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770-2008 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LY/T 1770-2008 Tissue culture of eucalyptus clones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770-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9-03
实施日期
200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
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带、南亚热带桉树无性系组织培养快繁种苗的一般原则,包括母树的选取、外植体采集与处理、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组培苗移植、苗木管理与出圃、废弃培养基处理等方面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组培工厂的桉树无性系苗木生产,苗木用于造林和建立采穗圃。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起草人:
曾炳山、徐大平、裘珍飞、刘英、李湘阳、周宪生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

犅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7702008

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犜犻狊狊狌犲犮狌犾狋狌狉犲狅犳犲狌犮犪犾狋狌狊犮犾狅狀犲狊

狔狆

ㅤㅤㅤㅤ

20080903发布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7702008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繁殖材料来源2

5外植体的采集、消毒与接种2

6培养基的配制3

7接种3

8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与炼苗4

9田间移栽与苗木管理5

10苗木出圃6

11组培厂管理6

附录(资料性附录)尾巨桉组培快繁培养基配方

A7

附录(资料性附录)桉树组培苗病虫害主要特征

B8

附录(资料性附录)作业设计用表

C9

附录(资料性附录)外植体采集与繁殖材料更新表

D12

参考文献ㅤㅤㅤㅤ

13

/—

犔犢犜17702008

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带、南亚热带桉树无性系组织培养快繁种苗的一般原则,包括母树的选取、外植体

采集与处理、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组培苗移植、苗木管理与出圃、废弃培养基处理等方面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组培工厂的桉树无性系苗木生产,苗木用于造林和建立采穗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育苗技术规程

GBT6001

/容器育苗技术

LYT1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ㅤㅤㅤㅤ

褐变犫狉狅狑狀犻狀

外植体或培养材料释放出酚类物质,经氧化产生醌类物质的现象。褐变对外植体或培养材料具有

一定的毒害作用。

3.2

污染犮狅狀狋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

培养基或培养材料生长有真菌或细菌等微生物的现象。

3.3

母液狊狋狅犮犽狊狅犾狌狋犻狅狀

为称量准确和方便,将培养基的成分配制成一定浓度和比例的溶液或混合溶液。

3.4

光培养犾犻犺狋犮狌犾狋狌狉犲

有光照的培养。通常的植物组织培养,每天均需要12h16h的光照。

3.5

暗培养犱犪狉犽犮狌犾狋狌狉犲

全天无光照的培养。外植体培养初期或愈伤组织再生时,有些植物需要暗培养。

3.6

增殖培养狉狅犾犻犳犲狉犪狋犻狅狀犮狌犾狋狌狉犲

继代培养狊狌犫犮狌犾狋狌狉犲

离体芽苗、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细胞不断倍增的培养过程。

3.7

生根培养狉狅狅狋犻狀犮狌犾狋狌狉犲

诱导无根离体芽苗产生根的培养过程。

/—

犔犢犜17702008

3.8

瓶苗狋狌犫犲狊犲犲犱犾犻狀

试管苗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离体小植株。

3.9

丛芽狊犺狅狅狋犮犾狌犿

由多个基部相连的离体小芽组成的一团芽。

3.10

瓶苗炼苗犪犮犮犾犻犿犪狋犻狕犪狋犻狅狀

将组培苗连培养容器一起移至室外近自然环境中培养,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增强苗木对自然光

照和温差变化适应能力的过程。

3.11

移栽狅狌狋犾犪狀狋犻狀

狆犵

移植

将组培苗种植到苗圃,并使苗木逐渐适宜自然条件的过程。

3.12

采穗母苗犺犲犱犲狊犲犲犱犾犻狀

犵犵

用于建采穗圃的苗木。

4繁殖材料来源

采集外植体的母树应是省级以上良种审(认)定的无性系原株和早期无性系分株。

ㅤㅤㅤㅤ

5外植体的采集、消毒与接种

5.1外植体的采集与处理

5.1.1将母树环割或伐倒,采集萌芽条做外植体。或采集母树的枝条,嫁接到同种桉树或父母本桉树

的小苗砧木上,采集接穗上萌发的枝条做外植体。

宜在生长旺盛的季节,选择连续晴天天以上的天气,采集半木质化、生长旺盛和无病虫害的枝

5.1.23

段做外植体。

5.1.3采集外植体时,应对每个无性系或优树的外植体加标签,标明无性系、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

宜当天采集,当天消毒。若需要长途运输或储藏日日,宜用保湿材料包扎,以免外植体失

5.1.423

水。不宜向外植体或包扎材料喷水,否则容易污染。

5.2外植体表面消毒

5.2.1消毒前用洗洁剂将外植体洗净,并用自来水冲洗15min20min。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酒精消毒,无菌水冲洗次。

5.2.275%8s10s1

用氯化汞加滴滴吐温的消毒液浸没材料,轻微摇动,嫩枝段消毒,

5.2.30.1%45202min5min

~~

老枝段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次次,每次。

6min10min458min10min

~~~

5.2.4使用后的氯化汞消毒液应按照国家有关剧毒化学药物使用的法规进行处理。

5.2.5采自干净少菌环境的外植体或已用杀菌剂控制杂菌的外植体,可用10%的次氯酸钙消毒液消

毒,嫩枝段,老枝段。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次次,每次

10min15min15min20min238min

~~~~

10min。

5.3外植体接种

5.3.1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成含有个2个腋芽的枝段,垂直或略倾斜接种到丛芽诱导培养基上。

1~

5.3.2为了防止褐变,有些无性系的外植体接种后宜暗培养天7天后再转入光培养。

5~

/—

犔犢犜17702008

6培养基的配制

6.1培养基成分

6.1.1培养基宜含有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铁、锌、锰、铜、钼、钴、碘、硼等微量元素,肌醇、甘氨

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生物素等有机营养成分,维生素、半胱氨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抗

褐变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糖以及凝固剂琼脂或卡拉胶。

6.1.2培养基应分为丛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大量元素

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成与含量。

6.1.3不同无性系的培养基配方有所不同,需要调整主要成分铵态氮的含量、激素的含量、大量元素的

总含量等。以尾巨桉为例,丛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三种培养基的配方参见附录。

6.2母液配制

6.2.1母液宜分为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有机营养成分母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蔗糖、琼

脂或卡拉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不宜配成母液,需要时直接称样。

6.2.2大量元素母液和有机营养成分母液的各组分浓度应与培养基的组分浓度成50100的倍数关

系,微量元素母液成的倍数关系,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宜配成/或/。

2005000.5mmL1.0mmL

~gg

6.2.3母液宜用无菌的蒸馏水、去离子水或超纯水配制。

6.2.4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每个组分应单独溶解,后按氮、磷、钙、镁的顺序逐个混合,否则容易引起

沉淀。

6.2.5微量元素母液应用棕色瓶保存,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和有机物母液应置于冰箱中保存。

母液配制后应及时使用,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个月。母液如有沉淀,或有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应

6.2.61

废弃不用。

ㅤㅤㅤㅤ

6.3培养基配制

6.3.1依照培养基配方,按比例吸取母液放入容量瓶,加水定容后转至不锈钢锅等容器内。

6.3.2加入适量凝固剂和糖,并搅拌使凝固剂充分分散,糖充分溶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