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
DB14/T 2536-2022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dual prevention system of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and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in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山西省能源发展中心、江苏中矿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茂盛、李爽、邵国荣、张振宇、贺超、张文元、韩世锋、李立志、杨煌、周礼、周滔、王颖、许正权、李伟、薛广哲、陈昌一、吴永婷、胡宇彬、纪苏丹、孙东刚、尚瑛、刘兆军、 卫鹏宇
- 出版信息:
-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F2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
2022-09-02发布2022-12-01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2536—2022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3
4.1组织领导.........................................................................3
4.2全员参与.........................................................................3
4.3明确职责.........................................................................3
4.4建立制度.........................................................................4
5策划和准备...........................................................................4
5.1方案制定.........................................................................4
5.2人员培训.........................................................................5
5.3资料收集.........................................................................5
6风险分级管控.........................................................................5
6.1风险点确定.......................................................................5
6.2危险源辨识.......................................................................5
6.3风险评估.........................................................................6
6.4制定管控措施.....................................................................7
6.5风险管控清单.....................................................................8
6.6风险分级管控.....................................................................8
7隐患排查治理.........................................................................8
7.1隐患类型.........................................................................8
7.2隐患分级.........................................................................8
7.3隐患排查........................................................................10
7.4隐患治理........................................................................10
7.5隐患验收........................................................................11
7.6隐患统计上报....................................................................12
7.7隐患排查治理台账................................................................12
8公告公示............................................................................12
8.1风险公告........................................................................12
8.2隐患公示........................................................................12
9信息化平台建设......................................................................12
9.1基本功能........................................................................12
9.2信息上报........................................................................13
9.3系统管理与考核..................................................................13
10教育培训...........................................................................13
I
DB14/T2536—2022
11文件管理...........................................................................13
11.1资料建档.......................................................................13
11.2保存期限.......................................................................14
12持续改进...........................................................................14
12.1隐患治理持续改进...............................................................14
12.2风险管控持续改进...............................................................14
12.3体系持续改进...................................................................14
12.4持续改进考核...................................................................14
12.5更新...........................................................................14
附录A(资料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流程图.........................................16
附录B(资料性)风险点清单.....................................................17
附录C(资料性)作业危害分析法(JHA)..........................................19
附录D(资料性)安全检查表法(SCL).............................................20
附录E(资料性)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21
附录F(资料性)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22
附录G(资料性)风险矩阵分析法(LS)...........................................23
附录H(资料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25
附录I(资料性)风险管控清单...................................................27
附录J(资料性)安全风险分布图.................................................28
附录K(资料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9
附录L(资料性)重大级以上电力生产安全隐患信息报告单...........................31
附录M(资料性)重大以上风险管控记录...........................................32
附录N(资料性)培训记录表.....................................................33
附录O(资料性)设备缺陷登记簿.................................................34
参考文献........................................................................35
II
DB14/T253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能源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山西省能源发展中
心、江苏中矿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茂盛、李爽、邵国荣、张振宇、贺超、张文元、韩世锋、李立志、杨煌、周
礼、周滔、王颖、许正权、李伟、薛广哲、陈昌一、吴永婷、胡宇彬、纪苏丹、孙东刚、尚瑛、刘兆军、
卫鹏宇。
III
DB14/T2536—2022
引 言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构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不仅是对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安
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与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相关的安全管理理念、标准规范,推动全省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
系建设与运行,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事前预防、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传统的安
全管理方式向信息化安全管理方式转变,有效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法定职责,将双重预
防体系融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山西省电力企业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IV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
的术语和定义、管理和流程要求,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信息化建设予以明确。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电力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工作。小型发电企业(装机容量
6兆瓦以下、并网电压等级35千伏及以下)参照执行。
本文件不适用于50兆瓦以下小水电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企业
指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取得相关证照(豁免办理电力业务许可的按规定执行),合法建设生产经营的
以建设、发电、输电、供电、售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包括发电企业、非电力企业自备电厂、电网企业
及电力调度机构、拥有电网资产的售电企业。
3.2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GB/T23694—2013,定义2.1,有修改]
3.3
风险点
1
DB14/T2536—2022
风险伴随的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5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6
风险评估
评估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3.7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等级、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层级管控责
任的安全管理方式。
3.8
管控措施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采取的相应消除、隔离、控制或个人防护的方法和手段。
3.9
隐患
风险管控不到位导致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的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10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隐患
在按照达成的协议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由于网络协议漏洞、协议实施不当、网络拓扑结构存在
问题等对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构成的潜在危险。
3.11
缺陷
指由于设计不完善,原材料质量差,制造或安装质量不佳,运行过程中磨损老化,使用、维护不当
等,导致运行或备用设备存在影响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设备状况和异常现象。
3.12
隐患排查
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管控效果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隐患进行检查、监测、分析的过程。
2
DB14/T2536—2022
4基本要求
4.1组织领导
电力企业是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
行工作;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各业务部门的双重预
防体系建设,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管理
和指导工作;企业岗位员工应根据岗位职责分工开展双重预防工作。
4.2全员参与
电力企业应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体现风险辨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
培训教育和持续改进等过程中与所有适用层级和岗位的人员的协商和参与。
体现全体员工协商和参与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开展全员风险辨识评估;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涵盖安全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
作业活动等各方面,贯穿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确认不同层级、岗位员工的管控责任,开展全员风险管控;
——落实全员隐患排查责任,开展多种类型的隐患排查活动;
——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不同层级、岗位的员工得到相关教育;
——总结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问题,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意见,持续改进运行绩效。
4.3明确职责
4.3.1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组织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目标;
——保障各种资源投入;
——负责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
——组织重大级以上隐患的治理和验收;
——负责重大、特别重大风险隐患的通报和上报;
——每月应至少组织开展1次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总结会议;
——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风险分级管控分析总结会议;
——每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部门)至少进行1次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分析;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4.3.2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
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组织实施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制度;
——监督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责任制;
——参与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考核激励。
4.3.3其他分管负责人职责
企业其他分管负责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3
DB14/T2536—2022
——负责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双重预防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
——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3.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建立制度文件,明确责任体系;
——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
——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监督;
——协调督促各部门开展工作;
——对各部门、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履责情况进行考核;
——定期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
4.3.5部(科)室职责
部(科)室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督办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分析,完善风险信息。
4.3.6车间职责
车间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3.7班组岗位职责
班组岗位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参加与工作相关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掌握职责范围内所有风险及其管控措施;
——掌握职责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隐患;
——落实岗位日常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
4.4建立制度
双重预防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制度;
——持续改进工作制度;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5策划和准备
5.1方案制定
4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并下发经主要负责人批准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工作制度和方
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5.2人员培训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法
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5.3资料收集
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本企业适用的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监管要
求;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作业票制度等;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或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案例;
——企业相关方安全资料;
——其他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6风险分级管控
6.1风险点确定
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6.1.1.1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责任明确”的原则。
6.1.1.2作业活动
应包括所有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
6.1.2风险点划分
电力企业应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划分,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
型、区域位置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做成风险点清单(见附录B)。
6.2危险源辨识
6.2.1辨识类型
6.2.1.1全面辨识
5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由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各专业、各部门、
各岗位辨识分管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
6.2.1.2专项辨识
出现以下情况时,责任单位应开展一次专项辨识:
——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前;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连续停工停产一个月以上的复工复产时;
——本企业发生重伤、死亡事故或较大涉险事故、出现重大级以上隐患或本行业内发生重特大事
故后;
——本企业所在地区存在极端恶劣天气、发生过自然灾害的。
6.2.2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从空间、流程方面考虑,其范围如:厂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
施、材料工器具、作业环境、作业过程、管理制度等。
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包
括心理、生理、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
境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和其他作
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包括机构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及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6.2.3辨识方法
辨识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采取不同辨识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
——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见附录C);
——安全检查表法(SCL)(见附录D);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见附录E);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见附录F)。
6.2.4风险类型
电力企业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划分不同的风险类型,一般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及伤害类型进行划分,
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
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6.3风险评估
6.3.1评估方法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应进行定性、定量、半定量等方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常
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
——风险矩阵分析法(LS)(见附录G);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见附录H)。
6.3.2风险分级
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小风险,特别重
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较小风险可采用区别于
上述四色以外的颜色标示,如:白或者绿。
6
DB14/T2536—2022
6.4制定管控措施
6.4.1管控措施制定原则
电力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并结合实际,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制定并落实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合理性、充分性、可操作性、经济性、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6.4.2管控措施类别
6.4.2.1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
——消除或减弱危险源的风险性;
——更新工艺、系统设计及设备设施;
——替代有害物质;
——物理隔离措施;
——监控、监测、检测。
6.4.2.2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
——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配足人员;
——制定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定期开展安全性评价和职业危害设施评价;
——加强运行监视和高危作业安全监督。
6.4.2.3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
——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培训;
——岗位风险培训;
——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培训;
——应急处置方法培训。
6.4.2.4个体防护
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应包括但不限于:
——常规防护:防护服、耳塞、绝缘鞋(靴)、防护眼镜、绝缘防护手套等;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根据需要佩戴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如使用防毒面罩、正压式空
气呼吸器等。
6.4.2.5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编制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
——开展应急演练。
6.4.3重大以上风险管控方案
7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以上风险管控方案。方案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风险点、
危险源、管控措施、管控单位、管控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
6.5风险管控清单
电力企业应根据全面风险辨识结果编制安全风险台账。安全风险台账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点、危险
源、风险类型、风险描述、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单位和责任人、管控时限、辨识名称、辨识时间。
电力企业应根据风险管控要求和责任,建立企业、部(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不同层级的风险管
控清单(见附录I),配发岗位作业人员的岗位风险告知卡(见附录I)。
专项辨识评估后应更新完善安全风险台账及企业、部(科)室、车间和班组岗位风险管控清单。
6.6风险分级管控
6.6.1管控原则
风险管控应按照分级、分专业、分区域管控的原则开展管控,上级管控的风险在下级责任范围内的,
下级应同时管控。
6.6.2分层级管控
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层级管控,逐一分解落实管控责任。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
负责管控:
——特别重大风险由企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J 176-1992 导弹(火箭)地面设备熔焊通用技术条件 1992-03-05
- JB/T 9997-1999 55°圆柱管螺纹圆板牙 1999-05-20
- JJG(交通) 037-2004 水运工程 钢弦式锚杆测力计检定规程 2004-06-03
- HB 6377-1989 飞机货物系留钢索技术条件 1989-07-12
- FZ 90009-1991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1991-07-20
- SJ 20232-1993 国洋双栅场效应晶体管Gp参数测试仪检定规程 1993-02-09
- SJ/T 10607-1994 半导体集成电路门阵列设计总则 1994-10-11
- JB/T 8483.2-1996 多用车床 技术条件 1996-11-07
- JB/T 2450-2010 渣罐车 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 2010-04-22
- QJ 2109.2-1991 专用测试设备通用规范设计要求 199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