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80-202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
DB11/T 1280-2021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plan for construction land preparation guidelin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12月
-
202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10
CCSZ0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280—2021
代替DB11/T1280—2015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
Guidelinefordevelopingremediationalternativesofsoilcontamination
oflandforconstruction
2021-09-24发布2022-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280—2021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则、工作程序与内容................................................................2
5修复技术方案制定....................................................................4
6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5
7修复方案编制........................................................................7
附录A(资料性)修复技术方案比选指标体系.............................................8
附录B(资料性)主要修复工艺设计及监测指标...........................................9
附录C(资料性)污染土壤转运计划表..................................................11
附录D(资料性)修复工程需关注的施工环节和可采取的防治措施..........................12
附录E(资料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大纲....................................14
参考文献..............................................................................16
I
DB11/T128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1280—2015《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DB11/T
1280—2015废止。与DB11/T1280—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工作程序图”(见图1,2015年版的图1);
b)增加了修复技术方案制定阶段“地块概念模型构建”的要求(见5.1);
c)增加了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地块概念模型更新”的要求(见6.1);
d)增加了“工程设计”的要求(见6.2);
e)增加了“工程实施计划制定”的要求(见6.3);
f)增加了“运行监测计划制定”的要求(见6.4);
g)增加了“环境管理计划制定”的要求(见6.5);
h)增加了“应急计划制定”的要求(见6.6)。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平、张丹、姜林、钟茂生、夏天翔、张文毓、杨硕、王宁宁。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1280—2021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规定,规范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重点考虑北京市土壤修复特点和管理需求,提出适用于北京市的涵盖
修复技术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等全过程的修复方案编制要求。
III
DB11/T1280—202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的原则、工作程序、内容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的编制。
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2050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DB11/T656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DB11/T1279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修复soil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
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来源:HJ682-2019,2.5.2]
3.2
目标污染物targetcontaminant
在地块环境中其数量或浓度已达到对人体健康具有实际或潜在不利影响的,需要进行修复的关注污
染物。
[来源:HJ682-2019,2.2.2,有修改]
3.3
修复目标targetforremediation
1
DB11/T1280—2021
由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
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
[来源:HJ682-2019,2.5.5,有修改]
3.4
修复模式remediationstrategy
对地块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异地修复、异地处置等,又称修复策略。
[来源:HJ25.4-2019,3.4,有修改]
4原则、工作程序与内容
4.1原则
4.1.1衔接性原则
修复方案编制涉及的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技术方案制定、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计划制定、运行监
测计划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应急计划制定等内容,应遵循现行文件规定,保障本文件与现行生态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一致性。
4.1.2实用性原则
修复方案编制过程应考虑国内技术条件和实践经验,从不同的需求出发,明确技术要求,做到科学
合理、技术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4.1.3绿色可持续性原则
修复方案编制过程除考虑工程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外,还宜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和二次污染等。
4.2工作程序
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见图1,包括修复技术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修复方案
编制3个阶段。
2
DB11/T1280—2021
图1修复方案编制主要工作程序
4.3工作内容
4.3.1修复技术方案制定
依据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阶段的有关工作成果,结合用地规划与建设要求,构建修复技术方案
制定阶段的地块概念模型,识别地块修复实施的重点与难点等要素,选择修复模式,筛选可行技术,开
展技术比选并制定修复技术方案。
4.3.2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
3
DB11/T1280—2021
依据修复技术方案,更新地块概念模型,开展修复工程设计,制定工程实施计划、运行监测计划以
及环境管理计划、应急计划等。
4.3.3修复方案编制
汇总修复技术方案、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编制修复方案。
5修复技术方案制定
5.1地块概念模型构建
依据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及结论、水文地质条件信息,结合地块用地规划、开发
建设方案与周边环境现状等因素,建立地块污染分布、迁移转化路径、潜在受体及其暴露途径的逻辑关
系,构建修复技术方案制定阶段的地块概念模型,识别地块修复过程客观限制因素以及潜在的重点与难
点等要素,支撑修复模式的选择与技术方案的制定。根据需要可开展污染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补充
调查、模拟预测与分析,相关技术要求按照HJ25.1、HJ25.3、HJ25.4、HJ25.6、HJ610和DB11/T656
等执行。
5.2修复模式选择
依据构建的地块概念模型及识别出的客观限制因素以及修复重点与难点等,以实现风险评估报告中
确定的修复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可行性、可操作性、客观条件以及成本效益等,选择修复模式,明确
修复方式、修复介质、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与修复范围。其中,修复目标值可依据风险评估报告确
定;涉及土壤外运、地下水外排的,应结合最终去向,依据有关规定处理并达到相应要求。具体可参考
GB36600、GB14848、DB11/T656、DB11/T1281等。
5.3技术筛选与评估
5.3.1结合地块污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选择的修复模式,从技术成熟度、适合的目标污染物和水
文地质条件类型、修复效果、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现有修复技术,重点分析各修复技术工程应用
的实用性,筛选一种或多种备选修复技术进行可行性评估。可采用列举法比较分析修复技术原理、适用
条件、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技术应用的优缺点等,也可采用权重打分方法进行比较。
5.3.2宜开展可行性测试评估技术在目标地块的适用性,原位修复技术原则上应开展可行性测试。可
行性测试应至少获取修复效率、成本、周期、二次污染产物等关键参数。可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预
测不同运行工况下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和修复周期等,常用地下水模拟模型可按照HJ610执行。
5.4技术方案制定
5.4.1根据修复模式及技术筛选结果,结合地块环境管理要求等,单一选择或合理组合各种可行技术,
制定备选方案,各备选方案应至少包括技术路线、修复工程量、关键工艺参数、实施成本与工期、实施
过程环境影响等内容。
5.4.2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判断或专家评分等方式,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指标进
行备选方案比选,选定技术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可参考附录A。其中,污染物去除效率、修复
周期、成本等比选指标,宜结合技术筛选与评估的工作成果,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
DB11/T1280—2021
5.4.3细化选定的技术方案中各项修复技术实施的工艺流程,识别各项修复技术的二次污染环节,明
确污染防治要求,制定技术方案。
6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
6.1地块概念模型更新
根据修复技术方案和修复目标,更新地块概念模型。概化各修复技术实施目标区域的地层分布和污
染分布,结合污染物特征和水文地质数据分析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污染物去除路径,确定影响修复效果、
周期与费用的关键污染物、介质和区域,识别影响污染物去除速率与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修复工程
设计与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撑。
6.2工程设计
6.2.1工程设计包括修复工程总图设计、修复工艺设计及辅助专业设计,修复工程总图设计具体要求
可参考GB/T50502。修复工艺设计及辅助专业设计按照HJ2050及有关标准执行。
6.2.2工程设计前,应现场踏勘地块与周边环境现状,识别周边敏感目标,评估地块修复工程施工条
件。重点关注修复工程实施所需能源资源供给条件(如电力、燃气、水等)以及空间需求等,为修复工
程设计提供基础信息。宜根据工艺设计需要设置中试或生产性测试环节,获取关键设计参数取值。
6.2.3按照科学、安全、文明、节约、环保的原则进行总图设计并绘制平面布置总图,合理布置修复
设施、建(构)筑物、材料及主要施工设备放置区、现场施工道路、临时办公与生活设施、临电临水设
施等功能区。
6.2.4修复工艺设计应至少包括修复与二次污染防治设施的关键工艺参数和核心设施装置设计,以及
主要设备材料选型等,并提供相关设计图纸,具体内容可参考附录B。
6.3工程实施计划制定
6.3.1工程实施计划包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148-2004 无公害农产品 粉葛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30-2004 广西春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24-2004 斜纹夜蛾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2004-07-30
- DB45/T 158-2004 无公害农产品 信都红瓜子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6-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果蔗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1-2004 无公害农产品 贺州油茄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42-2004 无公害农产品 上思香糯稻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38-2004 甘蔗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29-2004 广西秋植油葵栽培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46-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