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37-2022 大型立式水泵机组检修技术规程
DB34/T 4237-2022 DB34/T 4237-2022 Repai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rge Vertical Pumping Unit Se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10
CCSP5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237—2022
大型立式水泵机组检修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practiceoflargeverticalwaterpumpunit
2022-06-29发布2022-07-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237—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检修等级...........................................................................1
6检修程序...........................................................................4
机组解体.......................................................................4
电动机部件检修.................................................................5
水泵部件检修...................................................................8
机组安装......................................................................10
试运行........................................................................14
验收..........................................................................15
附录A(资料性)机组检修测量记录表..................................................16
附录B(资料性)机组检修计算公式....................................................22
附录C(资料性)机组大修报告格式及内容..............................................27
附录D(资料性)机组大修总结报告....................................................28
参考文献.............................................................................30
I
DB34/T423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长虹、许实付、方宝平、项双树、水涛、戚庆军、方春、张幸福、丁尔俊、
李远宏、蔡云。
II
DB34/T4237—2022
大型立式水泵机组检修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大型立式水泵机组检修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大型立式水泵机组的检修等级和检修程
序。
本文件适用于水泵口径1600mm及以上或配套电机功率800kW及以上的立式水泵机组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JB/T2379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SL26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
SL317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SL2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大修前应检查上下游检修门、启闭机、流道排水设备。大修期间应做好值班排水。
在潮湿区域、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使用24V及以下照明电源。设备内部作业时还应有人员监护,
并做好通风措施。
大修场地布置应满足检修部件的外形尺寸、重量、地面承载能力和检修作业要求。
大修方案应包含大型部件吊装方案。
检修过程中应做好测量记录,测量记录表见附录A。
起重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大修前应对起重设备进行检查,有条件的应对主钩进行重物试吊。
大修宜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大修验收合格后,应办理移交手续。
电工、起重工、电焊工等应持证上岗。
量具等仪器设备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检修等级
根据检修的项目、规模和周期将检修划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个等级,检修项目见表1和表2。
1
DB34/T4237—2022
表1电动机检修项目表
检修项目
部件名称
小修中修大修
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1.定子机座组合螺栓、基础螺栓、2.铁芯松动处理;
销钉及焊缝检查、处理;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3.定子圆度检查、调整;
定子2.绕组上下端部、槽口绝缘以及引2.定子铁芯压紧螺栓检查;4.绕组绝缘处理或更换;
线等部件检查、维护、消缺;3.电气预防性试验。5.槽楔的检修和通风沟的清扫;
3.绕组绝缘电阻测量。6.垂直同轴度测量、调整;
7.定子合缝处理。
1.空气间隙检查;
2.转子紧固件、销钉、焊缝及风叶
等机械部件检查、维护、消缺;
3.转子引线、磁极绕组、阻尼环、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
励磁引线及各连接头等电气部件检2.转子支架、磁轭螺栓检查、处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查、维护,绕组绝缘测量;理;2.磁极更换;
转子
4.主轴接地装置检查、维护或更3.定、转子磁场中心高差检查;3.转子绕组绝缘处理或更换;
换;4.集电环、碳刷架更换;4.定、转子磁场中心高差调整。
5.主轴法兰防松装置检查、消缺;5.电气预防性试验。
6.集电环及绝缘支柱检查、维护、
消缺;
7.电刷检查、维护或更换。
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
1.油化验,滤油或换油;2.推力头及镜板缺陷处理或更换;
2.推力头、卡环、镜板等推力轴
2.导轴承外观检查;3.推力瓦、导轴瓦修复或更换;
轴承承转动部分检查、处理;
3.导轴瓦间隙测量;4.抗重螺栓检查或更换;
3.推力轴承检查、处理、调整;
4.油冷却系统严密性检查。5.轴承绝缘测量、处理;
4.导轴承解体检查、处理、调整。
6.镜板水平度调整。
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1.上机架、下机架焊缝检查;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2.机架组合面处理,中心、水平调
机架
2.机架连接螺栓、销钉检查。2.油槽渗漏检查、处理。整;
3.油槽涂漆。
1.机组管路系统检查、处理;
2.制动系统检查、维护、消缺;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
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3.电加热系统检查、消缺;2.油冷却器解体检查、处理;
2.机组轴线的检查、测量、调整;
4.测温、转速、振动、摆度监测等3.制动器更换;
其他3.受油器操作油管轴线的检查、调
元器件及回路检查、消缺,各部表计4.测温元件更换;
整;
检查、检定或更换;5.在线监测、中性点、主出线、
4.根据情况确定需要增加的项目。
5.风机及通风部件检查、维护和消励磁等检查、处理。
缺。
2
DB34/T4237—2022
表2水泵检修项目表
检修项目
部件名称
小修中修大修
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
2.轴承修刮或更换;
3.转动油盆渗漏检查和处理,比
1.轴承检查、清扫;
托管或油泵检查、分解处理;
2.轴承螺栓、销钉等检查、处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4.轴承间隙测量、调整;
水泵轴承理;2.水泵中心、水平及同轴度的测
5.迷宫止水部件磨损处理和间隙
3.稀油轴承转动油盆油位、油质量与调整。
的测量、调整;
检查、处理。
6.端面密封止水部件磨损处理和
调整;
7.止水围带修理或更换。
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2.叶轮或叶片更换;
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
3.叶轮和叶轮室汽蚀、磨损、裂
1.主轴密封部件检查、处理;2.叶片角度检查与调整,叶片与
纹检查和处理;
叶轮2.各类连接件、紧固件检查、更换;叶轮室的间隙测量和调整;
4.叶轮静平衡试验;
及3.叶轮外壳渗漏水检查和处理;3.机组轴线检查、调整;
5.轮毂与叶片的密封检查,轮毂
主轴4.填料函的检查及填料的更换;4.主轴中心调整;
体密封试验;
5.防锈涂漆。5.各类连接件、紧固件的检查更
6.叶片接力器检修或更换;
换。
7.主轴轴颈、轴套检查、处理;
8.主轴法兰螺栓更换。
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
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1.叶片调节机构检查、调试;2.叶片调节机构解体检查、处理
2.操作杆、操作油管检查、处理;
调节器2.角度传感器、限位开关的检查、或更换;
3.铜套及密封件检查、更换及间隙
调整。3.受油器解体检查、测量与调
测量。
整。
1.包括小修所有项目内容;1.包括中修所有项目内容;
其他根据情况确定需要增加的项目。
2.过流部件检查、处理。2.根据情况确定需要增加的项目。
检修周期应根据机组的技术状况和部件的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确定,机组检
修周期见表1,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
表3机组检修周期
检修等级日历时间/年运行台时数/小时
小修11000
中修1~31000~3000
大修3~83000~20000
机组运行中出现主电动机线圈内部绝缘击穿、烧瓦以及其他需要通过大修才能排除的故障等情况
应按大修要求进行检修。
3
DB34/T4237—2022
6检修程序
机组解体
6.1.1关闭进、出水流道检修闸门,排空流道内积水,打开流道进人孔。虹吸式出水流道,应在排水
前打开真空破坏阀。
6.1.2排放电动机上、下油槽和油润滑水泵导轴承油盆等容器的润滑油。
6.1.3关闭与主机组连接的油、气、水管路闸阀,拆卸与机组连接的相关管路。
6.1.4拆卸电动机顶部水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操作杆应随电动机轴(转子)固定可靠。
6.1.5松脱电刷,拆卸电动机转子引入线以及测温、测振、测摆、测速等自动化元件引出线。
6.1.6拆卸电动机端盖、上下油槽盖板。
6.1.7拆卸油润滑水泵导轴承密封装置和转动油盆、固定油盆。拆卸水润滑水泵导轴承密封装置、填
料函、集水盘等。
6.1.8使用专用千斤顶顶紧电动机导轴瓦,测量电动机上、下导轴承轴瓦间隙。
6.1.9拆卸电动机定子盖板,按磁极序号在磁极上下端的圆弧中部逐个测量电动机定子、转子空气间
隙。
6.1.10测量电动机定子、转子磁场中心高差。
6.1.11测量水导瓦间隙,拆卸电动机下导轴瓦、水导轴承,上导瓦适度抱紧,抱紧时用百分表监视主
轴位移。
6.1.12盘车测量机组轴线摆度、镜板水平度和叶片间隙。在电动机上导、下导轴颈和水泵下导轴颈处
的同方位架设百分表,分八个方位盘车测量各点的轴线摆度值;在推力头上端部安装水平梁,测量转动
部分镜板水平度。水平梁的长度应超出电动机油槽边缘,以便于读数为宜。水平梁应有调节螺丝,以便
将水平仪调零;选取其中一只叶片为基准,按四个方位盘车测量叶片与叶轮室上、中、下部位间隙。
6.1.13按电动机推力头编号所在方位,以水泵下轴承承插口止口为基准,在相互垂直的四个方位测量
水泵轴线中心值。
6.1.14拆分叶轮室,检查、测量叶片、叶轮体和叶轮室的汽蚀破坏方位、面积、深度等。
6.1.15将电动机转子顶起3mm~5mm,并锁定制动器。
6.1.16拆卸上导测温元件、上导轴瓦及瓦架,拆卸上油槽冷却器。吊瓦架时,应防止导轴瓦托板碰撞
推力头轴颈。
6.1.17拆卸推力瓦测温元件。顶起转子至推力轴承不受力时拆卸推力头卡环,做好防止推力头键掉落
措施。装好专用工具拔出推力头。
6.1.18拆卸上机架并吊离。
6.1.19将水泵转动部分支撑或悬吊稳固,拆卸主轴联轴器连接螺栓。拆卸前应分别在电动机、水泵法
兰上做好标记。
6.1.20拆卸水泵导水锥、导水圈。
6.1.21起吊转子。在电动机轴顶部应装起吊转子专用吊具,并调整行车吊钩位于转子轴中心。在电动
机空气间隙内,宜按不少于8个方位插入长形板条。正式起吊前应先点动试吊,转子悬空后,调整吊点
中心,使空气间隙基本均匀,再慢速起吊,直至将电动机转子吊出,并置于转子检修坑或专用支架上。
6.1.22叶片调节机构中操作油管或上操作杆应随电动机轴(转子)同步起吊,电动机轴提升到满足操
作高度时,拆卸叶片调节机构操作油管或操作杆的连接螺栓,吊出操作油管或操作杆。
6.1.23将叶轮置于架设稳固的平台或下导叶体上,拆卸叶轮与泵轴连接螺栓。用专用吊具起吊泵轴,
水泵轴提升到满足操作高度时,拆卸操作油管或操作杆的连接螺栓,随水泵轴同步起吊下操作油管或下
操作杆。
4
DB34/T4237—2022
电动机部件检修
6.2.1电动机定子
6.2.1.1定子铁芯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定子铁芯齿部、轭部应无松动,铁芯和漆膜颜色应无变化;铁芯穿心螺栓应无松动,铁芯穿心
螺栓与铁芯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机座各部分应无裂缝、开焊、变形;
b)与定子绕组接触部分硅钢片应无松动,轻微松动可加绝缘垫楔紧,清除由于松动而产生的锈粉,
重新涂绝缘漆;
c)定子铁芯通风沟检查、清扫,通风沟及铁芯背部机座板应无杂物;
d)合缝处硅钢片应无错位;
e)槽楔应无松动、上窜、下窜以及凸出定子内圆现象;
f)测量定子铁芯高度、定子圆度应符合SL317的规定。
6.2.1.2定子绕组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绕组端部的各处绑扎应完好,绝缘垫块应无松动,端部固定应牢靠,线棒接头处、极间连接线
绝缘完好;
b)上、下槽口与硅钢片接触处的绕组绝缘应无破损现象;
c)绕组应无电腐蚀、电晕放电痕迹;
d)清理绕组。用喷枪装上电机绕组清洗剂清洗绕组及铁芯表面、沟槽的油污和灰尘,或用清洁干
燥的压缩空气吹扫、清除;
e)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直流电阻以及直流泄漏电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应符合SL317
的规定;
f)喷涂绝缘漆。喷涂前应先对绕组进行干燥,绝缘符合要求后,喷涂绝缘漆,并进行干燥处理。
喷涂时,绕组外露部分应无任何遗漏。绕组绝缘及直流耐压试验应符合SL317的规定;
g)经处理后定子绕组耐压试验结果不符合SL317的规定或其它无法修复的,应更换定子绕组。
6.2.1.3风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a)风道内应无杂物、灰尘;
b)布线整齐规范;
c)风道盖板密封应完好,连接螺栓无松动、缺损。
6.2.1.4主出线、中性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汇流排接触面应平整,无氧化、烧融现象;
b)更换汇流排锈蚀的连接螺丝,螺丝连接后,用0.05mm塞尺检查接触面,线宽80mm以上的,
塞入深度不超过6mm,线宽80mm以下的,塞入深度不超过4mm;
c)线圈引出线相别标志应完整、清晰;
d)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路检查应连接紧固、无氧化现象;
e)避雷器应符合DL/T596的规定。
6.2.1.5定子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a)螺栓应无松动,点焊处应无开裂,销钉应无窜出;
b)定子机座与基础板结合面缝隙应符合SL317的规定,基础板下面的斜铁应无松动,点焊处应
无开焊。
6.2.2电动机转子
6.2.2.1转子磁极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磁极接头绝缘包扎应完好,接头焊接处应无开焊现象;
5
DB34/T4237—2022
b)绕组引出线应固定完好,绝缘无破损、过热现象;
c)阻尼环连接应紧固,锁定防松装置完好;
h)清理绕组。用喷枪装上电机绕组清洗剂清洗绕组及铁芯表面、沟槽的油污和灰尘,或用清洁干
燥的压缩空气吹扫、清除;
d)转子把合螺栓应无松动,点焊处无开裂;
g)喷涂绝缘漆。喷漆前应先对绕组进行干燥,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后,喷绝缘漆、并进行干燥处理。
喷漆时,绕组外露部分应无任何遗漏。绕组绝缘应符合SL317的规定。喷漆后,磁极按照原
编号重新标记;
h)转子磁极高度、转子磁极圆度应符合SL317的规定;
i)磁极线圈松动,绕组匝间短路,阻尼环、阻尼条松动,阻尼条断裂,或绕组干燥后绝缘电阻不
符合SL317的规定等,应分解检修或更换。
6.2.2.2转子轴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轴颈工作面有划痕、锈蚀和突出点,应清除痕迹,研磨抛光,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如发生烧
瓦现象,应先刮去轴颈上的巴氏合金等附着物,再进行研磨抛光处理。处理后涂油保护;
b)转子轴法兰面应无锈蚀、无碰伤,螺孔与销孔边缘有突出的,用油光平锉处理;
c)清理主轴表面并涂漆。
6.2.2.3制动环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作面应无损伤、无油污,固定螺栓应无松动、点焊处应无开裂;
b)风叶应无变形、裂纹、缺失,固定无松动。
6.2.3分块式巴氏合金导轴瓦
6.2.3.1检查绝缘瓦托应无损坏。
6.2.3.2清洗并存放螺栓、绝缘套管、垫板。
6.2.3.3瓦面磨损有局部接触点变大或连片时,应研刮处理,研刮应符合SL317的规定。
6.2.3.4瓦面烧融、严重烧灼麻点或脱壳、裂纹时应更换。
6.2.3.5轴承部件组装前,应烘干绝缘瓦托,组装后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
6.2.3.6瓦基金属面在清洗后应涂油保护。
6.2.4电动机推力轴承
6.2.4.1检查推力瓦背后承重孔内的圆垫是否齐全。
6.2.4.2测量推力瓦支撑螺栓顶面至轴承座的距离。
6.2.4.3巴氏合金瓦面有局部接触点变大或连成片时,应研刮处理,研刮应符合SL317的规定。
6.2.4.4巴氏合金瓦有瓦面烧融、脱壳等缺陷时,应进行更换。
6.2.4.5弹性金属塑料瓦外观应符合SL317的规定。
6.2.4.6弹性金属塑料瓦的瓦面应采用干净的汽油、布或毛刷清洗。
6.2.4.7推力瓦缓冲铜垫片凹坑深度大于0.05mm,应更换。
6.2.4.8缓冲铜垫片涂抹少量黄油,放入推力瓦圆槽中。瓦基金属面在清洗后应涂油防护,并用布覆
盖。
6.2.4.9推力头与电动机轴颈有划痕、锈蚀和突出点时,用水砂纸浸油打磨至手摸无突出感,再用透
平油与研磨膏混合研磨抛光轴颈。推力头研磨完成后应清洗干净并涂油保护,用布覆盖。
6.2.4.10测量电动机轴颈外径和推力头内径尺寸,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间隙要求,超过设计间隙应返
厂处理。
6.2.4.11卡环槽边应无毛刺。
6
DB34/T4237—2022
6.2.4.12绝缘垫拆卸前应标记正反面、上下层和孔编号,检查绝缘垫、套筒损伤情况,清洗并烘干,
有缺陷的应更换。
6.2.4.13架设百分表测量抗重螺栓的最大(双摆)晃动值大于0.05mm时,应镀铜处理或更换,镀铜
厚度根据测量晃动值确定。旋下抗重螺栓,清理螺栓孔及丝牙,涂透平油装回。
6.2.4.14吊出轴承座,检查瓦架焊缝应完好。清理污垢后装回。
6.2.4.15镜板拆下后,应将镜板面朝上,并进行覆盖保护。镜板工作面有伤痕、锈蚀时应进行研磨处
理,粗糙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抛光处理。研磨结束后应清洗干净并涂油保护。镜板工作面有严重
划痕、锈蚀、斑块,或不平度超标,应返厂修复或更换。
6.2.5电动机机架
6.2.5.1油槽(盆)底部、油标处、管道伸出处等应无渗漏。油槽(盆)检修后应进行煤油渗漏试验,
保持4h应无渗漏,清理干净油槽(盆)。
6.2.5.2机架基础板锥度销应无凸起现象,焊缝应无开裂,螺栓连接应无松动,点焊处应无脱焊现象,
清理机架表面油污,并除锈防腐。
6.2.6冷却器
6.2.6.1冷却器内应无泥沙、水垢等杂物,清洗冷却器,外观应完好,无铜绿、锈蚀斑点及损伤。
6.2.6.2密封垫应无老化、破损。
6.2.6.3清洗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强度耐压试验。
6.2.7测温系统
6.2.7.1更换老化、磨损的测温元件引出线。
6.2.7.2测温装置所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偏差大于3℃时应查明原因,校正误差或更换测温元件。
6.2.7.3测温系统各连接点连接正确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T 11016-1996 电子器件用纯银钎焊料的分析方法 马钱子碱-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铋 1996-11-20
- HB 5489-1991 航空非金属材料红外光谱质量控制 1992-04-15
- SJ/T 11027-1996 电子器件用银铜钎焊料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镁 1996-11-20
- HG/T 3018-1988 氯化石蜡热稳定指数的测定 1988-02-02
- HB 2712-1976 切断刀刀杆 1978-05-24
- QB/T 1111.3-1991 精光刨床 制造与验收技术条件 1991-03-30
- HB/Z 5089.6-2004 电镀黑镍溶液分析方法 第6部分:电位滴定法测定硼酸的含量 2004-02-16
- SJ/T 9562.2-1993 BNC型射频同轴连接器质量分等标准 1993-09-29
- HB 1-602-1974 120°沉头螺纹空心铆钉 1974-09-20
- HB 6247.4-1989 基本产品图样管理制度(仪表、电气专业) 设计文件的编号原则 198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