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J 089-2018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GD/J 089-2018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broadcasting loudspeaker system

行业标准-国电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D/J 089-2018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国电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8-10-12
实施日期
2018-10-12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
适用范围
本技术文件规定了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架构和总体要求,县/乡/村前端、传输覆盖网和大喇叭终端要求,以及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与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的对接要求。本技术文件适用于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和运行维护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成都德芯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图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工信光电子有限公司、湖南康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郭沛宇、马艳、李晓鸣、刘春江、王磊、丁森华、张乃光、张智军、席岩、汪作俭、许正学、王祥、张振兴、赵震、蒋金甫、刘雅浪
出版信息:
页数:1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D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行业暂行技术文件

GD/J089—2018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mergencybroadcastingloudspeakersystem

2018-10-12发布2018-10-12实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发布

GD/J089—2018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2

4系统架构和总体要求.................................................................3

4.1系统基本架构...................................................................3

4.2系统功能要求...................................................................4

4.3系统性能要求...................................................................4

5前端要求...........................................................................4

5.1县级前端.......................................................................4

5.2乡前端.........................................................................5

5.3村前端.........................................................................6

6传输覆盖网络要求...................................................................7

6.1指令和节目传输网络.............................................................7

6.2终端接入网络...................................................................9

6.3数据回传网络传输要求..........................................................10

7大喇叭终端要求....................................................................11

7.1概述..........................................................................11

7.2调频音箱(音柱)..............................................................11

7.3IP音箱(音柱)................................................................11

7.4TS音箱(音柱)................................................................11

7.5收扩机+广播扬声器.............................................................12

8与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的对接要求....................................................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应急广播大喇叭适配器通信协议...................................13

A.1概述..........................................................................13

A.2传输方式......................................................................13

A.3数据包格式....................................................................13

A.4业务数据......................................................................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典型架构、关键设备及技术要求.................42

B.1系统架构......................................................................42

B.2系统设备主要列表及功能说明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43

I

GD/J089—201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日常广播TS流格式............................56

C.1概述..........................................................................56

C.2日常广播节目传输协议..........................................................56

附录D(规范性附录)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IP通信协议..................................62

D.1概述..........................................................................62

D.2应急广播数据包格式............................................................62

D.3应急广播数据包业务数据........................................................64

D.4错误代码列表..................................................................6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应急广播大喇叭数据回传协议.....................................70

E.1回传数据......................................................................70

E.2数据格式......................................................................70

E.3业务数据......................................................................72

附录F(规范性附录)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关键设备测量方法.............................79

F.1应急广播大喇叭RDS适配器......................................................79

F.2应急广播大喇叭TS适配器.......................................................84

F.3应急广播大喇叭IP适配器.......................................................90

F.4调频音箱(音柱)、收扩机.......................................................95

F.5TS音箱(音柱)、收扩机.........................................................99

F.6IP音箱(音柱)、收扩机........................................................104

附录G(规范性附录)CRC_32模型....................................................111

参考文献............................................................................112

II

GD/J089—2018

前言

本技术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技术文件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归口。

本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省新

闻出版广电局、成都德芯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图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工信光电子有限公

司、湖南康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沛宇、马艳、李晓鸣、刘春江、王磊、丁森华、张乃光、张智军、席岩、

汪作俭、许正学、王祥、张振兴、赵震、蒋金甫、刘雅浪。

III

GD/J089—2018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技术文件规定了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架构和总体要求,县/乡/村前端、传输覆盖网和大喇叭终端

要求,以及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与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的对接要求。

本技术文件适用于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4880.2—2000语种名称代码第2部分:3字母代码

GB/T6163—2011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GB/T13000—2010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GB/T14198—2012传声器通用规范

GB/T15273.1—1994信息处理八位单字节编码图形字符集第1部分:拉丁字母一

GB16959—1997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17191.3—1997信息技术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

编码第3部分:音频

GB/T17975.1—201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18030—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21669—2008信息技术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编码字符集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220.4—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

GD/J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

GD/J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

GD/J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

GD/J084—2018中波调幅广播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

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GD/J089—2018

3.1.1

突发事件emergencyevent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1.2

应急信息emergencyinformation

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发布,应急广播系统接收的源信息。内容包括自然

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类信息。

3.1.3

应急广播emergencybroadcasting

一种利用广播电视系统向公众发布应急信息的方式。

3.1.4

应急广播消息emergencybroadcastingmessage;EBM

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之间,以及应急广播平台到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各类应急广播传输覆盖

资源和终端之间传递的播发指令等相关数据。应急广播消息包括应急广播信息主体文件、应急广播信息

主体签名文件、应急广播节目资源文件、应急广播消息指令文件、应急广播消息指令签名文件。

3.1.5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emergencybroadcastingsystemresources

应急广播系统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包括应急广播平台、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应急广播传输

覆盖网、接收终端和效果监测评估系统等。

3.1.6

应急广播适配器emergencybroadcastingadapter

接收、解析、验证应急广播消息,并向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和传输覆盖网进行协议转换的设

备。

3.1.7

应急广播大喇叭适配器emergencybroadcastingloudspeakeradapter

用于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中的应急广播适配器。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CD二进码十进数(BinaryCodedDecimal)

DTMB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2

GD/J089—2018

RDS广播数据系统(RadioDigitalSystem)

TS传送流(TransportStream)

UTC世界协调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

uimsbf无符号整数,高位在先(unsignedinteger,mostsignificantbitfirst)

4系统架构和总体要求

4.1系统基本架构

4.1.1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总体结构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是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县/乡/村三级前端、传输覆盖网

和大喇叭终端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调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

高音喇叭

有线/地面/调有线/地面/调

县应急广播平台

应急广播频/IP应急广播频/IP应急广播收扩机

大喇叭大喇叭大喇叭大喇叭

管控县级前端乡级前端村级前端

音柱

本级发布需求本级发布需求本级发布需求

回传通道

图1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结构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作为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的一种,受县应急广播平台控制和调度,负责将县应

急广播平台发送的应急广播消息经各级前端转换、适配封装和调制后,通过有线/地面/调频/IP等通道

将应急广播传输覆盖指令发送到各类大喇叭终端,激活终端播出应急广播节目。县/乡/村前端应可通过

话筒等方式接入本地播发需求,乡/村前端应具备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无线通道的应急广播消息接入和

响应能力,乡/村前端及部分终端应将播发和工作状态回传至县应急广播平台。

4.1.2县级应急广播平台

应具备大喇叭系统管控功能,详见GD/J088—2018。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大喇叭管控功能与县应急广播平台进行集中部署或独立部署。

4.1.3大喇叭系统县/乡/村前端

负责将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发送的应急广播消息或本地播发需求,封装成对应通道的传输覆盖指令和

音频节目,发送到目标区域激活大喇叭终端及时播出。

4.1.4大喇叭系统传输网络

包括县/乡/村前端间的传输覆盖指令和节目的传输网络、终端接入网络和数据回传网络。传输覆盖

3

GD/J089—2018

指令和节目传输网络可采用有线/地面/调频/IP等通道进行传输;终端接入网络可采用有线电视调频广

播共缆、无线调频、IP网络、专线功率馈送等方式;数据回传网络可采用短信、GPRS、3G、4G、IP等

方式。

4.1.5大喇叭终端

可接收有线/地面/调频/IP的一种或多种应急广播传输覆盖指令和节目,并按指令要求进行播发,

应具备远程唤醒、安全验证、快速播出等功能。

4.2系统功能要求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功能要求如下:

a)具备平战结合功能: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应既可以实现应急广播功能,也能够播发日常广播。

b)具有本地播发需求接入功能:支持县/乡/村级对所辖大喇叭终端的语音广播、分区广播和点对

点广播。

c)支持县/乡/村级广播功能:由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统一配置,授权乡/村级用户广播权限后方可

进行播出。

d)乡/村前端具备无线应急广播消息接收响应能力。

e)具备用户鉴权认证机制,应急广播、日常广播信息通过认证、签名传输,具备防攻击、防重放、

防篡改机制。

f)具备全网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功能,支持终端音量、开关等部分参数远程配置。

4.3系统性能要求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性能要求如下:

a)支持同时分区域应急广播,县级并发能力不少于2路,乡镇并发能力不少于2路;

b)可实现应急广播消息的全自动播发,播发时效应符合各地应急信息播发有关规定。

5前端要求

5.1县级前端

5.1.1县级前端结构

大喇叭系统县级前端结构如图2所示。

节目传送

日常广播节目传送

有线地面调频

音频节目//

消消息息接接收收播播发发控控制制/IP

语语音音切切播播

县县级级应应急急

播播发发监监管管

广广播播平平台台

安安全全服服务务

图2大喇叭系统县级前端

4

GD/J089—2018

5.1.2功能要求

县级前端功能要求如下:

a)节目传送:应具备根据县级应急广播平台要求,选择指定节目源进行传送的功能。

b)消息接收:接收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应急广播消息,并驱动相应设备进行播发,指令格式见附

录A。

c)语音切播:应具备将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播发的功能。

d)播发控制:应具备根据县级应急广播平台要求,将应急广播消息按照要求转换成对应通道(RDS、

TS或IP)的节目和传输覆盖指令,并将其传送到目标区域,控制对应终端进行播出的功能。

e)安全服务:应具有对应急广播传输覆盖指令进行数字签名功能,保障指令传输安全,签名保护

和验签机制见GD/J081—2018。

f)消息管理:应具备本级前端应急广播消息播发的记录、复查功能。

应急广播大喇叭县级前端根据传输机制不同,分为RDS、TS、IP三种类型,各类型的关键设备技术

要求见附录B。

5.1.3性能要求

县级前端性能要求见表1。其中,前端响应时长、主备电源切换时长相关指标是在系统全自动情况

下的要求。

表1大喇叭系统县级前端性能要求

参数取值

前端响应时长<10秒

并行播发能力≥2路

备用电源支持系统工作时长≥2小时

主备电源切换时长≤1秒

5.2乡前端

5.2.1乡前端结构

大喇叭系统乡前端结构如图3所示。

信信息息回回传传

语语音音切切播播播播

发发

语音输入设备控

控调频/IP

音音频频播播发发制制

大喇叭终端

应急广播其他传输覆

盖通道信信息息接接入入

安安全全服服务务

播播发发监监管管

图3大喇叭系统乡前端

5

GD/J089—2018

5.2.2功能要求

乡级前端功能要求如下:

a)音频播发:可接入乡镇广播站自办的广播节目(如有),但须遵循应急广播优先播发的原则。

b)消息接入:应具备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其他通道(无线)的应急广播消息接入、验证、解析、

转换等功能。

c)语音切播:应具备人工切换到话筒等方式进行播发的功能。

d)播发控制:应具备分级分区控制所辖区域内应急广播终端的广播功能。

e)数据回传:应具备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播发记录通过网络按需回传到县应急广播平台的功能。

f)消息管理:应具备本级前端应急广播消息播发的记录、复查功能。

g)安全服务:应具有对应急广播指令进行数字签名功能,保障指令传输,安全签名保护和验签机

制见GD/J081—2018;应具备操作人员的鉴权认证功能,支持白名单、密码、分级分区信息

等鉴权功能。

应急广播大喇叭乡前端可分为RDS或IP两种类型,可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选择是否部署,各类型的

关键设备技术要求见附录B。

5.2.3性能要求

乡级前端性能要求见表2。其中,前端响应时长指标是在系统全自动情况下的要求。

表2大喇叭系统乡镇平台性能要求

参数取值

平台响应时长<10秒

并行播发能力≥2路

备用电源支持系统工作时长≥2小时

主备电源切换时长≤1秒

5.3村前端

5.3.1村前端结构

大喇叭系统村前端结构如图4所示。

上上级级管管控控

播播

语语音音切切播播

发发

调频/IP

控控大喇叭终端

音音频频播播放放((可可选选))

语音输入制制

传传输输接接口口

应急广播其他传输覆

盖通道安安全全服服务务

图4大喇叭系统村前端

5.3.2功能要求

6

GD/J089—2018

村级前端功能要求如下:

a)本地音频播发:本级如果有自选音频内容,须遵循应急广播优先播发的原则。

b)信息接入: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其他通道(无线)的应急广播消息接入、验证、解析、转换等

功能。

c)语音切播:应具备人工切换到话筒等方式进行播发的功能。

d)播发控制:具备分区或端到端控制所辖区域内应急广播终端的广播功能。

e)信息回传:应具备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播发记录通过网络按需回传到县应急广播平台的功能。

f)安全服务:对指令进行数字签名功能,保障指令传输安全,签名保护和验签机制见GD/J081

—2018;应具备操作人员的鉴权认证功能,支持白名单、密码、分级分区信息等鉴权功能。

g)播发监管:本级平台应急广播消息播发的记录、复查功能。

应急广播大喇叭村前端可分为RDS或IP两种类型,可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选择是否部署,各类型的

关键设备技术要求见附录B。

5.3.3性能要求

村级前端性能要求见表3。

表3大喇叭系统村前端性能要求

参数取值

前端响应时长<10秒

备用电源支持系统工作时长≥2小时

主备电源切换时长≤1秒

6传输覆盖网络要求

6.1指令和节目传输网络

6.1.1调频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可采用有线调频共缆方式或无线调频广播方式进行指令和节目的传输。传输时

满足以下要求:

a)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采用有线调频共缆方式时,应急广播消息从县、乡、村三级前端封装成调

频音频节目和RDS指令后,分别通过3个频点发送到终端,终端对频点进行轮询、指令接收、

地址匹配和优先级判断后响应播出,如图5所示。指令封装调制技术须符合GD/J085—2018

要求。

县频点

县前端

乡频点终

乡前端

村频点

村前端

图5调频广播副载波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示意图

b)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采用无线调频广播方式时,相关要求见GD/J085—2018。

7

GD/J089—2018

6.1.2TS流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可采用有线数字电视或地面数字电视的空余信道进行指令和节目的传输。传输

时满足以下要求:

a)有线数字电视频率范围选择见GY/T106—1999。

b)利用有线数字电视或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指令封装应分别符合GD/J086—2018和GD/J087—

2018,以及本技术文件附录C。

c)乡村两级将播发需求传送到县级应急广播平台进行信息统一处理,通过大喇叭系统县前端编码

复用调制,将应急广播传输流传送到终端,终端接收解析后进行响应播出。TS流传输系统数

据传输流程如图6所示。

乡镇发布需求

县应急广播平台

村级发布需求

大喇叭系统

县前端

应急广播应急广播

指令流音频流

终端

图6TS流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示意图

6.1.3IP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可采用有线双向IP、3G、4G等网络进行指令和节目的传输。传输时满足以下要

求:

a)节目与指令IP数据包封装技术应符合附录D要求;

b)可以以单播、组播等方式实现多路广播节目与指令的并行传送,县/乡/村前端可独立对终端播

发节目与指令。IP网络传输系统数据传输流程如图7所示。

县前端乡前端村前端

节目+指令

节目+指令

节目+指令

IP网络

县/乡/村节目+指令

大喇叭终端

图7IP网络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示意图

8

GD/J089—2018

6.2终端接入网络

6.2.1有线调频共缆接入

有线调频共缆接入方式将调制后的广播音频信号混入同轴电缆/光缆传输,终端解调解码应符合

GD/J085—2018。

村前端到自然村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时,将广播信号调制后插入同轴电缆网进行传输,如图8所示。

其中同频传输采用同频插入器,异频传输采用混合器。

有线电视用户

有线电视信号

同频插入器有线电视HFC网络

/混合器

村前端信号

广播终端

图8有线调频共缆接入

村前端到自然村采用光缆传输时,将村前端播出的调频广播信号,通过光复用器进行混合后传输到

各光接收节点,转化为射频信号驱动终端进行播出,如图9所示。

有线电视用户

村前端信号

有线电视

光复用器光接收机HFC

网络

有线电视信号

广播终端

图9有线电视光缆传输接入

6.2.2IP网络接入方式

采用IP网络接入方式,利用IP网络进行终端的分组或一对一接入,如图10所示,终端应当遵循附

录D要求。

广播终端1广播终端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