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4754-2024 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

GB/T 44754-2024 RE-base hydrogen storage alloy used in solid-state hydrogen storag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4754-202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10-26
实施日期
2025-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冶金工艺生产的用于固态储氢的稀土系储氢合金。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合金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江西稀土研究院、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赣州)有限公司
起草人:
吉力强、王利、王永光、朱晓梅、王树茂、段亚楠、徐津、李军、陈庆军、葛亮、武媛方、何文成、许永燕、曾慧峰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77.120.99

CCS

H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754—2024

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

RE-basehydrogenstoragealloyusedinsolid-statehydrogenstorage

2024-10-26发布2025-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475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合金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

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科稀土冶金及

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江西稀土研究

院、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赣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力强、王利、王永光、朱晓梅、王树茂、段亚楠、徐津、李军、陈庆军、葛亮、

武媛方、何文成、许永燕、曾慧峰。

GB/T44754—2024

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冶金工艺生产的用于固态储氢的稀土系储氢合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1479.1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漏斗法

GB/T1480金属粉末干筛分法测定粒度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690.19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19部分:砷、汞量的测定

GB/T29918—2023稀土系储氢合金压力﹘组成等温线(PCI)的测试方法

GB39176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XB/T622.1稀土系贮氢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草酸盐重量法

XB/T622.2稀土系贮氢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镍、镧、铈、镨、钕、钐、钇、钴、锰、

铝、铁、镁、锌、铜配分量的测定

XB/T622.5稀土系贮氢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XB/T622.6稀土系贮氢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氧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

XB/T622.7稀土系贮氢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铅、镉量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态储氢solidhydrogenstorage

利用材料对氢气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将氢气存储在固体材料中。

3.2

最大吸氢量maximumhydrogenstoragecapacity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储氢合金吸收氢的最大质量分数。

注:也用1mol储氢合金最大含氢原子物质的量(mol)表示。

1

GB/T44754—2024

3.3

放氢平台压力hydrogendesorptionplateaupressure

在压力—组成等温线(P﹘C﹘I)中,放氢平台的中值压力。

3.4

循环稳定性cyclestability

储氢合金在反复吸/放氢循环过程中,能够维持其结构和性能不发生显著退化的能力。

注:也用储氢容量保持率表示。

4分类

4.1产品分类

产品按照化学主成分分为LaNi﹘H、LaNi﹘L、LaMgNi﹘H、LaMgNi﹘L、LaYNi﹘H和LaYNi﹘L6个

牌号。

4.2产品牌号

产品牌号共分为两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表示产品系列,采用产品化学主成分元素符号表示,分为

LaNi系、LaMgNi和LaYNi系三个系列;第二层次表示产品平台类型,分为H型和L型,其中“H”表

示高平台,“L”表示低平台。

注:40℃条件下,H型产品放氢平台压力范围大于1.00MPa,L型产品放氢平台压力范围小于或等于1.00MPa。

示例:LaNi﹘H表示LaNi系高平台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

5技术要求

5.1化学成分

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需方如对产品有特殊要求,供需双方可另行协商。

表1产品的化学成分

牌号LaNi﹘HLaNi﹘LLaMgNi﹘HLaMgNi﹘LLaYNi﹘HLaYNi﹘L

15.0~42.0

稀土总量27.0~37.015.0~42.0

(其中Y:10.0~25.0)

主成分含量Mg—0.1~5.0—

Ni30.0~70.0

化学成分(质

量分数)/%其他组分a余量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