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810-2016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技术

DB37/T 2810-2016 Animal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810-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7-29
实施日期
2016-08-29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810—2016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技术

EpidemiologicalSurveillanceTechniquesforAnimalDisease

2016-07-29发布2016-08-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81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兰邹然、党安坤、胡莉萍、陆峰、张洪杰、田夫林、陈静、王贵升、杨汉瑞、

王士荣、李云岗、张栋。

I

DB37/T2810—2016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引用法律、目的、分类、内容和方法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42—2004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NY764—2004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判定及扑灭技术规范

NY/T765—2004高致病性禽流感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

NY/T766—2004高致病性禽流感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770—2004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技术规范

DB43/426—2009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流行病学监测

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种或某些具体动物疫病进行长期、系统、完整、连续和定期的观察,收集、

核对、分析疫病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资料,跟踪疫病的发生、分布和变化趋势,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

馈,以便进一步开展调查分析,对疫病进行预警预报,提出有效防控对策和措施,并评估其执行情况和

效果,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疫病的目的。

3.2

主动监测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设计监测方案,监测系统根据监测方案主动收集监测信息(或者要求下级单位

收集监测信息)而开展的监测。

3.3

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的监测。

3.4

1

DB37/T2810—2016

检测

借助专门的技术工具通过实验、计算而获得被测量的值(大小和方向)。

3.5

动物疫病检测

借助特定动物疫病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实验及对实验室结果的计算获得相关动物疫病相关指标的

测量值,并依此测量值判定疫病或感染为阳性、阴性或可疑的方法。

3.6

总体

监测工作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可以是监测的所有养殖场,也可以是监测的全体动物等。

3.7

抽样框

包括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框架。也就是在抽样前,为便于抽样工作地组织,在可能条件下编制的用

来进行抽样的、记录或表明总体所有抽样单元的框架。

3.8

抽样单元

构成总体的个体,也就是构成抽样框的基本要素。

3.9

样本

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代表总体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

3.10

样品

采集得到的能够用于检测的具体试样(如全血、血清、血浆、细胞、组织器官、唾液和尿液等)。

3.11

总体参数

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

3.12

样本估计值

通过样本获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

4监测准备

4.1流行病学监测方案的制定

4.1.1不同监测病种应在了解该病种在监测区域之内的背景信息,包括监测病种的流行特点、流行率、

宿主的种类、宿主动物养殖场的数量和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监测方案。

2

DB37/T2810—2016

4.1.2根据监测目的、监测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基础、病种特点和相关资料,编制科学可行的流行病学

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疫病概述,监测目的,病例定义,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系统的组成

和职责,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和交流反馈,质量控制(包括监测系统的评估),组织保障和相关附件等。

监测方案涉及的问卷调查应根据不同监测目的进行设计。

4.2流行病学监测方案

4.2.1疫病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是描述需监测的疫病及流行特点,危害和社会经济影响等,以说明开展该疫病监测的

重要性,并明确监测方案制定的依据。

4.2.2监测目的

流行病学监测的目的包括监测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监测新发疫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证明无疫,免

疫效果评估,防控政策评估及为防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等。

4.2.3病例定义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建立病例定义,其目的是为了搜索病例,同时,统一的病例定义使数据具有

比较的基础,有利于数据的比较分析。

4.2.4监测内容和方法

4.2.4.1被动监测

常年开展被动监测。

4.2.4.2主动监测

包括监测对象、范围、频次、时间、抽样设计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等。抽样设计是关键。

以监测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测量流行率)和免疫效果评估为目的的抽样设计,通常采用两阶段抽

样策略,即先针对监测的动物群体进行第一阶段抽样,抽取要监测的动物群体;再对抽到的群体进行第

二阶段抽样,随机抽取要监测的动物个体。以此目的抽样估计疫病流行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p(1−p)×Z2

n=....................................(1)

e2

式中:

p——预期流行率(或预期免疫合格率);

Z——标准正态分布(1-α/2)百分位点;

e——可接受误差。

目前也有很多流行病学软件可用于计算样本量,比如winepiscope等。

以监测新发疫病和外来动物疫病和证明无疫为目的的抽样设计,也可采用两阶段抽样策略,先证明

监测的群体无疫,再证明每个抽到的群体中动物个体无疫。以此目的抽样证明无疫时的样本量计算公式

为:

⎡1⎤⎛D×Se−1⎞

1−()1−CLD⎜N−⎟

⎣⎢⎦⎥2

n=⎝⎠............................(2)

Se

3

DB37/T2810—2016

式中:

Se——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CL——置信水平;

D——群中的阳性动物数,D=N*p;

N——群内个体数。

在实际工作中和测量流行率一样可用流行病学软件来计算样本量。

4.2.5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职责

列出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单位,并按有利于监测开展的原则进行分工,各单位分工合作,共同保证监

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2.6监测数据收集

收集汇总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以及调查问卷中的数据。

4.2.7分析和交流反馈

统计分析内容包括疫病发病情况、发病数、死亡数、流行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病毒分离鉴定和遗

传变异分析,疫病与病因之间的关联分析等等。监测结果形成监测分析报告,并交流反馈到相关部门。

4.2.8质量控制

包括监测方案制定单位对方案实施各单位的指导和培训,监测数据的核实,实验室工作质量控制,

监测点的质量考核,以及监测方案的评估等。

4.2.9组织保障

包括政策、经费、技术和人员保障等。

4.3监测工作准备

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准备监测工作所需的相关仪器设备、采样设备、样品运输设备、交通通讯工

具、记录取证、调查表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

5被动监测

5.1动物疫情被动监测(以动物疫情报告为主)点

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和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科研、教学、诊疗及进出境动

物检疫等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按规定报告动物疫情或动物疫病监测阳性结果。

用于监测的野生动物样品可从这几个方面获得,比如猎人、野生动物肉品市场、狩猎动物卫生检疫,野

生动物康复中心,野生动物生物学家和野生动物机构的野外工作人员等(详见表A.6)。

5.2被动监测病种

参考国家规定的病种。

5.3被动监测信息来源

4

DB37/T2810—2016

5.3.1动物养殖场出现疫情,或产地检疫发现疫情时应报告动物存栏、出栏、免疫、发病和死亡等信

息(详见表A.1)。

5.3.2诊疗机构(动物医院及门诊)应报告病种、发病动物种类、动物数等信息(详见表A.2)。

5.3.3屠宰场应报告屠宰动物种类、屠宰量、检出患病动物及其病种、无害化处理等信息(详见表A.3)。

5.3.4畜禽及产品交易市场应报告市场交易动物及其产品的总量、检出数、检出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

化处理等信息(详见表A.4)。

5.3.5公路检查站检查出入辖区动物及其产品的种类、数量、检出患病动物、病种、无害化处理等信

息(详见表A.5)。

5.3.6高校和研究所及企业兽医相关实验室应报告检出疫病的种类、病料来源及病例动物种类、存栏

数、发病数和死亡数等信息(详见表A.7)。

5.3.7其他信息来源还包括人医公共卫生部门,公众,媒体,研究报告,出入境检疫部门,国际组织

(WHO,OIE,WTO,FAO等),其他二手数据等。

5.4数据收集

具有疫情报告电脑终端的监测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动物疫情信息或监测信息网络系统上报疫情

或阳性监测结果。

没有电脑终端的监测点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逐级上报疫情或阳性监测结果。

5.5信息分析及交流反馈

承担动物疫情信息管理的机构应定期组织专家汇总上报的疫情信息,用兽医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方

法进行疫病的描述统计及三间分布分析,形成疫情分析报告,并按国家相关规定交流反馈到相关部门,

为动物疫病的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6主动监测

6.1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抽样和样品采集,收集到的样品低温保存,及时运送到相关实验室进行

检测。

6.2监测场点按要求填写调查表。

6.3数据收集及录入:承担主动监测管理的机构将调查表的相关数据及关联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输入计

算机流行病学分析软件(如excel、epi-info等)。

6.4数据分析:根据需要计算机软件(如excel、epi-info、SPSS、GIS等)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

于实现疫病描述、病因分析及关联分析等。

6.5信息交流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形成监测分析报告,并交流反馈到相关部门(国内外兽医主管部门,

兽医公共卫生决策者及政治家,风险评估部门,国际组织,科研院所,养殖场户,动物产品加工企业,

公众,媒体,消费者组织等)。

5

DB37/T2810—2016

A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