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276-2024 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DB63/T 2276-2024 Assess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 Wetland Reserve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276-2024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08
实施日期
2024-06-15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276—2024

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技术

规范

2024-4-8发布2024-6-15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27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湿地保护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湿地保护中心、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青海师范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锋、马建海、毛旭锋、马春艳、宋维菊、祁承德、莫玉花、陆阿飞、于一雷、

魏晓燕、马元杰、季海川、张引娥、吴桂玲、祁有琛、郭永超、雅琴、李菲、侯永慧、祁骁杰、汪海蓉、

李文渊、刘海秀、陈霞、陈永红、朵旦增、李玲霞、卢文义。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2276—2024

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方法、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和报告编写

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的生态影响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LY/T2899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DB63/T1359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DB63/T2050湿地高分遥感监测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

涵盖了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各种规划、设计、建造、改建、扩建、拆除或重大修复的工程活动,可

能涉及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等以生态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

3.2

湿地占用

建设项目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湿地的行为。

3.3

永久占用

指建设项目或活动对湿地的长期利用,其影响是持久性的,不易逆转或恢复至原状态的一种状态或

行为。

1

DB63/T2276—2024

3.4

临时占用

占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占用的湿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3.5

湿地沉积物

湿地环境中物质经过动力过程累积形成的富含有机质、可形成泥炭的物质。

3.6

影响评价区

根据建设项目内容划定的可能对湿地生态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地理空间范围,属于重点评价区

域。

4基本要求

4.1评价目的

4.1.1明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对湿地生态造成的影响;

4.1.2提出湿地保护方案和临时占用湿地恢复方案;

4.1.3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实现占用湿地的生态影响最小化。

4.2评价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

4.3评价程序

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成立评价专家组,开展现场考察、确定影响评价区、选

择评价指标、收集相关资料、开展野外调查和内业数据分析、计算生态影响评分、编制湿地生态影响评

价报告。逐级上报各级林草主管部门核查。

4.4评价专家组

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专家组成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根据占用湿地类型和建设项目性质,确定评价专家组成员数量和专业结构,总人数不少于5

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

b)应熟悉湿地保护修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相关学科理论、技术方法,熟悉建设项目基本

情况。

5影响评价区

按照HJ19执行。

6评价指标体系

2

DB63/T2276—2024

6.1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体系见表1。

表1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名称代码名称代码

湿地景观面积A1

湿地景观生态A湿地景观斑块数量A2

湿地景观美学价值A3

湿地水文连通性B1

湿地水文水环境B湿地水深、水量/流量B2

湿地地表水水质B3

湿地土壤/沉积物物理性质C1

湿地土壤/沉积物C

湿地土壤/沉积物化学性质C2

湿地植被群落多样性、类型及面积D1

湿地鸟类种类、数量及栖息地D2

湿地兽类种类及数量D3

湿地生物群落D

湿地两栖、爬行类种类及数量D4

湿地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D5

生物入侵种类及数量D6

湿地植物资源、水产品生产和水资源供给E1

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功能E2

湿地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释氧E3

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E4

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E5

3

DB63/T2276—2024

6.2评价指标分值

按照专家的各项指标评价分值,计算各项平均值。评价分值见附录A。

7评价方法

7.1资料收集

包括但不限于:

a)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b)建设项目资料,包括工程建设单位法人证明、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及方案(作业设计)批

复文件、湿地权属证明、占用湿地坐标点位等;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d)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e)湿地监测数据、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管理计划等。

7.2野外调查

7.2.1湿地景观调查

按照DB63/T2050执行。

7.2.2湿地水文水环境调查

按照DB63/T1359执行。

7.2.3湿地土壤/沉积物调查

按照DB63/T1359执行。

7.2.4湿地生物群落调查

湿地生物群落调查按照DB63/T1359执行;

爬行动物调查按照HJ710.5执行;

两栖动物调查按照HJ710.6执行。

7.2.5湿地生态功能评价

按照LY/T2899执行。

7.3评价

按照附录A评分标准确定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按照附录B评分。

8评价结果

8.1否决

建设项目涉及下列情形之一,则否决该项目:

a)对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景观格局造成严重破坏;

b)可能导致湿地影响区域土壤严重侵蚀;

4

DB63/T2276—2024

c)可能导致湿地水环境发生严重污染或水生态明显退化;

d)对湿地内主要生物物种(植物、兽类、鸟类、两栖和爬行类等)繁殖场所、重要栖息地和主要

分布区域生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包括严重污染);

e)可能导致湿地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有害生物入侵,对本土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f)对某一级指标包含的所有二级指标评分大于等于90分。

8.2湿地生态影响指数

评价结果采用湿地生态影响指数(WEI)确定。根据附录B中公式(1)和表B.1,计算出各一级指标分

值,然后再按照公式(2)和表B.2计算出湿地生态影响指数(WEI)。

8.3湿地生态影响程度分级

根据生态影响指数,将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程度分为中低度影响、中高度影响、严重影响三

级,其分值区间见表2。

表2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程度分级

级别中低度影响中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