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82-2022 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45/T 2582-2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5/T 2582-2022
标准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8-25
实施日期
2022-09-30
发布单位/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起草人:
康德贤、甘桂云、蒋雅琴、李韦柳、黄福忠、王益奎、李文嘉、吴永官、黎炎、潘玲华、赵汉卿。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31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582—2022

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ontrolmaindiseaseandpestontomato

2022-08-25发布2022-09-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258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德贤、甘桂云、蒋雅琴、李韦柳、黄福忠、王益奎、李文嘉、吴永官、黎炎、

潘玲华、赵汉卿。

I

DB45/T2582—2022

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番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防治原则、农业与物理防治、主要病害防治、主要虫害防治、

主要螨类防治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番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主要病虫害种类

4.1主要病害

有猝倒病、枯萎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灰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青枯病、溃疡

病、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生部位、症状及传播途径参见附录A中表A.1。

4.2主要虫害

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棉铃虫、蚜虫、白粉虱和烟粉虱,主要发生部位、症状及传播途径参见

附录A中表A.2。

4.3主要螨类

朱砂叶螨、茶黄螨和番茄瘿螨,主要发生部位、症状及传播途径参见附录A中表A.3。

5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1

DB45/T2582—2022

6农业与物理防治

6.1农业防治

6.1.1合理轮作

在早疫病、青枯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土传病害发生的种植地应与非寄主植物轮作3年以上,有

条件的产区试行水旱轮作。

6.1.2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的要求。

6.1.3培育壮苗

用育苗基质和穴盘培育壮苗。壮苗要求:根系发达,植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具3~5片真叶,

叶片厚、绿。

6.1.4采用嫁接苗栽培

对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域采用嫁接苗栽培。

6.1.5种子消毒

播种前将浸种后的种子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或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0min~

20min,取出洗净后再播种。

6.1.6苗土消毒

选取经消毒的育苗基质或播种前对基质用0.5%的福尔马林、50%的多菌灵或65%的代森锌进行消

毒。

6.1.7土壤消毒

定植前20d~25d深翻晒垡,用氰氨化钙或威百亩覆膜消毒土壤15d~20d,定植前5d~7d掀膜。

6.1.8定植苗消毒

定植前3d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施或浇施幼苗。定植后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98%噁霉灵可溶粉剂2000~2800倍液淋定根水。

6.1.9清洁田园

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病瓜、虫瓜和畸形瓜,及时清除田间垃圾并集中处理。

6.2物理防治

6.2.1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6.2.2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斑潜蝇、蚜虫和粉虱等,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等。

6.2.3使用诱虫灯诱杀棉铃虫等的成虫。

2

DB45/T2582—2022

7主要病害防治

7.1猝倒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噁霉灵水剂、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或硫磺·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等药剂交替

淋施或喷施。隔7d~10d淋或喷1次,连续2~3次。

7.2枯萎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哈茨木霉•解

淀粉芽孢杆菌水剂等药剂交替灌根或喷施。隔7d~10d灌或喷1次,连续2~3次。

7.3早疫病

发病初期,交替喷施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啶酰·异菌脲悬浮剂、多抗霉

素可湿性粉剂、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等药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次。

7.4晚疫病

定植后喷施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次。发病初期,交替喷施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唑醚·代森

联水分散粒剂、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或中生·寡糖

素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次。

7.5叶霉病

发病初期,交替喷施啶酰·嘧菌酯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或多抗

霉素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次。

7.6灰霉病

7.6.1苗期交替喷施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异菌脲悬浮剂等药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次。

7.6.2发病初期,交替喷施苦参·蛇床素水剂、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中生·寡糖素可湿性粉剂、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或啶酰·异菌脲悬浮剂等药剂。隔7d~10d喷1

次,连喷2~3次。

7.7灰叶斑病

发病初期,交替喷施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

醚甲环唑悬浮剂、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或克菌丹水分散粒剂等药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

次。

7.8细菌性斑点病

发病初期,交替喷施春雷霉素水剂、春雷·霜霉威水剂或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隔7d~

10d喷1次,连喷2~3次。

7.9青枯病

7.9.1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中生·寡糖素可湿性粉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荧光假单胞杆菌

可湿性粉剂或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灌根。隔7d~10d灌1次,连灌2~3次。

7.9.2拔除中心病株。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穴施生石灰。

3

DB45/T2582—2022

7.10溃疡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喷施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或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隔7d~10d

喷1次,连喷2~4次。

7.11病毒病(黄化曲叶病、烟草花叶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喷施香菇多糖水剂、宁南霉素水剂、氨基寡糖素水剂或几丁聚糖水剂等药

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次。结合防治粉虱和蚜虫进行。

7.12根结线虫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阿维菌素乳油、氟吡菌酰胺悬浮剂或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灌根,用氰氨

化钙颗粒剂或淡紫拟青霉颗粒剂沟施。

8主要虫害防治

8.1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

交替喷施阿维·高氯乳油、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或噻虫嗪悬浮剂等药

剂。隔7d~10d喷1次,连喷2~3次。

8.2棉铃虫

交替喷施阿维·高氯乳油、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虱螨脲乳油、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等药剂。

8.3蚜虫、粉虱(白粉虱、烟粉虱)

交替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高氯·噻嗪酮乳油、螺虫乙酯悬浮剂、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苦参·蛇床素水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或球孢白僵菌ZJU435

可分散油悬浮剂等药剂。

9主要螨类防治(朱砂叶螨、茶黄螨、番茄瘿螨)

交替喷施螺螨酯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虱螨脲乳油、唑螨酯悬浮剂、乙螨唑悬浮剂、甲氰菊酯乳

油或噻螨酮乳油等药剂。

10主要病虫害推荐药剂使用

主要病虫害防治参照GB/T8321(所有部分),推荐药剂参见附录B。

4

DB45/T2582—2022

A

A

附录A

(资料性)

番茄主要病虫害及其传播途径

番茄主要病虫害及其传播途径见表A.1~表A.3。

表A.1番茄主要病害及其传播途径

病害

主要发生部位及表现症状传播途径

名称

主要发生在幼苗时期。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干缩成病原在土壤中越冬、病残组

猝倒病线状,在子叶尚未出现凋萎前溢缩倒伏。低温高湿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织和腐殖质上营腐生活。借雨

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水或灌溉水传播

主要危害茎部维管束,在开花结果期发病,盛果期枯死。从下部叶片开病原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

枯萎病始发黄枯死,发病植株中午呈褐色萎蔫,早晚恢复正常,严重时整株枯死,冬或附着在种子。借水流或灌

但叶片不脱落。剖开茎部见维管束变黄褐,无乳白色粘液流出溉水传播,从幼根或伤口入侵

各生育期各部位均可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呈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圆

病原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

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黄色晕环,造成叶片早枯,潮湿时有黑霉。发

越冬。通过气流、雨水、昆虫

早疫病病茎部于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病斑,有黑霉。发病青果在

和农事操作等传播,从植株气

花萼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

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形成圆形暗褐色凹陷病斑,有同心轮纹和黑霉层

茎、叶、果均可受害,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

病原在越冬茬番茄、茄子上

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水浸状褪绿斑,扩大后换为绿褐色,空气湿度大时,

或在马铃薯茎块中越冬,也可

病斑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白色霉状物。茎和叶柄病斑呈水浸状,

晚疫病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