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856.2-2015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 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
YD/T 2856.2-2015 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ulti-Carrier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Uu Interface Layer 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Part 2: RLC Protoco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7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3.070.99
M37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856.2-2015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
Uli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
2GHzTD-SCDMAdigital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network
Multi-carrierHSPAUuinterfacelayer2technicalrequirements
Part2:RLCprotocol
(3GPPTS25.322V10.1.0,RadioLinkControl(RLC)protocol
specification,NEQ)
2015—07—14发布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856.2-2015
目次
tos..............................................................................................................................................Ill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雜i吾.................................................................................1
4職....................................................................................3
4.1贿.................................................................................3
4.2RLC子层结构概述.............................................3
5植..............................................•'....................................1〇
6提供给上层的业务.......................................................................10
6.1业务/功能在逻辑信道上的映射........................................................11
7期M从MAC获得的业务..................................................................13
8层与层通信的单元.......................................................................13
8.1RLC和上层之间的原语...............................................................13
8.2原语参数...........................................................................15
9对等层通信元素.........................................................................16
9.1协议数据单元.......................................................................16
9.2格式和参数.........................................................................17
9.3协议状态...........................................................................32
9.4状态变量...........................................................................36
9.5定时器..............................................................................38
9.6协议参数...........................................................................40
9.7指定功能...........................................................................41
10未知、未预见和错误协议数据的处理......................................................50
10.1错误序列号..........................................................50
10.2不一致的状态指示................................................................50
10.3无效的PDU格式.....................................50
10.4CRC错误的RLCPDU..............................................................50
11鉢过程..............................................................................51
11.1透明模式数据(TMD)传送过程...................................................51
11.2非确认模式数据(UMD)传送过程.................................................52
11.3确认模式数据(AMD)传送过程...................................................56
11.4RLC龍过程.....................................................................60
I
YD/T2856.2-2015
II.5STATUSPDU雛过程..................63
11.6显式信令的SDU丢弃过程..........................................................64
11.7流量控制.........................................................................68
......................................................................................................................................................................................................................................75
II
YD/T2856.2-2015
刖
.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是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
名称如下:
a)《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b)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未要
求》;
c)YD/T2857《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RRC层技术
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分
为三个部分:
.a)第1部分:MAC协议;
b)第2部分:RLC协议;
c)第3部分:PDCP协议。
本部分是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
要求》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对应于3GPPTS25.322《RLC协议》(版本vlO.l.O),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为删
除了FDD相关的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宄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通信
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常永宏、许芳丽、严杲、徐菲、宋爱慧、黄河、马志锋、王浩然、贺刚、
王梅、赵训威、师延山、段红光。
III
YD汀2856.2-2015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空中接口层2的RLC协议的功能,RLC提供给上
层的业务和期望从下层获得的业务,以及层与层之间通信的原语,确立了对等层通信的元素结构和参数
的具体要求,给出了RLC协议的基本过程和对未知、未预见和错误事件的处理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具有多载波高速分俎接入功能的空中接口
RLC协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PPTS33.1023G安全、安全体系结构(3Gsecurity,securityarchitecture)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自动重复请求
AMAcknowledgedMode确认模式
AMDAcknowledgedModeData确认模式数据
BCCHBroadcastControl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
BCHBroadcastChannel广播信道
C-Control-控制-
ccCallControl呼叫控制
CCCHCommonControl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
CCHControlChannel控制信道
CCTrCHCodedCompositeTransportChannel编码合成传送信道
CNCoreNetwork核心网
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
CTCHCommonTrafficChannel公共业务信道
DCDedicatedControl(SAP)专用控制(SAP)
DCCHDedicatedControl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
DCHDedicatedChannel专用信道
DLDownlink.下行链路
DTCHDedicatedTraffic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
FACHForwardLinkAccessChannel前向链路接入信道
FCSFrameCheckSequence帧校验序列
YD/T2856.2-2015
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
GCGeneralControl(SAP)—般控制(SAP)
HOHandove切换
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
Kbpskilo-bitspersecond千比特/秒
LILayer1(physicallayer)层1(物理层)
L2Layer2(datalinklayer)层2(数据链路层)
L3Layer3(networklayer)层3(网络层)
LILengthIndicator长度指示器
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质接入控制
MBMSMult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
MCCHMBMSpoint-to-multipointControlChannelMBMS点对多点控制信道
MMMobilityManagement移动性管理
MRWMoveReceivingWindow移动接收窗口
MSMobileStation移动台
MSCHMBMSpoint-to-multipointSchedulingChannelMBMS点对多点调度信道
MTCHMBMSpoint-to-multipointTrafficChannelMBMS点对多点业务信道
MUXMultiplexing复用•
NtNotification(SAP)通知(SAP)
PCCHPagingControl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
PCHPagingChannel寻呼信道
PDUProtocol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
PHYPhysicallayer物理层
PhyCHPhysicalChannels物理信道.
RACHRandom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
RLCRadio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
RNTI.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ty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
SAPServiceAccessPoint业务接入点
SCCHSynchronizationControlChannel同步控制信道
SCHSynchronizationChannel同步信道
SDUServiceDataUnit业务数据单元
SHCCHSHaredchannelControlChannel共享信道控制信道
SNSequenceNumber序号
SUFISuperField超字段
TCHTrafficChannel业务信道
TDDTime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
YD/T2856.2-2015
TFCITransportFormatCombinationIndicator传输格式组合指示
TFITransportFormatIndicator传输格式指示一
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传送时间间隔
TMTransparentMode传输模式
TPCTransmitPowerControl发射功率控制
U-User-用户-
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
ULUplink上行链路
UMUnacknowledgedMode非确认模式
UTRAN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
4概述
4.1内容
本节描述RLC子层的结构。
4.2RLC子层结构概述
本节中所提供的模型仅为了对RLC子层进行定义,不对协议的实现进行规定或限制。RLC子层由三
种RLC实体构成: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RLC实体。
4.2.1RLC子层模型
图1描述了RLC模型中的不同RLC实体。
UM和TMRLC实体可以被配置成一个发送RLC实体或者一个接收RLC实体。发送RLC实体发送RLC
PDU,接收RLC实体接收RLCPDU。AMRLC实体由一个发送部分和一个接收部分组成,其中AMRLC
实体的发送部分发送RLCPDU;AMRLC实体的接收部分接收RLCPDU。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定义了基本过程(见11章)。在UM和TM情况下,发送RLC实体作
为发送端,对等的RLC实体作为接收端。根据基本过程的情况,AMRLC实体可以作为发送端或者接收
端。发送端是AMDPDU的发送者,接收端是AMDPDU的接收者。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位于UE或者
UTRATS[上。
对于每一个透明模式(TM)和非确认模式(U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一个接收RLC实体。对于确认
模式(A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接收合并的实体。
在本文中,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发送”指“传送给下层”。每一个UM和TMRLC实体使用
一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PDU。AMRLC实体可以配置成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
数据和控制PDU。如果配置成使用两个逻辑信道,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类型(DCCH或者DTCH)。在图
1中,AM实体间的虚线描述了在不同逻辑信道上发送和接收RLCPDU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个逻辑信道
上传输控制PDU,在另一个上传输数据PDU。在4.2.1.1、4.2.1.2和4.2.1.3小节中对不同实体进行了更加详
细的描述。
注u为了方便使用者对照阅读及编写者维护后续版本,本部分的章条号与所对应的3GPP标准保持了一致。
0-<
/
12856.212015
无线接口
hr
AAAAA咖
H
CLR
屮師,
5D:苕菰瞎
I
YDH"2856.2-2015
4.2.2透明模式(TM)RLC实体
图2表示两个透明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图的下方对与下层进行通信的逻辑信道进行了描述。
图2两个透明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
4.2.2.1.1发送TMRLC实体
发送TM-RLC实体通过TM-SAP从上层接收RLCSDU。
所有接收到的RLCSDU的长度应是一个有效TMDPDU长度的整数倍。
如果上层进行了分段的配置,并且RLCSDU的长度大于下层对TTI使用的TMDPDU的大小,那么
发送TMRLC实体对RLCSDU进行分段以适应TMDPDU的大小,并且不添加RLC包头。承载一个RLC
SDU的所有TMDPDU都在同一个TTI中发送,该TTI中不发送任何其他RLCSDU的分段。
如果上层没有进行分段的配置,那么通过将一个RLCSDU放入一个TMDPDU,可以在一个TTI中
发送多于一个的RLCSDU。一个TTI中的所有TMDPDU的长度必须相同。
当对一个RLCSDU的处理结束时,得到的一个或者多个TMDPDU将通过一个BCCH、DCCH、
PCCH、CCCH、SHC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发送给下层。
4.2.2.1.2接收TMRLC实体
接收T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TMDPDU。如果上层配置了分段,那么将对在
一个TTI内接收到的所有TMDPDU进行重组得到RLCSDU。
如果上层没有配置分段,那么每一个TMDPDU将被作为一个RLCSDU。,
接收TMRLC实体通过TM-SAP向上层发送RLCSDU。
4.2.3非确认模式(UM)RLC实体
图3显示了未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如图3所示的不
同功能适用于6.1节描述的不同信道类型。
YD/T2856.2-2015
UTRAN/UE
图3未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
图4显示了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由于重复避免和重排
序功能仅用于本Release的MCCH/CCCH,所以加密/解密功能被删除。
UE
MTCH/CCCHUTRANMTCH/CCCHUE
图4配置了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
YD/T2856.2-2015
4.2.3.1.1发送UMRLC实体
发送UM-RLC实体通过UM-SAP从高层接收RLCSDU。'
如果RLCSDU的尺寸大于UMDPDU中的可用空间,那么发送UMRLC实体将对RLCSDU进行分段,
得到适当大小的UMDPDU。分段和/或级联之后的UMDPDU大小应小于或等于最大ULUMDPDU大小。
如果配置了MACi/is而且RLCPDU大小设置为“flexiblesize”,分段和/或级联之后的UMDPDU大小应大
于或等于最小ULRLCPDU大小。如果待传数据的大小不足以创建一个最小尺寸的UMDPDU,那么也允
许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待传数据的UMDPDU,虽然其尺寸小于最小ULRLCPDU大小。UMDPDU可能包
含分段的和/或者级联的RLCSDU。UMDPDU可能进行填充以确保得到有效的长度。使用长度标识
(LengthIndicator)来定义UMDPDU中RLCSDU的边界。长度标识也用于定义是否在UMDPDU中使用
了填充。
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那么UMDPDU(除了UMDPDU包头)在发送给下层之前被加密。
发送UMRLC实体通过一个CCCH、SHCCH、DCCH、CT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UMD
PDU。
4.2.3.1.2接收UMRLC实体
接收U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UMDPDU。当配置了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
可能会从下层收到一个或多个输入。当增加或删除输入时,可以在接收UMRLC实体内不改变缓冲区内容、
状态变量和定时器。当未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只会从下层收到一个输入并且不会被重配置。
如果配置了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它将是接收UMRLC实体中应用于输入UMDPDU流的第一个接
收功能,该功能只能在UE侧配置并且不用于UTRAN。该功能完成对从一个或多个输入收到的UMDPDU
的重复检测和重排序,产生顺序排列的PDU,并递交给下一个顺序RLC接收功能。
接收UMRLC实体对接收到的UMDPDU(除了UMDPDU包头)进行解密(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
密)。它从接收到的UMDPDU中去除RLC包头,并且重组RLCSDU(如果发送UMRLC实体进行了分段
和/或者级联)。‘
若接收的UMRLC实体配置了SDU乱序递交的功能,该实体会在包含1个SDU的所有PDU都收到的时
候尽快的重组出SDU,并递交给髙层,尽管可能有更早的PDU还没有收到也不影响这里的处理。UMRLC
接收实体将会存储不能组成SDU的PDU,并等待发送端重新传输丢失的PDU。当和一个SDU相关的PDU
都收齐后将对应的PDU从缓存中删除,或者由于序号窗口的功能、或者由于存储定时器的功能也需将相
应的PDU从缓存中删除。只有用户侧配置乱序递交的功能,且该功能只用于MCCH。接收UMRLC实体通
过UM-SAP向上层传送RLCSDU。如果配置了SN_Delivery,映射了RLCSDU的RLCPDU序列号也需要通
过UM-SAP向上层传递。1
4.2.4确认模式(AM)RLC实体^
图5显示了确认模式RLC实体模型。
AMRLC实体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图5显示了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实线)和使
用两个逻辑信道(虚线)时AMRLC实体的模型。
.如果配置了一个逻辑信道,AM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这个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AMD和控制PDU。
如果配置了固定的RLCPDU大小,AMDPDU和控制PDU应该具有相同的RLCPDU大小。如果配置了可
变的RLCPDU大小,AMDPDU大小可以变化,只要不超过最大RLCPDU大小即可。
YD/T2856.2-2015
在上行链路配置两个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在第一个逻辑信道上发送AMDPDU和除确认状态报告、
MRWACKSUFI及WINDOWSUFI之外的控制PDU,在第二个逻辑信道上发送确认状态报告、MRWACK
SUFI和WINDOWSUFI。在下行链路配置两个逻辑信道的情况下,可以在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上
发送AMDPDU和控制PDU。
UE/UTRAN
AddRLCheader
I
Piggybackedstatus
|f|Optional
Retransmission
buffer&Reassembly
management
5•'肩.
a•••if'RemoveRLCheader&Extract
Piggybackedinformation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5/T 3396-2024 西辽河灌区中轻度盐碱地玉米大豆轮作培肥技术规程 2024-04-15
- DB15/T 3397-2024 西辽河灌区盐碱化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 2024-04-15
- DB15/T 3400-2024 沿黄灌区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植物技术规程 2024-04-15
- DB15/T 3404.2-202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2部分:矿产资源 2024-04-15
- DB15/T 3404.1-202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1部分:土地资源 2024-04-15
- DB15/T 3398-2024 沿黄灌区盐斑地块快速改良技术规程 2024-04-15
- DB15/T 3402-2024 儿童福利机构入院离院管理规范 2024-04-15
- DB15/T 3399-2024 沿黄灌区盐碱化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 2024-04-15
- DB15/T 3404.3-202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3部分:森林资源 2024-04-15
- DB15/T 3401-2024 奶绵羊胚胎冷冻解冻技术规程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