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888.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新红

GB 14888.1-2010 Food Safety Nation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 Xin Hong (Food Color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4888.1-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0-12-21
实施日期
2011-02-2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对氨基苯磺酸经重氮化后与5-乙酰氨基-4-萘酚-2,7-二磺酸钠偶合,经盐析、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新红。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3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4888.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新红

2010-12-21发布2011-02-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4888.1—1994《食品添加剂新红》。

本标准与GB14888.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安全提示;

——新红含量指标由≥80%修改为≥85%;

——修改了鉴别试验的方法;

——分光光度比色法平行测定的允许差由2%修改为1.0%;

——增加了氯化物及硫酸盐指标和检测方法,与干燥减量合并,指标为≤15.0%;

——取消了异丙醚萃取物的质量规格;

——增加了未反应中间体总和指标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未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指标和检测方法;

——砷(As)的检测方法由化学限量法修改为原子吸收法;

——取消了重金属(以Pb计)的质量规格;

——增加了铅(Pb)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4888.1—1994。

1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新红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对氨基苯磺酸经重氮化后与5-乙酰氨基-4-萘酚-2,7-二磺酸钠偶合,经盐析、精制

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新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3.1化学名称

7-[(4-磺酸基苯基)偶氮]-1-乙酰氨基-8-萘酚-3,6-二磺酸的三钠盐

3.2结构式

OHNHCOCH

3

NaOSNN

3

NaOSSONa

33

3.3分子式

CHONNaS

181211333

3.4相对分子质量

611.47(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技术要求

4.1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红褐色

自然光线下采用目视评定。

组织状态粉末或颗粒

4.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2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新红,w/%≥85.0附录A中A.4

干燥减量、氯化物(以NaCl计)及硫酸盐(以NaSO计)总量,w/%≤15.0附录A中A.5

4

水不溶物,w/%≤0.20附录A中A.6

副染料,w/%≤2.0附录A中A.7

未反应中间体总和,w/%≤0.50附录A中A.8

未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w/%≤0.01附录A中A.9

砷(As)/(mg/kg)≤1.0附录A中A.10

铅(Pb)/(mg/kg)≤10.0附录A中A.11

3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按相关规定操作,操作时需小心谨慎。若溅

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A.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GB/T601、GB/T602、

GB/T603规定配制和标定。

A.3鉴别试验

A.3.1试剂和材料

A.3.1.1硫酸。

A.3.1.2乙酸铵溶液:1.5g/L。

A.3.2仪器和设备

A.3.2.1分光光度计。

A.3.2.2比色皿:10mm。

A.3.3鉴别方法

应满足如下条件:

A.3.3.1称取约0.1g试样(精确至0.001g),溶于100mL水中,呈红色澄清溶液。

A.3.3.2称取约0.2g试样(精确至0.001g),溶于20mL硫酸中,呈暗紫红色,取此液2滴~3滴,加入5

mL水中,振摇,呈红色。

A.3.3.3称取约0.1g试样(精确至0.001g),溶于100mL乙酸铵溶液中,取此溶液1mL,加乙酸铵溶液

配至100mL,该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5nm±2nm。

A.4新红的测定

A.4.1三氯化钛滴定法(仲裁法)

A.4.1.1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新红中的偶氮基被三氯化钛还原分解成氨基化合物,按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的消

耗量,计算其含量。

A.4.1.2试剂和材料

A.柠檬酸三钠。

A.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c(TiCl3)=0.1mol/L(现用现配,配制方法见附录B)。

4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A.钢瓶装二氧化碳。

A.4.1.3仪器和设备

A——锥形瓶(500mL);

B——棕色滴定管(50mL);

C——包黑纸的下口玻璃瓶(2000mL);

D——装有100g/L碳酸铵溶液和100g/L硫酸亚铁溶液等量混合液的容器(5000mL);

E——活塞;

F——空瓶;

G——装有水的洗气瓶。

图A.1三氯化钛滴定法的装置图

A.4.1.4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1g),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15g柠檬酸三钠和200mL煮沸的水,

振荡溶解后,按图A.1装好仪器,在液面下通入二氧化碳的同时,加热沸腾,用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

滴定使其固有颜色消失为终点。

A.4.1.5结果计算

新红以质量分数w1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A.1)计算:

(/1000)(/4)

cVM

w×100%………(A.1)

1

m

1

式中:

c——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滴定试样耗用的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新红的摩尔质量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CHONNaS)=611.47];

181211333

m1——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5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1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0%(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A.4.2分光光度比色法

A.4.2.1方法提要

将试样与已知含量的新红标准品分别用水溶解,用乙酸铵溶液稀释定容后,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

测其吸光度,然后计算其含量。

A.4.2.2试剂和材料

A.乙酸铵溶液:1.5g/L。

A.新红标准品:≥85.0%(质量分数,按A.4.1测定)。

A.4.2.3仪器和设备

A.分光光度计;

A.比色皿:10mm。

A.4.2.4新红标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0.25g新红标准样品(精确到0.0001g),溶于适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至刻度,摇匀。吸取10mL,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乙酸铵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A.4.2.5新红试样溶液的配制

称量与操作方法同A.4.2.4标样溶液的配制。

A.4.2.6分析步骤

将新红标样溶液和新红试样溶液分别置于10mm比色皿中,同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分光光度计测

定各自的吸光度值,用乙酸铵溶液作参比液。

A.4.2.7结果计算

新红以质量分数w1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A.2)计算:

Am

w0×w………(A.2)

10

Am

0

式中:

A——新红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

m0——新红标准品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A0——新红标样溶液的吸光度值;

m——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w0——新红标准品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1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0%(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6

食品伙伴网

GB14888.1—2010

A.5干燥减量、氯化物(以NaCl计)及硫酸盐(以NaS0计)总量的测定

24

A.5.1干燥减量的测定

A.5.1.1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已在135℃±2℃恒温干燥箱中恒量的称量瓶中,在135℃±2℃

恒温干燥箱中烘至恒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