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725-2012 花绒寄甲和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

DB34/T 1725-2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trolling Sycamore Tentex moth with both Harmonia axyridis and Phloeodes rufipe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725-201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1-06
实施日期
2012-12-06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花绒寄甲成虫和卵以及肿腿蜂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又称松墨天牛)的虫口量的调查、诱木设置和死亡树木的处理利用、天敌昆虫的释放、防治效果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松林分布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农村工作局、青阳县林业局。
起草人: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傅军、郭良红、丁贵银、黄长春、曹延川、丁德贵、杨震元、马生福、董广平、吴成进、张国昊。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725—2012

花绒寄甲和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controlmeasurementsforMonochamusalternatusbyusing

naturalenemiesDastarcushelophoroidesandSclerodermusspp.

2012-11-06发布2012-12-06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72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安

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农村工作局、青阳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傅军、郭良红、丁贵银、黄长春、曹延川、

丁德贵、杨震元、马生福、董广平、吴成进、张国昊。

I

DB34/T1725—2012

花绒寄甲和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花绒寄甲成虫和卵以及肿腿蜂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

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又称松墨天牛)的虫口量的调查、诱木设置和死亡树木的处理利用、天

敌昆虫的释放、防治效果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松林分布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866-2009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

DB44/T510−2008松褐天牛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松褐天牛低龄幼虫期theyounglarvalstageofM.alternatus

从卵中孵化至三龄的松褐天牛幼虫,通常在韧皮部为害。

3.2

松褐天牛老龄幼虫期theelderlarvalstageofM.alternatus

松褐天牛四龄幼虫到化蛹之前的发育阶段,主要在木质部为害。

3.3

松褐天牛蛹期pupalstageofM.alternatus

松褐天牛开始化蛹到从寄主上羽化出来的时期,一般为8~10天。

3.4

肿腿蜂成虫adultsofSclerodermusspp.

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包括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sichuanensis

XiaoetWu和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sp.成虫,用于寄生松褐天牛低龄幼虫和肿腿蜂成虫补充营

养取食松褐天牛幼虫。

1

DB34/T1725—2012

3.5

花绒寄甲成虫adultsofDastarcushelophoroides

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直接释放于枯死树或诱木上,其成虫会寻

找和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

3.6

花绒寄甲卵卡eggcardofD.helophoroides

带有花绒寄甲卵的纸卡,直接钉于诱木或枯死松木上,幼虫孵化后寄生树干中的松褐天牛中老龄幼

虫和蛹。

3.7

单株松树虫口量averagepopulationofM.alternatusinasinglepinetree

平均每株死亡松树上松褐天牛的数量,包括幼虫、蛹、成虫。

3.8

每公顷松褐天牛虫口量averagepopulationofM.alternatusperhectare

每公顷松林内的死树数量与单株虫口量之积。

4松褐天牛虫口量的调查

4.1单株死树的松褐天牛虫口量估计

在将要释放天敌的区域随机调查枯死木15-30株,记录胸径、树高,然后解剖树干,统计虫口量,

计算出平均每棵死树上的松褐天牛虫口量,并做出胸径树高与虫口量的回归方程。每年4月底到5月份在

九华山地区死树上携带虫口量与胸径和树高回归方程为:

Y80.433.98D10.78H(r0.7680,P0.001)....................(1)

式中:

Y——虫口量,单位为头/株;

D——胸径,单位为厘米(cm);

H——树高,单位为米(m)。

注:各地需以当地的实际情况拟合回归方程。

4.2每公顷死树的调查

在将要释放天敌的区域内按五点取样法选择5株树,以每株树为圆心、15m为半径,调查此圆范围

内的死树,记录每个圆内死树的数量、胸径、树高,并计算出平均每公顷的死树数量。

4.3平均每公顷松褐天牛虫口量的确定

将4.1和4.2调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估算出平均每公顷松褐天牛的虫口量,以下各种天敌的释

放量依据平均每公顷松褐天牛的虫口量估算。

2

DB34/T1725—2012

5诱木设置和死亡树木的处理利用

5.1设置时间

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始现期前20天设置诱木,利用其引诱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并于适当时期在相

同位置增补一次诱木。各地应根据当地松褐天牛的年生活史和当年物候期确定设置诱木的时间。在松褐

天牛1年1代的地区,设置诱木的时间为4月上中旬,增补诱木时间为7月中下旬。

5.2工具

砍刀,兽医用注射器,油锯,诱木引诱剂。

5.3诱木的设置方法

根据林相、小班形状、小班面积、树木的生长状况选择通风良好地方设置诱木。诱木应分布均匀。

选择长势较弱且树形较差的树,测量胸径,在离地50cm处树干上砍出2~3个刀槽,用兽医用注射器将

诱木引诱剂注射在刀槽里,注射引诱剂的毫升数(ml)为诱木胸径的厘米数(cm),即1ml/cm。具体

操作方法参见DB44/T510−2008。

5.4诱木的设置密度

诱木一般每0.3hm2设置1株,诱木之间的距离在30m~40m之间为宜。诱木的设置密度应根

据松褐天牛的虫口量适当增减。

5.5诱木和松树死树的处理

5.5.1处理时间

当年松褐天牛羽化期结束到第二年成虫羽化前,一般从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

5.5.2处理方法

将诱木和死树锯倒,锯成2m长的木段,然后用6目铁丝网罩好,使羽化后的松褐天牛成虫不会逃

逸,但天敌羽化后可钻出,以保护和利用天敌。

5.6安全事项

松褐天牛诱木引诱剂属于低毒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有关有毒品安全管理的

规定和安全使用方法。

6天敌昆虫的释放

6.1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防治松褐天牛越冬幼虫和蛹以及成虫

6.1.1释放时间

6.1.1.1在当年越冬代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开始期至当年松褐天牛化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