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043-2014 品牌价值 技术创新评价要求

GB/T 31043-2014 Brand value—Requirements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alu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29186.4-2021 |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1043-201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05
实施日期
2014-12-3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品牌价值及价值测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品牌价值评价过程中对影响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要素的评价要求。包括评价的总体要求、评价要素、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处于品牌建设不同阶段的各类组织,为组织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技术创新要素方面的评价和改进依据。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深圳市振鹏质量与品牌促进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创标准服务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深圳市质量创新联盟
起草人:
黄曼雪、周文、杨志花、吴芳、徐文根、胡智、吕安然、于喜峰、王志勇、詹炜、郭晓瑜、康键、陈展展、王科、曾淑君、周知、戴宇欣、曹小兵、任懿、卢伟卫、乔宝良、蔡丽蓉、施连杰、赵晓纯、谢军、万雨龙、谢秋菊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140

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1043—2014

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评价要求

Brandvalue——Requirementsfortechnologyinnovationevaluation

2014-12-05发布2014-12-31实施

GB/T31043—2014

目次

前言m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评价要素2

6评价方法4

7评价程序5

8评价报告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6

参考文献12

T

GB/T31043—2014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品牌价值及价值测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振鹏质量与品牌促进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联

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创标准服务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

院、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

司、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深圳市质量创新

联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曼雪、周文、杨志花、吴芳、徐文根、胡智、吕安然、于喜峰、王志勇、詹炜、

郭晓瑜、康键、陈展展、王科、曾淑君、周知、戴宇欣、曹小兵、任懿、卢伟卫、乔宝良、蔡丽蓉、施连杰、

赵晓纯、谢军、万雨龙、谢秋菊。

m

GB/T31043—2014

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评价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品牌价值评价过程中对影响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要素的评价要求。包括评价的总

体要求、评价要素、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处于品牌建设不同阶段的各类组织,为组织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技术创新要素方面的

评价和改进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85—2012品牌价值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9185—2012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创新innovation

将新型或显著改善的产品(货物或服务)、生产T艺、新营销方法、新组织方式,应用于经营行为、工

作组织或外部关系的活动。

3.2

技术创新technologyinnovation

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和新产品,以改变创新组织的盈利情况或者市场份额的活动。

注:本文件所称的技术创新是影响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

3.3

能力capability

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技能水平。

4总体要求

4.1目的声明

开展评价时,应首先声明本次评价的目的。目的声明宜规定预期用途、评价报告使用者、被评价资

产、评价结果的前提、评价人员(评估者)资质要求、评价报告日和评价基准日。

4.2评价原则

开展评价时宜遵循以下原则:

—透明性原则。评价过程宜透明,包括评价数据的来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评价要素以及具体

评价指标、评价人员及资质等。

1

GB/T31043—2014

——有效性原则。评价基于从评价基准日内有效、相关的数据来源假设和评价假设。

——重复性原则。重复评价时,应稳定地得出可比且一致的结论。

—充分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基础和可靠的分析基础上,以保证形成可靠的

结论。

——客观性原则。评价人员进行评价时不应带任何形式的偏见。

当评价对象岀现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生态污染、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等情况时,不予评价。

4.3被评价品牌的界定

评价人员在开展评价之前宜识别、定义和描述被评价品牌,如被评价品牌属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

或区域品牌等,界定被评价品牌覆盖的产品范围或服务范围。

4.4评价数据的来源

评价人员宜确保获得完成技术评价所需要的可靠数据。评价数据可来源于三个方面:品牌持有人、

品牌消费者和适当第三方提供的数据。

4.5评价人员的要求

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考虑4.2中的评价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参与评价的人员宜遵循以下几点

要求:

-了解评价品牌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尽可能多渠道获得评价相关信息,并评估所使用的数据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充分性;

——考虑实际操作情况,确保评价过程切实可行;

-相关评价信息未经被评价品牌的允许,应严格保密;

——评价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涉及利益相关应主动回避.

5评价要素

5.1评价的主要方面

评价影响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要素时,应从创新成效、创新能力两方面考虑。

5.2评价的指标体系

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采用分级形式。其中,一级指标为:创新成效、创新能力。以下分设

二级指标。创新成效下设的二级指标为: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新能力下设的二级指标为:

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的生产经营能力、技术创新的营销保障能力。

5.3创新成效

5.3.1技术价值

技术创新在技术价值方面的成效是影响品牌创造和品牌传递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在技术价值方

面的成效评价主要从技术先进性、技术时效性、技术成熟度和技术实用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不限于

以下四方面:

-技术先进性可从核心技术获奖情况、核心技术影响标准情况、专利数量与水平、专利授权收入、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采用的标准或参与的标准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

-技术时效性可从技术初始投入使用的时间差距、技术投入市场后的认可周期等方面进行评价;

2

GB/T31043—2014

-技术成熟度反映技术在各阶段的验证和应用程度,可从技术投入使用的效果、技术操作及技术

成果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技术的实用性体现在创新技术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可从技术

再现性、技术生产可行性、技术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5.3.2经济价值

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评价是在技术投入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从技术创新产

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直接经济效益体现技术创新为组织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从收入的增加、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

高、产品更新升级加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间接经济效益体现技术创新为行业、产业和区域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从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产

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就业、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进行评价。

5.3.3社会价值

技术创新在社会价值方面的成效是影响品牌传递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在社会价值方面的成效评

价主要是对技术从社会角度做出评价。技术创新在社会价值方面的成效评价可从以下方面评价,但不

限于以下方面:

——核心技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发挥的作用;

——核心技术对人类行为方式或相互关系变化所起的作用;

——核心技术在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中发挥的作用;

——核心技术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中发挥的作用。

5.4创新能力

5.4.1概述

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品牌价值创建阶段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的

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的生产经营能力、技术创新的营销保障能力几方面进行评价,

5.4.2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

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是组织从整体上、战略上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主要

从创新战略、创新机制两方面进行评价,但不限于以下两方面:

-创新战略反映组织为实现创新目标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规划和部署,可从创新战略决策的

制定、战略定位、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投入的规划、市场态势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价;

-创新机制可从技术创新员工的奖励机制、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组织创新文化及环境氛

围、企业与外部技术力量的合作情况、创新项目的投融资机制、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与预警、创新

资源的管理和储备等方面进行评价。

5.4.3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能力

技术创新的研发能力可从人力资源投入、研发设施投入、研发资金投入、组织研发的过程保障能力

等方面进行评价,但不限于以下四方面:

—研发人力资源投入情况,包括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如研发人员构成情况以及相应的人数比

例、人员的全球化布局程度;

—研发设施投入情况,包括研发平台,如实验室、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等研发平台的设置情况,

3

GB/T31043—2014

以及设备状况,如研发设备、研发软件、测试仪器等研发设施的数量、质量和水平;

—研发资金投入情况,如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情况、研发资金投入战略情况、实验室资金投入、国

内外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等;

-组织研发的过程保障能力,包括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布局程度、全球化技术获取渠道、研发投入

核算体系、研发项目管理体系等。

5.4.4技术创新的生产经营能力

技术创新的生产经营能力可从生产经营资源配备、生产T艺的创新、先进技术采用情况等方面进行

评价,但不限于以下三方面:

—生产经营资源配备,可从生产经营人员素质与构成、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质量与水平、生产配

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生产工艺的创新,可从生产工艺的改进、检测手段的先进程度、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等

方面进行评价;

-先进技术采用情况,可从采用先进技术制造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水平、自主创新产品占全部生产

产品的比重、产品更新周期等方面进行评价。

5.4.5技术创新的营销保障能力

技术创新的营销保障能力可从新技术市场拓展能力、对营销投资回报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但

不限于以下两方面:

—新技术市场拓展能力,可从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新技术或新产品的推出频率等方

面进行评价;

—对营销投资回报率的影响,可从技术创新投入后,引起的销售收入、利润、营销费用等的变化情

况进行评价。

6评价方法

6.1评价模型

影响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要素评价得分(TN)由创新成效(TM)、创新能力(TN?)按式(1)计算:

2

TN-TN,XW,(1)

/=1

式中:

TN——技术创新要素评价得分;

TN,-——第,个一级指标得分;

——第/个一级指标对TN的影响权重。

若创新成效(TNJ、创新能力(TN2)等方面指标由二级指标构成时,可用式(2)计算:

II

TN,=》TNyXW,(2)

=l

式中:

TN,-——第,个一级指标得分;

TN,7——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指标得分;

Wij第j个二级指标TN”对一级指标TN,的影响权重。

6.2权重的赋值方法

评价人员宜考虑被评价品牌所在行业的特点,针对评价指标对品牌价值影响的重要性,选择特定的

4

GB/T31043—2014

权重确定方法对指标赋权。

可使用的赋值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炳值法等。评价人员宜

参考评价目的、被评价品牌的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宜方法进行评价。

6.3指标的测量方法

指标的测量可以采用对比法,判断每项指标性能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给予相应的评价结果。具

体每项指标的测量方法见附录Ao

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细化、增减指标。

7评价程序

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中对技术要素的评价可遵循以下程序:

a)声明评价目的;

b)界定被评价品牌及价值概念;

c)厘清影响品牌价值的技术创新要素,设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d)制定评价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方案,并采集信息;

e)选择适宜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评价;

f)出具评价报告。

8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宜明确陈述下列内容:

a)评价人员的资质、立场和身份;

b)评价目的;

c)被评价品牌的界定;

d)报告使用者或读者;

e)评价依据;

f)评价主要方面和具体评价指标;

g)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h)评价基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