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1/T 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5301/T 37-2019 "Regulation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ve Mining Zones of Dianchi Basin"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1/T 37-2019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01
实施日期
2020-02-01
发布单位/组织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

Z06

DB5301

昆明市地方标准

DB5301/T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2019-12-01发布2020-02-01实施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1/T3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总站、昆明市区林业和草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骏、邵抚民、宋升治、罗珺、杨志勇、阚丹妤、沙敏、罗薇羽、王飞、马玉

梅、毕文霞。

I

DB5301/T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设计,植被恢复措施,环保措施,评

价指标与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滇池流域范围内的“五采区”植被恢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仅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141-2008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2008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LY/T2356-2014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53/062-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DB53/T458-2013绿化苗木质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滇池流域

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区域及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盘龙区、呈贡区和晋宁区六区城镇饮用水源

保护区,面积2920km2。

3.2

五采区

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等形成的采区。

3.3

削坡

对土质斜坡、岩质斜坡降低坡度。

3.4

边坡

岩体、土体在自然重力或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

3.5

土地整理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

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

1

DB5301/T37—2019

3.6

植被恢复

将受损的森林植被进行全面恢复与重建的过程。

3.7

自然恢复

通过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利用采区现存植物种质资源,使其自然生长、天然更新的过程。

3.8

人工恢复

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措施,恢复重建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

4修复目标

4.1安全目标

安全稳定,对人类和动植物不造成威胁。

4.2生态目标

生态目标如下:

a)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

b)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c)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d)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

5作业设计

5.1设计原则

“五采区”植被恢复应遵循以下原则:

a)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b)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

c)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

d)乡土树种(草)为主,外来树种(草)为辅;

e)多树种混交,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立体种植。

5.2设计内容

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应包括:基本情况、设计依据和原则、建设规模和布局、工程措施、植被恢复技

术、施工组织及进度、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项目区位置图、作业设计图(含小班注记表)、

小班因子一揽表及相关图表、附件等。

6植被恢复措施

6.1自然恢复措施

2

DB5301/T37—2019

对人工植被恢复困难,且保存分布有乔木、灌木、草本种质资源,具备天然更新能力和条件的区域,

可通过封山育林措施,使植被自然恢复。

6.2人工恢复措施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