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61.2-2016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框架数据
DB37/T 2761.2-2016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2: Framework Dat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761.2—2016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框架数据
2016-04-29发布2016-05-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761.2—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坐标系统..........................................................................2
5数据内容..........................................................................2
6数据组织..........................................................................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分层................................6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层属性结构表................................................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数据层要素分类代码表...........................................15
I
DB37/T2761.2—2016
前言
DB37/T2761《山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线划电子地图;
——第2部分:框架数据;
——第3部分:服务接口。
本部分为DB37/T2761的第2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相恒茂、焦英华、仲佳、王永、韩海丰、姚金明、王海、许晗、石娜、高东琦、
景晨丰、张欣、刘博、隗玉凯。
II
DB37/T2761.2—2016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第2部分:框架数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本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的数据内容、数据分层、要素分类、属性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本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生产、管理及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20258.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数据字典
GB/T20258.2—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数据字典
CH/Z9010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
CH/Z9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数据、服务功能及其运行支撑的总称。
[CH/Z9011,2.1]
3.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
基本的、公共的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地名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3
要素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T20258.1-2007,3.2][GB/T20258.2-2007,3.2]
1
DB37/T2761.2—2016
3.4
要素属性
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GB/T20258.1-2007,3.3][GB/T20258.2-2007,3.3]
3.5
属性值
赋予一个属性特定的值。
[GB/T20258.1-2007,3.4][GB/T20258.2-2007,3.4]
3.6
地理实体
现实世界中具有共同性质的自然或人工地物。
[CH/Z9010,3.3]
3.7
地名
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CH/Z9010,3.4]
4坐标系统
4.1大地基准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2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数据内容
5.1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是由各类地理信息数据提取出的,作为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数
据基础的矢量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地名等有关
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是电子地图和地理实体数据的源数据。
5.2数据分类
5.2.1水系
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海洋要素、其他水系要素以及水利及附属设施等方面的数据。
2
DB37/T2761.2—2016
5.2.2居民地及设施
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服务及其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
站、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等。
5.2.3交通
包括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水运设施、空运设施、其他交通
设施等。
5.2.4境界与政区
包括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级行政区、境界线,以及开发区、保税区,自然、文化保护区,特殊
地区界线等。
5.2.5植被
包括农林用地、城市绿地等。
5.2.6地名
包括山名、水系名等自然地名、各级行政地名以及标志物、兴趣点名等。
5.3表示方式
5.3.1水系
5.3.1.1水系数据主要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水利附属设施等要素以及海洋要素,其中海洋
要素包括海域、海岸线、干出滩(滩涂)、礁石、岛屿等要素。水系数据应反映区域水系总体特征和水
利设施情况。
5.3.1.2水系数据应以水系结构线、中心线表示,或以范围线构面表示,以面表示的河流、沟渠应同
时采集结构线,并与线状水系构成水网。
5.3.1.3水系数据应做实体化处理,以线表示的水系要素应连续,以面表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要
素应表示完整。
5.3.1.4水网数据应保持连通,汇入双线河的单线支流与双线河流结构线之间应加河流结构线连接,
以保持两者的连通性。遇连通河流或沟渠的湖泊、水库、坑塘,水系结构线(中心线)应保持连续通过。
5.3.1.5河流结构线、中心线应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表示为有向线。
5.3.1.6海岸线指的是平均大潮高潮面的水陆分界线,其在河口地区作为陆地水系和海域的分界线。
干出滩是海岸线与干出线(水深零米线)之间的海滩,海岛是平均大潮高潮线所围成的陆地区域。干出
滩、海岛均应以面表示。
5.3.2居民地及设施
5.3.2.1居民地以面作为其主要表达形式,表示街区、房屋、建(构)筑物等信息。面积较小的狭长居
民地或独立房屋可采用线、点表示。
5.3.2.2居民地应尽可能以单幢房屋或独立建(构)筑物表示,确有困难的可以街区表示。
5.3.2.3以单幢房屋或独立建(构)筑物表示的居民地,应构建房屋实体,有条件的可构建院落实体。
房屋实体由建筑物主体的外轮廓线构面表示,不包括相关附属设施;院落实体由表示院落外轮廓的封闭
面构成。
3
DB37/T2761.2—2016
5.3.3交通
5.3.3.1道路以中心线表示,铁路以铁路正线的中心线表示,交通附属设施按照相应类型分别以点、
线、面表示。
5.3.3.2与高等级公路相连的城市道路无论长短、宽窄均应表示;在路网中起连通作用的乡村道路无
论长短、宽窄均应表示。交通附属设施的表示应考虑与道路、铁路及其它地物的关系,大型的全部表示,
小型的依据重要程度选取表示。
5.3.3.3铁路、道路应进行实体化处理,桥梁、隧道作为路的一部分进行表示。
5.3.3.4街道的表示应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通道的分布特点,依据城镇大小、交通流量、道路宽度、
连通性等,分别以主干道、次干道和支线等表示。一般情况下县级及以上城市内主要的交通要道表示为
主干道,其它表示为次干道和支线。
5.3.3.5应正确表示道路间的连通关系。
5.3.3.6为保证某一条国道、省道或县乡道的贯穿连通,需处理重复路段,重复路段的几何信息只存
储一次,道路编号、重复路段编号属性项需按要求填写。铁路有类似情况的,参照处理。
5.3.3.7公路穿越县级及以上城市时,应表示为城市道路,并作为重复路段处理,重复路段的几何信
息只存储一次,城市道路名称、公路名称、公路编号分别填写。公路穿越乡镇和农村居民点时,一般以
公路表示,并填写公路的相应信息。
5.3.3.8村与村、村与外部路网、城际公路之间起连接作用且未纳入管理等级的通车道路应表示为村
村通道路。
5.3.3.9乡村路及以上等级道路一般应表示,小路、时令路可根据道路网的疏密程度进行适当取舍,
一般选取较长的、贯通的、连接居民地或公路的小路和时令路。
5.3.4境界与政区
5.3.4.1境界数据以线表示,政区数据以面表示。
5.3.4.2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级界线应同时以政区面表示。自然、文化保护区,开发区、保税区,
特殊地区等应以面表示。
5.3.4.3政区边界与对应的境界数据应完全重合。在沿海地区,靠海一侧的政区边界应与海岸线重合。
5.3.5植被
5.3.5.1植被数据主要以面表示,如园地、林地、草地、人工绿地等;小面积或狭长植被可以线和点
表示,如行树、独立树、特殊树等。
5.3.5.2大面积植被不可与街区式居民地、水系等面状要素重复表示,线状、点状地物可与面状植被
叠加表示。
5.3.6地名
5.3.6.1地名数据包括自然地名、行政地名、兴趣点三类信息,均以点表示。
5.3.6.2乡级及以上行政地名一般应标识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行政村、自然村一
般应标识在村委会院内或居民点的几何中心点位置;自然地名一般应标识在其对应地理实体的几何中心
点位置;兴趣点一般标识在对应地理实体的几何中心点位置,若为临街店铺应标识在门面中心点或特征
点位置。
5.3.6.3同一地理实体包含多个地名时,应以多个地名点表示,并标识在同一位置。
6数据组织
4
DB37/T2761.2—2016
6.1数据分层
框架数据按其类型和几何特征分为多个数据层。
数据层名命名规则:采用六个字符命名,第一个字符为比例尺代码,第二到第四个字符是数据要素
类型的英文缩写,第五到第六个字符代表几何类型。
数据分层参照CH/Z9010进行了扩充,具体见附录A。数据比例尺、数据内容及几何类型标识代码等
见表。
表1数据比例尺、数据要素类型标识与几何类型标识代码
比例尺代码数据要素类型标识几何类型标识
比例尺代码内容英文标识几何类型标识
1:10000G水系HYD点PT
1:5000H水利附属设施HFC线LN
1:2000I居民地RES面PL
1:1000J居民地附属设施RFC
1:500K院落实体YAR
房屋实体BUI
铁路RAI
道路ROA
交通附属设施TFC
境界BOU
省级政区PRO
地级政区DIS
县级政区COU
乡镇级政区TOW
村级政区VIL
其它区域OTA
植被VEG
自然地名NGN
行政地名APN
兴趣点数据POI
6.2属性结构
分别定义了各类要素的属性结构,主要包括属性项的名称、内容、类型、长度、值域及说明、约束
/条件等几个方面。框架数据各类要素属性结构见附录B。
6.3要素分类代码
框架数据要素分类代码部分参照GB/T13923并进行了扩展,详见附录C。
5
DB37/T2761.2—2016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分层
表A.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分层
序号数据层名说明主要内容
1.水系
1HYDPT水系(点)泉、井、水窖、贮水池等
2HYDLN水系(线)水系中心线、溢洪道中心线、水系结构线等
3HYDPL水系(面)河流、沟渠、运河、湖泊、水库、池塘、沼泽、湿地、海域等
4HFCPT水系附属设施(点)涵洞、礁石、闸、地下河出入口、瀑布、跌水、扬水站等
5HFCLN水系附属设施(线)堤、闸、坝、加固岸、输水渡槽、输水隧道等
6HFCPL水系附属设施(面)干出滩(滩涂)、水中滩等
2.居民地及设施
7RESPT居民地(点)单栋房屋、厕所
8RESLN居民地(线)单幢房屋、狭长房屋等
9RESPL居民地(面)街区、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体育场(馆)、厂房等
10YARPL院落实体(面)院落实体
11BUIPL房屋实体(面)房屋实体
12RFCPT居民地附属设施(点)独立建筑物、标识点等
13RFCLN居民地附属设施(线)城墙、垣栅等
14RFCPL居民地附属设施(面)大型工矿建筑、设施等
3.交通
15RAILN铁路(线)铁路、地铁、轻轨等
等级公路中心线、城市道路中心线、村村通公路、等外公路、道路边
16ROALN道路(线)
线等
车站、码头、机场、加油站、收费站、停车场、公路标志、助航标志、
17TFCPT交通附属设施(点)
桥等
18TFCLN交通附属设施(线)桥、隧道、码头、渡口等
19TFCPL交通附属设施(面)大型收费站、车型桥等
4.境界与政区
20BOULN境界线(线)行政境界线、特殊地区界线等
21PROPL省级政区(面)省
22DISPL地级政区(面)市
23COUPL县级政区(面)县(市、区)
24TOWPL乡镇级政区(面)乡(镇、街办)
OTAPL其他区域国有农、林、牧场,开发区、保税区,自然、文化保护区等区域
6
DB37/T2761.2—2016
表A.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分层(续)
序号数据层名说明主要内容
5.植被
25VEGPL植被(面)园地、林地、草地、城市绿地等
26VEGLN植被(线)行树、带状绿化树等
27VEGPT植被(点)独立树、特殊树、独立树丛等
6.地名
28NGNPT自然地名(点)山峰、河流、沟渠、水库、湖泊、岛屿等
29APNPT行政地名(点)省、市、县、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
餐饮、零售业、汽车、住宿、休闲、公共设施、交通、文化媒体、金
30POI兴趣点数据(点)
融、教育、电信邮政、其他等
7
DB37/T2761.2—2016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数据层属性结构表
表B.1水系(点)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TYPE类型Char(20)No
表B.2水系(线)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ENTIID地理实体标识码Char(30)河流实体标识码No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ENTIID1共享河段实体标识码Char(30)多条河流共享时,以“/”隔开Yes
NAME1共享河段名称Char(60)多条河流共享时,以“/”隔开Yes
PERIOD时令月份Char(20)No
表B.3水系(面)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ENTIID地理实体标识码Char(30)河流实体标识码No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WQL水质Char(4)咸/苦/淡/盐No
VOL库容量(万立方米)LongNo
USE用途Char(20)鱼/虾/贝No
PERIOD时令月份Char(20)No
TYPE类型Char(20)净/污/地热No
表B.4水利附属设施(点)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8
DB37/T2761.2—2016
表B.5水利附属设施(线)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WIDTH宽度(米)Float(6,2)No
RELEV比高Float(6,2)No
MATRL材料Char(20)水泥/石No
LENTH长度(米)Float(8,1)No
表B.6水利附属设施(面)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TYPE类型Char(20)单个/从礁No
表B.7居民地(点)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表B.8居民地(线)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表B.9居民地(面)属性结构表
属性项内容类型值域及说明是否必选
ELEMID图元标识码Char(30)唯一标识Yes
CLASID国标分类码Char(6)Yes
NAME名称Char(60)No
一般房屋/有地下室房屋/简单房
TYPE类型Char(20)No
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702-2018 耐火材料用不烧镁橄榄石 2018-10-22
- YB/T 4705-2018 热轧平行腿槽钢 2018-10-22
- YB/T 4701-2018 耐火材料用叶蜡石 2018-10-22
- YB/T 4703-2018 冶金用钢渣促进剂 2018-10-22
- YB/T 4256.4-2018 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 第4部分:浓含盐海水综合利用 2018-10-22
- YB/T 4700-2018 钢铁 硫化锰析出相量的测定 电解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8-10-22
- YB/T 4184-2018 钢渣集料混合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2018-10-22
- YB/T 4707-2018 焦炉炼焦耗热量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018-10-22
- YB/T 4704-2018 连铸异形钢坯 2018-10-22
- YB/T 4708-2018 钢渣 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