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044-2015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DB41/T 1044-2015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strawberry facilit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5月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01
B3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044—2015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2015-05-15发布2015-08-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04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提出。
本标准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振群、孙树卓、翟清云、方分分、闫迎迎、马正国、苗艳香。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卢清、李高飞、李艳楠、李琳、段继伟、赵丽君、王红霞。
I
DB41/T1044—2015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条件、主要病虫害、防治原则、设
施内环境调控、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
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
4生产环境条件
4.1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391-2013的规定。
4.2土壤条件
应符合NY/T391-2013的规定。土层较深厚,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结构疏松,弱酸或中性土壤,
pH值5.5~6.5为宜,有机质含量在15g/kg以上,排灌方便。
4.3灌溉水
应符合GB5084-2005的规定。
1
DB41/T1044—2015
5主要病虫害
5.1主要病害
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细菌和真菌)、病毒病、黄萎病、红中柱根腐病、菌核病等。
5.2主要虫害
蚜虫、螨类害虫、粉虱、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
5.3主要地下害虫
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6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
达到防治草莓病虫害的目的。
7设施内环境调控
7.1光调控
草莓的光饱和点为20kLx~30kLx,叶片的光补偿点为5000Lx~10kLx,果实发育期光的补偿点为
500Lx~1000Lx。草莓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需12h~15h的光照,花芽形成期需保持10h~12h的光照。
选用强度较大的材料,适当简化建筑结构,以减少骨架遮光;选用透光率高、无滴、耐老化的薄膜;保
温覆盖设备早揭晚盖,可以延长光照时数,揭开时间通常在日出后1h左右,覆盖时间一般在太阳落山前
30min;采用清扫薄膜的方式,每10d~15d清扫一次,增加光照效果较明显;采用通风等措施降低空气
湿度,可增加光照。光照弱时,需强光或加长光照的时间,连续阴雨时要进行人工补光;一般棚内光辐
射量下降到100W/h·m2时,每天以43.2W/h·m2补光18h,成效较大。
7.2温度调控
晴天上午温度在35℃以上,应及时放风降温,使白天温室温度维持在28℃~30℃,夜间温度保持
在12℃~15℃,最低不能低于8℃。当夜间室内温度降到8℃~10℃时,早晚开始揭放保温覆盖设备。
揭盖保温覆盖设备之前,若棚内温度明显高于临界温度,日出后可适当早揭;在极端寒冷和大风天气,
要适当早盖晚揭。扣棚后30d左右开始现蕾,现蕾期温度白天以25℃~28℃为宜,夜间以10℃为宜,
夜温若超过13℃,将导致腋花芽退化和雌雄蕊发育受阻。开花期温度白天以23℃~25℃为宜,夜间以
8℃~10℃为宜。草莓花药开裂所需最低温度为11.7℃,适宜温度为13.8℃~20.6℃,温度过低花药不
能开裂,影响授粉受精。开花期室内温度不能过高。开花坐果后,果实进入膨大期,室内温度维持在
20℃~25℃,夜间6℃~8℃。
7.3湿度调控
保温初期,为使植株适应高温环境,常常通过保温前浇水的方法增大湿度。扣棚保温以后,室内湿
度很高,早晨未放风前,相对湿度可达100%,湿度过高不利于草莓正常生长发育,且会诱发各种病害,
特别是花期湿度过高,花药的开裂和花粉的萌芽就会受到抑制。室内湿度的来源是土壤、植株蒸发,如
铺设地膜、棚内畦间覆盖秸秆、麦糠以及采用滴灌设施等可明显降低室内湿度。不同生育时期对湿度的
2
DB41/T1044—2015
要求为:现蕾期60%~80%,开花期30%~50%,果实成熟期60%~70%。一般排湿结合调节温度的放风进行,
每天中午前后要放风,放风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室内温度而定,不能为排湿而影响各生育期要求的温度。
低温季节和阴雪天室内湿度大,只能在中午短时通风。
7.4气体调控
设施草莓棚内所需二氧化碳浓度应在600mg/L~900mg/L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低时补施,冬季宜在
晴天的上午进行,可在设施内每40m2~50m2挂一个塑料桶,悬挂高度与草莓的生长点相平,先在桶内装
入3kg~3.5kg清水,再徐徐加入1.5kg~2kg浓硫酸,配成30%左右的稀硫酸,以后每天早晨,揭保温
被后0.5h,在每个装有稀硫酸的桶内,轻轻放入200g~400g碳酸氢铵,晴天与盛果期多加,多云天与
其它生长阶段可少加,阴天不加。碳酸氢铵要先装入小塑料袋中,向酸液中投放之前要在小袋底部用铁
丝扎3个~4个小孔,以便让硫酸进入袋内,与碳酸氢铵发生反应,释放二氧化碳。
7.5肥水调控
采用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暗灌技术。每生产目标产量1000kg草莓,需要吸收氮(N)6kg~10kg、
磷(P2O5)2.5kg~4kg、钾(K2O)9kg~13kg,按底肥:追肥=6:4的比例施用。所施肥料应符合NY/T394-2013
的规定。使用土壤张力计调控土壤相对湿度,及时补充灌水。草莓现蕾至开花期土壤水分应充足,土壤
相对湿度以70%为宜,果实膨大期应保持在80%左右为宜,花芽分化期以60%~65%为宜,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
8绿色防控
8.1预测预报
根据病虫害发生基数、发生条件,结合气象资料,预测发生程度,以确定发生时期和防治适期。
8.2农业防控
8.2.1培育壮苗
采用土壤肥沃、高海拔、高纬度异地育苗方式,宜采用脱毒苗或上年越冬的健壮苗繁育,避免植株
带病繁殖。
8.2.2土壤消毒
宜选择夏秋高温季节,在播种定植前20d以上进行,清园后,在农家肥等有机肥施用后,每667m2撒
施石灰氮30kg~50kg,随后深耕土壤,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密闭大棚增温。在密闭大棚数日
后选择晴天进行,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4g,锯末8g,于晚上7时,每隔2m距离堆放锯末,摊平后撒一层
硫磺粉,倒入少量酒精,逐个点燃,一般密闭10d左右后消毒完成,然后揭膜通风,翻耕土壤整地,晾
晒7d以上方可定植。
8.2.3耕作改制
实行轮作制度,应与非蔷薇科作物进行一次轮作。
8.2.4合理定植
3
DB41/T1044—2015
采用高畦深沟、大垄双行的定植方式,定植时,株距15cm~20cm,行距25cm~35cm,每667m2定植
8000株~10000株。植株栽植的深度为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新茎弓背
一律向外。
8.2.5植株调整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以便通风透光防病;在顶花序抽出后,
选留1个~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摘除过多、过弱的花序和小果、畸形果、病虫果,保
留健壮的花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每个花序留3个~4个果,每株留10个~12
个果,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提高优质果比例。
8.2.6田间除草
宜采用物理除草方法,如全面使用黑色、银灰色等功能性地膜或地面铺设5cm~10cm厚的麦糠。也
可采用药剂除草,方法及剂量参见附录A,使用的其他除草剂均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
8.2.7清洁田园
及时将病虫残枝、病叶、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
8.3物理防控
8.3.1物理隔离
覆盖塑料薄膜、40目~60目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防虫、遮阳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8.3.2驱避虫害
中小棚地面覆盖银灰色地膜,或在大棚四周悬挂银灰色膜条,条宽15cm,可驱避蚜虫等虫害。
8.3.3色板诱杀
8.3.3.1黄板诱杀
出苗后,每667m2悬挂30张~40张30cm×40cm的黄色粘虫板,挂于行间,并高于草莓植株30cm,诱
杀蚜虫、粉虱等害虫,待其粘满黄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
8.3.3.2蓝板诱杀
出苗后,每667m2悬挂30张~40张30cm×40cm的蓝色粘虫板,挂于行间,并高于草莓植株30cm,诱
杀蓟马等害虫,待其粘满蓝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
8.3.4灯光诱杀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功率30W,电源220V,每667m2适宜挂1个杀虫灯,接虫口对地距离以100cm~150cm
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晨4点为宜。
8.3.5信息素诱杀
采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如利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性诱剂诱芯,每667m2挂性诱剂诱捕
器1个,挂放高度高于地面80cm~100cm,30d换一次诱芯,并及时处理诱捕的虫子。
8.3.6饵料诱杀
4
DB41/T1044—2015
每667m2挖5个~6个长宽深30cm×30cm×20cm的坑,内装厌氧发酵过30d的羊粪、牛粪、兔粪、马粪,
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8.3.7糖醋液诱杀
糖醋液按糖:醋:酒:水=1:4:1:16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每667m2挂6个盆为宜,可结合性诱剂使
用,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约每7d更换一次糖醋液。
8.3.8草木灰液治虫
草木灰10kg兑水50kg,浸泡24h,取滤液喷洒,可防治蚜虫等害虫。
8.3.9面粉治虫
在7kg~8kg水中加入250g面粉,充分搅匀后,均匀喷洒于草莓叶片背面,约10min后,螨类害虫(红
蜘蛛)会被面粉粘住腿脚而死亡。
8.4生物防控
8.4.1病害防控
8.4.1.1植物源杀菌剂
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见附录B,草
莓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参见附录C。
8.4.1.2微生物杀菌剂
利用4%新奥苷肽水剂750倍液可防治草莓病毒病、兼防细菌真菌性病害;利用300亿/g木霉菌300倍
液可防治灰霉病。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
品见附录B,草莓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参见附录C。
8.4.1.3微生物源生长调节剂
利用S-诱抗素可诱导植物抗性,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绿色
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见附录B,草莓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参见附录C。
8.4.1.4矿物性农药
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见附录B,草
莓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参见附录C。
8.4.2虫害防控
8.4.2.1植物源杀虫剂
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见附录B,草
莓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参见附录C。
8.4.2.2动物源杀虫剂
5
DB41/T1044—2015
保护、引进、释放天敌防治虫害。如扣棚后,当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d释放丽蚜小蜂成
虫3头/株,共释放3次,可有效控制粉虱为害。每m2挂瓢虫卵卡两张或按益害比例1:100释放瓢虫成虫
可防治蚜虫。
8.4.2.3微生物源杀虫剂
利用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可防治斜纹夜蛾;利用30亿PIB/mL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750倍液可防治甜菜夜蛾;利用5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
剂750倍液可防治棉铃虫;利用玫烟色拟青霉防治粉虱。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绿色食
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见附录B,草莓主要病虫害推荐生物农药参见附录C。
8.4.2.4尿洗合剂防治
尿洗合剂按尿素:洗衣粉:水=4:1:400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可防治蚜虫、螨类害虫等多种害虫。
8.4.3地下害虫防控
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05/T 33-2024 农作物新品种(系)品比试验技术规程 大豆 2024-11-28
- DB3707/T 133-2024 西瓜枯萎病菌鉴定技术规程 2024-12-19
- DB3705/T 35-2024 农作物新品种(系)品比试验技术规程 棉花 2024-11-28
- DB3705/T 39-2024 保密资质管理工作规范 2024-12-17
- DB3705/T 32-2024 沿海蝗区东亚飞蝗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4-11-28
- DB3707/T 131-2024 城镇居民供热服务规范 2024-12-19
- DB3705/T 36-2024 农作物新品种(系)品比试验技术规程 玉米 2024-11-28
- DB3705/T 37-2024 农作物新品种(系)品比试验技术规程 水稻 2024-11-28
- DB3707/T 132-2024 防雷安全检查工作规范 2024-12-19
- DB3705/T 34-2024 农作物新品种(系)品比试验技术规程 普通小麦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