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747-2025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

GB/T 45747-2025 Ageing societies—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older person-inclusive digital econom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5747-202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5-05-30
实施日期
2025-05-30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4)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的基本准则、核心要素,描述了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的高频场景、实施行动。
本文件适用于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方、管理方、运营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的设计、运营、管理、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之江实验室、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江苏)中电院数字健康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北京协和医学院、渔水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起草人:
侯非、曹俐莉、王琦、韩涵、杨嘉帆、崔艳、郑娟尔、王娜娜、杜佳怡、刘结群、戴力农、宋东瑾、付强、陈萌、李宽、王刚石、李建军、刘远立、靳宗振、冯书娇、刘彦林、李斌、王钰琬、姜磊、李慧杰、张洋、李昕玥、陈怡晨
出版信息:
页数:40页 | 字数:6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020;35.020;03.080.01

CCSA90;L70;A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747—2025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

通用要求与指南

Ageingsocieties—General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older

person⁃inclusivedigitaleconomy

2025⁃05⁃30发布2025⁃05⁃30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45747—2025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准则·················································································································3

4.1消除年龄歧视·····································································································3

4.2可达性··············································································································4

4.3可用性··············································································································5

4.4可获得性···········································································································7

4.5可负担性···········································································································7

4.6安全性··············································································································8

4.7隐私性··············································································································9

5核心要素·················································································································9

5.1数字基础设施·····································································································9

5.2智能产品··········································································································10

5.3数字服务··········································································································12

5.4数字环境··········································································································13

5.5数字素养··········································································································14

6高频场景···············································································································15

6.1购物场景··········································································································15

6.2银行场景··········································································································18

6.3医疗场景··········································································································19

6.4娱乐场景··········································································································19

6.5社交场景··········································································································21

6.6出行场景··········································································································22

6.7社区场景··········································································································23

6.8家庭场景··········································································································24

6.9工作场景··········································································································25

6.10学习场景········································································································26

7实施行动···············································································································27

7.1概述················································································································27

7.2建议················································································································27

参考文献····················································································································29

GB/T45747—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之江实验室、长三角一

体化示范区(江苏)中电院数字健康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

学中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北京协和医学院、渔水源

(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非、曹俐莉、王琦、韩涵、杨嘉帆、崔艳、郑娟尔、王娜娜、杜佳怡、刘结群、戴力农、

宋东瑾、付强、陈萌、李宽、王刚石、李建军、刘远立、靳宗振、冯书娇、刘彦林、李斌、王钰琬、姜磊、李慧杰、

张洋、李昕玥、陈怡晨。

GB/T45747—2025

引言

0.1概述

以快速技术创新和指数级增长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诸多方面的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人际关系。数字技术不仅能帮助人们学习新技能、促进社交互动、培养独立自

主的生活方式,亦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福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事物均需要被数字化,更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需时刻保持与数字世界的联

系。数字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包容的。实际上数字技术既可能带来机遇,亦可

能加剧不平等,因而并非每个人都能从数字化转型中平等获益。

伴随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涌现,便捷丰富的在线资源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互联网时

代,老龄化社会中的一些社会成员——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有可能遭遇数字鸿沟,难以平等获取数

字产品和服务。数字鸿沟阻碍着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进程,对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从事经济活

动和享受社会福利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弥合数字鸿沟不仅依赖于提供易获取的数字技术、提高社会成员的数字素养,还需要确保数

字产品和服务的包容性,创造安全、体面、无年龄歧视、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数字环境。

建立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本文件旨在回应上述背景和形势,从老龄化社

会的现实需求出发,为打造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提出要求和建议。

0.2老龄化社会的数字化机遇

数字技术为老龄化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解决方案,包括:

——维持社交联系,特别是与家庭成员的联系;

——接入数字社群,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在线工作;

——通过数字渠道在线求职;

——参与在线学习;

——享受数字服务;

示例1:在线购物、智慧出行。

——依托互联网增进个人健康;

示例2:在线读取个人健康档案、接受在线诊断和治疗。

——使用智能安全设施设备。

示例3:使用智能设备发送紧急求助信号。

0.3包容性数字技术如何为老龄化社会赋能

包容性数字技术能够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多方面支持,包括如下方面。

——视力支持:对于部分老年人及其他社会成员而言,阅读、识别小字体可能存在困难,使用可缩

放的电子文本、具有兼容性的屏幕放大器和阅读器,有助于缓解视力障碍。

——听力支持:对于听力下降的人们,可提供多种交流模式,例如用本文对话框、消息框代替语音

服务,亦可提供与助听设备兼容的数字服务。

——言语支持:对于具有语言障碍、语言能力下降、仅使用方言或带有口音的人们,数字技术可提

供语音识别、合成、转换(语音转文本、文本转语音)等多样化选项。

GB/T45747—2025

——运动功能支持:无障碍信息通信技术可帮助运动能力下降的人们与数字产品和服务轻松互

动,例如扩大操作界面上的点击区域,灵活性有限、难以做出精细动作的人亦能自如操作。

——认知能力支持:认知能力下降的人们可能难以识别或访问链接,或者无法找到所需信息。在

设计实施数字活动时,考虑认知障碍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例如配备提醒功能,将有助于人们

理解和接入数字经济。

——社会交往支持:减少社会交往可能导致孤独甚至抑郁,借助无障碍信息通信技术可实现同伴

活动和信息分享,促进社会活动、增加社会交往。

——身心活力支持:部分老年人及其他社会成员可能会逐渐丧失身心活力。数字健康应用程序、

远程医疗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魄,并监测身心状态和幸福指数。

注1:更多信息见国际电信联盟(ITU)《数字世界中的老龄化从脆弱到珍贵》。

老龄化的程度和表现因人而异——伴随年龄增长,人们在独立生活、协助需求、活动功能等方面差

异渐长——同样年龄的老年人,可能是能力完好的老年人,亦可能是能力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

损的老年人,或者完全丧失能力的老年人。

注2:老年人能力分类见GB/T42195—2022。

0.4本文件的目标

本文件旨在提高数字经济的包容性、适用性和可信度,减少年龄歧视,保护数字经济用户。本文件

特别强调数字经济对于老年人的包容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关注数字经济对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包容性。

0.5本文件与ISO文件的对应关系

本文件与ISO25556同步制定,具有对应关系。

GB/T45747—2025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

通用要求与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的基本准则、核心要素,描述了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的高

频场景、实施行动。

本文件适用于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方、管理方、运营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

的设计、运营、管理、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龄化ageing

个人特征伴随时间的自然演变。

注1:在不同年龄阶段,老龄化的影响不尽相同。

注2:“老龄化”概念丰富、内涵广泛,可能包括年龄、生理、心理、认知、功能、社交、职业等方面的老龄化。更多信息

见ISO25550:2022。

[来源:ISO/IECTR22116:2021,3.2,有修改]

3.2

老龄化社会ageingsociety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

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普遍流行的2种观点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

到总人口数量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的7%。

[来源:ISO25550:2022,3.1]

3.3

老年人olderperson

60岁及以上的个人。

注1:“老年人”仅是年龄概念,并不反映个体状态。例如有些80岁的人可能拥有与青壮年人相当的体力和认知能

力,亦有一些人则在很年轻时部分功能便明显下降。

注2: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6个人中便有1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届时,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020年的10亿增

至14亿。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将翻倍,达到21亿。2020年至2050年期间,80岁及以上人口预计

将增加2倍,达到4.26亿。

3.4

多样性diversity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1

GB/T45747—2025

注:多样性影响着人们参与数字经济时的思维与行为。

[来源:ISO25550:2022,3.10,有修改]

3.5

包容性inclusion

包容inclusiveness

容纳并尊重所有利益相关方。

注:包容性意味着接纳、欢迎、尊重所有社群的利益相关方,并赋予其发言权和归属感。

[来源:ISO25550:2022,3.11,有修改]

3.6

老年人包容性olderperson⁃inclusive

老年人(3.3)在各方面均得到公平、平等对待,但不会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障碍的状态。

[来源:ISO25550:2022,3.15,有修改]

3.7

数字经济digitaleconomy

依托或借助数字投入而显著增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

注1:数字投入包括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和数据投入。

注2:涵盖在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中利用上述数字投入的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3.8

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olderperson⁃inclusivedigitaleconomy

对于老年人而言,具有可达性、可用性、可获得性、可负担性,能够确保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公平、平

等、避免年龄歧视的数字经济(3.7)。

3.9

用户user

顾客customer

参与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3.8)的个人。

[来源:ISO20294:2018,3.4.5,有修改]

3.10

政策制定方policymaker

负责制定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3.8)及相关活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等的组织。

3.11

管理方administration

负责监督、管理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3.8)及相关活动的组织。

3.12

运营方operator

负责运营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3.8)或其组成部分的各类组织及合作方。

示例:数字基础设施所有者、智能产品制造方、数字服务提供方、数字平台运营方、数字环境运营方、采用数字形式用

工的用人单位。

3.13

社交媒体socialmedia

人们用于分享看法、见解、经验和观点,将传统“一对多”交流转变为“多对多”互动的在线技术

平台。

[来源:ISO690:2021,3.43]

2

GB/T45747—2025

3.14

年龄歧视ageism

基于年龄的对人的刻板印象、偏见态度和区别对待。

注:年龄歧视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歧视态度、歧视行为以及受刻板印象影响的歧视性政策与惯例。

[来源:ISO25550:2022,3.17]

3.15

可达性accessibility

产品、系统、服务、环境和设施能够被具有最广泛需求、特征和能力的用户(3.9)在指定环境中使

用,并达成指定目标的程度。

[来源:IS025550:2022,3.2,有修改]

3.16

可用性usability

产品、系统、服务、环境和设施能够被目标用户(3.9)在指定环境中有效、高效、便捷、安全、满意地

使用的程度。

[来源:ISO19869:2019,3.2.8,有修改]

3.17

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用户(3.9)可以获取产品、系统、服务、环境和设施的程度。

[来源:ISO/IECTS25011:2017,,有修改]

3.18

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

目标用户(3.9)的经济承受水平。

3.19

安全性security

保证用户(3.9)人身、财产和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管理科学技术名词(2016)》,有修改]

3.20

隐私性privacy

由用户(3.9)决定的其个人信息的保密程度。

[ISO/IEC24775⁃2:2021,3.1.46,有修改]

3.21

辅助技术assistivetechnology

用于增强、维持或改善个人能力和安全的设备、产品、系统、硬件、软件或服务。

[来源:ISO25552:2022,3.28]

4基本准则

4.1消除年龄歧视

4.1.1概述

正如社会中其他的隐性或显性歧视一样,年龄歧视在数字经济中普遍存在,是导致数字鸿沟的原

3

GB/T45747—2025

因之一。“老年人难以掌握数字技术”的刻板印象已被一些老年人本人所接受(即自我导向型年龄歧

视),此类老年人甚至可能从未尝试使用数字技术,即使这些技术既可获得(见4.4)又负担得起(见

4.5)。解决年龄歧视问题对于增进人类福祉和权利而言至关重要,各类组织和个人均可在数字经济中

采取行动消除年龄歧视。

4.1.2要求

运营方应:

a)解决年龄歧视问题,确保数字经济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评估对于老年人而言是适用、公

平、负责任的;

b)采取措施:

1)识别并减少数字经济中的年龄歧视;

2)帮助老年人参与数字经济并从中获益。

示例1:组织老年人直接参与数字经济的设计和开发。

示例2:在数字经济的实施和评估中加强代际沟通。

注:更多信息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标准与数字化转型数字时代的良好治理世界》。

4.1.3建议

运营方宜:

a)邀请老年人参与数字经济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评估;

b)在数字经济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评估中,聘用多代别劳动者,并为所有年龄段的劳动者提

供培训,指导其正确理解老龄化、看待老年人,并在工作中识别和避免年龄歧视;

注:更多信息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标准与数字化转型数字时代的良好治理世界》。

c)识别、尊重老年人的多样性,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数字经济活动、产品和自我实现机会,克服、减

少各种形式的年龄歧视和刻板印象;

示例:娱乐活动、休闲活动、学习活动、生产活动(包括工作或其他创收活动)、与年轻一代分享知识和经验、为社群

服务。

d)为老年人提供参与数字经济的平等机会,避免年龄歧视,例如但不限于:

1)在需要用户披露职业信息时,提供“已退休”等选项;

2)免费提供具有老年人特征(例如银发)的头像、肖像、虚拟图像等选项;

3)在线招聘时,采用无年龄偏见的算法。

4.2可达性

4.2.1概述

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的可达性目标是确保用户(包括具有渐进性功能衰退的用户、失能用户以

及具有与年龄相关的其他损伤的用户)能够依托辅助技术感知、浏览、访问智能产品、数字服务、数字平

台和数字环境,并与之互动。

4.2.2要求

运营方应:

a)使用通俗易懂、无歧视的语言呈现信息;

注:关于“通俗易懂的语言”的内容见ISO24495⁃1:2023。

4

GB/T45747—2025

b)按照“网页内容可达性指南”(WCAG)的规定,设计并呈现网站、应用程序、电子文件等数字

资源;

c)确保智能产品、数字服务、数字平台和数字环境能够兼容目标用户所使用的设备、工具、辅助

技术。

4.2.3建议

运营方宜:

a)通过以下方式呈现信息:

1)提供可通过不同渠道(例如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访问的信息;

2)提供可通过不同感官感知的信息,支持感官受限或感官障碍用户访问信息;

示例1: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触觉信息。

3)提供支持方言用户;

b)为音频和视频内容分别配注通俗易懂的字幕与说明;

c)为用户提供便于操作的方式(例如按键),能够在不损失内容或功能的前提下调整文字大小;

d)为用户阅读、理解内容,留足充分时间;

e)避免自动移动、闪烁或滚动的信息;

示例2:暂停、停止或隐藏上述内容。

f)避免将颜色作为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

g)在需要用户输入信息时,配注清晰标签;

h)避免信息呈现与辅助技术的干扰或冲突;

示例3:强磁场或电流可能会干扰心脏起搏器工作。

示例4:助听器在数字环境中使用时可能会增加环境噪声并/或引发新的电磁噪声。

i)使用带有完整的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的元素,并按规范嵌套。

4.3可用性

4.3.1概述

可用性决定着用户参与数字经济时的体验感受、任务完成效率和任务完成时的满意度。伴随年龄

增长,人体的许多功能性能力可能会衰退,例如视力、听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平衡力、手指灵活性、皮

肤敏感性。同时,一些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用于编码、检索和处理信息,亦需要更长时间做出决

定。对于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而言,可用性和可达性(见4.2)代表着不同的需求与特点:可达性的目

标是确保老年人可依托数字技术完成任务,而可用性的目标则是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用户

体验。在理想情况下,可用性和可达性可相互融合,为所有用户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平等访问机会。

4.3.2要求

运营方应根据老年人多样化且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可用性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a)保持界面、布局和导航的稳定性;

b)降低应用程序、网站、软件和其他数字资源的更新频率;

c)仅显示必要信息;

d)不使用过于分散注意力的广告;

e)简化操作并降低处理速度;

f)提供多感官导航。

5

GB/T45747—2025

4.3.3建议

运营方宜:

a)面向用户的兴趣、偏好、期望和需求,广泛设置数字经济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不拘泥于对老年

人的刻板印象;

b)按照主题排列数字经济内容,避免按照年龄或人口特征排列;

c)以直接、客观的方式呈现内容和信息,避免误导、煽情或炒作;

d)以简短、明确并且易于管理、浏览和理解的语言描述内容、呈现信息;

注1:过多的文字、令人困惑的表述、看起来复杂的操作可能会令一些用户感到焦虑、望而生畏。

e)在各种情景中均使用清晰、合适、易读的字体;

注2:不同年龄段用户设置易读字体的方法见ISO24509:2019。

f)采用促进识别而非依赖回忆的设计;

注3:心理学界通常认为,“回忆”是人类记忆中要求更高的过程,而“识别”则相对容易。

注4:记忆障碍可能伴随年龄增长而恶化,例如用户可能会忘记已浏览过的位置或已点击过的内容,导致重复访问。

g)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选项;

h)将重要信息和常用功能设置于容易找到的位置,便于用户定位、导航;

示例1:网页顶部。

i)避免或减少使用下拉菜单和滚动菜单;

注5:由于难以控制手掌、手指或手腕的精细运动,一些用户很难自如地使用下拉菜单(需用户保持打开状态以点击

列表选项)或滚动菜单(需用户上下滑动以选择正确选项)。

注6:对于另一些用户而言,部分滚动菜单的滚动速度太快,导致难以选定正确选项。

注7:有时滚动菜单上的内容看似完整,可能误导用户认为阅读完毕不再向下滚动,但可视区域下方仍有信息。

j)避免需要双击的操作;

k)在文本、前景和背景中增加空白空间(例如字间距、行间距、段落间距),提高易读性;

l)避免仅使用黑、白两色的配色方案;

m)谨慎使用黄、蓝、绿色调;

n)避免背景与前景之间亮度对比过大;

o)采用能明确区分交互元素和静态元素的视觉设计;

注8:一些用户可能会对带有互动意象的静态元素感到迷惑,很难区分此类静态元素与真正的交互元素的差异。

p)使用足够大且能够明显反馈选定状态的交互元素;

注9:足够大的交互元素对所有用户都很重要,因为仅有部分用户能够精准点击小的交互元素。

q)在交互元素周围留有充足空间,避免意外或错误点击;

r)避免使用仅包含图像或图形的链接;

s)使用满足以下条件的图像和图形:

1)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大尺寸,易于辨认、理解和缩放;

2)包含信息性内容、情感性内容或其他附加价值,有助于传达信息、解释概念或展示细节;

示例2:产品的外观、功能、应用场景、使用方法。

3)与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4)非纯装饰性,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

5)配有文字说明以增进理解,但不能完全用文字替代图像和图形;

t)提供易于理解的在线条款,增进用户理解;

6

GB/T45747—2025

注10:关于在线条款的要求与指南见ISO/DIS21800。

u)在显著位置提供易于识别的电话联系信息和在线问答支持;

注11:一些用户通常更习惯使用电话,而不是在界面上查找信息。

v)允许将网页上的任何信息下载为便携式文档格式(PDF)并打印。

注12:此类功能对于在网页阅读或导航方面存在障碍的用户,尤其是受认知症影响的用户非常重要。

4.4可获得性

4.4.1概述

在数字经济中,可获得性通常用于描述设施或服务可被使用的时间段和数字平台或系统响应用户

请求的速度。可获得性是系统或组件的重要质量指标,能够确保在给定时间段内实现高水平的操作性

能。当发生故障时,尤其是在难以判断故障是源于自身操作错误还是由网络超时引发的情况下,一些

老年人有可能比年轻人更容易自责。因此,低可获得性可能加剧数字鸿沟,成为一些老年人畏惧和逃

避数字经济的原因。

4.4.2要求

政策制定方和管理方应为社区和住宅,包括偏远地区或人口稀少的社区和住宅,配备:

a)以适当速度和带宽接入的互联网;

b)能够提供互联网接入、辅助技术和相应指导、支持的稳定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

示例:社区服务中心、网吧、公共图书馆。

4.4.3建议

政策制定方和管理方宜:

a)鼓励公共机构和社群团体出借其Wi⁃Fi热点并增强信号,以便人们在需要时可免费接入;

示例1:本地公共图书馆。

b)引导运营方为智能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平台设计、配备适用的互联网替代工具,确保产品或

服务在低速或不稳定的互联网环境中正常运转,或保障欠缺数字技能的用户参与数字经济;

示例2:电话。

c)借助电话及用户习惯的其他沟通方式,在用户方便时,使用易于理解的术语、描述和解释,提

供人工客服服务。

4.5可负担性

4.5.1概述

长期以来,可负担性始终是通信政策的基本原则,对于弥合数字鸿沟至关重要。无论网络速度有

多快、可用数据量有多大、设施设备有多智能、数字内容有再多价值,假如人们无法负担,一切均将失去

意义。对于老年人包容性数字经济而言,可负担性意味着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目标用户能够负担起互联

网、笔记本电脑、移动设备、数字服务等费用。若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计算机、数字技能培训等在可

负担性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阻碍人们获得资源、服务或机会,从而再次加深社会经济差距。节俭、缺

乏数字技能、不信任免费或打折的互联网服务和数字技能培训,是一些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

这也的确是一些老年人参与数字经济的障碍——难以负担相关费用可能是一些老年人拒绝参与数字

经济的原因之一。

注1:访问“可负担性和数字鸿沟”(2021)(/resourles/news/digital⁃divide⁃the⁃affordability⁃

factor),了解更多信息。

注2:访问平价互联网联盟网站(h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