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913-2023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评估指南
DB36/T 1913-2023 "Guidelines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Responsibilities of Food Safe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检验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检测认证技术发展研究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4
CCSX01
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913—2023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评估指南
GuidelinesforperformanceevaluationofTwoResponsibilitiesofFoodSafety
2023-12-28发布2024-07-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91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原则.............................................................................1
5评估主体.............................................................................1
6评估内容.............................................................................2
7评估方法.............................................................................2
8评估程序.............................................................................3
9评估报告运用.........................................................................4
附录A(规范性)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估指标................................................5
附录B(规范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评估指标..............................................9
附录C(规范性)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调查表...................................12
附录D(规范性)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评估得分汇总表...........................13
I
DB36/T191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检验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西省检验检测认
证总院检测认证技术发展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立力、毛炜翔、李其民、胡霞、罗文斌、郭萍、黄炜、上官新会、汪健健、
李卓凡、陶凤庭、罗文翔、彭小强。
II
DB36/T1913—2023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工作绩效评估的评估原则、评
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程序和评估报告运用等。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tworesponsibilitiesoffoodsafety
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4评估原则
4.1客观性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准确反映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落实落细情况。
4.2专业性原则
注重考察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工作中的运用。
4.3系统性原则
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结构化分类,确定各类评估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工作的整体情况。
4.4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符合工作实际,评估方法应采取资料审查、质询、实地核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5评估主体
5.1评估组织者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绩效评估的组织者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
5.2评估执行方
1
DB36/T1913—2023
评估组织者直接组建的评估组或委托专业评估机构组建评估组,保证独立、公正开展评估工作。评
估组应具备以下条件:
——熟悉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具有较强的综合评估能力。
5.3评估对象与时间
5.3.1评估对象为下一级食品安全委员会。
5.3.2评估周期一般为一个自然年,评估对象一般在一个评估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自我评估。
6评估内容
6.1评估指标体系由基本项目、食品安全责任项目、实地核查项目、创新项目等四个部分组成,评估
指标见附录A。
6.2实地核查项目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评估,得分等比例折算后计入总分,评估指标见附录B。
6.3服务监督与评价项目为对包保干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调查表,得分等比例折算后计入总分,
评估指标见附录C中指标题。
6.4根据评价细则的规定进行逐项评分,指标分值可保留一位小数,三级指标分值之和为最终得分,
满分100分,指标分值应保留两位小数,汇总表见附录D。
6.5总分≥90分,评为A级;总分≥80分,评为B级;总分≥70分,评为C级;其余评为D级。
7评估方法
7.1自我评估
7.1.1评估对象应依据既定的绩效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果进行分析,逐项检查工作任
务完成情况。
7.1.2评估对象应收集整理反映工作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存档备查。
7.1.3评估对象应按附录A进行自我评估,撰写自评报告。
7.2外部评估
7.2.1资料审查
通过查阅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情况相关资料,获取有关评估指标的数据并开展绩效评估。
7.2.2线上检查
通过抽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获取有关评估指标的数据并开展绩效评估。
7.2.3现场检查
借助实地核查、部门访谈、人员座谈等形式,为开展绩效评估提供支撑。实地核查食品生产经营主
体不少于4家,原则上A、B、C、D级主体各1家,重点核查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中小学校(幼儿园)
食堂。
7.2.4问卷调查
2
DB36/T1913—2023
通过对本地区一定范围内的包保干部、食品生产经营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食品安
全“两个责任”工作知晓情况。
8评估程序
8.1制定评估方案
8.1.1起草方案
评估执行方应根据评估组织方的要求,起草详细的评估方案。
8.1.2方案内容
评估方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目标任务;
——基本方法;
——进度安排;
——人员安排;
——经费预算;
——风险控制。
8.1.3方案确认
评估执行方将评估方案提交评估组织方确认,双方确认同意后签订委托评估协议书。
8.2评估准备
8.2.1组织人员
评估执行方应根据评估方案,组建评估组,针对项目开展评估培训。评估组应由3-5人组成,并确
定一名评估组长。评估组成员中食品相关技术人员不低于30%,评估技术人员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5年以上食品相关工作经验。
8.2.2发送通知
评估执行方应提前5个工作日,书面告知评估对象评估的具体要求、评估标准及评估程序等内容。
评估对象应根据要求在评估实施前提供自评报告。
8.3评估实施
8.3.1文件评估
依照评估方案,对评估对象提供的自评报告及佐证材料,结合信息化平台数据进行评估。
8.3.2现场评估
8.3.2.1召开首次会议
评估组到评估对象所在地后,首先召开由评估组组长主持、评估对象负责人员参加的评估首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
3
DB36/T1913—2023
——向评估对象说明评估的目的、范围、方法和程序;
——评估对象向评估组介绍组织基本情况、自我评价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8.3.2.2实施现场评估
主要包括对落实情况相关资料的确认及实地核查两方面内容。评估组根据评估方案,采取多种方法
开展评估工作,对有关问题做好现场记录,根据评估指标进行逐项评分。评估组根据现场评估结果,集
体讨论后,提出初步评估结论意见。
8.3.2.3召开末次会议
会前,评估组就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与评估对象负责人员进行沟通,以确保评估结果无异
议。会议的主要内容:
——向评估对象宣布评估结论意见;
——向评估对象反馈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交相关材料;
——提出改进建议。
8.3.3形成评估报告
评估组将现场评估发现经过整理后形成评估初步结论性意见,并通过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至评估组
织方审定。评估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少于:
——评估开展基本情况;
——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取得的基本成功与经验;
——未完成绩效目标的情况及主要原因;
——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绩效评估结果。
9评估报告运用
9.1评估组织方
9.1.1评估报告应作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对下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评议考核的重要依据;
9.1.2评估报告应作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对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参考依据;
9.1.3评估报告可作为优秀项目评比、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9.2评估执行方
评估报告应作为评估执行方向评估组织方申请新项目或申请项目延续的参考依据。
9.3评估对象
评估报告应作为评估对象对工作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参考依据。
4
DB36/T1913—2023
A全委
B
A
附录A
(规范性)
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估指标
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估指标见表A.1。
A.1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估指标
评估对象:评估时间:年月日
一级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估标准评价方式分值
标
成立以本级食安委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得1分,否则不得分;资料审查:本级食安委成立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领
1.1机构设置机构设置组建工作专班,得1分,否则不得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相应工作方案的相关材料3
制定工作方案,得1分,否则不得分。现场检查:查看工作专班办公场所、人员名册
资料审查: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库建立情况的佐证材
按照江西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级标准相关文件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库,得3料
明确主体3
分,否则相应得分。线上检查:查看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随机抽
一、1.2人员配备
查3-5家包保主体,查看联系人情况
基本项
建立本地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档案备查,实行台账管理,得3分,否则资料审查:本地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档案数据库
目(29台账管理3
相应得分。及台账
分)
包保干部同本级党委或政府(食安委)、村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签订《食
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签订率达100%得2分,否则不得分;资料审查:本地区包保干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
签订承诺书3
市、县两级须将承诺书纸质档案报省级食品安全办存档备案,乡、村两级承诺书诺书》纸质档案情况
1.3内部管理
纸质档案报上一级级食品安全办存档备查,得1分,否则相应得分。
各类材料分类建档以备案备查,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得2分,否则资料审查: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佐证材料;档案整理规范完
分类建档2
相应得分。整情况
5
DB36/T1913—2023
A.1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估指标(续)
一级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估标准评价方式分值
标
报告履职情包保干部每年向本级党委政府或村支部(村委会)和上级食品安全办报告履职情
资料审查:近一年本地区包保干部履职情况报告材料3
况况,得3分,否则相应得分。
线上检查:查看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随机抽
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报送有关信息,得2分,否则相应得分;取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查看是否及时更新主体信息,
信息化报送3
食品生产经营者信息原则上每季度更新,得1分,否则相应得分。随机抽取本地区包保干部,查看基本信息完整、是否上传
一、
1.4信息报送承诺书等
基本项
包保干部变更,需在变动后5个工作日内重新确定包保干部,建立对应关系,得
目(29线上检查:查看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随机抽
变更报送2分,否则相应得分。3
分)取3-5名变更包保干部
包保干部通过信息化平台申请变更及终止包保关系,得1分,否则相应得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5214-2017 工业次磷酸 2017-11-07
- HG/T 5215-2017 工业硫酸铜 2017-11-07
- HG/T 2680-2017 工业硫酸镁 2017-11-07
- HG/T 5230-2017 硫酸中硒的测定方法 2017-11-07
- HG/T 2677-2017 工业聚氯化铝 2017-11-07
- HG/T 5216-2017 工业次磷酸钙 2017-11-07
- HG/T 5213-2017 牙膏用硝酸钾 2017-11-07
- HG/T 5232-2017 醚菌酯原药 2017-11-07
- HG/T 5217-2017 工业重铬酸铵 2017-11-07
- HG/T 5212-2017 牙膏用过碳酰胺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