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 10795-2012 强制通风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的试验方法

SB/T 10795-2012 Methods of testing forced convection and natural convection air coolers for refrigeration

行业标准-商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B/T 10795-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商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9-19
实施日期
201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归口单位
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制冷系统中使用的强制通风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速和冷量测试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标准中规定的空调机组冷量和空气流速测试方法的空调装置。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Bac大连有限公司、大连亿斯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上虞市春晖风冷设备有限公司、常州晶雪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上虞专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和海益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济南神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集美大学、北京华商冰山制冷空调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全国商业冷藏科技情报站、国家商用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制冷学会、洛阳隆华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小朋、肖杨、史建斌、杨一凡、江磊、倪黎敏、孙国良、干苗根、赵荣华、侯子午、曹阳、张力、徐庆磊、张建一、申江、万锦康、贾富忠、刘岩、李文江、蔡振义、顾众、尚勇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5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7.130.20

J73

备案号:—

37655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

SBT107952012

强制通风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的

试验方法

ㅤㅤㅤㅤ

Methodsoftestinforcedconvectionand

g

naturalconvectionaircoolersforrefrieration

g

(/,)

ANSIASHRAEstandard25-2006MOD

2012-09-19发布201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

/—

SBT107952012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3

5试验通则…………………4

6测试方法…………………5

7仪表………………………5

8装置………………………7

试验步骤…………………11

9

10需记录的数据…………………………13

11计算……………………15

()……………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试验工况和扩展17

()………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制冷剂泵再循环系统试验18

ㅤㅤㅤㅤ

()……………………

附录C资料性附录含油量的计算24

/—

SBT107952012

强制通风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的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制冷系统中使用的强制通风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速和冷量测试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标准中规定的空调机组冷量和空气流速测试方法的空调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强制通风制冷用空气冷却器的性能测试程序

EN328200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ㅤㅤㅤㅤ

空气冷却器aircooler

,。

以空气为中间介质制冷空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冷却器是由热交换器及配件设备组

成的装置。

3.2

干式空气冷却器dr-teaircooler

yyp

,。

空气冷却器在运行期间热交换过程不是通过喷射液态制冷剂来进行的空气冷却器

3.3

外界静态压力损失ureloss

externalstaticress

p

由空气流过风道和空气冷却器其他外部构件所造成的静压力损失。

3.4

强制循环式空气冷却器forcedcirculationaircooler

靠机械装置使空气循环的空气冷却器。

3.5

自由输送式空气冷却器freedeliver-teaircooler

yyp

,。

不含风道或其他对气流有阻力的部件从冷间吸收空气并将其排入冷间的空气冷却器

3.6

毛总冷却量rosstotalcoolineffect

gg

。。

被制冷剂所吸收的热量净总冷却量和运行冷却器所需要的功的热当量之和

3.7

内部静态压力损失internalstaticressureloss

p

由空气流过工厂装配的冷却器所造成的空气压力损失。

1

/—

SBT107952012

3.8

潜热冷却量latentcoolineffect

g

,。

在空气通过冷却器循环时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的那一部分冷却量

3.9

自然对流型空气冷却器naturalconvection-teaircooler

yp

空气循环的形式为自然对流的空气冷却器。

3.10

净总冷却量nettotalcoolineffect

g

。。

供给冷间和产品冷却所需要的制冷量它等于毛总冷却量减去冷却器运行所需要的功热当量

3.11

非挥发性制冷剂nonvolatilerefrierant

g

,,。

在空气冷却器内制冷剂吸热的过程中保持液态的制冷剂

3.12

预运转reliminarrun

py

,。

经连续采集并记录数据使冷却器达到稳定状态的连续运行过程

3.13

压力型空气冷却器ressure-teaircooler

pyp

设计用于含有造成空气阻力的外部构件的空气冷却器。

3.14

显热冷却量sensiblecoolineffect

g

总热冷却量中导致通过冷却器循环的空气和水蒸气混合物的干球温度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冷量。

ㅤㅤㅤㅤ

,,

它既可以表示为净冷却量也可表示为毛冷却量这主要取决于是否包括或忽略空气冷却器运行所需要

的功热当量。

3.15

显热比sensibleheatratio

净显热冷却量与净总冷却量之比。

3.16

组读数setofreadins

g

,。

尽量同时获取一组完整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为确定冷却器性能所需的所有信息

3.17

喷射型空气冷却器sra-teaircooler

pyyp

,。

带或不带冷却表面不断向气流中喷射液体的空气冷却器

3.18

标准工况standardconditions

所明示的一组特定的工况。

3.19

标准性能standardrating

在国家颁布的标准工况下的空气冷却器的性能。

3.20

试验运转testrun

,。

冷却器在稳定工况下运转时连续采集的几组读数表明运行条件已维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试验

,,,

运转应紧随预运转不能中断每当读数不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试验运行应延长直到读数在所要求的范

围内。

2

/—

SBT107952012

3.21

总静态压力损失totalstaticerssureloss

p

内部和外界静态压力损失的总和。

3.22

挥发性制冷剂volatilerefierant

g

,,。

在空气冷却器内制冷剂吸热的过程中可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制冷剂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液体的比热,/(·)。

cJkK

g

———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器的风机总输入功率,。

EW

e———电机效率。

———,,。

Ec测试期间校准箱的加热器和辅助设备的输入总功率W

———,(),。

EK在校准阶段校准箱加热器和风机如使用的输入总功率W

———。,;

H空气的焓对于需要湿度控制的试验焓值由湿球温度和干球温度的读数确定对于不需

,。

要湿度控制的试验显热可由空气的比热和任意基准下空气的温度确定

———进入空气冷却器的液体制冷剂的焓,/。

H1Jkg

———离开空气冷却器的气体制冷剂的焓,/。

H2Jkg

———进入空气冷却器的湿空气的焓,/干空气。

h1Jkg

———离开空气冷却器的湿空气的焓,/干空气。

hJkg

2

ㅤㅤㅤㅤ

———校准箱热量损失系数,/。

KcW℃

———试验室的大气压,。

PkPa

3

———进入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量,/。

Q1ms

3

———标准工况下的空气流量,/。

Q2ms

———总的毛冷却量,。

tW

q

———总的空气侧毛冷却量,。

taW

q

———总的制冷剂侧毛冷却量,。

trW

q

———毛显热冷却量,。

SW

q

———空气侧的毛显热冷却量,。

SaW

q

———毛潜热冷却量,。

LW

q

———空气侧的毛潜热冷却量,。

LaW

q

———进入空气冷却器的制冷剂温度,。

T1℃

T———离开空气冷却器的制冷剂温度,。

2℃

t———空气进入空气冷却器的干球温度,。

1℃

———空气离开空气冷却器的干球温度,。

t℃

2

———校准箱内的空气平均干球温度,。

t℃

3

t———校准箱周围的空气平均干球温度,。

4℃

———通过风扇或带有电机的风扇的空气温升,。

t℃

rf

———流经冷凝器的制冷剂的温降,。

t℃

rr

———流经冷凝器的水的温升,。

t℃

rw

3

———进入空气冷却器湿空气的比容,(/)干空气。

V1mkg

———非挥发性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wks

nνg

3

/—

SBT107952012

———制冷剂中油的比率,/。

wkk

ogg

———挥发性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wks

νg

———水的质量流量,/。

wks

wg

:,()

注对于通过盘管的介质为挥发性制冷剂时是制冷剂进入制冷剂流量控制装置或热交换器如果设置

1H1

的焓。

:,()

注对于通过盘管的介质为挥发性制冷剂时是制冷剂进入制冷剂流量控制装置或热交换器如果设置的

2T1

温度。

3

:,,/。

注标准空气条件是指温度为压力为密度为的大气

321℃101kPa1.2km

g

5试验通则

5.1盘管表面的结霜

,。

5.1.1在盘管正常结霜的运行条件下本标准提供了简化的测试方法对制冷剂的温度在0℃以下的

,。,。

试验试验空间应防止湿空气的进入为使试验在稳态条件下进行盘管以正常的方式除霜

:,,。

注为达到稳态运行进行试验前有必要进行几次除霜循环

,,。

5.1.2在试验中对于低于冰点温度工作的盘管需要根据运行条件进行间歇除霜在结霜严重的条

。,

件下应将结果修正到标准工况下在工业应用中通常选择每天运行时间少于24h的设备来获得修正

因子。

5.2性能试验

ㅤㅤㅤㅤ

空气冷却器的性能试验包括如下内容:

)。:(),:;,

a被冷却空间内空气的量化参数例如冷量有时还有除湿量单位W及在特定条件下计

3

,:/。

算出的空气流量单位ms

),:,:。

b与设备应用有关的其他数据例如在特定工况下的风机功率单位W

5.3试验

,。,

5.3.1本标准中的性能试验应至少在一组特定的稳态工况下进行该工况包括进入空气的干球温

,。,

度和制冷剂的温度单位为℃对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在0℃以上的试验稳态条件还包括进入空气的

()。

湿球温度或相对湿度

,。

5.3.2对于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器进入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应在空气冷却器空气入口处测定

,,。

对于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器如果需要需确定试验的平均温度和湿度挥发性制冷剂的温度为包括热交

换器在内的整体空气冷却器装置的回气口处测得的制冷剂压力所对应的温度对于以非挥发性形式存

(、),,

在的制冷剂如水盐水或在一定压力下循环的挥发性制冷剂进入空气冷却器的制冷剂温度应保持

在稳定的条件下。

5.3.3标准工况下的冷量是以空气在101kPa大气压时为基准的如果试验室的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

,,,。,

压101kPa那么在试验期间大气压力每低3.4kPa冷量就应增加0.8%可以调节空气的流量以获

得在标准大气压下相同体积的质量流量。

,。,,

5.3.4试验和数据记录应在盘管表面基本无霜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可以在经过除霜循环系统恢复

至稳态条件后进行。

,,

5.3.5在运行期间试验空间一定要保证密封并经过调整处理以防止在盘管表面产生明显的水分

积累。

,,。

5.3.6用于挥发性制冷剂的盘管应使用挥发性制冷剂进行测试反之亦然

4

/—

SBT107952012

6测试方法

6.1试验要求

,。,

6.1.1对于所有的空气冷却器冷量将由两个完全独立的测试系统同时进行测试据此对于这个双

,。

测试系统允许选择采用如下两种测试方法

:,

方法冷量可由通过冷却器的制冷剂的焓差以及在中描述的挥发性制冷剂和在中描述

17.47.5

。,

的非挥发性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来确定试验条件要求的封闭空间应维持在规定的允差范围方可测定

冷量。

:。

方法冷量可以通过如下测试分别确定

2

)制冷剂通过冷却器的焓差和在中描述的挥发性制冷剂或在中描述的非挥发性制冷剂

a7.47.5

的质量流量;

b)在8.2中描述的进入校准箱体的热量。

,。

6.1.2空气的流量是不需要测量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得到

,()、

对于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器空气的流量可由平均毛总冷量减去或见空气的焓值变

6.1.2.1EeE4

()。

化和进入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比容确定见11.5.2

,、

6.1.2.2对于强制循环空气冷却器空气的流量可由校准箱热平衡能量空气焓差和进入空气冷却器的

空气比容求出。

,。

以方法和方法测得的两个冷量其偏差应在所测得较小冷量的以内

6.1.3125%

,。

6.1.4如果符合6.1.3的要求冷量应为两个同时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的平均值

ㅤㅤㅤㅤ

6.2制冷剂的测试

()。

6.2.1对于所有类型和尺寸的空气冷却器的冷量均基于标准的方法1见6.1.1获得

,。

6.2.2对于挥发性制冷剂在制冷剂侧测试的冷量可由制冷剂的焓差和制冷剂的流量确定除非有其

,。

他要求此流量应根据或附录提供的含油量测定法来进行调整

8.1.1C

,,。

6.2.3对于非挥发性制冷剂制冷剂侧测试的冷量可由制冷剂的温差比热和质量流量确定比热值

,。

以测试结果为准并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以

6.2.4对于挥发性制冷剂制冷剂中的含油量应在1%以下应经常进行含油量试验见8.1.1.4

确保其含油量不超过1%。

6.3空气侧试验

,()。

冷量和空气流量的测定可采用空气侧校准箱法见6.1.1

:,()、、,

校准箱法使用该方法总毛制冷量可由输入校准箱包括泄漏加热器风机的总热量及进入和

离开空气冷却器的空气焓差来确定。

7仪表

7.1温度测量仪表

,,。

温度测量和温度测量仪表除本标准要求外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7.1.1温度可由下列仪表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测量:

a)玻璃棒温度计;

b)热电偶;

5

/—

SBT107952012

)电阻温度计;

c

d)热敏电阻。

,:

7.1.2在下列使用条件下仪表的准确度应在如下范围内

)、;

a湿球干球空气温度和非挥发性制冷剂的温度为0.1℃

b)所有的其他温度为0.3℃。

,,,,

7.1.3温度测量仪表最小的分度值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过规定准确度的两倍例如规定的准确度

,。

要求为0.1℃最小的分度值不应超过0.2℃

,。

7.1.4温度测量仪表应使用标准仪表进行校准该标准仪表应通过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查

,

7.1.5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传感器的直径大于等于6.4mm时通过传感器的空气流速应不小于

/,(:),

3.56ms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传感器的直径小于6.4mm时如热电偶或热敏电阻湿度计空气流

/,、,,,,

速应不小于1.5ms纱布应清洁密实应完全包裹传感器应使用蒸馏水在充足的时间后达到蒸发

平衡后才能读数。

,,

进入和离开空气冷却器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应用不少于台仪表测量另外在测量点的空气流

7.1.64

2

,。,,

动面积内每0.19m增加一测试点它们应等距离布置温度传感器应进行屏蔽阻止辐射热且不应

与设备直接接触。

,,,

7.1.7如采用取样管每个取样孔可以认为是一个温度测量点只要取样管的位置合适使进入每个取

,,。

样孔的流量是均匀的应对断面温度分布进行测量以确保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温度变化范围

,。。

7.1.8使用串联或并联的热电偶以获得平均温度读数并联热电偶的电阻应一致应对断面温度分

,。

布进行测量以确保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温度变化范围

,,

7.1.9在管道内非挥发性液体的温度可以通过把温度测量仪表的插头直接插入流体中或通过插入

。,

流体中的测温套管来测量测温套管伸进流体的深度不小于倍的外径并使测温套管和温度测量仪

10

ㅤㅤㅤㅤ

。,,

表插头之间有良好的热接触玻璃棒温度计不能直接插入流体中因为管道内的压力很大影响温度计

,。

的准确度除非这样使用经过了特定的校准

,,

7.1.10挥发性液体制冷剂进入控制装置内的温度可以通过7.1.9中描述的方法测量或者由焊在管

。。

道外侧的热电偶测得热电偶应进行隔热隔气保护热电偶两侧管道保温隔气的长度至少为管道直径

的倍。

6

,,,

7.1.11过热制冷剂蒸汽的温度可以通过7.1.9中描述的方法测得或者用两个或以上的热电偶分别

,,

焊在横向管道的顶部和底部或者垂直管道对应的两侧热电偶应进行隔热隔气保护热电偶两侧管道保

。。

温隔气的长度至少为管道直径的倍测试温度为两个或多个热电偶读数的平均值

6

7.2制冷剂压力测量仪表

7.2.1压力测量可通过下列仪表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水银柱压力计;

a

)()。

b单圈弹簧管式压力计波登管或传感器或空盒气压表

,。

7.2.2测量吸气管压力的仪表的准确度允许饱和温度误差在0.1℃的范围内

7.2.3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的准确度允许在测量结果的2.0%范围内。

,,校准。

7.2.4所有型号的气压表应由精确的静重压力检测器校准或由经检定合格的参考仪表

压力测量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应超过规定准确度的倍。

7.2.52.5

,、

7.2.6连接压力测量仪表的接头应平滑并与管内壁平齐安装位置距接头弯头和其他障碍物的下游

至少倍的管道直径。

6

7.3空气压力和流量测量仪器

、()

静压应用由钩形水位计微压计或读数精度在或取大值相应的仪表校准过的液体

7.3.11.0%0.5Pa

6

/—

SBT107952012

或空盒气压表测量。

,()。

其他空气回路的压力应由读数精度为或取大值的液体或空盒气压表来测定最

7.3.22%1.25Pa

,。

小分度值不应超过读数的或取大值

4%2.5Pa

7.4挥发性制冷剂的流量测试仪器

,

7.4.1挥发性制冷剂的流量宜采用准确度在所测量值的2.0%范围内的积算型液体流量计测量流量

计的校准应使用相同的制冷剂进行。

。,

7.4.2挥发性制冷剂的流量可使用隔热水冷式冷凝器确定使用该方法制冷剂的流量是由水的质量

、()()。

流量水温变化见7.5.1和制冷剂的焓差见8.1.1.3计算得出的

,

7.4.3指示型或者积算型液体或气体流量计可用于测量挥发性制冷剂的流量其测量数值的准确度在

,。

2.0%的范围内应取充足的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

,、,。

7.4.4对于挥发性制冷剂液体流量的测量应确保流量计进出口处制冷剂处于过冷状态

7.5非挥发性制冷剂的流量测量仪器

、水的流量应由准确度在所测量量的以内的仪器测得。

7.5.1非挥发性制冷剂盐水或2.0%

),;

a液体质量流量计测量质量流量或测量体积流量

),,。

b指示型或积算型液体流量计如果使用指示型仪表应取多次读数的平均值

,。

7.5.2盐水的比重应由液体比重计或由准确度达比重值1.0%的其他测量方法得出

7.6电参数测量仪器

。,。

7.6.1电参数测量可使用指示型或积算型的仪表如果使用指示型的仪表应取多次读数的平均值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