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43-2021 薄壳山核桃良种嫁接苗规模化培育技术规程
DB33/T 2343-2021 Scal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high-quality grafted seedlings of hickory nut spec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343—2021
薄壳山核桃良种嫁接苗规模化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large-scalecultivationofgraftedseedlingsof
Caryaillinoinensis
2021-05-12发布2021-06-12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343—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天则山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新昌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新昌永
林山核桃繁育基地、浙江省林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正加、夏国华、黄坚钦、张秋月、沈丽琴、俞伟刚、徐翠霞、梁永林。
I
DB33/T2343—2021
薄壳山核桃良种嫁接苗规模化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薄壳山核桃良种嫁接苗规模化培育的砧木苗培育、嫁接苗培育、嫁接苗出圃和档案管
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薄壳山核桃嫁接苗设施培育和露地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薄壳山核桃
拉丁名为Carya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胡桃科山核桃属,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
桃、碧根果。
4砧木苗培育
4.1容器苗培育
4.1.1大棚
应设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捷、电力设施配套的地方。采用单栋或联体钢架拱
圆形大棚,脊高2.5米~3.0米,单栋跨度6米~8米,长度不超过30米。
4.1.2棚内布置
棚内育苗床宽1.2米~1.8米,苗床间设置步道,步道宽30厘米~40厘米。
4.1.3容器规格
容器宜采用无纺布或聚乙烯材料容器,容器高22厘米~24厘米,上口直径14厘米~16厘米。
1
DB33/T2343—2021
4.1.4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体积比为:壤土5份、泥炭土3份、珍珠岩或稻壳1份、腐熟农家肥1份,另加缓释肥2千克
/立方米~3千克/立方米。
4.1.5营养土消毒
消毒应在营养土配置过程中进行,一般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80%代森锌粉剂以1:1比例混合配
制成营养土,按60克/立方米~100克/立方米均匀拌入营养土中,进行消毒处理。
4.1.6装袋与摆放
营养土装袋距袋上口1厘米,按苗床整齐摆放。
4.2露地苗培育
4.2.1圃地选择
苗圃应设在交通便利,水电源具备的地方。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厚度≥1米、地
下水位≤1.5米、土壤疏松透气、pH6~7的壤土、沙壤土或轻壤土为宜。
4.2.2整地
育苗前应细致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宜在秋末至冬初深翻,深度25厘米以上;翌年早春
浅耕细耙,深度20厘米以上。
4.2.3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结合整地进行,使用50%辛硫磷粉剂按2克/平方米和95%敌克松粉剂350克兑水50千克进
行土壤杀虫杀菌处理。
4.2.4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千克/亩(667平方米)~1500千克/亩(667平方米),
偏酸的土壤增施钙镁磷肥30千克/亩(667平方米)~50千克/亩(667平方米),均匀施入土中。
4.2.5作床
苗床宽100厘米~120厘米,步道宽30厘米,长度随地形而定,一般不超过30米,床面高出步道15
厘米~25厘米,床的两侧应拍实。
4.2.6轮作
圃地应进行轮作,不宜重茬。
4.3播种
4.3.1种子采集
9月~11月份采集充分成熟、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无破损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种子大小以160粒
/千克为宜。
4.3.2种子处理
2
DB33/T2343—2021
采集的种子在阴凉处摊放2天~3天,并每12小时翻动一次,沙藏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1天~2天。
4.3.3沙藏
采用室内分层湿沙贮藏,底层沙厚度10厘米~15厘米,两层种子之间沙层厚度5厘米~6厘米,顶
层沙厚度为15厘米。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4.3.4播种时间
播种分为秋冬播和春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秋冬播种应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春播应在3月
上旬至中旬进行,不宜迟于3月下旬。
4.3.5播种方法
4.3.5.1点播
适用于秋季采后直播,种子无需储藏。点播时种子平放。播种深度为1厘米~2厘米,覆土后浇水,
及时用塑料小拱棚、地膜或稻草覆盖。
4.3.5.2催芽播种
播种前20天,在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的地面上设置沙床,苗床高0.2米、宽1米。在沙床内垫上15
厘米的清洁湿河沙,把经沙藏的种子均匀撒在沙子上面,以不重叠为度,再盖上5厘米厚的清洁河沙,
浇透水,地膜覆盖或盖上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当种子胚根破壳露白时,取出将其点播到育苗地或育苗
容器中,胚根长度小于2厘米的种子,可以采取切除根尖的方法;对于胚根长度2厘米~4厘米的种子,
无需进行断胚根的处理;对于胚根长度大于4厘米的种子,可以采取断1/2胚根,播种时胚根朝下,播
种深度1厘米~2厘米,然后浇透水。
4.3.5.3播种密度
露地培育按行距30厘米~40厘米,株距15厘米~20厘米,容器苗培育按每容器播种1粒种子。
4.4苗期管理
4.4.1水分管理
育苗地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容器育苗的,营养土含水量应在60%~70%,棚内湿度保持在70%~
80%;露地育苗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
4.4.2温度控制
播种至出苗初期,容器育苗的,应在大棚内增设塑料小拱棚增温,出苗后控制温度20℃~25℃为宜,
棚内温度超过30℃时,应采取搭遮荫网或揭膜等降温措施;露地育苗的,搭盖塑料小拱棚增温,温度上
升到25℃以上时,要揭除塑料拱棚。
4.4.3追肥管理
幼苗出土展叶后,适时追施。容器育苗,5月中旬至7月下旬分三次追施复合肥,每个营养钵3次
施肥量分别为10克、12克、15克,9月上旬每隔15天喷施一次0.2%~0.5%的磷酸二氢钾;露地育苗,
5月中旬追施尿素一次,用量5千克/亩(667平方米)~10千克/亩(667平方米);6月中旬追施复合
肥(N:P2O5:K2O=20:16:14)一次,用量50千克/亩(667平方米)~80千克/亩(667平方米)。
3
DB33/T2343—2021
4.4.4中耕除草
幼苗初期,中耕深度3厘米~5厘米,后期可逐步加深。中耕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进行2次~4次。
中耕除草可与施肥结合进行。
4.4.5病虫害防治
根据GB/T8321(所有部分),苗期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5嫁接苗培育
5.1砧木选择
选择1年~2年生长健壮的实生苗,枝接地径0.8厘米以上,芽接地径0.6厘米以上。
5.2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级、省级审(认)定的适宜我省推广的良种。良种名称参见附录B。
5.3穗条采集与处理
5.3.1穗条采集时间
枝接用穗条于落叶后到萌芽前(整个休眠期)采集,选择生长健壮,粗度0.8厘米~1.5厘米,髓心
小,无病虫害的生长枝;芽接用穗条应采集当年发育生长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枝条。
5.3.2穗条处理与保存
枝接用穗条采集后,用石蜡:蜂蜡(体积比8:2)混合液封剪口,然后将穗条按长短和粗细分级,
每30枝~50枝一捆,用标签标明品种,并用塑料薄膜包裹捆扎,在4℃条件下冷藏备用。芽接用穗条剪
下后立即去掉复叶,留长1厘米的叶柄,每20枝~30枝一捆,标明品种,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湿,随
采随接。
5.4嫁接
5.4.1枝接
枝接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砧木树液流动至开始展叶期进行。枝接采用切接法,先将砧木离地面
10厘米处剪断,剪口平齐,沿砧木东南方向一侧1/3~1/4处竖切一刀,切口长3厘米~4厘米,略带木
质部,将穗条下部两侧各削一长削面和一短削面使成楔形,长削面略长于砧木切口,随即将穗条插入砧
木切口中,使穗条长削面露出少许(露白),并使两者形成层紧密接合(如穗条较小,应与砧木的一侧
形成层对准),用塑料薄膜带绑紧,仅露出接穗主芽。
5.4.2芽接
芽接应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进行。芽接采用方块芽接,先用双刃刀在穗条上取长3厘米~4厘
米、宽0.8厘米~1.2厘米的芽片,芽要位于芽片的正中间。用双刃刀在砧木光滑处切除同芽片大小长度
相同砧木皮,同时在切口下方一侧撕下1毫米~2毫米宽,长2厘米的树皮作伤流口。把芽片贴在砧木
去皮口上,用薄塑料膜包扎密封,仅露出芽。
5.5嫁接苗管理
4
DB33/T2343—2021
5.5.1松土除草
前期10天~15天松土除草一次,以后间隔期酌情延长。除草时避免碰伤新梢,不应使用除草剂。
5.5.2除萌
嫁接后2个月内,砧木易萌蘖,应及时除萌。
5.5.3剪砧
芽接后10天,剪除接口以上砧木,接口以上保留2枚~3枚复叶。翌年嫁接苗新梢20厘米以上时,
从接芽以上2厘米处剪砧。
5.5.4肥水管理
嫁接后的2周内,禁止灌水施肥,新梢长至10厘米以上时,追施尿素5千克/亩(667平方米)~10
千克/亩(667平方米),6月中旬追施复合肥50千克/亩(667平方米)~80千克/亩(667平方米),
7月~8月追施复合肥50千克/亩(667平方米)~80千克/亩(667平方米)。可将松土除草与追肥结
合起来进行。
5.5.5病虫害防治
同本标准4.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SHJX 074-2024 公交客车客流 OD 采集技术及应用规范 2024-11-04
- T/ZCX 002.6-2021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第6部分:人才培养 2021-09-27
- T/HEC 007-2023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4部分:高级人才回访 2023-11-28
- T/XCFW TG01-009.3-2023 雪场餐饮 第3部分:自助餐服务规范 2023-09-25
- T/HZHRSPA 001-2014 杭州市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规范 2024-01-29
- T/PDZL 007-2024 供餐企业食品安全和营养管理规范 2024-06-28
- T/HEC 004-2023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通则 2023-11-28
- T/CWEMS 023-2022 美容保健服务规范 2022-04-29
- T/ZCH 058-2024 “双暖”数字居家养老助急服务实施指引 2024-12-23
- T/JSAS 050-2023 劳务派遣服务规范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