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317-2012 脉冲信号发生器通用规范
GB/T 9317-2012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pulse signal generator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脉冲信号发生器,作为产品设计、鉴定、生产、使用、测试的技术依据,也是制定脉冲信号发生器产品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具有连续或脉冲式正弦输出的信号发生器、电视信号发生器、函数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数据发生器等。
发布历史
-
201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电子科技大学
- 起草人:
- 黄建国、付在明、师奕兵、田书林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6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7.220
L85百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9317—2012
代替GB/T9317-9318—1988
脉冲信号发生器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pulsesignalgenerator
2012-12-31发布2013-06-01实施
GB/T93172012
目次
刖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品分类8
5要求8
6试验方法11
7检验规则23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29
GB/T93172012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317—1988《脉冲信号发生器技术条件》、GB/T9318—1988《脉冲信号发生器测
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9317—1988《脉冲信号发生器技术条件》、GB/T9318—1988«脉冲信号发生器测试
方法》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部分术语及定义;
——增加了输出通道时滞、脉冲电平稳定时间、触发延迟等参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丁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建国、付在明、师奕兵、田书林。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317—1988;
——GB/T9318—1988O
T
GB/T93172012
脉冲信号发生器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脉冲信号发生器的术语、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脉冲信号发生器,作为产品设计、鉴定、生产、使用、测试的技术依据,也是制定脉冲信
号发生器产品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具有连续或脉冲式正弦输出的信号发生器、电视信号发生器、函数发生器、任意波
形发生器、数据发生器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7.6电子设备台式机箱基本尺寸系列
GB/T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1463—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18268.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脉冲信号
3.1.1
脉冲pulse
自第一个额定状态出发到达第二个额定状态,最终又回到第一个额定状态的一种电信号。
3.1.2
双脉冲doublepulse
一个周期内出现极性相同的两个脉冲波形,通常称为“双脉冲”,其两个脉冲的宽度可以不同。
3.1.3
脉冲序列streampulses
连续重复的一系列的脉冲波形。
3.1.4
群脉冲burstpulse
一个周期内出现脉冲个数大于2且有限的脉冲信号。
3.1.5
脉冲极性pulsepolarity
描述脉冲波形两个额定状态对应电平相互关系的波形参数,第一额定状态高于第二额定状态则脉
1
GB/T93172012
冲为负极性脉冲,反之为正极性脉冲。
3.1.6
双极性脉冲bipolarpulse
一个周期内出现极性相反的两个脉冲波形。
3.1.7
互补脉冲信号differentialpulse
电平、幅度、脉宽和周期均相等而极性相反的两路同步脉冲信号(见图l)o
侶号1
備号2—
图1
3.1.8
脉冲波形pulsewaveform
脉冲信号作为时间函数的图形表示或形象化表示(见图2)。
U(冲他吹歆冲'幺底勾的炊it冲IK冲发话件
II
、---n
H
-\--|-uoMWfi
中s!
-中心址
II
I
n
-A
["
t-
¥
flf
1t
.
H闫in
图2
3.1.9
过渡状态transitionstate
脉冲波形的第一额定状态和第二额定状态之间的部分,包括前沿和后沿。
3.1.10
前沿leadingedge
表示脉冲波形由第一额定状态向第二额定状态转变过程的过渡波形。正脉冲的前沿为上升沿,负
2
GB/T9317—2012
脉冲的前沿为下降沿。
3.1.11
后沿trailingedge
表示脉冲波形由第二额定状态回到第一额定状态过程的过渡波形。正脉冲的后沿为下降沿,负脉
冲的后沿为上升沿。
3.2脉冲信号发生器
3.2.1
脉冲信号发生器pulsesignalgenerator
脉冲信号发生器是由仪器输出端直接或通过传输线以脉冲形式提供电信号的一种仪器。
3.2.2
触发trigger
用某一信号启动预定信号或预定相位的一种过程。触发一般包含边沿触发和门控触发。
3.2.3工作模式
3.2.3.1
连续模式continuousmode
脉冲信号发生器主振信号为触发信号的工作方式。
3.2.3.2
触发模式triggermode
非脉冲信号发生器主振信号为触发信号的丁作方式。
3.2.4触发方式
3.2.4.1
边沿触发edgetrigger
在外部边沿信号控制条件下,开始和结束输出主脉冲信号的触发方式。
3.2.4.2
门控触发gatedtrigger
在外部闸门信号控制条件下,开始和结束输出主脉冲信号的触发方式。
3.2.5
外部时钟externalclock
采用频率更加精确的外部时钟信号源,代替脉冲信号发生器内部时钟信号,可以提高信号频率
精度。
3.2.6
参考频率输入referencefrequencyinput
提供频率更加准确的外部参考频率信号,代替内部时钟单元的参考频率。以此提高周期精度与分
辨力、改善抖动,实现仪器间的同步。
3.2.7
参考频率输出referencefrequencyoutput
输出高精度频率的时钟信号,为外部提供参考时钟或同步时基信号。
3
GB/T93172012
3.3脉冲信号发生器参数
见图3。
3.3.1
脉冲周期pulseperiod
连续重复的脉冲波形中相邻两个脉冲的上升沿50%幅度处的时间间隔。
3.3.2
群脉冲重复周期burstpulseperiod
在一系列周期的群脉冲中,某个群脉冲的第一个脉冲波形的起始时间与下一个群脉冲第一个脉冲
波形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图3
3.3.3
脉冲宽度pulsewidth
脉冲前沿50%幅度处与脉冲后沿50%幅度处之间的时间间隔。
3.3.4
占空比dutycycle
通常指周期的脉冲序列中脉冲宽度与脉冲周期的百分比。
3.3.5
开关比switchratio
通常指周期的脉冲序列中脉冲宽度与脉冲间隔之比。
3.3.6
上升/下降时间rise/falltime
脉冲信号电平由10%(90%)幅度处上升(下降)到90%(10%)幅度处所经历的时间(见图4)。
4
GB/T9317—2012
3.3.7
上升/下降沿线性度linearityofrise/falledge
通过上升/下降沿上10%幅度点与90%幅度点连接直线,上升/下降沿与该直线的最大电平偏差。
该偏差通常以幅度的百分数来表征(同图4)。
3.3.8
快速沿fastedge
仪器能够提供的脉冲信号最小上升/下降时间称为脉冲快速沿,快速沿一般不能控制。
3.3.9
可变沿controllableedge
脉冲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能够按照一定分辨力进行调整。
3.3.10
抖动(延迟、周期、脉宽)jitter
一个脉冲沿相对于参考脉冲沿的短期不稳定性,通常以均方根值给出。包括延迟抖动、周期抖动和
脉宽抖动(见图5)0
旺电!
信弓■出
传号■出
图5
3.3.10.1
延迟抖动delayjitter
以触发输出脉冲信号前沿为参考表征的输出脉冲前沿的不稳定性(同图5)0
3.3.10.2
周期抖动periodjitter
以起始脉冲前沿为参考,其他脉冲前沿的不稳定性(同图5)。
5
GB/T9317—2012
3.3.10.3
脉宽抖动pulsewidthjitter
以前沿作为参考表征的后沿不稳定性(同图5)0
3.3.11
触发延迟triggerdelay
外触发输入信号的触发点与触发输出脉冲的前沿50%处的时间间隔。
3.3.12
信号延迟signaldelay
输出脉冲信号与触发输出脉冲信号的前沿50%处之间的时间间隔。信号延迟通常应包括固定延
迟与可变延迟部分(见图6)o
・发・出Vce
图6
3.3.13
通道时滞channeltochannelskew
延迟设定相同时,不同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对应脉冲前沿50%处之间的时间间隔。
3.3.14
脉冲低电平pulseslowlevel
两个额定状态所对应稳定的信号电平值中较小的电平值。通常指正(负)脉冲波形底(顶)的对应电
平(见图7)。
yMXW'UT
平
图7
3.3.15
脉冲高电平pulseshighlevel
两个额定状态所对应稳定的信号电平值中较大的电平值。通常指正(负)脉冲波形顶(底)的对应电
平(同图7)。
6
GB/T9317—2012
3.3.16
幅度平坦度amplitudeflatness
在某一指定幅度输出条件下输出信号幅度随输出频率的相对起伏值。
3.3.17
脉冲偏置pulseoffset
经过脉冲波形50%幅度处的电平参考线对应的电平值。
3.3.18
前冲preshoot
主要指脉冲上升或者下降沿前的脉冲瞬时电平极大值的失真,表现为瞬时电平高于脉冲高电平或
低于脉冲低电平(见图8)o
图8
3.3.19
过冲overshoot
主要指脉冲上升或者下降沿后的脉冲瞬时电平极大值的失真,表现为瞬时电平高于脉冲高电平或
低于脉冲低电平(同图8)。
3.3.20
振铃ringing
叠加在脉冲波形上阻尼振荡式的特征失真,向上/向下偏离设定值。通常这种失真发生在上升/下
降沿之后(同图8)0
3.3.21
倾斜slope
脉冲波形中,其顶部或底部斜率不为零的失真,可正可负。
3.3.22
电平稳定时间levelstabilizationtime
脉冲电平由90%幅度到稳定为100%幅度处所需时间(见图9)0
7
GB/T9317—2012
3.3.23
输出阻抗outputimpedance
当内部电路是电能的一个负载而不是电能的一个源时,输出端所呈现的阻抗。输出阻抗为50Q的
称为低阻抗源,1的称为高阻抗源。
4产品分类
4.1按功能分类
按输出脉冲频率——如高(低)重复频率等。
按输出脉冲功率如大(小)幅度脉冲、大(小)功率脉冲等。
按工作特性的精度一一如精密延迟、标准幅度等。
4.2按结构分类
如台式、板卡式、装架式等。在产品标准中应标明结构形式。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外观与结构
仪器的结构应完整,外观无明显机械损伤和镀涂破坏现象;各控制件均应安装正确、牢固可靠、操作
灵活。
5.1.2外形尺寸
应以宽(W)高(H)深(D)的顺序给出脉冲信号发生器的最大外形尺寸。
5.1.3重量
整机重量或分别给出主机、插入单元、附件的重量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5.1.4供电电源
应符合GB/T6587-2012的有关规定,产品标准应规定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供电电压范围、频率范
围及电源功耗。
5.1.5预热时间
预热时间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5.2性能特性
5.2.1仪器功能
5.2.1.1通道数
脉冲信号发生器能够提供的最大通道数和可选通道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8
GB/T9317—2012
5.2.1.2接口功能
脉冲信号发生器具有的接口功能,如USB、GPIB、LAN等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5.2.1.3输出信号类型
应具有单脉冲、双脉冲、群脉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出信号类型。
5.2.1.4工作模式
脉冲信号发生器应具有连续、触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
5.2.1.5触发方式
脉冲信号发生器应具有边沿触发、门控触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触发模式。
5.2.1.6脉冲极性
应给出输出脉冲的脉冲极性。
5.2.2频率特性
5.2.2.1脉冲频率(周期)
应给出输出脉冲频率(周期)的有效范围〔或额定值),并给出允许的输岀误差,在频率(周期)范围较
大时,可以分段给出指标值。
5.2.2.2频率(周期)调整方式
徐特別要求外,频率调整方式应为连续可调,应给出最高分辨力或最小步进。
5.2.3幅度、电平特性
5.2.3.1幅度
应给出输出脉冲的幅度范围和允许的误差,并给出最高分辨力或最小步进。
5.2.3.2幅度平坦度
在输出脉冲频率(周期)的最大范围内,应给出允许的输岀幅度变化值。
5.2.3.3脉冲咼/低电平
应分別给出输出脉冲的高/低电平的范围和允许的误差,并给出最高分辨力或最小步进。
5.2.4时间特性
5.2.4.1脉冲宽度
应给出输出脉冲宽度的范围、分辨力(可调步进)以及允许的误差。
5.2.4.2上升/下降时间
5.2.4.2.1上升/下降时间可变
在规定上升/下降时间可以调整情况下(划档可调或连续可调或分档连续可调),应给出上升/下降
9
GB/T9317—2012
时间的可变范围、误差及分辨力。
5.2.4.2.2上升/下降时间不可变
在规定上升/下降时间不可调的情况下,应给出上升/下降时间的最大值。
5.2.4.2.3快速沿
具有快速沿功能的脉冲信号发生器,应给出快速沿最大限定值。
5.2.4.2.4上升/下降沿线性度
如有要求,应给出上升/下降沿的线性度。
5.2.4.3脉冲延迟
应给出输出脉冲延迟的范围和允许的延迟误差,在延迟调整范围较大时,可以分段给出指标值。应
给出延迟调整方式为划档可调或连续可调。如为连续可调,应给出最高分辨力或最小步进。
5.2.4.4抖动
如有要求,应给出脉冲信号发生器允许的周期抖动、延迟抖动、脉宽抖动的最大值。
5.2.4.5占空比/开关比
对于周期性的脉冲序列,可以给出占空比/开关比中的百分比范围、最高分辨力与最大误差。
5.2.4.6通道时滞
如果脉冲信号发生器具有两个以上通道时,应给出通道时滞的最大值。
5.2.4.7脉冲电平稳定时间
有此要求时,应给出脉冲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稳定时间所允许的最大值。
5.2.5阻抗特性
应按照50Q或具体高阻输出阻抗给出具体值,同时应给出允许的误差。
5.2.6触发特性
5.2.6.1触发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899-2016 绿色食品 冷冻饮品 2016-10-26
- NY/T 564-2016 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2016-10-26
- NY/T 434-2016 绿色食品 果蔬汁饮料 2016-10-26
- NY/T 473-2016 绿色食品 畜禽卫生防疫准则 2016-10-26
- NY/T 541-2016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2016-10-26
- NY/T 572-2016 兔病毒性出血病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2016-10-26
- NY/T 900-2016 绿色食品 发酵调味品 2016-10-26
- NY/T 898-2016 绿色食品 含乳饮料 2016-10-26
- NY/T 1037-2016 天然胶乳 表观黏度的测定 旋转黏度计法 2016-11-01
- NY/T 563-2016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