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37-2020 樟巢螟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DB44/T 2237-2020 DB44/T 2237-2020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haetura melanocorys complex。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T 2237-2020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27
实施日期
2020-08-27
发布单位/组织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6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237—2020

樟巢螟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nthecontrolofOrthagaachatina

2020-05-27发布2020-08-27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T2237—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丹阳、秦长生、单振菊、徐金柱、邱华龙、杨华、田龙艳。

本标准首次发布。

I

DB44/T2237—2020

樟巢螟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樟巢螟监测调查、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

本规标准适用于樟科植物上樟巢螟的监测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林造发﹝2012﹞26号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樟巢螟OrthagaachatinaButler

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巢螟属Orthaga,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江西、

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危害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山苍子Litseacubeba

等樟科植物。1龄~2龄幼虫主要取食叶片,3龄后吐丝结巢,在巢内取食叶片和嫩梢。严重时整株叶片

被取食光,留下枯黄色的鸟巢状虫苞,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正常生长。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状见附录A。

3.2

平均单株虫口密度averagepopulationdensityperplant

单株虫口密度=虫口总数/调查总株数

3.3

虫口减退率ratioofpopulationreduction

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密度-处理虫口密度)/对照虫口密度]×100

3.4

防控control

以确保林产品质量和森林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为目的,协调采取生态控制、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1

DB44/T2237—2020

4监测调查

4.1调查时间和次数

6月~7月每15d调查一次,5月、8月~9月每30d调查一次。

4.2调查方法

4.2.1踏查

在樟巢螟发生期,选择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等有代表性的林地作为踏查路线,每隔500m选取

有代表性的寄主树种进行观察,树上是否有虫苞。填写附录B的表B.1。

4.2.2危害程度调查

踏查发现有樟巢螟发生时,设置标准地进行危害程度调查,标准地面积设置0.2hm2左右,标准地

内寄主植物至少30株,在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查30株以上,统计每株树上害虫虫苞数。填写

附录B的表B.2。

4.2.3危害程度划分

参照LY/T1681-2006,根据樟巢螟危害程度,将发生等级划分为3级,具体指标见附录B的表B.3。

4.2.4成灾等级划分

参照林造发﹝2012﹞26号,寄主植物失叶率50%以上或林木死亡率10%以上划分为成灾等级。

5防治技术

5.1防治原则

樟巢螟防治应按照“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采取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