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876-2020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
DB15/T 1876-2020 Guidelin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catalo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L70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876—2020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
Guidelinesforcompilingcataloguesofgovernmentinformationresources
2020-04-03发布2020-05-03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1876—2020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
4.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分类..........................................................2
4.2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2
4.3政务信息资源代码..............................................................3
5编制流程..........................................................................4
5.1编制步骤......................................................................4
5.2编制要点......................................................................4
6前期准备..........................................................................5
6.1形成组织保障..................................................................5
6.2组织培训指导..................................................................5
6.3制定编制机制..................................................................6
6.4明确编制原则..................................................................6
7目录规划..........................................................................6
7.1目录编制范围..................................................................6
7.2目录分类......................................................................6
7.3元数据标准....................................................................6
7.4资源调查表设计................................................................7
8信息资源调查......................................................................7
8.1调查内容......................................................................7
8.2调查流程......................................................................7
8.3调查方法......................................................................8
9目录生成..........................................................................9
9.1目录生成策略..................................................................9
9.2人工生成目录.................................................................10
9.3工具生成目录.................................................................10
10目录审核与维护..................................................................10
10.1目录审核....................................................................10
10.2目录发布....................................................................11
10.3目录维护....................................................................11
I
DB15/T1876—2020
11目录编制综合管理与评估...........................................................12
11.1目录编制管理.................................................................12
11.2目录编制评审.................................................................14
12目录预编.........................................................................16
12.1适用项目.....................................................................16
12.2预目录编制录要求.............................................................16
12.3预目录编制录方法.............................................................16
12.4预目录编制录审核.............................................................16
12.5预目录编制录维护.............................................................1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说明..........................................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政务信息资源代码编码规则........................................22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业务系统调查表.................................................23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业务事项调查表.................................................25
附录E(规范性附录)信息资源调查表.................................................27
附录F(规范性附录)信息资源需求调查表.............................................32
附录G(规范性附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33
参考文献.............................................................................34
II
DB15/T187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内蒙古
自治区国家保密局、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与云计算标准
化委员会、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
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跃晨科技有限公司、天帆创新(北
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瑞霞、崔连伟、张建军、全鑫、张世铭、孙卫、张保军、苏日娜、王林源、
古庆、袁慧君、顾海涛、周佳琪、石彦龙、应智强、董建敏、赵利君、马永旺、卫凤林、云瑞、蒋柠、
李博文、贾华新、王楠、李建文、张晓磊、李敏、刘玉坤、胡南磊、冯国忠。
III
DB15/T1876—2020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流程、具体编制方法与目录审核内容,给出了政务信息资源目
录的提供、管理、使用要求,并对预目录编制录提出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其他非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可参考本
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19487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19488.2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GB/T21063.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GB/T21063.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
GB/T21063.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3术语和定义
GB/T21063.3、GB/T256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政务信息资源governmentinformationresources
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
类信息资源。
注:包括政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
资源等。
3.2
元数据metadata
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特征的数据。
[GB/T21063.1-2007,定义3.1]
1
DB15/T1876—2020
3.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governmentinformationresourcecatalog
是通过对各政务信息资源依据规范的元数据描述,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排序和编码的一组信息,
用以描述各个政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以便于对政务信息资源的检索、定位与获取。
注: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高技[2017]1272号)规定的定义。
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4.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分类
4.1.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资源属性分类
按照资源属性分为基础信息资源、主题信息资源、部门信息资源等三种目录类型:
a)基础信息资源目录是对自治区基础信息资源的目录编制。包括自治区人口基础信息资源、法人
单位基础信息资源、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社会信用基础信息资源、电子证照信息资
源等;
b)主题信息资源目录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主题领域,由多部门共建项目形成的政务信息资
源的目录编制;
c)部门信息资源目录是对政务部门信息资源的目录编制。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
政府办公厅、政协、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等政务部门的信息资源,以及盟市的政务
部门信息资源。
4.1.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涉密属性分类
按照信息资源涉密属性,分为涉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非涉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a)涉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应当按照本文件所规定的目录编制流程与要求进行编制,并依托建设于
电子政务内网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进行管理与应用;
b)非涉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梳理、编制、管理、应用等,应当按照本规范的相关规定,依托自
治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4.1.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共享属性分类
按照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等三种类型:
a)可提供给所有政务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属于无条件共享类;
b)可提供给相关政务部门共享使用或仅能够部分提供给所有政务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
属于有条件共享类;
c)不宜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属于不予共享类。
4.1.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层级属性分类
按照其编制层级分为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由
政务部门依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本文件的相关要求编制。
4.2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按照GB/T21063.3规定的元数据包括核心元数据和扩展元数据。其中,核心元数据包括:
——信息资源分类。按照国标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基础类、主题类、部门
2
DB15/T1876—2020
类的内容分类,以及类、项、目、细目四级分类;
——信息资源名称。描述政务信息资源内容的标题;
——信息资源代码。政务信息资源的唯一不变的标识代码;
——信息资源提供方。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政务部门。地方政务部门可细化到内设机构和所辖政务
部门;
——信息资源提供方代码。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政务部门代码。信息资源提供方细化到内设司局或
机构的,其代码仍使用政务部门代码。代码采用《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
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规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
码;
——信息资源摘要。对政务信息资源内容(或关键字段)的概要描述;
——信息资源格式。对政务信息资源存在方式的描述;
——信息项信息。对结构化信息资源的细化描述,包括信息项名称、数据类型;
——共享属性。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类型和条件的描述,包括共享类型、共享条件、共享方式。
共享类型,包括: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三类;
共享条件,无条件共享类和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应标明使用要求,包括作为行
政依据、工作参考,用于数据校核、业务协同等;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还应注
明共享条件和共享范围;对于不予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应注明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
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依据;
共享方式,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原则上应通过共享平台方式获取;确因条件所限可采用
其他方式,如邮件、拷盘、介质交换(纸质报表、电子文档等)等方式。
——开放属性。对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以及开放条件的描述。包括是否向社会开放、开放条
件;
——更新周期。信息资源更新的频度。分为实时、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等;
——发布日期。政务信息资源提供方发布共享、开放政务信息资源的日期;
——关联资源代码。提供的任一政务信息资源确需在共享或者开放目录中重复出现时的关联性标注,
在本元数据中标注重复出现对方的信息资源代码。
注:核心元数据的定义、数据类型、注释和说明详见附录A。
4.3政务信息资源代码
4.3.1政务信息资源代码规则
按照GB/T7027和GB/T21063.4的代码结构规则,政务信息资源代码结构由前段码、后段码组成。
前段码由“类”、“项”、“目”、“细目”组成,作为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码;后段码为政务信息资
源在某一分类码之后的顺序码。
4.3.2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码
信息资源“类”
信息资源的一级分类,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采用“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规定的分类方法,“1”
代表基础信息资源类,“2”代表主题信息资源类,“3”代表部门信息资源类。
信息资源“项”
信息资源的二级分类,共2位,原则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基础信息资源类中的人口、法人信
息资源等分类;主题信息资源类中的公共服务、全民健康、全民社保等分类;部门信息资源类中的党中央、
3
DB15/T1876—2020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省级地方(含计划单列市)
等分类。
信息资源“目”
信息资源的三级分类,共3位,原则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基础类中法人库的行政、事业、企
业、社会团体等;主题类中全民社保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事项中的行政许可审批、政府
内部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等;部门类中的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高法、高检分
别扩展到所辖政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扩展到相关政务部门。
信息资源“细目”
不定长度,原则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供信息资源提供方进行具体的信息资源分类。“细目”可根
据需要设置多级分类。
4.3.3政务信息资源顺序码
采用不定长度,原则上以1为起始、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码与政务信息资源顺序码的组合形成完整的政务信息资源代码。详见附录B。
注:政务信息资源代码编制规则及内容,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政务信息资源代码规范》规定。
5编制流程
5.1编制步骤
前期准备、目录规划、信息资源调查、目录生成、目录审核与管理(如图1)。
5.2编制要点
前期准备阶段应确定建设目标,明确组织机构、任务与要求,该阶段是目录编制的基础;目录规划
阶段应对目录整体的范围、分类、标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以保障目录的一致性与规范性;在信息资
源调查阶段,对各项业务进行梳理,开展业务及信息资源情况调查,填写业务系统调查表、业务事项调
查表、信息资源调查表和信息资源需求调查表,通过梳理政务部门和公共单位现有资源清单,掌握信息
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生成信息资源目录,并导入自治区共享交
换平台;最后,为了保证目录的全面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对生成目录进行审核,在目录导入到自治区
共享交换平台后,对目录定期维护与更新。
图1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流程
4
DB15/T1876—2020
6前期准备
6.1形成组织保障
6.1.1成立领导小组
由自治区领导、盟市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组成,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组织规划、目录编制审查、
目录报送等,设立领导小组的主要目的是加大目录编制的协调力度,保证目录编制顺利开展,促进相关
决策的实施。主要职责:
a)全面组织目录编制单位的目录编制,督促任务实施,及时、妥善处理目录编制中出现的问题;
b)切实加强管理,建立目录编制责任制度,做到指挥畅通,责任落实到人,扎实抓好各阶段任务;
c)监督目录编制的进展,及时听取汇报,掌握推进动态;
d)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目录编制水平。
6.1.2组建专家小组
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的资深业务专家、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规划、编制、
审查和管理各个阶段提供思路、标准、培训等,设立专家小组的主要目的是整合专家资源、吸收专家经
验、听取专家建议、邀请专家评审、提升目录编制效率和效果,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主要职责:
a)编写培训教材,实施培训;
b)参与并指导目录编制,协助目录编制小组成员完成各项任务;
c)负责对各单位编制的目录进行审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d)负责对目录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技术支撑。
6.1.3设立实施小组
由目录编制单位参与目录编制的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组成,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资源调查、目
录编制与审核、目录报送、更新维护等。设立实施小组的目的是建立信息资源目录编制队伍的沟通机制
和协同机制,形成团结战斗集体。主要职责:
a)根据领导小组及方案推进要求,负责目录编制的具体实施;
b)联络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组织其参与目录编制;
c)按规定时间完成方案各阶段任务;
d)及时上报目录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沟通,保证目录编制质量。
6.1.4建立技术小组
技术支撑组由自治区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组成。负责平台部署搭建、日常维护等。组建技术支撑组
的主要目的是为各部门、各盟市、各单位信息资源对接、管理、安全防护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训指导等。
主要职责:
a)自治区和盟市平台搭建、规范制定和信息资源目录标准体系建设;
b)自治区各部门及盟市目录和资源接入;
c)为各部门及盟市目录和资源接入过程中提供培训指导;
d)自治区和盟市平台的日常维护、管理、安全防护。
6.2组织培训指导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是全新的、全局性的,涉及到目录编制单位的核心业务,涉及到大多数的处
室、下属单位和相应的人员等,组织协调任务繁重,资源和时间耗费较大。为加强各目录编制单位领导
5
DB15/T1876—2020
及人员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的认识,确保目录编制有效进行,专家小组应为各目录编制单位提供培
训、讲座等。培训内容应包括: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的重要性;信息资源梳理与目录编制的基础知识;信
息资源梳理与目录编制的方案和要求,以及方法等。
6.3制定编制机制
各目录编制单位领导应作为本单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本单位情况选择合适
的方式,通过动员全体人员或者指派熟悉业务的专人制定目录编制方案,完成信息资源调查及目录编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实施小组利用其在政府职能和数据梳理的知识和经验,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框
架及信息项设计、调查表设计和整理、分类编码、同类信息资源项筛选融合等任务。
6.4明确编制原则
6.4.1人员主导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应以一线领导和业务人员为编制主力。政务信息资源与目录编制单位业务密
切相关,且涉及业务种类较多,以一线领导和业务人员人员为编制主力,梳理业务和政务信息资录,有
利于利用其对业务和数据的理解,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充分反映实际业务内容,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政
务信息资源调查的捷径。
6.4.2业务需求
应当率先从基础业务和高需求业务切入。目录编制的实质是用规范化的方法梳理业务和数据,并形
成信息资源全景展现,通过结合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与本单位相关业务实际,有利于双向推动本单位
业务和目录编制的高效完成。因此一方面应从需求程度高的业务切入,容易引起领导和业务人员的重视,
提高参加调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从与基础业务关联密切的方面入手,方便直接利用目录编制的成果。
通过这种目录编制切入方式有利于调动广大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业务人员的参与热情和时间。
7目录规划
7.1目录编制范围
各部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
意见》、《关于印发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本部门“三定
方案”确定的政务职权、职能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在梳理本部门职能职责的基
础上,梳理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并按照本规范进行目录编制。基础信息资源和主题信息资源的目录规划
的制定,由牵头部门负责,在所有参与单位范围内开展。
7.2目录分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类、项、目、细
目的四级分类。具体目录分类建议详见4.1。
7.3元数据标准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包括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代码、信息资源提供方、资源提供
方代码、信息资源摘要、信息资源格式、信息资源大普查、信息项信息、共享属性、共享方式、开放属
性、更新周期、发布日期、关联及类目名称,共15个元数据,目录编制单位在资源目录编制中应包含上
述元数据,并严格按照标准填写。具体元数据标准详见附录A。
6
DB15/T1876—2020
7.4资源调查表设计
7.4.1资源调查表类型
调查表可分为业务基础信息调查表(业务系统调查表、业务事项调查表)和信息资源调查表(资源
调查表)。根据调查内容和本单位业务和信息资源特点,可着手研究确定调查表。
7.4.2资源调查表内容
业务基础信息调查表的基本项要描述单位的业务系统情况、业务基本情况,以及与业务相关的信息
资源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便从根本上把握信息资源。通过调查表可了解产生信息的业务
事项、信息内容、信息责任单位、信息协同需求和信息使用限制等。根据业务调查表填写信息资源目录
表。
注:本标准将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业务基础信息调查表的模板供参考,各目录编制单位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
的需要进行扩展。模板详见附录C、D、E、F、G。
8信息资源调查
8.1调查内容
信息资源调查内容包括业务情况、数据情况和已建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建设情况,既包括业务元数据,
也包括技术元数据。业务情况是涉及核心业务的信息资源,包括职能职责以及公共服务中规定的信息资
源,可首要考虑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已建应用系统中信息资源的梳理和目录编制。本阶段将依据目录规划
梳理业务资源与信息资源情况,填报业务系统调查表、业务事项调查表、信息资源调查表、信息资源需
求调查表,各表格互相配合使用。
8.2调查流程
8.2.1确定调查内容
按照资源调查表内容,开展资料搜集,组织有关目录编制单位召开研讨会议,广泛听取有关意见。
经过研究,进一步明确调查内容,完善修订调查表。
8.2.2开展培训
在全面开展调查之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目录编制开展培训。对信息资源梳理与目录编制的基础知
识、调查表填写要求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安排试填单位介绍经验和范例,在培训会开展互动交流,为各
成员解答疑惑,充分做好信息资源调查的前期准备。
8.2.3详细调查
下发正式调查通知,将调查表下发至各有关单位,对核心业务单位进行现场走访。
8.2.4调查表审核和返工
调查表完成之后,要进行调查表评审。每份调查表都要通过信息资源目录专家小组的检查,对于需
要补充完善的调查表,坚决退回原填报单位,由参与目录编制任务的领导牵头,完成调查表补充完善的
任务。调查表评审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a)调查表是否填写完整。发现表中的必填项没有填写的、表头信息遗漏的,可考虑退回返工;
7
DB15/T1876—2020
b)调查表是否填写正确。根据指标项说明,检查填报人是否正确理解了指标项含义,是否填写了
正确内容,填报内容明显错误应该纠正的,可考虑退回返工;
c)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足够详细。业务事项和信息资源项的抽取是由填报人完成的,如果填报人
对填报内容的细分很少,将造成部分信息资源情况的遗漏,如果专家小组根据经验判断填写内
容不够详实,可考虑退回返工;
d)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覆盖了主要职责。利用“三定方案”、“五定方案”或其他相关制度文件,
对照检查调查表内容,如果发现部分目录编制职责没有包括在内,可考虑退回返工。
评审结束后,应给出填报质量的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上报领导小组和相关单位领导。经过返工的调
查表完成补充完善之后,将再次经过信息资源目录专家小组的评审。评审合格的调查表,将进入目录编
辑阶段。
8.3调查方法
8.3.1从业务事项梳理入手
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和使用来源于业务办理,为了全面掌握政务信息资源情况,有必要从业务事项
入手进行信息资源调查。从业务入手,切入点是本单位业务职责,通过先理清业务职责,再理清信息资
源,达到完成信息资源调查的目的。本节对业务事项和业务信息的梳理,应当遵循GB/T19487中给出的
方法(如图2)。
业务情况梳理
职责梳理
填写业务系统、业务事
获取业务流程、业务环
节、业务信息项调查表
列出业务事项
系统资源非系统资源
获取数据接电子化、非
口、数据流电子化信息
填写信息资源调查表
向与共享信
息
图2从业务梳理入手的主要环节脉络
8
DB15/T1876—2020
8.3.2从已建业务系统入手
对于某些部门,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大规模建设,信息化基础比较好,业务梳理和数据积累
较多,业务与信息资源基础比较扎实。另外还有一些部门已经进行了业务与资源的梳理,有现成的资料
可以利用。在上述情况下,可直接进行数据梳理和资源调查表的填写。但是无论是参考文档还是查看系
统,都应先以业务功能为主线,梳理挖掘信息资源。
a)从已建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入手进行调查所涉及的人员主要是直接使用信息系统的业务人员和
信息技术人员;
b)从已建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入手,切入点是研究分析已建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在这些系统和数
据库中,汇聚了过去对业务事项、业务信息、任务文档和表单的梳理成果。从已建应用系统和
数据库入手进行调查,根据指标项的提示,填写业务系统调查,然后再把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蕴
含的信息资源整理出来填入信息资源调查表。调查过程中应优先梳理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结构
化数据;
c)从已建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入手通常要利用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技术文档,如需求分析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表单整理文档、用户手册等,若文档不全,由数据库管理员协助查看数据
库中的信息资源。在参考文档的同时,还应具体查看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一般都有
查询统计功能,可从这部分内容梳理出辅助决策的信息资源(如图3)。
业务对应模块操作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填写业务系统、业务事
获取业务基本情况项调查表
列出业务事项
业务对应模块输入输出分析
填写信息资源调查表
获取输入输出信息
图3从已建业务系统入手的主要环节脉络
9目录生成
9.1目录生成策略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是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类汇总、加工处理后生成的,具体生成策略可采
用以下两种方式:
a)把分散在下级处室的政务信息资源汇总加工形成部门总体目录,这个过程是从下到上、逐级进
行的,属于纵向整理。对于没有设置二级机构的部门,可以先从处室汇总加工,再对整个部门
进行汇总加工;对于设置有二级机构的部门,可以先从处室内部、二级机构内部分别汇总加工,
然后再对整个部门的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汇总加工;
9
DB15/T1876—2020
b)从内容上进行整理,按照先整理业务、再整理数据的顺序进行,对业务基础信息要进行分类、
汇总、融合等处理,对数据要进行合并同类项、确定责任方等处理,这种方式属于横向整理。
一般先在处室级别横向整理完成后,再逐级向上汇总加工。
9.2人工生成目录
9.2.1资源调查表审查
按照信息资源调查表填写要求,对信息资源调查表的填报内容进行检查,如信息资源名称是否准确、
信息资源提供方是否正确等。
9.2.2信息资源分析
从信息资源调查表中提取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摘要、管理方式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规范的政
务信息资源列表。对上述整合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汇总融合,对数据进行合并同类项、确定责任方等处
理。
9.2.3信息资源目录生成
依据核心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模板规范目录内容,生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9.3工具生成目录
采用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具协助完成资源调查、目录生成等目录编制,有效简化目录编制流程、降
低目录编制难度、提高编制效率、便于统计和查阅,使信息资源利用更加规范。通过信息资源目录编制
工具可实现各类调查表的在线填报、填报数据规范性审查、按主题、部门等自动生成目录分类、信息资
源查询统计,信息资源导出等。
10目录审核与维护
10.1目录审核
10.1.1内部审核
各目录编制单位应按要求,对政务信息资源目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3/T 862-201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导则 2012-06-25
- DB33/T 851-2011 城区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2011-12-30
- DB33/T 847-2011 有机鲢鳙鱼养殖技术规范 2011-12-30
- DB32/T 2286-2012 湿法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12-12-28
- DB33/T 840-2011 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2011-11-02
- DB33/T 662-2012 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012-09-24
- DB33/T 828.6-2011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南 第6部分:仓储物流单位 2011-04-15
- DB33/T 881-20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2012-12-28
- DB37/T 2055-2012 植酸亚铁通用技术规范 2012-03-06
- DB33/T 643-2012 炼油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01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