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846-2014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抗震设计指南

DB14/T 846-2014 Guidelin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ross-section Concrete Beam Bridges

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4/T 846-2014
标准类型
山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3-15
实施日期
2014-04-15
发布单位/组织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单孔跨径为20 m~40 m的混凝土箱型梁、T型梁梁桥的抗震设计。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 术交通行业重点试验室。
起草人:
杨兵兵、韩之江、刘志华、赵雷、何国花、毛敏、谢立安、卢鹏、陈栋栋、汪 永强、刘媛媛、傅莉、郭文龙、申雁鹏、吕立宁、寇伟、赵芳、赵学峰、赵文溥。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P28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846—2014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抗震设计指南

2014-03-15发布2014-04-15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4/T846—2014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1

5概念设计.........................................................................................................................................................2

6桥梁抗震计算.................................................................................................................................................4

7减隔震设计.....................................................................................................................................................6

8防落梁系统设计.............................................................................................................................................8

9构造措施.......................................................................................................................................................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桥梁的定义......................................................................................................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我省主要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特征周期.........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典型桥梁防落梁系统设计结果.............................................................................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落梁系统设计相关公式.....................................................................................17

I

DB14/T84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

术交通行业重点试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兵兵、韩之江、刘志华、赵雷、何国花、毛敏、谢立安、卢鹏、陈栋栋、汪

永强、刘媛媛、傅莉、郭文龙、申雁鹏、吕立宁、寇伟、赵芳、赵学峰、赵文溥。

II

DB14/T846—2014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抗震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抗震设计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概念设计、桥梁抗震计算、

减隔震设计、防落梁系统设计和构造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单孔跨径为20m~40m的混凝土箱型梁、T型梁梁桥的抗震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也适用于本文件。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CJJ16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G/TB02-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3术语和定义

3.1

防落梁系统

用于限制梁体纵、横向位移的构造,包含梁搁置长度、限位装置、连梁装置、横向挡块,其作用是

防止在地震作用下梁体发生相对于墩台的过大位移而出现掉落。

3.2

限位装置

放置在主梁与桥墩或桥台之间,用于限制主梁与墩台之间顺桥向相对位移的装置。

3.3

连梁装置

放置在主梁与主梁之间,用于限制主梁与主梁之间顺桥向相对位移的装置。

4一般规定

4.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公路桥梁应做抗震设计。

4.2桥梁的抗震设计应本着以减轻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为原

则。

4.3本标准所针对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在E1地震作用下一般不受损伤或不需要修复可继续使用,

在E2地震作用下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

1

DB14/T846—2014

4.4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设计,其中典型桥梁可以查

询第6.3条进行抗震设计。典型桥梁的定义见附录A。

4.5我省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地震

特征周期见附录B。

5概念设计

5.1概念设计原则

5.1.1选择桥位时,应尽量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充分利用抗震有利地段;对不利地段,宜对地基采取

适当抗震加固措施。

地段分类见表1。

表1地段分类

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

不利地段

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危险地段地震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部位,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5.1.2避免或减轻在地震作用下因地基变形或地基失效造成的破坏。宜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

的松软场地,并应考虑结构与地基的振动特性,力求避免共振影响,重视基础的抗震设计。

5.1.3本着减轻震害和便于修复的原则,合理确定设计方案。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b)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c)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d)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5.1.4加强桥梁结构的整体性。对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位、墩柱与盖梁以及墩柱与基础之间

的连接部位等都应加强抗震设计。

5.1.5桥台不宜作为抵抗桥梁整体地震作用的构件。

5.1.6在设计中应对防落梁系统、限位装置及连梁装置提出相应的施工和维护要求。

5.2结构体系布置

5.2.1几何线形上宜选择直桥,弯桥或斜桥会使地震反应复杂化,对整体结构的抗震不利。

5.2.2结构布局上宜布置成连续结构,简支结构在地震时容易落梁。

5.2.3对于上部结构连续的桥梁,宜降低各墩的刚度差,避免地震力的分配不均匀。

a)对于连续梁桥,一联内桥墩的刚度比宜满足下列要求:

2

DB14/T846—2014

桥面等宽桥面变宽

ee

kikimj

任意两桥墩刚度比:0.5≤e≤2.00.5≤e≤2.0

kjkjmi

ee

kikimj

相邻两桥墩刚度比:0.75≤e≤1.330.75≤e≤1.33

kjkjmi

式中:

e-第桥墩(柱)的组合刚度;

kii

e

kj-第j桥墩(柱)的组合刚度;

-第桥墩(柱)顶等效梁体质量;

mii

-第桥墩(柱)顶等效梁体质量。

mjj

b)对于梁式桥(多联桥)相邻联的基本周期比宜满足式(1)的要求:

T

0.7≤i≤1.43.................................................................................(1)

Tj

式中:

Ti-第i联的基本周期;

Tj-第j联的基本周期。

c)对梁式桥,一联内各桥墩刚度相差较大或相邻联基本周期相差较大的情况,宜采用合适的方法

调整各墩刚度比或相邻联周期比:

1)顺桥向,宜在各墩顶设置具有合理剪切刚度的橡胶支座,调整各墩的等效刚度;

2)改变墩柱尺寸。

d)在多个桥墩上布置弹性支座,使桥墩的刚度在各个方向相近。

5.2.4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如在地震作用下,支座抗滑性如不能满足JTG/TB02-01-2008

相关规定,应采用限位装置或按本标准第7章要求进行桥梁减隔震设计。桥梁的塑性变形、耗能部位的

确定有以下两种方式:

a)一般桥梁的塑性变形、耗能部位见JTG/TB02-01-2008第6.2.2条。

b)采用减隔震装置的桥梁,其塑性变形、耗能部位主要位于连接构件(支座、耗能装置)处,见

图1。

图1减隔震支座桥梁的塑性区域分布情况(纵桥向)

3

DB14/T846—2014

6桥梁抗震计算

6.1地震作用计算

6.1.1一般情况下,中小跨径桥梁可采用设计加速度反应谱表征地震作用。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

分别为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作用。桥梁地震作用计算及抗震验算见JTG/TB02-01-2008相关内容。

6.1.2在E2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力与永久作用效应以及均匀温度作用效应组合后得到的支座水平

位移及水平力应分别按式(2)及式(3)计算。

X0XDXH0.5XT..........................................................................(2)

EhzbEhzeEhzd0.5Ehzt........................................................................(3)

式中:

X0-水平地震力与永久作用效应以及温度作用效应组合后得到的支座水平位移(m);

Ehzb-水平地震力与永久作用效应以及温度作用效应组合后得到的支座水平力(kN);

XD-水平地震设计力产生的支座水平位移(m),将支座作为能力保护构件,通过桥墩塑性铰区域

截面超强弯矩来计算;

-支座作为能力保护构件,通过桥墩塑性铰区域截面超强弯矩计算得到的水平地震设计力

Ehze

(kN);

-永久作用产生的支座水平位移();

XHm

-永久作用产生的支座水平力();

EhzdkN

XT-均匀温度作用引起的支座水平位移(m);

Ehzt-均匀温度作用引起的水平力(kN)。

6.2桥梁抗震能力计算

6.2.1在E2地震作用下,桥墩的抗剪强度可按式(4)计算。

VnVcVs...................................................................................(4)

式中:

Vn-斜截面抗剪强度(kN);

Vc-混凝土抗剪强度(kN),按式(5)计算

Vs-箍筋提供的抗剪能力(kN),可按JTG/TB02-01-2008相关内容计算。

混凝土抗剪强度:

VcvcAe/1000..............................................................................(5)

塑性铰区域外:

vcf1f2fc0.33fc.......................................................................(6)

塑性铰区域内:

vc0.25f2fc0.33fc..................................................................(7)

f

0.025≤fsyh0.3050.083≤0.25...........................................................(8)

112.5d

P

c≤

f211.5............................................................................(9)

13.8Ag

式中:

-混凝土允许剪应力(),当墩柱轴向所受轴力的组合值为拉力时,;

vcMPavc0

-核心混凝土面积(2),可取;

AemmAe0.8Ag

-混凝土毛截面面积(2);

Agmm

-箍筋抗拉强度();

fyhMpa

4

DB14/T846—2014

s-箍筋体积配筋率,即箍筋体积与核心混凝土体积之比;

-轴力();

PcN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fcMPa

-局部延性系数;

d

、-系数。

f1f2

6.2.2在E2地震作用下,双柱墩横桥向容许位移简化计算方法:

a)当中间不设横系梁时,墩顶横桥向容许位移可按式(10)计算:

2

yHLp

2()L(H).............................................................(10)

u6uyp22

式中:

u-桥墩容许位移(m);

H-墩高(m);

-按计算的塑性铰长度(),按式()、式()计算取小值。

LPH/2m1112

LP0.08H/20.022fyds0.044fyds............................................................(11)

2

Lb....................................................................................(12)

P3

式中:

fy-纵向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纵向钢筋直径();

dscm

b-矩形截面的短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cm);

-截面的屈服曲率(),按附录计算;

y1/mJTG/TB02-01-2008B

u-截面的极限曲率(1/m),按JTG/TB02-01-2008附录B计算。

b)当中间设置一道横系梁时,墩顶横桥向容许位移可按式(13)计算:

H2L

y4()L(Hp)..............................................................(13)

u12uyp42

式中:

-按计算的塑性铰长度(),按式()、式()计算取小值,将式()中换成:

LPH/4m141212LPLP

LP0.08H/40.022fyds0.044fyds............................................................(14)

式中其余符号同前。

6.2.3对于盖梁的受剪承载力Vc0可按式(15)、式(16)计算:

对于单柱墩:

A

V≤0.7fbh1.25fsvh....................................................................(15)

c0t0yvs0

对于双柱墩或多柱墩:

1.75A

V≤fbhfsvh0.2N...............................................................(16)

c01t0yvs0

式中:

-剪跨比;

b-盖梁截面的宽度(mm);

-盖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h0mm

ft-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MPa

2

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总截面积(mm);

s-箍筋沿盖梁长度方向的间距(mm);

N-地震作用下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