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134-1994 孢粉学术语

DZ/T 0134-1994 paleoecological term。

行业标准-地质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134-199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地质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4-10-31
实施日期
1995-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归口单位
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
起草人:
席以珍、李继新
出版信息:
页数:44页 | 字数:8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u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134一94

抱粉学术语

1994一10一31发布1995一07一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目录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

2抱粉学基本术语”·“·“·················“··········”····“·····················”·················……(1)

3抱粉类型·””·”·”···“·····”·””·”···“········””·“···“·……””·”·”·..·····……””···……(2)

4抱粉对称性·····”·”·”·“···“·········”·“··“······””·”·”·“·“···········”“·“···……”·“·…(3)

5抱粉的极性·················”····”··”“·······”················”·”·······……””····..····……”·“·(3)

6抱粉的大小”·”····“·“··········”···”···········“·····························..··············……(4)

7抱粉的形态·····”·”·····“············”·“·····””·“·············……“·..·····················……(5)

8泡粉萌发孔······“······”·”··”“········””·“········”···”····“····……”·········……”·..……(7)

9抱粉壁········”·”·”·············””·”·“·········“···············”························……”二(15)

1。应用抱粉学名词”·“···················”···“··········“·······················……”··..···……“·(22)

附录A英文索引(参考件)“············”··········……“·······································……(24)

附录B中文索引(参考件(35)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前言

抱粉学是植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许多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它的

资料为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考古学和地质学、植物生殖生物学、植物细胞遗传学

等学科所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的迅速发展,抱粉学及其研究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近20

-30年来,抱粉学在探矿、找水、石油开采等科学领域和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出版了几十本

抱粉学专著和千余篇研究论文,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抱粉学的专业队伍已经超出了

500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于1978年成立了全国抱粉学会,并加入了国际抱粉学会。中国抱粉学

会在国际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科学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我们国家发

展科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在抱粉研究工作出版和生产工作中涌现出大量的专业名词,而许多名

词附在其他专业术语中,用起朱很不方便;很多同一名词各家叫法不一,以致初学者对抱粉学只知其词

不知其意。故此,形势迫切要求有统一的抱粉学术语,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形成

共同的学术语言,这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以及学科之间,行业之间的沟通具有

重要的意义,也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发展以及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等必不可缺

的工具。

本标准术语由地质矿产部提出,并由部标委水文工程分技委归口,属地质矿产部标准(规范)编制修

订工作计划项目,列入地矿部科技司技术监督处的部标准项目。地矿部科技司于1988年4月25日以地

发(1988)046号文关于批复抱《粉学术语》标准项目任务书的正式通知下达了任务。该标准由中科院植

物所席以珍研究员和地矿部水文方法研究所李继新副研究员共同负责完成编制工作。

1988年5月在北京两单位起草人共同协商,研究标准的内容,选词原则。并聘请中科院学部委员全

国植物学会理事长,我国抱粉形态学创始人王伏雄教授为本《术语》的顾问。1988年底完成选词工作。

1989年编写术语定义征求专家意见,其中包括著名抱粉学家王伏雄教授和全国植物学家名词审定委员

张玉龙教授等13位同行专家评审,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300条,90肠以上的意见都被采纳。

《抱粉学术语》的选词原则按国家标准要求主要考虑经常用的基本词目。在研究整理过程中,地矿部

水文方法研究所张文卿和贾淑琴二位同志对本标准词条的收集与整理作了部分工作。

本《术语》虽经反复审核和修改,可能仍有一些不妥或遗漏之处,尚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提供宝

贵批评与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增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Uz/T0134一94

抱粉学术语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包括抱粉学常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抱粉学的研究、教学、应用分析及国际交流等方面。

2抱粉学墓本术语

2.1抱粉形态学palynomorphology

研究现代植物抱子、花粉和理伏在地层中的分散抱子和花粉的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2抱粉学palynology

研究植物泡子和花粉的学科。

2.3抱粉分析palynologicalanalysis

鉴定和确定地层中保存的抱子花粉种类出现的相对和绝对数量规律,作为测定地质年代和进行对

比的一种手段,并对花粉产生、传播、沉积、保存各阶段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抱粉一植被

的定性或定量的转换关系,应用泡粉资料解决和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植被和气候环境。

2.4抱粉素sporopollenin

组成抱粉外壁的一种特殊物质,能抗酸碱分解,它是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醋类氧化聚合的产物。

2.5抱子,pores

苔醉植物、截类植物产生的一种生殖细胞。

2.6花粉粒pollengrains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雄性器官。

2.7蔽类植物抱子sporesofpteridophyta

由获类植物产生的抱子。

2.8裸子植物花粉粒pollengrainsofgymnosperms

种子裸露的植物产生的花粉粒。

2.9被子植物花粉粒pollengrainsofangiosperms

种子在封闭的子房或心皮中发育的植物产生的花粉粒。

2.10古抱粉学palaeopalynology

研究地层中沉积的抱子和花粉及其在地层中具有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意义的一门分支学科。

2.11大气抱粉学aeropalynology

研究大气中存在的抱子和花粉的一门分支学科。

2.12蜂蜜抱粉学melliopalynology

研究蜜源植物和蜂蜜中抱子和花粉的一门分支学科。

2.13醋酸配分解acetolysis

用九分醋酸醉和一分浓硫酸配制成的混合液来溶解花粉抱子的内含物和内壁,只剩下抱粉外壁

的一种处理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4一10一31批准1995一07一01实施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Dz/T0134一94

抱粉类型

3.1同型抱子homosporre

指同种蔗类植物的大抱子和小抱子,具有相同形态与结构的类型。

3.2异形抱子heterospore.anisospore

指同种蔗类植物的大抱子和小抱子具有两种不同形态与结构的类型。

3.3单花粉,单分体monad

花粉成熟后呈单个存在的花粉。

3.4假单花粉pseudomonad

实际上属四合花粉性质,但形态是单花粉,从个体发育看,它是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其他三个小泡子

败育的结果.例如莎草科的花粉。

3.5单型的monomorphic

具有单一抱粉类型的分类单位,在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构。

3.6复合花粉complexpol'engrains

两个以上的花粉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花粉单t-。通常包括((1)2-4合花粉,(2)多合花粉和(3)花

粉块三种类型。

3.7多类型抱粉eurypalynous

1?有多种抱粉类型的分类单位,表现在萌发儿、外壁纹饰与结构方面的多样性。

3.8二型的dimorphic

同种植物具有两种类型的花粉。

19--合花粉dyad

成熟后的花粉二个粘在一起。

3.10三合花粉triad

花粉成熟时,三颗花粉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结构单位。

3.11四合花粉tetrad

小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成熟时不分离。

3.12四边形四分体tetragonaltetrad

四分体的四个小抱子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所形成的抱粉是两侧对称的。

113P9面体形四分体tetrahedraltetrad

花粉在四分体时期,四个小抱子排列成四面体形,即三个小饱子排在一个平面上,一个排在另一

个、V-而由四面体形四分体形成的抱粉是辐射对称的。

114菱形F9合花粉rhomboidaltetrad

具有四个平行侧面和两个倾斜的平行端面的一种四合花粉。

3.15多f于花粉polyad

山4个以上的花粉粘在一起对称排列形成的复合花粉,16合,32合较常见。

3.16花粉块pollinium

由一个或多个药室中的全部花粉并合在一起,在传粉时作为一个花粉单位传递。见于萝摩科和兰

科植物

3.17花粉小块massula(-ae)

由花粉母细胞发育来的花粉粒粘在一起,形成小团块,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个花粉小块。如兰科

的某些植物。

Dz/T0134一94

4抱粉对称性

对称性symmetry

抱子花粉的一个面,一条线或一个点的对侧,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相一致。

4.74.64.54.44.34.2不对称asymmetry

抱子花粉轮廓和形状不规则。

花粉对称面symmetricalface

一个花粉粒的对侧在大小,形状和结构相一致的面。

袍粉的左右对称bilateralsymmetry

具有相互一致或互补的两个部分,或左右两方彼此互为复制品的状况。

抱粉的两侧对称bisymmetry

参见“左右对称”。

饱粉的完全对称isometric

无萌发孔的球形袍粉,通过其中心可以分割成无数个对称面。

抱粉的辐射对称radiosymmetric

通过抱子花粉极轴可以分成三个以上对称等长垂直面,或分成相等的对称部分。

抱粉的极性

5.1极性polarity

花粉形如地球,具有两极:即近极和远极,其形状和结构相同或不相同,等极花粉两极是相同的。

5.2抱粉的极pole

饱子花粉粒在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成四分体排列,每个抱粉与四分体接触的点及其对应点。

5.3抱粉极区polararea

在辐射对称的花粉中,赤道沟或赤道孔向两极延伸终止后,所剩余的区域。

5.4抱粉极轴polaraxis

从四分体的中心通过单个花粉粒的中心向远离四分体的一端所引伸的一条假想的直线,亦即连结

花粉两极的一条直线。

5.5袍粉极半球polarhemisphere

在等极花粉中,沿赤道把花粉粒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

5.6抱粉极面观polarview

花粉或袍子的极轴垂直地朝向观察者时的状态。即赤道轮廓。

5.7抱粉等极isopolar

花粉的远极和近极相等。

5.8抱粉等极面isopolarface

通过赤道将花粉粒分成两个相等的面。即远极面和近极面相等。

5.9抱粉的亚等极paraisopolar,subisopolar

花粉粒的两个面(近极面和远极面)稍有区别,例如在大小、形状或纹饰等方面稍有不同。

5.10无极的抱粉apolar

四分体分离之后,不能分辨出极性或极区的抱子和花粉。

5.11异极heteropolar

花粉的远极和近极明显不同。

5.12隐极cryptopolar

极性不明显,两极稍有区别。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Dz/T0134一94

5.13近极proximalpole

在四分体时期,每个抱粉靠近四分体中心的一极称为近极。

5.14近极面proximalface

通过赤道把抱粉分成两个面,靠近四分体中心的一个面为近极面。

5.15近极表面proximalsurface

指花粉粒或抱子近极面的外面部分显示的特征。

5.16近极半球proximalhemisphere

靠近四分体中央的一个半球。

5.17远极distalpole

在四分体时期,远离四分体中央的一极。

5.18远极面distalface

通过赤道把抱子或花粉分成两个面,远离四分体中心的一个面为远极面。

5.19远极表面distalsurface

花粉或抱子远极的外面部分显示出的特征。

5.20远极半球distalhemisphere

远离四分体中央的一个半球为远极半球。

5.21抱粉的赤道equator

沿着赤道将抱子或花粉分成两个面(近极面和远极面)的表面分界线。

5.22抱粉的赤道轴equatorialaxis

通过赤道与极轴成垂直的轴。左右对称的抱粉有两个赤道轴,即长赤道轴和短赤道轴。

5.23抱粉赤道面equatorialplane

与极轴中央垂直的平面叫赤道面。

5.24抱粉赤道面观equatorialview

子午线投影时的状态,即赤道平面朝向观察者时的状态。

5.25抱粉赤道表面equatorialsurface

指赤道面的外面部份所显示的特征。

5.26抱粉的赤道投影equatorialprojection

极面观时所呈现的轮廓。

5.27花粉的子午线meridional

与赤道成垂直的线。

5.28花粉的子午线投打扦meridianprojection

在赤道面观时所呈现的轮廓。

6抱粉的大小

6.飞大小size

指花粉、抱子的体积,通常用极轴长度X赤道轴长度表示。

6.2花粉大小的等级sizeclassesofpollengrainsandspores

根据抱粉二氏轴的长度,把袍粉分成若干个大小等级。

6.3极小花粉verysmallpollengrainsandspores

抱粉的最长轴小于10m[

6.4小花粉smallpollengrainsandspores

抱粉的最长轴为10^-25pm.

6.5中等大小的抱粉mediumsizepollengrainsandspores

Dz/T0134一94

抱粉的最长轴为25^50pme

6.6大花粉largepollengrainsandspores

抱粉的最长轴为50^-100fam,

6.7极大花粉verylargepollengrainsandspores

抱粉的最长轴为100^-200pm,

6.8巨大的花粉giyanticpollengrainsandspores

抱粉的最长轴在200pm以上。

7抱粉的形态

7.1形状shape

指花粉和抱子的二维或三维形态,指花粉、抱子的外观。

7.2立体形状stereoscopicshape

花粉和抱子的三维结构,指花粉或抱子的立体轮廓。

7.2.1球形(圆球形)花粉spheroidal

抱粉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7,8^-8=7,比值为。.88-1.44.

7.2.2近球形花粉subsphaeroidal

花粉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6:8^-8,6,比值为。.75-1.33,

7.2.3(具)长球形花粉prolate

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8,6^-8:4,比值为1.33^-2,

7.2.4(具)近长球形花粉subprolate

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8:7-8*6,比值为1.44-1.33,

7.2.5(具)超长球形花粉perprolate

具辐射对称的等极花粉,其极轴与赤道之比大于8-4,比值大于2,

7.2.6(具)扁球形花粉oblate

辐射对称的等极花粉其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4=8^6-8,比值为。.5-0.75.

7.2.7(具)近扁球形花粉subolate

等极花粉之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6:8^-7:8,比值为。.750.88,

7.2.8(具)超扁球形花粉peroblate

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小于4:8,比值小于。.5,

7.2.9拟扁球形花粉oblatoid

在亚等极花粉中,形态如像扁球形的等极花粉。

7.2.10拟超扁球形花粉peroblatoid

在亚等极花粉中,其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属于超扁球形的。

7.2.11船形(舟形)花粉boat-shaped

花粉形态形如小船,远极面具一槽,有长赤道轴和短赤道轴之分。

7.2.12豆形花粉bean-shaped

具单裂缝的抱子,像豆子的形状。

7.3花粉的平面形状planeshape

抱子和花粉的二维形态。

7.3.1圆形花粉circular

花粉粒具圆的或近圆形的形状或轮廓。

7.3.2近圆形花粉subcircular

接近圆形,纵轴与横轴的长度接近相等。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Dz/T0134一94

7.3.3椭圆形花粉ellipticelliptical

纵轴与横轴长度之比为2:1或3:2,

7.3.4宽椭圆形花粉broad-elliptic

纵轴与横轴长度之比6:5,

7.3.5长椭圆形花粉long-elliptic

具长椭圆形的花粉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8:4,比值为2,

7.3.6多裂圆形花粉polylobate-circular

由于沿赤道排列的多萌发孔下陷,使极面观呈多裂口的圆形轮廓。

7.3.7三裂圆形花粉trilobate-circular

由于三沟或三孔沟下陷,使极面观呈三裂片状的圆形轮廓。

7.3.8三角形花粉triangular

抱粉极面观呈三角形的轮廓或形状。

7.3.9近三角形花粉semi-ticngular

花粉极面观时的轮廓近于三角形。

7.3.10锐角三角形angular-triangular

花粉极面时,三角形的三个角具尖的轮廓。

7.3.11平角三角形花粉truncate-triangular

花粉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个角顶端是平的。

7.3.12圆三角形(钝三角形)花粉rounded-triangular,(obtus-triangular)

花粉极面观时,具三个圆角的三角形。

7.3.13直边三角形花粉straight-triangular

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边平直。

7.3.14凸边三角形花粉convex-triangular

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边向外凸。

7.3门5凹边三角形花粉concave-triangular

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边溢缩或向内陷。

7.3.16三瓣形花粉trilobate

由于三个赤道萌发孔强烈内缩使沟间区呈现三裂片的形状。

7.3.17近三瓣形花粉semi-trilobate

三个赤道萌发孔内缩不强烈,轮廓接近三瓣形。

7.3.18四角形花粉rectangular

极面观时具四个钝角或锐角的四边形。(与矩形同)。

7.3.19六角形花粉hexagonal

极面观时呈现六角形的轮廓。

7.3.20多角形花粉polygonal

花粉极面观时具有多于六角形的轮廓。

7.3.21矩形花粉(同四角形)rectangle

花粉粒具有形如矩形的轮廓。

7.4抱粉轮廓AMBambit

饱子或花粉极面观时边缘所显示的形状。

7.4.1极轮廓AMBambit

见7.4条

7.4.2赤道轮廓equatorialcontour.equatoriallimb

DZ/T0134一94

抱粉的极轴垂直地朝向观察者时所显示的赤道投影。

7.4侧面轮廓profile

赤道面观时的轮廓。

7.4圆形轮廓circularAMB

花粉的极面观轮廓呈圆形。

7.4多边轮廓polygonalAMB

当花粉粒处于极面观位置时,轮廓呈现多边形。

级缩多边轮廓constricted-polygonalAMB

花粉极面观时多边轮廓的边不直,而呈现出凹陷形状。

光切面opticalsection

通过显微镜的光线,以焦距所显示出的抱子花粉轮廓或断面。

7.4.8无定形nonfixiform

没有一定的形状。

抱粉萌发孔

8.1萌发孔aperture,treme

抱粉外壁上的开口或变薄的部分。包括长的沟和圆的孔以及带有内孔的复合萌发孔。

8.2萌发孔的位置apertureposition

根据抱子和花粉粒在四分体时期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抱粉粒之间的关系而分为近极萌发孔,远

极萌发孔和赤道萌发孔。

8.2.1极萌发孔polaraperture

萌发孔位于花粉的近极或远极。

8.2.2近极萌发孔catatreme

位于花粉粒近极面的萌发孔。

8.2.3远极萌发孔anatreme

萌发孔位于花粉的远极面。

8.2.4赤道萌发孔equatorialaperture

萌发孔沿花粉粒的赤道呈环状排列。又称环萌发孔。

8.3萌发孔的种类typesofaperture

8.3.1复合萌发孔complexaperture

由长的沟和位于沟中央的内孔,或孔孔(内孔)两部分组成的萌发孔。

8.3.2简单萌发孔simpleaperture

指萌发孔为单一形式组成。

8.3.3规则萌发孔nomotreme

形状和排列都规则的萌发孔。

8.3.4不规则萌发孔anomotreme

指花粉外壁上萌发孔的形状不规则或排列不规则。

8.3.5角萌发孔angulaperture

极面观时萌发孔处于每个角的位置上。

平角萌发孔truncate-apertur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萌发孔位于顶端钝平的角上。

8.3-5.2(具)凹边萌发孔sinuaperturate

花粉处于极面位观时,萌发孔位于凹边的弯处中央。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Dz/r'0134一94

8.3.6边萌发孔marginalapertur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萌发孔位于每个边的中央位置。

(具)直边萌发孔planapertuate

花粉粒的极面观为角形(常常为三角形)其边是直的,每个萌发孔的中心位于两个相邻角之间

的中央位置。

8.3-6.2(具)凹萌发孔fossapertur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轮廓呈圆深裂片状,萌发孔位于裂片间的凹处。

8.3-6.3(具)凸萌发孔lanceaperturat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萌发孔位于凹边轮廓的角上。

8.3-6.4(具)弧(萌发)孔circulaperturate

花粉极面观时,位于圆形轮廓弧上的萌发孔。

8.3.7散萌发孔pantotreme

均匀或接近均匀地分布于花粉球面的萌发孔。

8.3.8周面萌发孔poriaperture

萌发孔均匀地分布于花粉粒的球面上。

8.3.9球面萌发孔globalaperture

见8.3.7条。

8.3.10环萌发孔zonaperture.zonotrem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萌发孔,其中心位于或接近于赤道的萌发孔。

8.3.11(具)环状萌发孔zonaperturate

具环状排列的萌发孔。

8.3.12(具)螺旋状萌发孔spiraperturate

带状萌发孔呈螺旋状排列,像aphyllanthes,berberis,eriocaulon等花粉一样。

8.3.13拟螺旋状萌发孔spiroidaperture

带状萌发孔像螺旋状排列。

8.3.14无萌发孔nonaperture.atreme

泡粉外壁仁无任何萌发孔或薄壁区。

8.3.15拟iH发孔aperturoid.tremoid

界限不明显的萌发孔

8.4aii发孔的形状apertureshape

萌发孔的形状(-f.价位tr,i基“本上可分为几片类型:(1)长的沟状萌发孔,(2)圆的孔状萌发孔((3)带

状萌发孔或环状萌发孔。

8.4.1(''J状萌发孔colpate-aperture

萌发孔的长轴为短轴的2倍或大于2倍。

B-4.2孔状萌发孔porate-aperture

萌发孔的长轴和短轴相等。

8.4.3槽状萌发孔salcate-aperture

指花粉远极面的长形萌发孔

8.5萌发孔的数I[aperturenumher

花粉粒上所具有的萌发孔数

8.5.1单萌发孔monoaperture

花粉粒只具一个萌发孔。

8.5.2双萌发孔diaperture,ditreme

Dz/T0134一94

花粉外壁上具有两个处于相对位置的萌发孔。

B-5.3三萌发孔triaperture,tritreme

具三萌发孔的花粉。

8.5.4四萌发孔tetratreme

位于赤道上的四个等距萌发孔。

8.5.5五萌发孔pentatreme

五个萌发孔沿花粉赤道等距排列。

B-5.6六萌发孔hesatriem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六个等距萌发孔。

8-5.7多萌发孔polytreme,polyaperture

花粉粒具六个以上的萌发孔。

8.6(具)孔的porate

花粉外壁上的圆形或近!MI形萌发孔。

8.6.1单孔ulcus

一个孔状萌发孔在花粉的远极或接近远极。

8.6.2(具)远极单孔anaulcerate

在远极面具一个圆孔。

B-6.3近极单孔cataulcerate

在花粉粒的近极面上具一个圆孔。

8-6-4(具)环孔zonoporate

沿花粉粒赤道排列的孔。

8.6.5(具)圆孔(orate

花粉具圆形或近圆形孔,分散排列在花粉的球面上。

8.6.6(具)双孔diporate

具两个圆形或近圆形萌发孔。

8.6.7(具)双内孔piorate

在沟中具两个圆形或近圆形的内孔。

8.6.8(具)三孔triporate

具三个圆形或近圆形的孔。

B-6.9(具)四孔tetraporate

具四个圆形或圆形孔的花粉粒。

8.6.10(具)四异孔tetradheteroch

孔分布于花粉的极面和赤道面位置,即三个孔排列在赤道上,一个孔排列在远极。

8.6.11(具)多孔polyporate

指花粉粒具六个以上沿赤道排列的圆孔。

8.6.12(具)内孔orate

处于沟中央的孔。

8.6.13(具)拟孔poroidate

花粉外壁上的薄壁区不明显,像孔,但轮廓不清楚。

8.6.14拟内孔oroid

在复合萌发孔中,内孔只有在侧面观时才显示其断面的孔。

8.6.15(具)孔孔的porarate

具内孔的孔。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Dz/T0134一94

8.6.16(具)散孔foramen

沿花粉球面分布的圆形孔状萌发孔,又称圆孔或周面孔。

8.6.17(具)散孔孔pantopororate

沿花粉球面分布的圆形复合萌发孔。

8.6.18拟散孔(拟圆孔)foraminoud,(foramioid)

花粉粒球面分布的萌发孔,类似散孔的分布。

8.6.19假孔pseudopore

不是花粉管正常出口的孔。

8.6.20(具)少圆孔oligoforate

花粉表面的孔少于12个.

8.6.21(具)多圆孔的(散孔的)polyforate

(见周孔polyperiporate)

8.6.22(具)环内孔zonorat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长度/宽小于2的圆形或微椭圆形萌发孔。或者沿赤道排列的复合萌发孔的

内孔联结成一个赤道内孔区的圆形或椭00;形萌发孔。

8.6.23(具)环孔孔zonopororat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具有内孔的孔。

8.7(具)沟的colpate

指长萌发孔,其长轴的长度至少为短轴的2倍。

8.7.1(具)单沟monocolpate

花粉粒所具有的一个长形萌发孔。

8.7.2(具)双沟dicolpate

花粉具两条沟。

8-7.3(具)三沟tricolpate

花粉具三条沟,沿赤道排列。

8.7.4(具)四沟tetracolpate

花粉具四条沟,沿赤道排列。

8.7.5(具)五沟pentacolpate

花粉具五条沟,沿赤道排列。

8.7.6(具)多沟polycolpate

指花粉粒具六条以上沿赤道排列的沟。

8.7.7(具)横沟colpustransversalis;transversefurrow

在花粉壁上.位于沟下面内层上的一个长形开口,它的长轴与真沟垂直相交横沟可以合并成一

个连续的赤道沟,或形成分离的横沟。

8.7.8(具)环沟zonocolpate

与赤道垂直排列的沟。

8.7.9(具)周沟pericolpate

规则地分布于花粉整个球面的沟,又称散沟。

8.7.10(具)散沟pantocolpate

均匀而规律地分布于花粉的整个球面的沟。

8.7.11(具)异沟heterocolpate

花粉粒具沟和具孔沟两种萌发孔类型。

8.7.12(具)周异沟periheterocolpate

DZIT0134一94

花粉粒表面所均匀而规则分布的沟与孔沟。

8.7.13(具)多异沟的multiheterocolpate

在同一个花粉粒上具有六个以上的沟和具孔沟或具孔孔相间排列的萌发孔。

8.7.14(具)外沟ectcolpate

外壁外层变薄形成的沟。

8.7.15(具)线缩沟constricticolpate

沟在赤道部位级缩。

8.7.16(具)隐沟cryptocolpate

在花粉粒的表面投影上看不到沟的轮廓,而在光切面上容易看出的沟。

8.7.17(具)假沟pseudocolpate

不是花粉管的正常出口,而是一沟状条痕的开口。在功能上只起调节作用。

8.7.18(具)拟沟colpoidate

类似于沟但轮廓不明显的萌发孔。

8.7.19(具)短沟brevicolpate

沟短,其长度等于或短于从沟端到极的总距离。

8.7.20(具)特短沟brevissimicolpate

在具孔沟或具盾状区的花粉中,长度等于或小于内孔或盾状区直径的沟。

8.7.21(具)合沟syncolpate

具沟的花粉,其沟向极延伸,并在极区汇合。

8.7.22(具)副合沟parasyncolpate

具沟的花粉,在沟的末端分岔,并与邻沟末端的分岔相连接,在极区留下一个一定形状的区域。

8.7.23半沟demicolpus(-i)

由于沟在赤道部位溢缩或内孔膜升高使沟在赤道上隔断而产生。

8.7.24(具)半沟,(同半沟)demicolpate

花粉粒具半沟。

8.7.25(具)双半沟diplodernicolpate

一个花粉具有两套半沟,一套在近极面,另一套在远极面。

8.7.26(具)合半沟syndemicolpate

具双半沟的花粉沟在两极汇合,近极面的半沟在近极汇合,远极面的半沟在远极汇合。

8.}.27(具)侧合沟,ynclinicolpate

花粉粒上沟的汇合处不在极部而在其他部位汇合的合沟。

8.7.28(具)远极沟anacolpate

沟状萌发孔在花粉的远极面位置。

8.7.29(具)近极沟catacolpate

位于花粉近极面的沟。

8.7.30(具)赤道沟equatorialcolpus(-i)

沿赤道排列的沟状萌发孔。

8.7.31(具)无沟acolpate

花粉外壁没有长形萌发孔。

8.8(具)孔沟colporate

沟中具内孔的萌发孔。

8.8.1(具)双孔沟dicolporate

两条沟中央真内孔的复合萌发孔。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Uz/T0134一94

8.8.2(具)三孔沟tricolporate

三沟中央具内孔的复合萌发孔。

8.8.3(具)四孔沟tetracolporate

四条沟的中央各具一内孔的复合萌发孔。

8.8.4(具)多孔沟polycolporate

指花粉具六条以上的复合萌发孔。

8.8.5(具)周孔沟pericolporate

均匀而规则地分布在花粉的整个球面,并具严格的几何图形的复合萌发孔。

8.8.6(具)散孔沟pantocolporate

(同周孔沟)

8.8.7(具)拟孔沟colporoidate

具拟内孔的复合萌发孔。

8.8.8(具)拟沟孔colpoidorate

具复合萌发孔的花粉,沟不明显,但沟中的内孔明显。

8.8.9(具)合沟孔syncolporate

指具复合萌发孔花粉的沟末端延长并在极区汇合。

8.9薄壁区tenuityleptoma

花粉外壁具有类似萌发孔,但没有典型萌发孔的明显界线的变薄区域。

8.9.1小薄壁区microlept

外壁变薄的区域很小。

8.9.2长薄壁区prolept

外壁变薄的部位是长形的,长为宽的2倍或大于2.

8.9.3远极薄壁区analept

外壁变薄的区域在花粉的远极面。

8.9-4近极薄壁区catalept

外壁变薄的区域在花粉近极面。

8.9.5单薄壁区monolept

花粉外壁具有一个变薄的区域。

8.9.6乳头状突起papilla

花粉粒的萌发孔由外壁内层升高形成长度大于高度的中空指状突起。

8.9.7乳头状突起出口exituspapilla

在乳头状突起顶端的开口。

8.10Insulcus[i]

指花粉远极面或近极面上的长形或沟状萌发孔,长与宽之比大于2,

8.10.11卜槽sulculus(-Ii)

槽状萌发孔平行于赤道或赤道与远极之间。

8.10.2(具)单槽的monosulcate

花粉远极面或近极面上的一条长形萌发孔。

8.10.3(具)近极槽catasulcate

槽位于花粉的近极面。

8.10.4(具)远极槽anasulcate

槽位于花粉的远极面。

8.10.5(具)环槽zonisulculate

12

DZ/T0134一94

花粉具有一个环绕赤道或平行于赤道的带状或环状萌发孔,其末端可能联结或不联结。

8.10.6(具)近极环槽catazonasulculate

在花粉近极面上具一环状或带状萌发孔。

8.10.7(具)双槽disulcate

两条长形萌发孔位于花粉的两极.

8.10.8(具)三歧槽trichotomosulcate

在花粉的远极面上呈三裂缝状或三叉状的槽状萌发孔。

8.11裂缝sutura

抱子在四分体阶段,四个抱子接触时留下的痕迹,具有单裂缝和三裂缝两种类型。

8.11.1(具)单裂缝monolete

旅类植物抱子近极面具有1条裂缝。

8.11.2单裂缝痕monoletemarking

从近极起源点延伸出的一条射线,为四分体时期四个抱子接触的痕迹。

8.11.3(具)三(裂)缝的trilete

抱子近极面具三叉状的裂缝。

8.11.4三裂缝痕triletemarking

从近极起源点辐射出的三条射线,为四分体时期四个抱子彼此接触的痕迹。

8.11.5三射脊triradiateridge

三裂缝痕加厚升高形成的突起。

8.11.6四分体痕tetradmark,tetradscar

抱子在四分体时期,四个抱子相互接触时所留下的痕迹。

8.12沟界极区apocolpium

沟延伸到两极终止后所余下来的沟端连线的区域。

8.13孔界极区apoporium

由极区向赤道方向延伸,直到孔间区极部界限为分界,所形成的区域,称孔界极区。

8.14极区加厚polarcrassitude

两极区外壁增厚,比其他区域厚一些.

8-15沟间区ercolpium

.两沟之间,上下以两个沟端的连线为界限的区域。

8.16沟间的intercolpar

指两沟之间的区域。

8.17沟间距intercolpardistance

两沟之间的距离。

8.18沟间加厚intercolparthickgning

两沟之间外壁加厚的区域。

8.19沟中线colpusmedian,mediaumcolpi

把沟分成两个对称部分的线。

8.20沟边缘costacolpi(furrowrim)

外壁沿沟边加厚部份。

8.21沟桥(同赤道桥)colpusbrige(equatorialbridge)

在沟中央区域具膨大的突起或孔膜升高在赤道部位形成乔状结构.

8.22沟膜colpusmembrane

覆盖沟的外壁外层变薄部分称为沟膜,其表面光滑或具某种纹饰。

国标久久免费下载

Uz/T0134一94

8.23孔间区mesoporium

花粉粒上两萌发孔之间以它们共同的切线为界的区域。

8.24等距的equidistant

指花粉的萌发孔分布是等距离的。

8.25孔盖opercule

孔膜加厚而形成的盖状结构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