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086-2018 紫花苜蓿 生产技术规程
DB3302/T 086-2018 DB3302/T 086-2018 Alfalfa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象山县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20
B25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086—2018
代替DB3302/T086-2009(2014)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2018-06-21发布2018-06-2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2/T08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02/T086-2009(2014)《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02/T086-2009(2014)相比,
除文字性编辑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与本标准有关的引用文件,删除无关的引用文件;
——将第3章节中环境要求作调整,调整的原因是土壤环境指标、农田灌溉水指标和空气环境指标
有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可引用;
——删除了第8章节质量标准(见2009年版8),仅保留8.2感观品质内容并调整至第9章节利用;
——在第4章节定义中增加秋眠级别、根瘤接种、现蕾期、初花期、留茬高度、再生、土壤肥力、
轻盐碱地和重盐碱地等内容,删除农药、化肥和平衡施肥等内容,并将原4.2特征调整至第5章节;
——将原第5章节栽培技术调整至第6章节,并按照播种前后顺序作了调整,并在6.1中增加了播前
土壤处理;对6.2.4.1种子接种根瘤菌方法中适用土壤条件进行界定;在6.3.2施肥方法中增加了沼渣
液替代无机肥内容;在6.2.5播种方法中增加在盐碱地种植内容;
——将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分别作为附录B和附录C,并将所有农药的商品名改为化学名。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象山县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亚琴、阮国宏、陆传国、沈磊磊、吴银丽、苑志朋、王祖磊、陈文杰。
本标准于2009年12月首次发布,2017年12月第一次修订。
I
DB3302/T086—2018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要求、特征、栽培技术、收获、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模式图。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紫花苜蓿生产、利用、运输和贮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又名紫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生长期为5年~7年。我市于2001
年始引进种植,已在全市各县(市)、区推广应用。
3.2
秋眠级
紫花苜蓿的秋眠级是不同苜蓿品种生长期的长短和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紫花苜蓿秋季
(株高)生长情况确定秋季休眠级。一般将紫花苜蓿品种的秋眠程度分成9级。(1~3)级品种为强秋眠
性品种;(4~6)级品种为中等秋眠性品种;(7~9)级品种为弱秋眠性品种或非秋眠性品种。秋眠级低的
品种抗寒性强,但秋季生长缓慢,秋眠级别高的品种则相反。
3.3
根瘤接种
在土壤中或豆科牧草种子上人工添加与该豆科相匹配的根瘤的作业称为根瘤菌接种。常用的接种方
法有商品根瘤菌剂拌种、干根瘤或鲜根瘤接种。
3.4
干根瘤法
2
DB3302/T086—2018
选择盛花期健壮的紫花苜蓿植株,取其根部用水洗净再切除茎叶后,放入避风、阴暗、凉爽处慢慢
阴干。在紫花苜蓿播种前,取其干根弄碎,即可进行拌种。一般(3~5)株干根可拌2kg的种子量,也可
将干根弄碎后以干根重:清水以1:(1.5~3.0)比例搅混,在(20~30)℃温度下经常搅拌,使其繁殖,约
(10~15)d后,即可用来处理种子。
3.5
鲜根瘤法
用0.25kg晒干的泥土,加一小杯草木灰,拌均后盛入大碗中,盖好后蒸(0.5~1)h,待其冷却后,
将选好的根瘤30个磨碎,用少量冷开水或米汤拌成菌液,与蒸过的土壤拌匀,如果土壤太粘重,可加适
量细砂,以调节其松散度。然后置于(20~25)℃的温箱中培养(3~5)d,每天略加冷水翻拌,即可制成
菌剂。拌种时,每667m2用50g左右。
3.6
商品根瘤菌剂拌种法
按商品用说明方法使用。
3.7
现蕾期
当一株植株主茎上有50%出现花蕾的时期。
3.8
初花期
1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时期。
3.9
留茬高度
牧草收割时留地表至刈割位置的茎杆高度。
3.10
再生
牧草刈割后,残茬上未受伤的生长点继续生长,或休眠芽和不定芽萌动生长,重建植株形态的过程。
3.11
安全间隔期
在紫花苜蓿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可安全饲用所需要间隔的
时间,间隔时间按照该农药停药期执行。
3.12
农药残留
农药施用后残留在牧草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物等的总称。残留的数量,一般
以每kg样品中mg表示。
3.13
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主要指
标。本规程仅以(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依据,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有机质含量低于12g/kg为低
肥力土壤;(12~17)g/kg为中肥力土壤;高于17g/kg以上的为高肥力土壤。
3.14
轻盐碱地
含盐量在0.3%以下,PH值为7.1~8.5。
3.15
重盐碱地
3
DB3302/T086—2018
含盐量在0.6%以上,PH值为9.5以上。
4环境要求
4.1产地环境指标
紫花苜蓿产地环境中的土壤环境指标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水指标和空气环境指标应符
合NY/T5010的规定。
4.2肥料
肥料的使用按NY/T394的规定执行。
4.3农药
农药的使用按NY/T1276的规定执行。
5特征
5.1植物学特征
首茬营养期主根长度约20cm左右,主根长势明显优于侧根,但随着生长期增长,侧根的长度慢慢接
近主根,部分植株甚至超过主根,且根系生长与植株密度呈负相关。根部着生很多根瘤,根颈膨大,茎
直立或斜上,光滑。株高达1m以上易倒伏,茎上多分枝,自叶腋生出。羽状三出复叶,叶多,总状花序,
自叶腋生出;蝶形花冠,紫色,属严格的异花授精植物,以虫媒为主。南方种子产量很低且不饱满,不
宜制种。
5.2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半干燥气候,多雨湿热天气不利生长,在日平均气温15℃~21℃,昼暖夜凉最适于生长。
能耐寒,幼苗能耐(-6~-7)℃的低温,成株的根在-25℃不会冻死。在生长过程中要求有充足的水分,
但因其根系强大,又是一种耐干旱的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地、排水不良与酸性强的
土壤外,各种类型的土壤均能生长。在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和土层深厚的微酸、碱性、富含钙质的土壤
中生长最佳。PH以6~8为宜。
5.3紫花苜蓿生长规律
一年中有两个生长高峰和一个夏季休眠期,其中春季高峰期,产草期长,草产量高,草产量占全年
的70%以上。大部分紫花苜蓿品种在春季2月底至3月初返青,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产量达到高峰。
在营养期间隔20d可割一茬,现蕾期或初花期间隔30d割一茬,可割(3~4)茬;此后产量下降,至7月夏
季气温达30℃以上生长基本停滞,一直到9月降至30℃以下开始恢复,10月中旬达到第二个生长高峰,
产量是春季高峰产量的一半左右,至12月生长缓慢,并持续到翌年初。
6栽培技术
6.1整地
6.1.1播前土壤处理
4
DB3302/T086—2018
6.1.1.1盐碱地:平整方法与常规土地基本相同,但须根据土壤盐碱程度作不同处理。轻度盐碱地以
不打乱土层为好,重盐碱地或局部盐碱斑处,则须先“起盐”后平整;盐分分布上重下轻的盐碱地可通
过翻耕将表层土壤翻下去,将底层好土翻上来,结合施肥,建立新的耕作层。对于下面有粘土隔层的盐
碱土,通过深耕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水保水性能,加速土壤淋盐和防止返盐。
6.1.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BMMA 7-2024 辊压机用稳料装置 2024-05-08
- T/CEPPEA 5047-2024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毒及可燃气体 探测与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2024-06-12
- T/CEPPEA 5027-2023 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2023-08-14
- T/CHCA 009-2024 道路地下病害雷达检测评估规程 2024-08-01
- T/CMA JY_122-2024 燃油加油机检测安全操作规范 2024-08-01
- T/SSBME 1-2024 医疗器械 上市后研究和风险管控计划编写指南 2024-09-06
- T/GDAC 1-2024 顶墙用铝型材 2024-03-20
- T/CEMIA 040-2024 99氧化铝陶瓷用造粒粉 2024-07-23
- T/CI 457-2024 电子级多晶硅用聚乙烯包装材料技术规范 2024-08-15
- T/CBMMA 8-2024 V型选粉机用多通道进料溜管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