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331-2010 光学薄膜元件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GB/T 26331-2010 Optical coatings environmental durability test method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除眼科光学(眼镜)之外的所有镀有光学功能薄膜的元件和基片的环境试验。
本标准不涉及产品光学性能的检验。
发布历史
-
2011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沈阳汇博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仪器仪表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
- 起草人:
- 阴晓俊、费书国、王瑞生、顾培夫、高鹏、赵帅锋、徐秋玲、杜健、曹轶、张艳姝、章岳光、虞仲晓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7.180
N30圆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光学薄膜元件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testmethods
environmental
Opticalcoatingsdurability
201
1-01-14发布
宰瞀徽紫瓣訾襻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6331—2010
GB/T
目次
前言…………………………I
l范围…………·………………·…………·l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通用要求…………………1
3.1标准大气条件………………···………1
3.2试验程序………………1
4试验方法……………··…………………·2
4.1高温…………………………·………一2
4.3温度循环………………3
4.4恒定湿热………………4
4.5交变湿热……………·………………··4
4.7浸泡和煮沸试验………………………6
4.8在清洗剂中浸渍……………·……………··…………7
4.9摩擦……···…·………一7
4.10附着力…………………7
6综合试验·………………一8
7环境试验标记…………·………………”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光学膜层的目视检验……………9
附录B(资料性附录)盐雾试验装置……………………11
B.1试验设备……………………·……”11
B.2空气供给………………·…………~11
26331~2010
GB/T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沈阳汇博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科汀光学技术
有限公司、国家仪器仪表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阴晓俊、费书国、王瑞生、顾培夫、高鹏、赵帅锋、徐秋玲、杜健、曹轶、张艳妹、
章岳光、虞仲晓。
26331—2010
GB/T
光学薄膜元件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学薄膜元件的环境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及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除眼科光学(眼镜)之外的所有镀有光学功能薄膜的元件和基片的环境试验。
本标准不涉及产品光学性能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Y14079:2003,
0331--2006脱脂棉纱布、脱脂棉粘胶混纺纱布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EN
MOD)
ISOand
testmethods--Partand
instruments--Environmental2:Cold,heathumidity)
optical
ISOand
9022—4:2002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盐雾(Opticsoptical
testmethods--Partmist)
instruments--Environmental4:Salt
IsOand
9211—4:2006光学和光学仪器——光学薄膜——第4部分:规定的试验方法(Optics
test
instrumentsmethods)
opticalOpticalcoatings--Part4:Specific
3通用要求
3.1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35℃(以下称为室温);
相对湿度:30%~75%;
kPa~106
气压:86kPa。
3.2试验程序
3.2.1试验顺序
如无其他规定,试验应按照3.2.2~3.2.7的顺序进行。
3.2.2预处理
使样品处于初始检测和试验所需的状态,包括样品表面的清洁,样品温度的调整。样品应在标准大
气条件下放置1h后再进行试验。
3.2.3初始检测
预处理后,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验主要为目视缺陷检验,按附录A提供的方法进行,这些缺
陷会影响产品的性能。
3.2.4试验
初始检测后,样品按照第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具体试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2.5中间检测
试验期间,不允许将试验样品从试验环境中取出。如在持续时间结束前,需要了解试验样品在试验
期间某特定时间的性能,则对每个特定时间应另外增加一批试验样品,并按照正常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在达到该特定时间后取出进行恢复及测量。
3.2.6恢复
在试验之后,最终检测之前,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特殊要求除外)进行恢复处理,如清洁和在室温
】
26331—2010
GB/T
下恢复1h等。
3.2.7最终检测
样品经恢复后应进行表面及光学性能检测。样品的表面检测按附录A所示方法进行,表面及光学
性能检测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高温
4.1.1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试验箱(室)应满足下列要求:
a)试验箱(室)能够达到并保持试验所需的温度;
b)试验箱(室)中应装有监测温度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位置离试验样品的距离应确保其受热
扩散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应适当注意以避免热辐射影响这些测量;
c)试验箱(室)可以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
4.1.2试验
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放人标准大气条件的试验箱(室)内进行升温,直到试验箱(室)温度上升至规
定温度,然后保持10rain后开始计时。试验完成后,样品须在试验箱(室)内将温度降至标准大气条件,
不可将样品直接从试验箱中取出在大气中降温。若无其他规定,试验箱(室)温度变化速率应不超过
5℃/rain。
相关规范应规定由试验温度和试验持续时间表示的严酷等级,具体数值从表1中选择,或按
ISO
9022—2:2002中4.2.3的规定选择。
表1高温的严酷等级
试验箱(室)温度相对湿度持续时间
严酷等级
℃%h
01554-216
0270士2<406
0385士26
4.2低温
4.2.1对试验箱(室)的要求
试验箱(室)满足4.1.1的要求。
4.2.2试验
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放入标准大气条件的试验箱(室)内进行降温,直到试验箱(室)温度降至规定
的温度,然后保持10rain后开始计时。试验完成后,样品需在试验箱(室)内将温度升至标准大气条件,
不可将样品直接从试验箱中取出在大气中升温。若无其他规定,试验箱(室)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3℃/
min。样品表面不允许有凝露产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3944-1987 定位角铁 1987-04-08
- HB 7344.42-1996 数控机床用夹具元件 自适应压板 1996-09-13
- QJ 2315.3-1992 通用槽形弯曲模(L ≤ 2000mm)上模座 1992-03-02
- HB 4360-1989 推杆 1989-07-12
- HB 4092-1988 B型双耳直柄凸模座 1988-04-09
- HB 7344.32-1996 数控机床用夹具元件 二阶定位压紧座 1996-09-13
- QJ 2000-1990 科学技术成果类别及鉴定形式代码 1990-03-01
- QJ 2312.3-1992 通用槽形弯曲模(L ≤ 220mm)模柄 1992-03-02
- HB 4533.15-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钻模类件 钻模支承垫片 1992-01-23
- HB 7344.40-1996 数控机床用夹具元件 大型钳式倒向压紧器 199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