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11/T 0028-2023 林业碳票项目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DB3411/T 0028-2023 Forestry carbon certificate project metering and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11/T 0028-2023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1-20
实施日期
2023-11-20
发布单位/组织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3411

滁州市地方标准

DB3411/T0028—2023

林业碳票项目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forestrycarbonstampprojectaccountingandmonitoring

2023–11–20发布2023–11–20实施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11/T002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适用条件...........................................................................1

5核算周期...........................................................................1

6林业碳票计量办法...................................................................1

7林业碳票项目计量...................................................................5

8林业碳票项目监测与计量要求.........................................................2

9数据来源与质量管理.................................................................7

附录A(资料性)滁州市林业碳票计量参数参考值...........................................3

附录B(资料性)滁州市林业碳票减排量核算报告表.........................................8

I

DB3411/T002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滁州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滁州市林业局、滁州市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安徽绿色家园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杨、陶玲、左祥林、范俊杰、周浩、李效斌、侯明、周樊、刘心宏、裴红、

杜昌春、马燕、杜超、杜健。

II

DB3411/T0028—2023

林业碳票项目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业碳票项目的适用条件、核算周期、计量办法、林业碳票项目监测与计量要求、数

据来源与质量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滁州地区林业碳票项目开发,规定滁州市林业碳票(CZCER)机制下新造林及森

林经营过程中实施林业固碳增汇行为所产生的碳汇减排量核算的办法、流程及计量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票carbonstamp

本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依据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经第三方机构

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的碳减排量而制发的具有收益权

的凭证,赋予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单位为吨(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

4碳票项目条件

本标准的碳票项目需具备条件:

——权属清晰,无争议的林地;

——不包括以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目的的林地;

——不适用于竹林和灌木林。

5核算周期

首次申请滁州市林业碳票项目的核算周期为2016年至申请当年,核算周期以整年为计算单位,一个

核算周期原则为5年。项目计入期不超过30年。

6林业碳票计量方法

6.1项目边界核算

6.1.1项目的核算边界指拥有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滁州林业碳票的参与方实施滁州林业碳票项目活

动的地理范围。

6.1.2项目计入期内林地地类不能发生变化。

6.1.3项目审定时,项目参与方应提供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权属证明。

1

DB3411/T0028—2023

6.2碳库选择

林业碳票项目碳库选择仅考虑乔木层碳库,即乔木地上、地下生物量。不包括林下植被层(灌木层

和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库。

6.3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

林业碳票项目实施过程中仅考虑由森林火灾等引起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包

括CH4和N2O)排放。

6.4碳层划分

依据项目区的森林类型、林分结构树种组成及经营和管理模式,可根据调查数据按优势树种、龄组、

起源、郁闭度等因子来划分碳层。

6.5碳储量变化核算

6.5.1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获法以及对来自条件类似的其它地区或其它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包括来自

IPCC的参考方程,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建立本区域适用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滁州市常见树种的生

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见表A.1。单株生物量主要是建立其与胸径(DBH)(一元)的异速生长方程,见公式

(1),或与胸径(DBH)和树高(H)(二元)的异速生长方程,见公式(2)。

a2

BD=a1……………………(1)

2a4

BDH=a()3……………………(2)

式中:

B——单株生物量,单位为吨/株(t/株);

D——胸径,单位为厘米(cm);

H——树高,单位为米(m);

a1~a4——常数。

逐株计算样地内每株林木的生物量,按照公式(3)累加计算样地水平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和碳储

量,按照公式(4)或(5)累加计算样地水平单位面积地下生物量和碳储量。

C=f(DBH,H)CF10000AP

AB_Tr,m,ijk,pAB_Tr,jj…………(3)

C=f(DBH,H)CF10000AP

BB_Tr,m,ijk,pBB_Tr,jj…………(4)

C=CR

BB_Tr,m,ijk,pAB_Tr,m,ijk,pjk……(5)

式中:

fAB_Tr,j(DBH,H)——J树种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单位为吨/株(t/株);

fBB_Tr,j(DBH,H)——J树种地下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单位为吨/株(t/株);

CFj——J树种平均含碳率;

Rjk——J树种k年龄林分生物量根茎比;

2

DB3411/T0028—2023

AP——样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j——树种;

k——林龄,单位为年(a)。

6.5.2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项目实施后的不同碳层、不同树种和不同种植时间的林分在项目计入期

内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按照公式(6)、公式(7)分别计算项目某一年的地上、

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按照(8)、公式(9)分别计算项目地上、地下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6)

CVWDBEFCFAPROJTr_,,,,,ABijktijktjj=vjijk············································

CCRPROJTr_,,,_,,,BBijktPROJTr=ABijktjk·····················································(7)

=−CCCPROJTr_,,,_,,,_,,,1ABijktPROJTr()44ABijk/12tPROJTrABijkt−······························(8)

=−CCCPROJTr_,,,_,,,_,,,1BBijktPROJTr()44BBijk/12tPROJTrBBijkt−······························(9)

式中:

第年第项目碳层树种年龄林分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单位为吨

C——tijk

PROJ_Tr,AB,ijk,t碳(tC);

第t年第i项目碳层j树种k年龄林分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单位为吨

C——

PROJ_Tr,BB,ijk,t碳(tC);

CPROJ_Tr,AB,ijk,t−1——t-1年时林分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

CPROJ_Tr,BB,ijk,t−1——t-1年时林分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

——第t年第i项目碳层j树种k年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为立方米/公顷

V

ijk,t(m3/hm2);

-3

WDj——j树种平均木材密度吨/m³(t/m);

——将j树种的树干生物量转换到地上生物量的生物量扩展因子(无单位,该

BEF

j,v生物量扩展因子与材积有关);

CFj——j树种的平均含碳率;

2

Aijk——i碳层j树种k年龄林分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

Rj树种k年龄林分生物量根茎比(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无单位);

jk——

44/12——CO2与C的分子量比;

t——项目开始后的年数,单位为年(a);

i——项目碳层;

j——树种;

k——年龄,单位为年(a)。

注:在选择BEF、CF和R等参数时,首先优先考虑来自当地的参数。如果没有,可考虑最新的国家水平的参考值(见

3

DB3411/T0028—2023

附件A)。如果在国家水平的缺省参数表中没有所需的参数值,可选用《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

IPCC参考值。如果没有不同年龄的R参数或不同材积的BEF,可采用各树种的平均值。

6.5.3项目碳储量变化

项目边界内的碳储量变化量是碳库中碳储量变化量之和,按公式(10)计算。

=CCCPROJtPROJAB+,,,,,tPROJBBt················································(10)

式中:

C第t年项目碳储量变化,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年();

PROJ,t——tCO2-e/a

——第t年地上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年(t

CPROJ,AB,t

CO2-e/a);

——第t年地下生物量碳库中的碳储量的变化,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年(t

CPROJBBt,,

CO2-e/a);

t——项目开始后的年数,单位为年(a)。

6.6项目边界温室气体排放

6.6.1本文件主要考虑核算边界内由森林火灾等引起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包

括CH4和N2O。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采用公式(11)计算。

(11)

GHGEE,,tFire=t····································································

式中:

——第t年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年(t

GHGE,t

CO2-e/a);

——第t年项目边界内森林火灾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单位为吨二

EFire,t

氧化碳/年(tCO2-e/a);

t——项目开始后的年数,单位为年(a)。

6.6.2在森林火灾发生后,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测定和计量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

a)确定火灾边界和火灾面积,在下次碳储量变化监测时将发生该次火灾的林分划为一个单独的

碳层;

b)采用前述方法,选择未发生火灾的同一碳层、相同树种和年龄的林分,对其地上生物量进行

调查测定;

c)对过火林分的地上生物量进行抽样调查,确定燃烧的生物量比例;

d)按公式(13)(14)分别计算由于森林火灾引起的N2O和CH4的排放量,按照公式(12)计算地

上生物量的碳排放,按照公式(15)最终计算出项目边界内森林火灾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

排放的增加。

E=E+E

Fire,tFire,N2O,tFire,CH4,t······················································(12)

E=E(NCratio)EF31044/28

Fire,N2O,tFire,C,tN2O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