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74-2021 高山菜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2374-2021 DB33/T 2374-2021 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mountain vegetable bea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374-2021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9-22
实施日期
2021-10-22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1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374—2021

高山菜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productionofkidneybeansinhigh

mountainarea

2021-09-22发布2021-10-22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374—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蔬菜产业协会、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锦连、刘庭付、张哲、马雅敏、张世法、陈英、吴学平、陈超、王来亮、雷

燕。

I

DB33/T2374—2021

高山菜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山菜豆绿色生产的产地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绿色防控、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600m以上高山菜豆的绿色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山菜豆kidneybeansinhighmountainarea

利用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夏季冷凉气候种植的菜豆。

3.2

打顶topping

摘除植株顶端生长点的农艺措施。

3.3

翻花flowering

菜豆中后期在原花序上未发育的花原基进一步发育,开花结荚现象。

1

DB33/T2374—2021

4产地要求

4.1产地选择

产地环境应符合GB5084和NY/T5010的要求。

4.2坡向选择

600m~700m应避免阳坡地,1200m以上应避免阴坡地。

4.3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pH值5.5~6.5,2年~3年内未种过豆类作物的地

块为宜。

5品种选择

应选用优质、高产、耐热、综合抗病性强、商品性好、市场适销对路、并经当地试种成功的蔓生菜

豆品种,如‘红花青荚’、‘丽芸2号’、‘浙芸5号’等。

6栽培技术

6.1整地与施基肥

深翻土壤后做成畦宽0.7m~0.8m、沟宽0.6m~0.7m、沟深20cm的龟背型畦面,每亩沟施腐熟

农家肥1200kg~2500kg,或者符合NY525规定的有机肥500kg~800kg,钙镁磷肥30kg~50kg,

硼砂1kg~2kg,硫酸镁10kg。土壤pH值小于5.5时,每亩增施生石灰50kg~70kg,或其它酸性土壤

调理制。

6.2播种

6.2.1播种时期

以5月上旬~6月中旬为宜。

6.2.2播种方法

选用粒大、饱满无虫蛀的种子,播种时用种子量3‰杀菌剂拌种。若土壤干燥,播种前1天浇足底水。

另外需育5%~10%的“后备苗”用于补缺苗。穴播,每畦2行,每行距离沟边10cm~12cm,穴距50cm~

60cm,每穴3~4粒种子,每亩用种量1kg~2kg,播后盖土1.5cm~2.0cm。

6.3田间管理

6.3.1查苗、补苗、间苗

出苗后进行查苗、间苗,每穴选留2株~3株健壮苗,发现缺株补苗。

6.3.2松土

出苗后至第1张真叶展开时,畦面进行浅松土。

6.3.3生长调控

2

DB33/T2374—2021

当幼苗长至2片~3片真叶时,视植株长势,喷施一次天然芸苔素等叶面肥。

6.3.4中耕、除草

当幼苗长至4片~5片真叶时进行一次中耕、施肥、除草、清沟、培土。

6.3.5搭架、铺草

在“甩蔓”前选用长2.0m~2.5m竹竿,竹竿插于畦两侧菜豆植株基部,向畦内侧相互交叉于竹竿

基部1/3处,绑缚搭好倒“人”字架,搭架后及时按逆时针方向引蔓上架,同时畦面铺草。

6.3.6肥水管理

高山菜豆追肥掌握“适施氮肥、多施磷钾肥、花前少施、开花结荚期重施及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

使用应符合NY/T496准则和GB15063规定。一般在苗期和抽蔓期各追肥1次,每亩可用复合肥10kg~

15kg,配成0.3%浓度进行浇施。在开花结荚期每隔7天~10天施1次肥,每次亩用中氮、低磷、高钾高

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10kg~15kg,在盛收期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有条件的,建议应用肥水

同灌。

6.3.7摘叶、打顶

在菜豆植株长满架时进行打顶控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6.4高山海拔区域长季节栽培

6.4.1保护花序

在前期采摘时保留花序和豆荚柄部,避免豆柄和豆荚一起采掉。

6.4.2适施硼肥

在翻花结荚时用0.2%~0.3%浓度的水溶性硼肥喷施1次~2次,每次间隔7天~10天。

6.4.3加施翻花肥

豆荚连续采收20天后要重施翻花肥1次,每亩用中氮、低磷、高钾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30

kg,肥料在两穴的中间开穴施入,施后盖土。

7病虫绿色防控

7.1主要病虫害

菜豆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锈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豆荚螟、斜纹夜蛾、地蚕、潜叶蝇、

蚜虫、红蜘蛛、蓟马等。

7.2绿色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的原则。

3

DB33/T2374—2021

7.3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耐)病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布局茬口,宜采用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等农

艺措施。生产过程及时摘除病枝、病叶、病荚带出田外深埋等处理,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废弃秸秆并集

中处理。

7.4物理防治

田间每亩悬挂30片~40片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每亩悬挂30片~40片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利用

性诱剂、糖醋液等诱杀豆荚螟、斜纹夜蛾等害虫。每25亩~30亩挂置1盏诱虫灯在害虫成虫期夜间开起

诱杀害虫。

7.5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利用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等微生物农药,以及印楝素、苦参碱、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7.6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使用按GB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规定执行。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的高

效低毒农药。根据防治指标适期防治,选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

8采收

当高山菜豆豆粒略显、豆荚大而嫩、子粒未鼓前及时分批采收,采摘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初期2

天采摘一次,盛荚期每天采摘一次,采摘时不能硬拉硬采,要注意保护花序。

9模式图

高山菜豆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

4

DB33/T2374—2021

AA

附录A

(资料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