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65-2020 牛乳成分快速检测技术规范

DB13/T 5165-2020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milk rapid de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165-2020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25
实施日期
2020-04-25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

B04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165—2020

牛乳成分快速检测技术规范

2020-03-25发布2020-04-25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6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俊卿、马亚宾、蒋桂娥、刘廷玉、杨晨东、赵利梅、刘慧芳、李春芳、刘

鑫雅、王娟、韩杰、张轶芬、周增坡、玉昊、刘晓豪。

I

DB13/T5165—2020

牛乳成分快速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被检乳样的采样要求、仪器设备的校准、乳样快速检测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荷斯坦牛、娟珊牛、乳用西门塔尔牛、水牛、褐牛的乳成分测定。检测结果适用于

牧场指导生产和数据筛查,不适用于质量监督和第三方数据的判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NY/T1450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NY/T2659牛乳脂肪、蛋白、乳糖、总固体的快速测定红外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红外光谱法

通过检测牛乳样品在中红外区2500nm~25000nm的吸收光谱,利用数学方程式计算牛乳成分含量

的方法。

3.2

控制样

牛乳成分含量已知的乳样,用在不同批次乳成分的测定过程中,以检查和控制实验室测试或化验

分析质量。

4乳样采集和运输

4.1乳样采集前准备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实验室准备采样瓶、箱子、托盘等辅助设备,定时发送给牛场,与牛场确

定采样和运输时间,牧场将清洗好的采样器或校准好的流量计按要求存放,保证准时采样。

4.2乳样采集方法、对象及间隔时间

按照NY/T1450中的4.2执行。

4.3乳样防腐剂的使用

1

DB13/T5165—2020

采样瓶中加入溴硝醇每个0.03g,作为防腐剂,取样后摇晃均匀,保证奶样不变质。

5乳样检测

5.1检测指标

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尿素氮、总固体、非脂乳固体、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丙酮、

血酮、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

5.2检测人员要求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5.3仪器要求

中红外光谱牛乳成分分析仪(联机/自动一体机),状态标识正常,符合国际标准。

5.4仪器核查

5.4.1稳定性核查

每天样品检测前和检测结束各核查一次,预热1个控制样,连续测定5次,在检测过程中,一个批

次测试之后或者出现问题数据时要进行控制样检测。控制样乳脂肪率和乳蛋白率允许差值±0.05,如

果偏离此范围,需要进行零点重置。控制样的制作见附录A。

5.4.2重复性核查

2~4周核查一次,3个控制样,每个样品连续测定3次,剔除第一个检测结果后,(最高值—最低

值)‹0.05%,则认为合格。重复性核查表见附录B。

5.4.3均值效率核查

均值效率是对牛乳中悬浮脂肪颗粒均质化处理的过程。结果判定:(原始值A1-废液值A2)<(废

液值A2*1.43%),即可通过。均质效率核查的具体操作步骤见附录C。

5.4.4残留核查

每2~4周一次,取去离子水和生鲜乳,各分成10瓶,按设备要求进行测定,残留值(CO)≦1%为

合格。残留核查表见附录D。

5.4.5标样校准

开机至仪器状态稳定,清洗、调零后执行标准化操作。

5.4.5.1标样检测

将全国畜牧总站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提供的12个浓度梯度的标准样品预热后,

充分混匀,按顺序检测。每个样品检测2次,计算2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结果,与标准物质实验室

公布的测定值进行比对。其次,将测定结果在检测仪的校准界面按顺序输入脂肪、蛋白、乳糖的标准

值,并保存。在预测模型中分别对脂肪和蛋白的截距/斜率进行调整,观察准确性和相关性。

5.4.5.2校准结果判定

2

DB13/T5165—2020

12个标准样检测完后,观察准确度(abs)值是否在该成分的1%以内,误差值大于1%的,认为不

合格,从样品集合中删除,删除个数不能超过样品集的15%。其次,观察相关性(R2)是否接近1,R2

应不小于0.9990。

5.4.5.3校准有效性确认

选择校准指标,查看斜率、截距数值是否已经改变,判断是否校正完成。

5.5乳成分检测前核查

对被检样品进行标志、顺序、样品状态、样品有效性进行核查。

5.6乳成分检测

检测采用下列步骤:

a)将被检乳样按顺序依次放在42℃的水浴锅中预热至(40±1)℃,预热15min,最长不超过

20min;

b)登记被检牧场的名称、被检乳样的份数、乳样状态、检测人的信息。日常奶样测定记录表见

附录E;

c)在仪器菜单栏中输入被检牧场的名称、检测份数,建立相应的检测批次;

d)将被检乳样上下颠倒9次、水平摇荡6次,按顺序放入仪器轨道,开始检测乳样。

5.6.1异常检测数据处理

在乳成分检测过程中,若连续出现异常数据(6.2%>Fat或Fat<1.4%,5%<Par或Par<2.0%),则

进行仪器间比对,检测结果之差<0.05,认为采样有问题;检测结果之差≥0.05,对仪器进行性能核查

和校准。

5.7检测数据输出

用U盘或其他存储设备端口输出检测数据,黏贴在模板中,通过软件出具检测报告。模板见附录F。

3

DB13/T5165—2020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控制样的制备

A.1制作步骤

A.1.1采集当天的新鲜牛乳,也可以将检测完剩余的多个乳样混合在一起。

A.1.2用3~5层纱布过滤后搅拌均匀,加入溴硝醇0.06g/100ml牛乳。

A.1.3水浴加热至(40±1)℃,在加热过程中轻柔搅拌使脂肪充分融化并混合均匀,然后快速分装

至40ml样品瓶中。

A.1.4冷却后,4℃冷藏保存。

A.1.5将制备的控制样按均匀间隔抽取小样,数量不低于10%,进行均匀性检测,检测的平均值作为

该批控制样的标准值(真值)。

A.1.6记录控制样制备信息:制备时间、样品来源、检测数值、计算出的平均值和制备人员。

A.2注意事项

A.2.1控制样制备的多少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而定,保存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周。

A.2.2使用剩余的奶样制作控制样时,要保证奶样无腐坏现象。

4

DB13/T5165—2020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重复性核查工作表

表B.1重复性核查工作表

实验室名称:仪器编号:

仪器操作员:日期:

样品编号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

1

1

1

2

2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