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235-2022 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DB50/T 1235-2022 Elevato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电处、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吕潇、何洋、陈海鹰、袁旌杰、邹瑜、万帅、刘宇、贾海军、陈卓、康笃刚、陈俊清、邹同锋、张雷、康立贵、龙鹏杰、程航、张晋豪、黄云彪、张莉、石磊、陈忠庚、全永林、杜超、王成华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90
CCSQ78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235—2022
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2022-04-11发布2022-07-11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1235—2022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系统架构.............................................................................................................................................................3
5技术要求.............................................................................................................................................................4
6评价要求...........................................................................................................................................................10
附录A(规范性)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信息列表...................................................................................11
附录B(规范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信息列表...............................................................................13
附录C(资料性)误码率测试模型............................................................................................................14
附录D(规范性)电梯基础信息与格式...................................................................................................15
附录E(规范性)维保记录内容................................................................................................................17
附录F(规范性)数据接口规范................................................................................................................18
I
DB50/T123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电处、重庆市质量和标准
化研究院、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
公司、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潇、何洋、陈海鹰、袁旌杰、邹瑜、万帅、刘宇、贾海军、陈卓、康笃刚、
陈俊清、邹同锋、张雷、康立贵、龙鹏杰、程航、张晋豪、黄云彪、张莉、石磊、陈忠庚、全永林、杜
超、王成华。
II
DB50/T1235—2022
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用监测终端及数据传输平台的系统架构、技术要
求、评价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物联网系统的新建或改建。
本文件不适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024—2008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7799.3—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GB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24476—201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的技术规范
GB/T24479—2009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特性
GB/T24807—2021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发射
GB/T24808—2022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抗扰度
GB/T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
与软件质量模型
GB/T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
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26465—2021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1
DB50/T1235—2022
3术语和定义
GB/T7024—2008、GB/T7588.1—2020、GB16899—2011、GB21240—2007及GB/T26465—202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备equipment
取得使用登记证的电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3.2
设备制造商equipmentmanufacturer
设备整机制造商、控制柜制造商。
3.3
困人peopletrapped
由于电梯故障或事件的原因导致乘客被困在轿厢内的现象。
3.4
故障fault
可能影响和中断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
3.5
事件event
设计中预计的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状态变化。
3.6
报警alarm
对GB/T7588.1—2020中规定的紧急报警装置的操作。
3.7
协议转换装置protocolconversiondevice
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故障、事件信息采用本文件规定的协议格式输出的装置。
3.8
采集传输装置acquisitionandtransmissiondevice
与设备、协议转换装置或外加的传感器连接,采集、处理、储存和传输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故障、
事件等信息,接收电梯物联网企业平台发送的访问、同步指令,使电梯物联网企业平台与设备间通过网
络实现交互的装置。
2
DB50/T1235—2022
3.9
监测终端monitoringterminal
协议转换装置、外加的传感器、采集传输装置、报警触发装置、轿厢内显示装置、图像采集装置、
语音装置等的统称,监测终端可以集成在设备中。
注:对公共领域图像采集及轿厢内加装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应依据相关法规要求。
3.10
企业平台enterpriseapplicationplatform
由企业建立的基于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平台,监测设备实时状态,用于处置设备的故障、事
件等信息,并有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及与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等进行数据交互的功能。
3.11
物联网系统internetofthingssystem
基于被监测设备所构成的数据采集、传输、上报、分析的综合系统,包含监测终端、企业平台及其
应用软件。
3.12
整备质量weightofequipment
依附于轿厢的监测终端及配套设施的总体质量。
3.13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installationmonitoringdata
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故障和事件信息。
3.14
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specialequip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platform
由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设立或委托设立,用于对包含电梯在内的各类特种设备进行安全
监督管理和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可与企业平台等进行数据互通。
4系统架构
4.1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框图见图1。
3
DB50/T1235—2022
图1系统组成框图
4.2系统规范性标签
系统应根据买方和供应商之间的预定用途,约定唯一性的系统标签,标签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系统名称;
——系统型号或软、硬件系统组成;
——系统版本号。
5技术要求
5.1工作环境条件
监测终端适用的环境条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环境温度:-5℃~65℃;
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
c)大气压力:80 kPa~106 kPa;
d)根据设备使用场所约定的防护等级;
e)无爆炸性粉尘、气体混合物,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5.2监测终端
5.2.1监测终端型式
4
DB50/T1235—2022
对设备的故障、事件等信息的采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型式:
a)依靠外加的传感装置等技术手段实现,与设备无直接的电气连接;
b)读取设备控制装置或控制装置附属的数据传输装置,与设备存在电气连接和数据交互。该类终
端应由设备制造商生产或与设备存在电气和数据交互的端口均经过了有效的安全设计,并有故障防护措
施。
5.2.2外观与标识
监测终端各组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外观应无影响其正常工作的损伤、变形等缺陷;
b)安装于轿厢内的监测终端组件外壳及其安装附件等可接触部分应无锐利边缘;
c)监测终端的铭牌应布置在醒目位置,宜设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制造单位名称或标识;
2)型号;
3)规格;
4)出厂编号;
5)出厂日期。
d)系统硬件应设置包含系统名称的标识,如“×××物联网系统”。
5.2.3主要功能
监测终端应能向企业平台提供附录A、附录B所列信息。
5.2.4工作电源
非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监测终端组件,其电源应取自设备供电电源开关的前端。
5.2.5保护措施
监测终端不得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得向设备发送任何运行控制指令。
5.2.6通信端口
通信端口应符合下列二者之一:
a)设备制造商集成于设备中的监测终端应能通过网络与企业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b)通过设备制造商提供的RS485、RS232、CAN或外加传感器等对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转换运算
后通过网络与企业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5.2.7数据传输误差
监测终端与设备之间采用数字通信的(如RS485、RS232、CAN等)应进行误码率测试,误
码率应不大于10—6,测试模型见附录C。
监测终端各组件之间采用模拟量传输的传输误差应不大于0.5%,采用开关量等其他采集传输
方式的状态应稳定可靠。
5.2.8备用电源
监测终端应配备备用电源。
在正常供电电源断电后1 h内,协议转换装置、采集传输装置与企业平台间的通讯应正常。
正常供电电源断电后1 h内,如紧急报警功能通过监测终端实现,其应始终能工作正常。
5
DB50/T1235—2022
采用的备用电源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当输出短路时,应能自动关闭电源输出。当短路故障
解除后,输出电源应能自动恢复或者断电重启后恢复,不应有其他电气故障。
备用电源应有电源状态显示和欠压提示功能。
正常供电断电后,备用电源响应时间应不大于5 s。
5.2.9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监测终端各组件应在额定供电电源电压波动(交流标称值±7%,直流标称值±5%)时正常工作。
5.2.10工作电源输入保护
监测终端每个需要独立供电(由设备制造商集成于设备的部分除外)的组件电源输入保护要求:
a)电源输入端应可靠接地;
b)电源输入端应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c)电源的输入电压大于50 V时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d)电源输入端应具有电源极性反接保护功能。
5.2.11整备质量
监测终端的组成应有明确的说明,依附于轿厢的监测终端及配套设施整备质量宜不大于10 kg。
5.2.12时钟溯源性
监测终端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统计信息的时间和日期应以企业平台为基准。监测终端的内部时钟应
定期与企业平台的时钟进行校准,企业平台的时间应以北京时间为标准。
5.2.13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设备的状态仅接受应用平台的查询,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的间隔不大于1 s。
5.2.14数据上报时间
监测终端应将设备的状态信息实时向企业平台发送,信息发送周期应不大于5 s或从设备相
关状态、故障、事件发生到企业平台做出响应的时间应不大于30 s。
设备的状态信息采集时间间隔仍需要满足5.2.13的要求,但发出时间应控制在5 s内,在验证
此要求时,应检查后台数据传输的时间节点信息。
不能提供可靠的验证手段的,可通过现场模拟设备状态发生到应用平台响应的时间进行评
估。
5.2.15存储与统计
监测终端应在本地端设置有存储单元能至少保存最近100 条设备的故障等信息记录,存储故障等记
录应有发生的时间节点。
5.2.16数据加密与管理权限
监测终端向应用平台传输数据传输应有安全策略,对数据进行加密。应用平台对监测终端数据的远
程读取应有权限管理等,保证数据安全。
5.2.17组件质量证明文件
6
DB50/T1235—2022
当监测终端采用组件符合国家CCC认证目录产品时,应取得CCC认证证书;电信通信装置还应符合
国家对电信通信装置的相关规定。
5.2.18电气配线
监测终端电气配线应满足GB/T7588.1—2020中5.10.6及GB16899—2011中5.11.5的同等要求。
5.2.19外壳防护等级
依附于轿厢的监测终端组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规定的IP2X。
5.2.20绝缘电阻
监测终端电源输入端子与外壳之间应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最小值应满足表1的规定。
表1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电压直流试验电压绝缘电阻
U /VVMΩ
0<U ≤5025010
50<U ≤500500100
5.2.21介电强度
监测终端电源输入端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符合表2的介电强度试验,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漏电
流不大于5 mA。
表2介电强度要求
额定电压工频试验电压
U /VkV
0<U ≤600.5
60<U ≤1251.0
125<U ≤2501.5
250<U ≤5002.0
注:由设备制造商集成于设备控制装置或控制装置附属的数据传输装置部分可不要求5.2.19、5.2.20、5.2.21的内容。
5.2.22阻燃性能
安装于轿厢内的监测终端组件外壳除以下情况外,应满足GB8624—2012表6规定的B1级要求。
a)非金属材料裸露表面积不大于10000 mm2;
b)非金属材料的管件(条状)其直径(最大宽度)不大于30 mm。
5.2.23声级强度
安装于轿厢内的监测终端组件的声级强度不大于60 dB(A),不能影响轿厢内的紧急报警通话。
5.2.24环境可靠性
7
DB50/T1235—2022
工作低温
按GB/T2423.1中试验Ab规定的方法进行,严酷等级:(-5±2)℃,试验中通电工作,试验持续16 h,
试验后2 h内检查主要功能正常、外观完好。
工作高温
按GB/T2423.2中试验Bb规定的方法进行,严酷等级:(65±2)℃,试验中通电工作,试验持续16 h,
试验后2 h内检查主要功能正常、外观完好。
冲击试验
按GB/T2423.5中试验Ea规定的方法进行。严酷等级:峰值加速度300 m/s2,脉冲持续时间11 ms,每
个方向三次。试验中不通电,不包装,不进行中间测试。试验后2 h内检查主要功能正常、外观完好,
绝缘电阻及介电强度符合5.2.20、5.2.21的要求。
振动试验
按GB/T2423.10中试验Fc规定的方法进行。严酷等级:扫频范围(10~55) Hz,振动幅值0.35 mm或
5 gn,每轴线上的扫描循环20 次。试验中不通电,不包装,不进行中间测试。试验后2h内检查主要功能
正常、外观完好,绝缘电阻及介电强度符合5.2.20、5.2.21的要求。
跌落试验
按GB/T2423.8中方法一的规定进行,严酷等级高度0.5 m,跌落试验表面是混疑土或钢制成的平滑、
坚硬的刚性表面,跌落次数2 次,试验中不通电,不包装,不进行中间测试。试验后2 h内检查主要功能
正常、外观完好,绝缘电阻及介电强度符合5.2.20、5.2.21的要求。
5.2.25特殊环境适应性
监测终端所有组件应能符合设备的特殊使用环境要求,如消防员电梯、防爆电梯等。
5.2.26电磁兼容性
系统硬件联机状态下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如下要求:
a)外壳端口应满足GB/T24808—2022的表1同等试验强度要求的性能;
b)电源端口应满足GB/T24808—2022的表4或表6(所有电路)同等试验强度要求的性能;
c)信号端口应满足GB/T24808—2022的表2(所有电路)同等试验强度要求的性能;
d)除电信/网络端口外的信号端口应满足GB/T24807—2021的表1同等试验强度要求的性能;
e)电信/网络端口的骚扰度试验,应满足GB17799.3—2012的表4同等试验强度要求的性能。
5.3软件性能
5.3.1版本登记
监测终端及企业平台的应用软件(含嵌入式软件)应提供唯一性的版本号,升级后的软件应
有新的版本号。
系统应保留软件升级日志等信息。
软件著作权在中国境内的,应提供著作权证书。
升级后的软件应符合、及的相关要求。
8
DB50/T1235—2022
5.3.2主要功能
企业平台应能向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附录A、附录B所列的信息。
5.3.3软件自诊断
企业平台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监测终端的设置及定义错误时或发生数据库存储、软
件模块通信等故障时,系统应自动进行提示。
为避免应用平台间、企业平台与设备间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拥堵等,系统应采用适当的
溯源及校验措施。
5.3.4时钟溯源性
软件的时钟应以北京时间为标准。
5.3.5在线状态监测功能
企业平台应对所有监测终端的在线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在线状态发生改变时,系统应在120 s内提
示。
5.3.6数据加密与管理权限
应用平台应有权限控制机制、用户管理机制、密码控制策略、系统故障和非法登录检测手段;应用
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应有安全策略,对数据进行加密、对数据的远程读取应有权限管理等。
5.3.7功能切换时间
企业平台对功能模块切换时间应不大于10 s。
5.3.8系统、软件产品质量
系统运行所涉及的软件应符合GB/T25000.10—2016、GB/T25000.51—2016对功能性、可靠性、信
息安全性测试的要求。
5.3.9企业平台的在线状态监测
企业平台与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更新周期不大于5 s。
5.3.10企业平台的数据存储
对符合附录A、附录B、附录D的设备相关数据,企业平台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 年,企业平台的数据
存储地址应在中国境内。
5.3.11报表输出
企业平台应能输出符合附录A、附录B、附录D和附录E信息的报表文本。
5.3.12指定设备的运行数据查询
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查询指定设备的维保记录时,企业平台应在5 s内上传附录E的维保记录内
容。
5.3.13维保记录的回溯
9
DB50/T1235—2022
企业平台应保存近4 年的设备维保记录,并接受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查询。维保项目结合按需
维保要求由企业自定。
5.3.14数据对接
企业平台的数据应与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对接,数据接口规范应满足附录F。
6评价要求
6.1电梯物联网系统评价时应至少提供系统设计资料、功能说明、硬件质量证明材料、软件性能证明
材料、安装工艺文件。
6.2硬件质量证明材料应满足5.2所规定的内容。
6.3软件性能证明材料应满足5.3所规定的内容。
10
DB50/T1235—2022
附录A
(规范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4161-2022 携号转网服务用户交互界面及程序要求 2022-09-30
- YD/T 4153.2-2022 通信机房用复合式间接蒸发冷却型温控设备 第2部分:冷风型 2022-09-30
- YD/T 2308-2022 车载窄带语音通信设备传输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2-09-30
- YD/T 1884-2022 信息终端设备声压输出限值要求和测量方法 2022-09-30
- YD/T 4157-2022 车载通信终端语音识别功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2-09-30
- YD/T 4152-2022 通信用低温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2022-09-30
- YD/T 4153.1-2022 通信机房用复合式间接蒸发冷却型温控设备 第1部分:冷水型 2022-09-30
- YD/T 4159-2022 携号转网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2022-09-30
- YD/T 4160-2022 携号转网业务受理系统技术要求 2022-09-30
- YD/T 4158-2022 携号转网网间互通技术要求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