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099-2018 余姚番鸭生产技术规程
DB3302/T 099-2018 Yuyao domestic duck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余姚科邦番鸭育种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3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099—2018
代替DB3302/T099-2010
余姚番鸭生产技术规程
2018-06-21发布2018-06-2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2/T09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02/T099-2010《余姚番鸭》。与DB3302/T099-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题”;
——修改了“范围”(见第一章,2010年版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0版第2章);
——删除了“术语与定义”(见2010版第3章);
——修改了“特征特性”,删除了“表1成年余姚番鸭体尺”(见2010版4.2);
——修改了“饲养场所”(见7.1,2010版8.1);
——修改“种鸭饲养管理”,删除了“强制换羽”,增加了“种鸭笼养”(见10.3.4,2010版第11
章);
——修改了“疾病综合防治”,修改了免疫程序,删除了兽药使用要求,合并了“主要疾病防治方
法”与“其他疾病防治方法”,删除了(见12,2010版13);
——修改了“附录A”余姚番鸭日粮营养需要;
——修改了“附录B”(见表B.1番鸭的其他疾病防治方法”,2010版C.1番鸭的其他疾病防治方法);
——修改了“附录C”(见番鸭标准化饲养技术模式图,2010版附录D番鸭标准化饲养技术模式图)。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修订单位:余姚科邦番鸭育种有限公司,余姚市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陈晓青,施建明,毛长国,戚益锋,黄雯狄。
本标准于2011年2月首次发布,2017年12月第一次修订。
1
DB3302/T099—2018
余姚番鸭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余姚番鸭的特征特性、选种要求、孵化、雏鸭出场、饲养场地、雏鸭饲养管理、育
成及育肥期肉鸭饲养管理、种鸭饲养管理、投入品使用要求以及疾病综合防治以及模式图。
本标准适用于余姚番鸭的养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农业部农医发〔2017〕25号《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农业部《家禽产地检疫规程》
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农业部公告105号《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农业部公告278号《兽药停药期规定》
《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
3特征特性
3.1外貌特征
3.1.1毛、色:羽毛丰满,富有光泽;羽毛颜色主要分白羽、黑白花羽和灰色条纹三个组群,具体特
征如下所示:
a)白羽组群:公母鸭全身羽均为纯白色,喙呈浅红色,胫、蹼呈浅黄色;
b)黑白花羽组群:公母鸭羽毛为黑白花,其中腹部为白羽,喙为浅红色或带有斑黑,胫浅黄色或
黑色,蹼浅黄色或带有黑斑;
c)灰色条纹组群:雏鸭阶段羽毛除尾部为黑色,其他以白羽为主,头顶有的有黑羽,育成鸭(4
周龄后)羽毛逐步为灰色条纹,随着日龄增加,羽毛颜色有所变深,喙为浅红色,胫、蹼为浅黄色。
3.1.2头:头大且长,喙较短而窄,喙基部和头部两侧有红色或黑色皮瘤,雄鸭皮瘤比雌鸭发达,嘴
甲呈红色或有黑斑。
3.1.3颈:颈大而粗短。
3.1.4腿、胫、蹼:腿、胫短而粗壮,蹼大而肥厚,趾爪硬而尖锐。
3.1.5体形:体躯长宽略扁,前后躯稍狭小,呈椭圆形,与地面呈水平状态。
3.2体重
3.2.1出壳重:白羽53g~58g;黑白花羽48g~54g;灰色条纹羽53g~58g。
1
DB3302/T099—2018
3.2.2肉鸭个体重:肉鸭上市一般为公鸭84日龄、母鸭70日龄,具体如下:
a)84日龄白羽公鸭4.1kg~4.6kg,70日龄白羽母鸭2.5kg~2.9kg;
b)84日龄黑白花羽公鸭3.9kg~4.4kg,70日龄黑白花羽母鸭2.3kg~2.7kg;
c)84日龄灰色条纹羽公鸭4.1kg~4.6kg,70日龄灰色条纹羽母鸭2.5kg~2.8kg。
3.2.3成年体重:
a)白羽公鸭5.9kg~6.3kg,白羽母鸭3.3kg~3.6kg;
b)黑白花羽公鸭5.4kg~5.8kg,黑白花羽母鸭3.0kg~3.2kg;
c)灰色条纹羽公鸭5.9kg~6.4kg,灰色条纹羽母鸭3.2kg~3.6kg。
3.3肉用性能
3.3.1肉质:肉色呈浅红色。
3.3.2屠宰性能:70日龄屠宰率85.6%~87.3%;半净膛率77.3%~79.5%;全净膛率69.6%~
71.8%;胸腿肌率28.8%~31.1%;皮脂率18.2%~21.5%。
3.4繁殖性能
3.4.1开产日龄:194d~204d。
3.4.2开产蛋重:56g~66g。
3.4.3成年鸭蛋重:80g~90g。
3.4.454周龄产蛋量:105个~112个。
3.4.583周龄产蛋量:190个~205个。
3.4.6公母配比:自然交配1∶(4~6),人工授精1:15。
3.4.7受精率:88%~92%。
3.4.8孵化率:86%~90%。
4选种要求
4.1种雏鸭的选择
种雏鸭应来自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鸭场健康高产种鸭的后代,公母来自不同亲本,
个体大的活泼健壮的雏鸭。
4.2初选
4.2.1日龄:70日龄~80日龄。
4.2.2外貌:具有本品种特征:
a)公鸭:个大体长,背直而宽,胸骨长而直,体型长方型,尾稍上翘,脚粗长而结实,雄壮稳
健。
b)母鸭:喙宽直而长,头大宽圆,颈粗,中等长,胸部丰满向前突出,背长而宽,腹深,脚粗稍
短,两脚间距宽。
4.3复选
150日龄~160日龄时,选健康、体重符合本品种要求,无明显可视疾病、无残次的公母鸭留作种
用。
4.4种蛋
2
DB3302/T099—2018
4.4.1种蛋选择
来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鸭场的健康种鸭群,蛋壳清洁,蛋重70g~88g。畸形、
双黄、沙壳、薄壳、钢皮、皱纹蛋不应入孵。
4.4.2种蛋保存
自然状态下,冬季不超过10d,春季不超过7d,夏秋季不超过5d。有条件的存放在空调间,保存
最佳温度11℃~15℃,相对湿度70%~72%。
4.4.3种蛋消毒
种蛋用福尔马林熏蒸法进行二次消毒,第一次在产后,在密封消毒室或空孵化机,第二次在入孵
前,在孵化箱内,按每立方米30ml福尔马林+15g高猛酸钾混合液密闭熏蒸消毒30分钟,后通风换气至
无气味。
5孵化
5.1孵化期
孵化期33天~35天。
5.2孵化箱温度
预热到25℃时进蛋,24小时逐渐升温至38℃。孵化第1天至第6天,38.2℃~38℃;第7天至
第24天,37.8℃~37.4℃;第25天至第35天,37℃~36.5℃。
5.3孵化要求
5.3.1湿度:孵化初期(第1天至第14天)机内相对湿度为65%~70%;孵化中期(第15天至第
24天)相对湿度为60%~65%;孵化后期(第24天~出壳)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
5.3.2翻蛋:每昼夜翻蛋8次~12次,翻蛋角度110℃。孵化至第30天停止翻蛋。
5.3.3凉蛋:孵化至第14天,每日凉蛋2次,每次温度降低至32℃~35℃,每次时间30分钟。
5.3.4照蛋:第6天至第7天头照,第15天至第16天二照,第30天至第32天三照。
5.3.5移盘:孵化至第31天或第32天将蛋移至出雏机内继续孵化。
5.4出雏
每隔2小时拣雏一次,及时将绒毛已干的雏鸭、空蛋壳拣出。
6雏鸭出场
6.1检疫
雏鸭发运前按农业部《家禽产地检疫规程》的规定进行检疫,并须附有《种畜禽合格证》,办理
畜禽运输检疫证明和车辆消毒证。
6.2包装
3
DB3302/T099—2018
雏鸭一般用纸板箱装,长60cm、宽45cm、高18cm的纸箱,内分4格,每格放20只~25只,箱
底垫草纸;纸箱四边开通风孔。
6.3发运时间
6.3.1短距离(运输时间在5小时以内)
绒毛干后发货,天冷时中午起运,热天早晚发运,其它季节全天可运。
6.3.2长距离
要求在出雏36小时内能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起运。
6.4运输管理
6.4.1雏鸭包装箱要放平,并留有空间。
6.4.2天冷时,用棉絮、毛毯等保温。热天时,注意通风、遮荫。
7饲养场地
7.1鸭场选址
鸭场选址应在非禁养区内并保证交通运输方便又相对独立,符合《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
和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内容,生态环境良好,不受“三废”污染;有水源、水质
良好。
7.2布局
养鸭场应根据生产功能分生产、管理、隔离及废弃物处理三区,各区之间应相对隔离并建立最佳
的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各建筑物间留足采光、通风、消防、卫生防疫间距。场内运送饲料等的
清洁道与运送粪便、垫料等的排污道应分设。
7.3设施
7.3.1卫生防疫设施
养鸭场周围应建实体围墙,生产区门口应设置紫外线消毒室、脚踏消毒池和车辆消毒池,每幢舍
前设置脚踏消毒池或消毒垫。
7.3.2排污设施及处理
7.3.2.1场内应设置与养殖规模相应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如雨污分流管道、污水处理池、沼气池、净
化池、堆粪棚等,或其他有效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7.3.2.2鸭粪应经过堆肥等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肥料;污水应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8雏鸭饲养管理(出壳~21日龄)
8.1育雏室
8.1.1育雏室条件
4
DB3302/T099—2018
保温性能良好,光照充足,并配置加温设施。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例为1:(12~15)。保持舍
内干燥、清洁。舍内地面比舍外应高出25cm~30cm,用混凝土或三合土筑成。
8.1.2育雏室消毒
在进雏鸭前2天~3天,用20%石灰乳涂刷墙壁;用5%漂白粉混悬液喷洒消毒地面;用消毒液
按规定要求喷洒或洗涤饲料盆(槽)、饮水器(槽)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棉絮、毛毯、垫草等用
前在阳光下曝晒1天~2天。空间按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14g高猛酸钾混合液密闭熏蒸消毒24小
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换气2天~3天。使用其它消毒剂按有关规定进行。
8.2饲养
8.2.1初饮
出壳24小时左右,雏鸭初饮,用清洁饮水,冬季水温宜在20℃~25℃,其它季节常温,水中可
添加0.01%的多维素、或5%葡萄糖水,初饮后,应保证雏鸭有足够而清洁的饮水。
8.2.2开食
初饮后1小时~2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料用小颗粒料或碎粒料撒在料盘或尼龙编织布或塑料膜上,
自由采食。1日龄喂料4次,2日龄~6日龄3次,1周后2次。
8.2.3舍饲
1周后,喂配合颗粒料自由采食,营养成份参见附录A。
8.3管理
8.3.1温度
第1周:保温器下温度34℃~35℃,育雏室室温27℃~29℃,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降
到18℃时开始逐步脱温。将温度计挂在离地面15cm~20cm高处墙壁测室温。用红外灯灯泡或煤炉加
温,一只250W红外线灯可供育雏鸭100只~120只,7日龄内,灯泡离地面高度40cm~45cm,随鸭日
龄增加逐步升高。煤炉加温则应将煤炉底部进气装置封闭,在边侧设置出气烟管。
8.3.2湿度
8.3.2.1湿度:育雏室相对湿度10日龄以内60%~70%,10日龄以上60%~65%。
8.3.2.2降湿方法:垫草见湿就换;喂水切勿外溢;通风换气良好。
8.3.3密度
8.3.3.1地面平养:1日龄~14日龄(30~25)只/㎡;15日龄~28日龄(25~15)只/㎡。
8.3.3.2网床饲养:1日龄~14日龄(40~35)只/㎡;15日龄~28日龄(35~20)只/㎡。
8.3.4光照
8.3.4.1光照时间:第1周光照时间24小时,第2周开始每天减少1小时,第3周光照时间12小时。
8.3.4.2光照强度:第1周照度(15~20)Lx,第2周~第3周降为(10~12)Lx,以后保持10Lx。
8.3.5通风
舍内适当通风,防贼风,无刺鼻眼的臭味。
5
DB3302/T099—2018
8.3.6断喙、断爪
在2周龄~3周龄时用断喙器进行断喙,在鸭上喙嘴豆的中部切去。同时进行断爪。
8.3.7公母分群饲养
雏鸭出壳后进行雌雄鉴别,以后公母鸭进行分群饲养。
9育成及肥育期肉鸭饲养管理(22日龄~上市)
9.1饲养
喂给配合饲料,喂料次数:4周~6周2次~3次,以后1次~2次,日粮营养水平参见附录A。每只鸭
饲槽占有长度在12cm以上。饲料新鲜、卫生。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规定。每只鸭
水槽占有长度1.5cm以上。
9.2管理
9.2.1温度、湿度和光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3/T 310022-2024 长大桥梁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规程 2024-01-14
- DB32/T 310018-2024 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 2024-01-14
- DB31/T 1474-2024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 评价与改进 2024-04-16
- DB31/T 1472-2024 普通化妆品备案资料要求 2024-04-16
- DB31/T 1473-2024 医疗卫生机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2024-04-16
- DB31/T 1441.2-2024 果品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梨 2024-04-16
- DB33/T 310023-2024 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规范 2024-01-14
- DB33/T 310020-2024 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2024-01-14
- DB33/T 310018-2024 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 2024-01-14
- DB33/T 310019-2024 盾构隧道运营期结构安全评价与病害处置 技术规程 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