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40.3-2021 诸氏鲻虾虎鱼 毒理学评价 第3部分:生长抑制
DB44/T 2340.3-2021 DB44/T 2340.3-2021 Zhishi Mugong goby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Part 3: Growth inhibition of Zhishi Mugong gob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40
CCSZ10
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340.3—2021
诸氏鲻虾虎鱼毒理学评价
第3部分:生长抑制
Mugilogobiuschulae—Toxicologyevaluation—
Part3:Growthinhibition
2021-10-18发布2022-01-18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T2340.3—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理...............................................................................1
5方法...............................................................................2
6器材...............................................................................2
7评价步骤...........................................................................2
8质量控制...........................................................................3
9结果与报告.........................................................................4
10诸氏鲻虾虎鱼安乐死................................................................5
11实验室废弃物处理..................................................................5
附录A(资料性)诸氏鲻虾虎鱼生长抑制评价原始记录表...................................6
I
DB44/T2340.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DB44/T2340《诸氏鲻虾虎鱼毒理学评价》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急性毒性;
——第2部分:摄食抑制;
——第3部分:生长抑制;
——第4部分:生殖毒性。
本文件是DB44/T2340的第3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建军、黄韧、朱才毅、余露军、赖素群、林忠婷、陈小曲、曾进、蔡磊。
II
DB44/T2340.3—2021
诸氏鲻虾虎鱼毒理学评价第3部分:生长抑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诸氏鲻虾虎鱼毒理学评价中生长抑制的原理、方法、器材、评价步骤、质量控制、结
果与报告、安乐死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排入海洋、入海河口的污染物及受纳水体的生长抑制毒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420.2-2009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2部分:检验方法
SN/T3592实验室化学药品和样品废弃物处理的标准指南
DB44/T2340.1-2021诸氏鲻虾虎鱼毒理学评价第1部分:急性毒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长抑制growthinhibition
实验鱼接触外源物质后,在一定期间内其生长受到抑制的毒性效应。
特定生长率specificgrowthrate,SGR
实验鱼在试验期间的日增重速率。
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west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LOEC
与空白对照相比,对受试生物产生显著(p<0.05)效应的最低受试物浓度。
[来源:GB/T21828-2008,2.4]
无可见效应浓度no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NOEC
实验生物暴露在一组不同浓度的试验溶液一定时间后,通过观察实验生物的不良影响,并比较试验
组与对照组统计分析结果,判定出对实验生物无显著影响(p>0.05)的最大浓度。
[来源:GB/T18420.2-2009,3.2]
4原理
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暴露下,诸氏鲻虾虎鱼的摄食行为和代谢水平会受到影响,从而对其生长速度
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将幼鱼期的诸氏鲻虾虎鱼暴露于亚致死浓度范围的受试物溶液中,试验周期
1
DB44/T2340.3—2021
为14d,测量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诸氏鲻虾虎鱼体重,通过回归模型来估计抑制x%生长率的浓度(如
ECx),并统计分析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以及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以评价受试物对诸氏鲻
虾虎鱼的生长抑制效应。
5方法
分为静态毒性试验、半静态毒性试验和流水毒性试验。
试验期间受试物实测浓度与配制浓度偏差超过20%或受试物稳定性不明确时,宜采用半静态毒性试
验或流水毒性试验。
6器材
主要仪器设备
6.1.1饲养诸氏鲻虾虎鱼以及饵料生物的养殖箱、水处理设备等。
6.1.2测定环境因子的溶氧仪、盐度计、pH计、温度计等。
6.1.3电子天平、高速搅拌器、生物显微镜、游标卡尺、惰性材料容器、量筒、胶头滴管、手抄网等。
诸氏鲻虾虎鱼
宜采用45日龄~75日龄诸氏鲻虾虎鱼,其质量应符合DB44/T2340.1-2021中6.2.1的规定。
受试物
按照DB44/T2340.1—2021中6.3的规定执行。
饵料
卤虫无节幼体,质量应符合DB44/T2340.1-2021中6.2.3.2的规定。
7评价步骤
样品准备
7.1.1稀释水
按照DB44/T2340.1-2021中7.1.1的规定执行。
7.1.2贮备液配制
按照DB44/T2340.1-2021中7.1.2的规定执行。
预试验
设置5个等比浓度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若使用助溶剂应增设助溶剂对照组,助溶剂的浓度应与试
验组中助溶剂最高浓度一致,助溶剂的最高浓度不超过0.1‰。可采用较大的等比系数,可不设平行组。
每个容器放5尾~10尾诸氏鲻虾虎鱼。观察并记录诸氏鲻虾虎鱼96h的死亡情况,确定死亡率不超过10%
(LC10)的受试物浓度范围。
2
DB44/T2340.3—2021
正式试验
7.3.1试验浓度设定
根据预试验或受试物毒性数据,设置至少5个等比浓度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等比系数不宜大于2.0,
最高浓度不大于96hLC10。若使用助溶剂应增设助溶剂对照组,助溶剂的浓度应与试验组中助溶剂的最
高浓度一致,助溶剂的最高浓度不超过0.1‰。各试验组设3个平行。
7.3.2诸氏鲻虾虎鱼的测量和移入
7.3.2.1试验开始前5h~24h应停止投喂驯养鱼。
7.3.2.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4/T 219-2001 仔幼蟹培育操作规程 2001-05-18
- DB32/ 514-2002 江苏省高等级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002-02-05
- DB34/ 222-2001 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2001-10-17
- DB32/ 513-2002 江苏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002-02-05
- DB34/T 232-2001 桔梗栽培技术规程 2001-12-31
- DB34/T 216-2001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001-05-18
- DB32/T 519-2002 无公害夏季不结球白菜防虫网覆盖技术规程 2002-02-07
- DB32/ 512-2002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2002-02-05
- DB32/T 446-2002 绿杨春茶 2002-02-08
- DB34/T 228-2002 出口轮胎拆装机 20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