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00-2020 单胞藻规模化培养技术规范

DB33/T 2300-2020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300-2020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30
实施日期
2021-01-3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CCSB51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300—2020

单胞藻规模化培养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arge-scalecultivationofmicroalgae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30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永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宁波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柯爱英、徐继林、周朝生、肖国强、蔡景波、黄振华、曾国权、胡园、朱洁、

吴越、王瑶华。

I

DB33/T2300—2020

单胞藻规模化培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胞藻规模化培养的培养条件和设施、培养方法、日常管理、收获和保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苗种培育和养殖生产中的单胞藻培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指数生长期

细胞迅速生长繁殖,藻细胞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几何级数递增的时期。

3.2

一级培养

以0.3L~5.0L广口瓶或三角烧瓶作培养容器,严格消毒,用滤纸封口的培养方式。

3.3

二级培养

用容积为50L~100L白塑料桶、尼龙袋、光生物反应器等作为培养容器,严格消毒,连续充气的

培养方式。

3.4

三级培养

采用育苗场现有的水泥培养池、帆布池等作为培养容器,消毒,连续充气的培养方式。

4培养条件和设施

4.1培养用水

海水应符合GB11607、NY5052规定。

淡水应符合GB11607、NY5051规定。

4.2设施设备

1

DB33/T2300—2020

主要有蓄水池、沉淀池、过滤池、输水管、保种室、培养池、光生物反应器等设施。场地要求光线

明亮,通风条件好,配备显微镜、生物培养箱、空调、冰箱等设备。配套供水、供气、供电设施。

4.3培养容器

一级培养的容器主要有0.3L~5.0L的三角烧瓶,二级培养主要采用10L~20L玻璃广口瓶、50L~

100L白色塑料桶、光生物反应器等;三级大面积培养主要采用水泥池、帆布池等。

5培养方法

5.1器具消毒

5.1.1高温消毒法

5.1.1.1培养用的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适用于煮沸消毒、烘箱干燥消毒、高压灭菌等高温消毒;

5.1.1.2培养用的充气管、散气石适用于煮沸消毒。消毒的方法见附录A。

5.1.2化学药品消毒法

5.1.2.1酒精消毒适用于手、镊子、瓶口的消毒。

5.1.2.2将高锰酸钾、漂白粉或漂白片、盐酸配成溶液适用于玻璃器具、塑料容器、充气管、散气石、

玻璃缸、水泥池、管道等消毒。消毒方法见附录A。

5.2培养用水消毒

5.2.1加热消毒法

5.2.1.1一级培养用的水经砂滤、脱脂棉过滤,煮沸5分钟~10分钟,冷却后使用。

5.2.1.2二级培养用水经砂滤、250目筛绢袋过滤煮沸5分钟~10分钟,冷却后使用。

5.2.2漂白粉或漂白片消毒

5.2.2.1容积50L~100L塑料桶,加水后用漂白片消毒,有效氯浓度为20mg/L~50mg/L,中和去

除余氯后使用。

5.2.2.2水泥池加水后泼洒80目过滤过的漂白水,有效氯浓度为15mg/L~30mg/L,中和去除余氯

后使用。

5.2.2.3光生物反应器直接注入有效氯浓度为50mg/L~100mg/L漂白水消毒,中和去除余氯后使用。

光生物反应器长期培养藻类后消毒采用盐酸1000mg/L+250mg/L次氯酸钠混合消毒液在缓冲罐里,用

水泵循环到管道里,消毒混合液可以重复使用。

5.3接种

5.3.1藻种质量

藻种应无污染,无杂藻、藻细胞无附壁。

5.3.2接种浓度

接种时间宜在早上6:00~10:00进行,藻种在指数生长后期,一级培养接种浓度为1:5~1:10;

二级培养接种浓度1:10~1:50;三级培养根据天气、生产需要来接种,接种浓度1:15~1:30。

5.4培养条件

水产养殖常用微藻种类生态条件参数见附录B。

5.5培养液

常用培养液配方见附录C、附录D。

6日常管理

2

DB33/T2300—2020

6.1观察与处理

6.1.1观察

定期显微镜检查,从藻细胞的形态、悬浮、污染情况等了解细胞生长是否正常。注意观察藻液颜色,

有无附壁、沉淀、菌膜和敌害生物,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舍弃,并及时重新接种培养。

6.1.2一级培养

空调控温,光照用日光灯调节,每天摇晃藻种瓶4次~6次,培养用的消毒水应在5天~7天用完。

6.1.3二级培养

二级培养室保持采光良好,自然光照或人工光源,用遮光帘或遮阳布等设施,避免太阳光直射,充

气量微沸、封口,定期用漂白水培养场所进行消毒。

6.1.4三级培养

控温,用遮光帘或遮阳布等设施,调节光照,充气微沸。

6.2记录和补充培养液

根据藻类的生长状态和对藻类的需求量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补充等量的新培养液继续培养。对每

次接种、培养液添加进行记录。

7收获和保存

7.1收获

单胞藻经各培养阶段,最终达到苗种及养殖生产单位所要求的藻种浓度和质量,投喂的单胞藻以处

于指数生长期收获。

7.2保存

培养的单胞藻利用500目尼龙筛网富集、暗沉淀、加0.5g/L~1.0g/L明矾或氢氧化钙收集藻类,

冷藏或冷冻保存,以备随时投喂使用。

8技术模式图

单胞藻规模化培养技术模式图见附录E。

3

DB33/T2300—2020

AA

附录A

(资料性)

单胞藻培养常用消毒方法

单胞藻培养常用消毒方法见表A.1

表A.1单胞藻培养常用消毒方法

项目名称煮沸烘箱干燥高压灭菌高锰酸钾漂白粉或漂白片盐酸

玻璃容器5分钟~10120℃121℃,浓度10mg/L~20mg/L浓度10mg/L~100盐酸:水

分钟恒温2小维持20分钟浸泡5分钟~10分钟mg/L1:1~1:5

时浸泡12小时

金属工具5分钟~10120℃121℃,///

分钟恒温2小维持20分钟

塑料容器///浓度10mg/L~20mg/L浓度10mg/L~100盐酸:水

浸泡5分钟~10分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