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50.2-2021 保山烤烟 第2部分:烟草术语

DB5305/T 50.2-2021 Bao Shan Cigarettes Part 2: Tobacco Terminology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5/T 50.2-2021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1-31
实施日期
2021-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云南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2)归口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烤烟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
起草人:
杨轩、尹兴盛、杨中义、孙康、李永智、郭应成、段德明、刘芮、林跃平、濮永瑜、曹娜、李丽、李永亮、彭坚强、周必贵、李晨荣、王璞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60

B35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50.2—2021

保山烤烟

第2部分:烟草术语

2021-01-31发布2021-02-0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50.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DB5305/T50《保山烤烟生产》共34部分,本部分是第2部分。

本文件由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提出和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2)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轩、尹兴盛、杨中义、孙康、李永智、郭应成、段德明、刘芮、林跃平、

濮永瑜、曹娜、李丽、李永亮、彭坚强、周必贵、李晨荣、王璞。

I

DB5305/T50.2—2021

保山烤烟第2部分:烟草术语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山烤烟标准体系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烤烟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18771烟草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8771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所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

3.2标准体系明细表

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3.3基础标准

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3.4烟草

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茄科烟草属的植物。已发现的烟草属中多数是野生种,栽培利用的有两个种,红

花烟草和黄花烟草。

3.5烤烟

烟叶采用烘烤设施(如烤房)或设备调制的烟草,调制后的烟叶是卷烟的主要原料。

3.6烟草品种

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进行人工选育或发现的有经济价值、遗传稳定性及生物学一

致性并赋予适当名称的烟草群体。

3.7烟用物资

1

DB5305/T50.2—2021

指烤烟生产、收购过程中所需的化肥、农药、地膜、漂浮育苗盘、育苗棚膜、烘烤设备、包装物等。

3.8烟草种子

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发育而成的烟草繁殖体,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3.9烟草包衣种子

用种衣剂等包裹加工后形成的烟草种子。

3.10生产用种

指按国家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国家局)下达烤烟种植收购计划组织大田生产所需的经全国烟草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优良品种的烤烟种子,不包含烤烟品种田间试验示范用种、烟蚜茧蜂用种。

3.11非烟物质

指烟叶以外的一切影响烟叶产品质量的物质,即经过不同途径进入烟叶产品,造成烟叶污染或给烟

叶带来异味,而影响烟叶产品质量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3.12基本烟田

指以烟草部门和政府投资、烟农投工投劳共同建设基础设施,按照市场对烟叶的需求确定的以植烟

为主的基本农田。

3.13基本烟田规划

指根据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烟田范围、面积、地块等。

3.14基本烟田保护

指基本烟田面积的维护、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建立、烟田环境保护、烟田质量保护及相关基础设施

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

3.15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

指在基本烟田范围内,服务于烟叶生产各环节、用以提高烟叶生产效能和促进烟农增收的,烟草行

业按行业标准给予一定补贴的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补贴项目。按照烟草行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管理办法》规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建设、田间道路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建

设、烟草农用机械购置、育苗设施建设、烟叶调制设施建设等。

3.16土地整理项目

指由烟草行业补贴建设的,在地面坡度小于25°的基本烟田范围内,进行的田块修筑和耕作层地力

保持措施,以提高相对集中连片、宜于机械化作业的行为。

3.17田间道路建设项目

在基本烟田范围内修建的、方便农用机械田间作业和物资运输的道路。

3.18烟水配套工程项目

指在基本烟田内,由烟草行业补贴建设的小型田间水利设施项目。

2

DB5305/T50.2—2021

3.19烟草农用机械项目

指用于烟叶生产及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3.20育苗设施项目

指用于培育烤烟烟苗的大棚、小棚及相关设施。

3.21烟叶调制设施项目

指用于烤烟烟叶烘烤调制的设施设备。

3.22土壤改良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措施,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优化耕地环

境,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的过程。

3.23土壤肥力

土壤提供与协调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得养分和环境因素(如水、气、热等)的能力。

3.24贫瘠土壤

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劣化的土壤,主要表现为土层浅薄、土壤板结、漏水漏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等。

3.25耕作层

经耕种熟化的表土层。

3.26土壤质地

以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而区分的土壤颗粒粗细度。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砂壤土、轻壤

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三大类六小类。

3.27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所表现出于农业生产相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土壤质地、结构、耕层、

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等,化学性状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土壤酸碱度等。

3.28土壤障碍因素

土体中存在耕作层浅薄、过砂、过粘、过酸、过碱等妨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性质或形态特征,

又称土壤障碍因子。

3.29发芽率

烟草种子在发芽终期(14d),正常发芽种子占供检种子总数的比率。

3.30发芽势

烟草种子在发芽初期(7d),正常发芽种子占供检种子总数的比率。

3.31育苗

3

DB5305/T50.2—2021

在温室或育苗棚内,通过苗床或育苗盘等载体完成烟草种子萌发至成苗的全过程。

3.32漂浮育苗

利用成型的聚苯乙烯或其他材料格盘作为载体,装填以人工配制的适宜基质后,将格盘漂浮于含有

营养成分的育苗池水中,完成种子的萌发及成苗过程的烟草育苗方式。

3.33炼苗

烟苗移栽前采取的通风、透光、控制水肥供应等适应自然环境、提高抗逆能力的农艺措施。

3.34剪叶

为控制烟苗生长,剪除烟苗上部相互交错的叶片1/3~1/2部分的农艺操作。

3.35苗龄

从出苗至成苗的天数。

3.36成苗

适合移栽的烟苗。

3.37生育期

烟草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生长发育时期,栽培烟草从播种到烟叶采收结束的时期。

3.38苗床期

从播种至成苗的时期。

3.39播种期

烟草种子播入母床或育苗盘等的日期。

3.40出苗期

从播种至50%幼苗的子叶完全展开的时期。

3.41小十字期

幼苗在第三片真叶出现时,第一、第二片真叶与子叶大小相近,交叉呈十字形的时期。

3.42大十字期

幼苗在第五片真叶出现时,第三、第四片真叶与第一、第二片真叶大小相近,交叉呈十字形的时期。

3.43成苗期

50%烟苗达到适合移栽的壮苗要求,可进行移栽的日期。

3.44整地

在烤烟移栽前,利用拖拉机等机具将植烟地块进行翻耕、犁耙、松碎、平整等作业的过程。

3.45理墒

4

DB5305/T50.2—2021

指按确定的规格,将烟田机耕、耙地后的土壤堆积到指定高度的作业过程。

3.46移栽

指按确定的时间和密度把苗床中的烟苗移栽到大田的作业过程。

3.47膜下小苗移栽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是指采用4叶1心~5叶1心烟苗进行移栽,浇水、移栽、施肥、覆膜一次性完

成,让烟苗在膜下(膜内)保温保湿生长一段时间,再破膜掏苗进行正常管理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方式。

3.48破膜

破膜是指烟苗移栽后,当膜内温度超过45℃时,在烟苗顶部开一小口降温排湿。

3.49掏苗

掏苗是指当烟苗长至与地膜接触时,将薄膜开口直径扩大,让整株烟苗露出膜外生长。

3.50封穴

封穴是指烟苗掏出后,用细土覆盖烟苗的基部,把膜口封严实。

3.51大田生育期

从烟苗移栽至烟叶采收结束(留种田至种子采收结束)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

3.52移栽期

烟苗栽植入大田的日期。

3.53测土配方施肥

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

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3.54土壤酸碱性

土壤中由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表现出不同的酸性和碱性,其强弱常以酸碱度(pH值)来衡量。

3.55基肥

烟株移栽前期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用的肥料,在烟株整个生长周期过程中提供养分。

3.56追肥

烟叶生长期间为补充和调节烟株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3.57水肥一体化

根据作物需求,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藕

合,全面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

3.58水肥耦合

5

DB5305/T50.2—2021

通过科学调控和管理,使水肥两大生产要素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提高作物产

量水平和水肥利用效率。

3.59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利用滴灌系统,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烤烟对水分和养

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烤烟节水节肥生产技术。

3.60还苗期

烟苗从移栽至成活的时期。移栽后50%以上烟苗根系恢复生长、叶色较青、日晒不萎,心叶开始生长

的烟苗即为成活。

3.61伸根期

烟苗从成活至团棵的时期。

3.62团棵期

烟田中50%烟株叶片数为12~13片,且烟株横向生长的宽度与纵向生长的高度比例约为2:1,株形

似半球状的日期。

3.63旺长期

烟株从团棵至现蕾的时期。

3.64现蕾期

50%烟株的花蕾完全露出的日期。

3.65烟叶成熟期

烟株现蕾后至烟叶采收结束的时期。

3.66成熟特征

田间烟叶成熟时,烟叶外观上呈现的一些特征。成熟特征包括叶色呈现不同程度的黄绿色,中部及

上部烟叶时有黄斑,烟叶表面茸毛脱落,有粘手感,主脉和部分支脉变白发亮,叶尖和叶缘下垂,茎叶

角度增大等。

3.67生理成熟

旺长期后,烟株干物质积累最多、生物学产量最高,叶片开始出现某些成熟特征的状态。

3.68工艺成熟

生理成熟后,烟叶内在物质发生充分的生理生化转化,达到了烟草制品原料所要求的可加工性和可

用性,烟叶品质达到最佳的状态。

3.69早花

在干旱、低温等异常生长条件下,烟株未达到本品种正常栽培条件下应有的高度和叶数特征就提前

现蕾开花的现象。

6

DB5305/T50.2—2021

3.70前期早花

移栽成活即出现早花的烟株,有效叶片数3~6片。

3.71中期早花

烟株出现早花时,有效叶片数7~11片。

3.72后期早花

烟株出现早花时,有效叶片数12~14片。

3.73底烘

在异常生长条件下,烟株的下部烟叶尚未达到正常成熟就提早变黄或凋萎,进而干枯的现象。

3.74返青

田间进入工艺成熟期的已落黄烟叶,在特殊条件下(如降雨等)颜色再次转绿的现象。

3.75打顶

为减少烟株内部营养物质因开花结实而消耗,促使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到叶片中以提高烟叶品质而摘

除烟株顶端的一种农艺措施。

3.76留杈

烟株出现早花或因某种需要时,采取早打顶促使腋芽生长并选留一个腋芽加以培育的农艺措施。

3.77抹芽

烟株打顶后及时摘除腋芽的农艺操作。

3.78抑芽剂

对烟株的腋芽具有杀伤或抑制生长作用的物质。

3.79农艺性状

烟草所具有的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农艺学特征或特性。

3.80叶龄

烟叶自出现(长2cm左右,宽0.5cm左右)到成熟采收时的天数。

3.81叶形

依据叶片的长宽比以及叶片最宽处的位置而确定的烟叶形状。烟草常见的叶形有椭圆形、卵圆形、

心脏形和披针形等。

3.82种植密度

单位面积烟田种植的烟株数。种植密度通常以每公顷株数表示。

3.83烟叶产量

7

DB5305/T50.2—2021

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有经济价值的调制后烟叶的质量。烟叶产量由单位面积烟株数、单株叶片数

和单叶质量3个因素构成。

3.84烟叶品质

烟叶本身固有特性的优劣程度。烟叶品质通常包括感官、物理和化学品质等,受部位、颜色、成熟

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残伤、破损等因素的影响。

3.85烟草病害

烟草遭受病原生物的侵害或其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或生化的病理变化,阻

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导致产量和产值降低、品质变劣,甚至出现局部或整株死亡的现象。

3.86发病率

发病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率或发病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器官总数

的比例。

3.87病情指数

烟草群体水平上的病害发生程度,是以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相结合的统计结果并用数值表示发病的

程度。

3.88烟草害虫

能够直接取食烟草或传播烟草病害并对烟草生长或经济价值造成损失的动物。烟草害虫多数属于昆

虫,也包括螨类和软体动物。

3.89蚜茧蜂

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是专门寄生在蚜虫体内的一种内寄生蜂,对蚜虫的自然控制力较强,烟

田中蚜茧蜂对蚜虫的寄生率通常为20%~60%,最高可达89.16%。

3.90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隶属于半翅目(原为同翅目),包括球蚜总科和蚜总

科。

3.91蚜虫初次种源

将烟株置于野外天然寄生烟蚜,经3次脱毒,繁殖力强且不携带病毒病,最后1次脱毒选中的蚜虫。

3.92蚜茧蜂初次种源

将扩繁后的蚜虫用60目以上的防虫网放置在自然界中,天然蚜茧蜂寄生产生僵蚜后,移至育苗棚内

羽化出的蚜茧蜂。

3.93大棚高密度饲养

利用烤烟漂浮育苗大棚所育烟苗饲养蚜虫,培养蚜茧蜂的养殖方式,由于育苗大棚单位面积上蚜虫

密度较高故称为大棚高密度饲养。

3.94单株饲养

8

DB5305/T50.2—2021

将烟苗直接移栽到大棚网箱土壤或花盆中养殖或扩繁的方法。

3.95僵蚜

被烟蚜茧蜂寄生后虫体死亡,肿胀、僵硬、不透明的烟蚜。

3.96成蜂

烟蚜茧蜂的成虫。

3.97羽化

成蜂破僵蚜而出的过程。

3.98吸蜂器

采用三角瓶制成的简易吸蜂器或电动吸蜂器。

3.99烤烟使用的农药

用于烤烟生产的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及抑制腋芽生长的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

3.100安全间隔期

指同一种农药在烤烟上最后一次施药至烟叶采收的时期,即自最后一次施药至残留量降至允许的最

大残留限量所需的时间。

3.101采收

通过分次采叶或砍茎而获得烟叶的操作过程。

3.102调制

利用自然温湿度或人工控制温湿度的方法,促使采收后的烟叶颜色发生相应变化并达到干燥的工艺

过程。

3.103烟叶烘烤

把田间采收的成熟烟叶挂在烤房中,人为地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时间等条件,促进烟叶发生必

要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烟叶逐渐变黄、失水、干燥的工艺过程。

3.104温湿度控制仪

温湿度控制仪是温湿度控制设备的核心,主要由机箱、主机、显示屏和配套连接线构成。其主要功

能是检测、显示和处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装烟室内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根据设

定的程序向进风门、鼓风机等执行器发出排湿、加热或稳温等操作指令,调节温湿度使其变化符合预先

设定的烘烤工艺要求。

3.105干球温度

控制器上干球温度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代表烤房内空气的温度。

3.106湿球温度

控制器湿球温度上所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

9

DB5305/T50.2—2021

3.107干湿差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值,单位为摄氏度。反映烤房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

3.108烟叶烘烤特性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变黄和脱水干燥的难易程度,变黄速度和干燥速度配合难易程度、定

色难易程度、对温湿度条件的敏感和耐受程度等和烘烤工艺和烘烤效果相关的性状称之为烟叶的烘烤特

性。

3.109易烤性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表现出的易于变黄和定色的特性。

3.110耐烤性

烟叶在变黄和定色期间对烘烤环境的适应性和不容易烤坏的特性。

3.111烟叶变化

烟叶变黄程度与相应的干燥程度。气流下升式烤房一般以烤房内顶层或二层烟叶变化为主,兼顾其

它各层。

3.112变黄程度

烟叶变黄的程度以“几成黄”来表示。通常划分为六成黄、七成黄、八成黄、九成黄、十成黄。

3.113干燥程度

烟叶含水量的减少反映在外观上的干燥状态,通常划分为叶尖变软、叶片变软、主脉变软(充分塔

架)、勾尖卷边、小卷筒(小打筒)、大卷筒(大打筒)、干筋。

3.114密集烘烤

利用烟夹、烟杆、散叶堆积等装烟方式将采收的烟叶紧密地装挂或放置在烤房内,采用强制热风循

环方式进行烟叶烘烤的过程。

3.115烤房

借助于供热设备加热、通风等手段烘烤烟叶的专用设施。

3.116普通烤房

装烟密度小、采用自然通风或辅助通风等方式烘烤烟叶的专用设施。

3.117密集烤房

装烟密度较大,采用强制通风、自动或半自动控制温湿度等方式烘烤烟叶的专用设施。

3.118凋萎

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烟叶叶肉细胞因失水而萎缩、烟叶变软的过程。

3.119变黄

10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