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45-2000 绵白糖

GB/T 1445-2000 White soft sugar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445-2018 |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45-200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0-11-21
实施日期
2001-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轻工业局甜菜糖业研究所
起草人:
张继峰、王茹菊、陈枫柏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1445-2000

前言

本标准3.3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是根据GB1445.1-1991《绵白糖)),GB/T1445.2-1991《绵白糖试验方法》及

QB1681-1993((精制绵白糖》进行修订的,在技术要求上非等效采用CODEXSTAN6-1981《白糖》和

《国际糖品统一分析方法》,其他条款是严格按照我国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编写的。

在技术要求中,将QB/T1681-1993精《制绵白糖》并人《绵白糖》国家标准,即在绵白糖的等级中

增加了“精制’,级别,同时取消了“二级”品等级标准。理化要求中的“水不溶杂质”及卫生要求中的“二氧

化硫”指标有所提高

在试验方法中,“色值的测定”以缓冲溶液法代替了以往的调pH法,同时还增加了“蜡的检验”。

在“检验规则”中,规定了新的抽样方法。对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一章,也根据有关最新标准和法

规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445.1-1991,GB/T1445.2-1991和QB/T1681-1993,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轻工业局甜菜糖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继峰、王茹菊、陈枫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445-2000

绵白糖代替GB1445.1-1991

G13/T1445.2一1991

Whitesoftsugar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绵白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糖工业中利用甜菜、粗糖为原料生产的绵白糖。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89.1^4789.31-1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UB/T5009.55-1996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13104-1991白糖卫生标准

3技术要求

绵白糖按技术要求的规定分为精制、优级、一级

3.1感官要求

3.1.1晶粒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绵软。

3.1.2晶体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门.3产品的水溶液清澈、透明。

3.1.4精制级别每平方米表面积内长度大于。2mm的黑点数量不多于12个,其他级别不多于

16个。

3.2理化要求

绵白糖的各项理化指标见表to

表1

指标

项目

精制优级一级

总糖分,%)98.4097.9597.92

还原糖分,%1.52.51.5-2.51.52.5

干燥失重,%0.80^-1.600.80^-2.000.80^-2.00

电导灰分%蕊0.030.050.08

色值,IU3080120

粒度,mm0.300.350.40

混浊度.度G4710

不溶于水杂质,mg/kg成204050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2000一11一21批准2001一10一01实施

GB1445-2000

3.3卫生要求

绵白糖的各项卫生指标见表2。

表2

指标

项目

精制优级一级

砷(以A。计),mg/kg0.50.505

铅(以Pb计),mg/kg蕊1.01.01.0

铜(Ll!Cu计),mg/kg落2.02.02.0

二氧化硫(以SO:计),mg/kg镇l51515

菌落总数,个/9(350350350

大肠菌群个/100g簇303030

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及致病球菌)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蜡(在2509糖中)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4试验方法

卫生要求中的铅、砷、铜、二氧化硫按GB/T5009.5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

病菌按GB4789.1-4789-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余各项均按本章相应方法进行测定。

4.1粒度的测定

4.1.1方法提要

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测量出绵白糖晶粒长轴的平均长度。

4.1.2仪器、设备

4.1.2.1显微镜。

4.1.3试剂

4门.3.1无水乙醇。

4.1.3.2纯蔗糖。

4.1.33无水乙醇的饱和蔗糖溶液

取足量纯蔗糖放人无水乙醇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止1h,将未溶解的蔗糖过滤除去,即是无水

乙醇的饱和蔗糖溶液。

4.1.4步骤

4门.4.1测定

取少量样品放于50ml烧杯中,加人少量无水乙醇的饱和蔗糖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粘在一起的

晶粒分开,然后均匀铺于载玻片上,用80倍显微镜观察。选晶形整齐、大小居中的颗粒10个,用测微尺

测量其长轴尺寸并记录。

4.卞4.2计算及结果表示

样品的颗粒度用式((1)计算,计算结果取到两位小数。

一.、‘、A

wMa7一而“”‘”””””’‘“.““““”””’”‘”‘“’‘(1)

式中A-1。个晶粒长轴尺寸总和。

本2总糖分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样品组分中去除干燥失重和电导灰分含量后即为总糖分。

4.2.2计算及结果表示

样品的总糖分用式(z)计算,计算结果取到两位小数。

总糖分=100一(X.+x)······。·············。··。······……(2)

GB1445-2000

式中:x—干燥失重(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x,—电导灰分(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4.3还原糖分的测定

4.3.1方法提要

在加热条件下,以四甲基蓝作指示剂,用配制好的糖溶液滴定标定过的费林氏液,根据消耗糖溶液

的量,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43.2仪器、设备

4_3.2.1容量瓶:200mL,250mL,1000mLe

412.2滴定餐:50ml,刻度为。.1ML,

4.3-2.3吸液管:5mL.

4.3.2.4锥型管:250mL,

4.3-2.5布氏漏斗及吸滤瓶。

4.13试剂

43-3.1费林氏甲液:取化学纯硫酸铜(CuSO,"5H,0)69.28g放人1000mL烧杯中,加燕馏水约

500ml.后置于沸腾水浴中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定容至1000m工。

4.3-3.2费林氏乙液:取化学纯酒石酸钾钠(KNaC,H,O,.4H,0)346g放人烧杯中,加人蒸馏水约

500mL后加热使其溶解;用另一烧杯称取氢氧化钠100g,加人约500ml蒸馏水溶解;将两液混匀,冷

却后定容至1000mLo

4.3.3.3纯蔗糖:取质量较好的白砂糖榕解于水中,在水浴上加热至70-80'C,继续加人白砂糖以玻

璃棒搅拌,至不能溶解时为止。用少量脱脂棉作过滤介质,在保温漏斗中过滤。漏斗下放一杯无水乙醇,

当热糖液滴下时不断搅拌,使白砂糖溶液在乙醇中生成极细晶体。当杯中蔗糖晶体达到所需数量时,将

部分结成小块的晶粒取出,用乳钵研碎,然后一并在布氏漏斗中用真空吸滤法吸干。再将晶体溶解于

70'C^-80℃水中至不能溶解为止。重复上述操作方法,将已经吸滤的蔗糖在乳钵中研碎,在50℃和

一。,。53MPa真空下千燥至恒重。

4.3-3.4标准转化糖溶液t(1g转化糖八00ml):取,500g纯蔗糖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缓慢加

人分析纯浓盐酸(比重1.19)5ml-,在20'C,-25'C放置3天后于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倒人带有磨

口的瓶中备用。此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储备液(可存放3-4个月),使用前随时稀释。

4.3-3.5转化糖溶液(0.2g转化糖/100MI).:吸取标准转化糖溶液50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人

0.1mo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氢氧化钠用量是以酚酞为指示剂预先滴定计算而得),加蒸馏水至标线

4.3.3.6四甲基蓝溶液(1g1100mL):称取分析纯四甲基蓝5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500ML,

4.3.4费林氏液的标定

吸取费林氏甲、乙液各5ml,于250mL锥形瓶中,用标准的滴定方法(见4.3-5-3)应耗用转化搪

溶液(。2g转化糖1100mt,)25.64ml-。在需要进行少量调整时,可加人算好的硫酸铜量或水量后,随即

充分摇匀。凡经调整后的溶液都应进行重新标定,直至恰好为25.64mL为止。

4.3.5步骤

4.3.5.1样液的制备

称取20.00g绵白糖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200m1后装人50m1滴定管中备用

4.352预检

吸取费林氏甲、乙液各5m1于250mL锥形瓶中,混匀。于滴定管中预加被检糖液15m1,在石棉

网上用电炉加热至沸腾。溶液经煮沸10s-15s后,如它的颜色显示费林氏液还没有还原完全,可再加

糖液(一次10mL或5mL),每次沸腾后都要煮沸几秒钟直至铜离子变成橙色为止记下滴定用去的被

检糖液的总体积

4.35.3标准的滴定方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