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316-1990 感官分析方法 “A”-“非A” 检验

GB/T 12316-1990 Sensory analysis—Methodology—"A"-"not A" tes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39558-2020 |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316-199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0-04-10
实施日期
1990-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农科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起草人:
李伟格、周苏玉、毕健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1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12316—90

感官分析"A"-非"A"检验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8588—1987《感官分析──方法学──“A”-“非A”检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两类样品作差别检验的一种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由于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贮藏等各环节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感官特性的差异。

特别适用于评价具有不同外观或后味的样品。

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也适用于敏感性检验,用于确定评价员能否辨别一种与已知刺激有关的新刺激或用

于确定评价员对一种特殊刺激的敏感性。

2引用标准

GB10220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GB10221.1~10221.4感官分析术语

GB3358统计学名词及符号

3方法提要

以随机的顺序分发给评价员一系列样品,其中有的是样品“A”有的是“非A”,所有的“非A”样品在所比较

的主要特性指标应相同,但在外观等非主要特性指标可以稍有差异。“非A”样品也可以包括“(非A)”和“(非

1

A)”等。要求评价员识别每个样品是“A”还是“非A”。

2

对检验的结果作统计分析。

4检验的一般条件

4.1评价员

4.1.1条件

评价员应具备的条件见GB10220。

参加检验的所有评价员应具有相同的资格水平与检验能力。例如都是优选评价员或都是初级评价员等。

4.1.2评价员数

需要7个以上专家或20个以上优选评价员或30个以上初级评价员。

4.2外部条件

4.2.1检验室

检验室的设计和条件可参照GB10220的有关条款。详细的内容将在专门的标准中规定。

4.2.2器具

器具由检验负责人按样品的性质、数量等条件选定。使用的器具不应以任何方式影响检验的结果。应

优先选用符合检验需要的标准化器具。

4.3被检样品

4.3.1抽样

应按被检产品的抽样标准抽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或抽样标准不完全适用时,则由有关各方协商议

定抽样方法。

4.3.2样品的准备

应根据检验目的确定下列内容:

a.样品制备的方法和分发的方式;

b.样品量。送交每个评价员检验的每种样品的量应相等,并足以完成所要求的检验次数;

c.样品的温度。同一次检验中所有样品的温度都应一样;

d.对某些特性的掩蔽。例如使用彩色灯除去颜色效应等;

e.样品容器的编码。每次检验的编码不应相同。推荐使用3位数的随机数编码;

f.容器的选择。应使用相同的容器。

5检验步骤

5.1检验前的体验

检验评价前应让评价员对样品“A”有清晰的体验,并能识别它。必要时可让评价员对“非A”也作体验。

检验开始后,评价员不应再接近清楚标明的样品“A”,必要时,可让评价员在检验期间对样品“A”或“非A”

再体验一次。

5.2分发样品

a.以随机的顺序向评价员分发样品。不能使评价员从样品提供的方式中对样品的性质作出结论。

b.用不同的编码向各位评价员提供同种样品。

c.分发给每个评价员的样品“A”或样品“非A”的数目应相同(样品“A”的数目和样品“非A”的数目不

必相同)。

5.3检验技术

a.要求评价员将系列样品按顺序识别为“A”或“非A”。

b.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检验。

5.4评价记录

检验完毕评价员将自己识别的结果记录在回答表格中。回答表格的式样,见附录B(参考件)。可根据

检验的需要对记录的内容作详细的规定。

6结果的表达与解释

6.1结果的汇集

检验结束后由检验负责人汇集所得到的数据并填入表1。

表1检验判别统计表

样品数→“A”和“非A”样品数

判别数累计

↓“A”“非A”

判别为“A”或“非“A”n11n12n1.

A”的回答数

“非A”n21n22n2.

累计n.1n.2n..

注:n──样品本身为“A”而评价员也认为是“A”的回答总数。

11

n22──样品本身为“非A”而评价员也认为是“非A”的回答总数。

n──样品本身为“A”而评价员认为是“非A”的回答总数。

21

n──样品本身为“非A”而评价员也认为是“A”的回答总数。

12

n──第一行回答数的总和。

1.

n──第二行回答数的总和。

2.

n──第一列回答数的总和。

.1

n──第二列回答数的总和。

.2

n──所有回答数。

..

6.2统计解释

用2

χ检验来表示检验结果。

检验原假设:评价员的判别(认为样品是“A”或“非A”)与样品本身的特性(样品本身是

“A”或“非A”)无关。

检验的备择假设:评价员的判别与样品本身特性有关。即当样品是“A”而评价员认为是

“A”的可能性大于样品本身是“非A”而评价员认为是“A”的可能性。

当样品总数2

n小于40或n小于等于5时,χ统计量为式(1):

..ij

……………………(1)

式中:E──各类判别数n(i=1,2;j=1,2)。

0ij

E=n×n/n

ti..j..

2

当样品总数n大于40和n大于5时χ统计量为式(2):

..ij

……………………(2)

在i=1,2;j=1,2时,公式(1)、(2)有如下等价公式,见式(3)、(4):

……………………(3)

……………………(4)

2

将(或χ)统计量与表2中对应自由度为1〔即(2-1)×(2-1)〕的临界值相比较,

见式(5)、(6):

2……………(5)

当(或χ)≥3.84(在α=0.05的情况)

2……………(6)

当(或χ)≥6.63(在α=0.01的情况)

则在所选择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即评价员的判别与样品本身特性有

关,即认为样品“A”与“非A”有显著性差别。

2……………(7)

当(或χ)<3.84(在α=0.05的情况)

2……………(8)

当(或χ)<6.63(在α=0.01的情况)

则在所选择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即认为评价员的判别与样品本身特性无关,即认为

样品“A”与“非A”无显著性差别。

结果的表达与解释应用实例,见附录A(参考件)。

表22

χ分布临界值表(节录)

显著性水平

自由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