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32-2022 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指南

T/CI 032-2022 Guidelines for the whole proc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cid mine pollution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32-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5-20
实施日期
2022-05-20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矿山酸性废水(矿坑与矿洞涌水、矿山固废堆场渗滤液)全过程控制与治理的技术,适用于矿山污染的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及生态修复; 主要技术内容:4 总则4.1 基本原则4.1.1 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实施应根据矿山的污染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切实保障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4.1.2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抑制工业固废产生为前提,体现全过程环境管理产生源控制优先原则。4.1.3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坚持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生态修复的全面管控。4.1.4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投资效益和综合治理效果。4.1.5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坚持工程与环境风险可控原则,严格地质勘察质量与地灾风险评估。4.1.6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应具备可靠的基础资料,调查与勘测成果(含收集的成果资料)应满足相关技术质量要求。5 矿山酸性废水源头控制技术针对工业固废堆场酸性水的产生,应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源头控制技术。根据具体污染场地,可选择原位中和控制技术、覆盖处理技术、杀菌剂控制技术、钝化处理技术、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及技术组合对产生矿山酸性废水的固体废物进行控制。5.1 原位中和控制技术原位中和控制技术是利用原位注入石灰浆的方式,中和尾矿场地内遗留的酸性尾矿废渣,抑制尾矿氧化酸化。5.1.1基本原则5.1.1.1一般要求:原位中和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承担。5.1.1.2中和后尾矿渗滤液pH宜为6~9。5.1.1.3技术参数:(1)尾矿基本参数测定。包括pH、含水率、比重、容重、孔隙度。(2)原位中和控制技术参数。石灰需要量、尾矿堆场渗透系数、尾矿堆场厚度。(3)原位中和控制工程。注浆孔直径、注浆管直径、注浆管侧孔直径、注浆管侧孔开孔率。5.1.2参数确定5.1.2.1石灰需要量。采用缓冲法测定石灰需要量。5.1.2.2注浆孔。根据实际工程规模,注浆孔直径建议在90、110、160、200、250、315、400、500 mm等与PVC管直径相适宜的标准孔径中选取,以利于后期钻孔施工。5.1.2.3注浆管。注浆直径管应与注浆孔直径相适宜,埋设深度根据工业固废的堆存厚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滇鹰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田森林、黄建洪、赵群、胡学伟、李英杰、曹妍、李杰、耿迎雪、屠依娜、林益超、董泽靖、司美艳、谢鑫、汪沛、朱彬、颜溪鸣、刘树根、史建武、李晨、崔祥芬、吴龙华、李柱、吴学勇、陈国强、卿芳、乔光煜、秦英、施灿海、刘明生、杨松华、吴柳宗、陈允建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