通过资料收集、现场

调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等方法识别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生产性粉尘的种类、接触途

径和操作方式等。

7.1.2识别方法

7.1.2.1资料收集

收集用人单位近三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职业病发病报

告以及平面布局图等资料。

7.1.2.2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工作场所地址、在册职工总数、经济类

型和用人单位规模等,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存在生产性粉尘的工序及

其上下游关联工序,注明其工作场所的空间特征和粉尘的产生途径,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应

符合附录B的要求;

——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劳动者总人数与每班人数、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方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时间、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

防护用品等,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粉

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7.1.2.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

按照GBZ/T192.4的要求,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生产性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以

识别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明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7.2危害特征评估

分析用人单位使用的物料、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结合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

确定粉尘的危害特征及危害分级(HR)。粉尘的危害分级应符合附录E和附录F的要求。

7.3接触评估

7.3.1接触浓度(E)

7.3.1.1粉尘样品的采样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生产工艺及物料不变、生产状况稳定、防尘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开展至少3次的连续性

采样;

——按照GBZ159的要求,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布点采样。

7.3.1.2粉尘浓度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GBZ2.1中同时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按照GBZ/T192.2的要求

优先检测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对于GBZ2.1中仅制定总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按照GBZ/T192.1的要求检测总粉尘的时间

3

DB4403/T243—2022

加权平均浓度。

7.3.1.3防尘设施的控制风速应按照WS/T757的要求进行测量。

7.3.1.4接触浓度(E)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每周工作5 d的,按每天8 h的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浓度(E);

——每周工作≠5 d的,按每周40 h的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浓度(E),见式(1);

…………(1)

11+22+⋯⋯

式中:=0

E——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3

C1,C2……Cn——T1,T2……Tn时间段测得的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T1,T2……Tn——C1,C2……Cn浓度下劳动者的接触时间,单位为小时(h);

T0——平均周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周(h/w),设为40 h/w。

——当生产性粉尘检测值低于最低定量浓度时,取最低定量浓度作为检测值进行计算。

7.3.2接触比值(B)

7.3.2.1将接触浓度(E)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OEL,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峰接触浓度)

进行比较,见式(2)。

………(2)

式中:=×100%

B——生产性粉尘的接触比值;

E——生产性粉尘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OEL——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7.3.2.2多次检测得到的接触浓度不一致时,以最大值计算接触比值。

7.3.2.3若劳动者工作班中接触两种及以上类型的粉尘时,应以职业接触限值最低的粉尘类型计算接

触比值。

7.4接触等级确定

综合考虑粉尘的粒径、劳动者的接触水平、作业人数和危害防控措施,将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

接触比值、岗位劳动定员、工程控制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接触时间作为接触

指数(EI),通过式(3)计算接触等级(ER)。接触指数分级应符合附录G的要求。

………(3)

1

式中:=[1×2×⋯⋯×]

ER——接触等级;

EI——接触指数,分为5级,1级为极低接触水平,2级为低接触水平,3级为中等接触水平,4

级为高接触水平,5级为极高接触水平;

n——接触因素的个数,接触因素包括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接触比值、岗位劳动定员、工程控

制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日接触时间、周接触时间。

7.5风险特征描述

综合危害特征评估和接触等级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式(4)计

算风险指数(R),再根据表1确定风险等级。风险控制对策应符合附录H,常见的粉尘危害工程控制

4

DB4403/T243—2022

措施见附录I。

………(4)

式中:

R——风险指数,计算出的风险指数为非整数时,采取四舍五入;

HR——危害分级;

ER——接触等级。

表1风险等级

风险指数(R)风险等级

1可忽略风险

2低风险

3中等风险

4高风险

5极高风险

8应用阶段

8.1编制风险管理文件

8.1.1风险管理文件分类

风险管理文件包括风险管理台账、风险告知卡和评估报告。

8.1.2风险管理台账

依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制粉尘岗位风险管理台账,见附录J。

8.1.3风险告知卡

8.1.3.1依据作业岗位粉尘危害风险等级,针对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岗位设置风

险告知卡,分别以“蓝、黄、橙、红”色标注,告知粉尘岗位风险等级和风险管控措施。

8.1.3.2粉尘岗位风险告知卡示例见附录K。

8.1.4评估报告

汇总风险评估的过程资料,编制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背景;

——评估方法;

——工程分析;

——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

——粉尘浓度检测;

——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结论及建议。

8.2文件管理

评估机构应保存风险评估的过程资料和风险管理文件,并做好文件的归档管理,归档资料应至少

5

DB4403/T243—2022

包括以下内容:

——工作方案;

——收集的用人单位资料;

——现场调查记录;

——现场采样记录;

——粉尘检测报告;

——风险管理文件。

6

DB4403/T243—2022

附 录 A

(规范性)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见表A.1。

表A.1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

用人单位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注册地址

工作场所地址

行业类别投产日期

产品年产量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职业卫生管理联系人联系方式

在册职工总数劳务派遣人员数量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责任公司

经济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

用人单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有□无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有□无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有□无

定期检测:□有□无

资料收集情况日常监测:□有□无

(近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总检报告(上岗前):□有□无

职业健康检查总检报告(在岗期间):□有□无

职业健康检查总检报告(离岗时):□有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