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99-2021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DB5101/T 99-2021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work service standard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1/T 99-2021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1-29
实施日期
2021-01-29
发布单位/组织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成都市民政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99

CCSA16

DB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99—2021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2021-01-29发布2021-01-29实施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1/T99—202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服务原则.............................................................................................................................................................1

5服务提供.............................................................................................................................................................2

6服务对象与内容.................................................................................................................................................2

7服务方法.............................................................................................................................................................4

8服务流程与要求.................................................................................................................................................4

9服务管理.............................................................................................................................................................8

附录A(资料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记录样表......................................................................................10

I

DB5101/T9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成都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人才服务中心、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

务中心、西南石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鲁航、张蕾、冯华、卓娅、李子姝、李小雨、王思、姚莉莉。

III

DB5101/T99—2021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原则、服务提供、服务对象与内容、服务

方法、服务流程与要求、服务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件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MZ/T059—2014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根据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基础,

采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为需要获得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及相关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3.2

救助社工

从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且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4服务原则

4.1保密原则

应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不向他人透露从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

4.2非评判原则

应保持价值中立,不评判服务对象。

4.3自决原则

应相信服务对象有成长和改变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服务对象在具备自决条件并充分知情的情况下

作出选择和决定。

4.4个别化原则

1

DB5101/T99—2021

应将服务对象视为独特的个体,相信其有独特的尊严和价值,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5真诚与接纳原则

应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服务对象,并保持真诚和宽容的态度。

4.6平等沟通原则

应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尊重、关爱、理解的专业关系。

4.7文化敏感原则

应对服务对象保持文化敏感性,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价值偏好和社会心理特征。

5服务提供

5.1服务人员要求

5.1.1救助社工应具备下列资质条件之一:

a)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b)取得市级及以上民政部门认可的社会工作员证书;

c)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5.1.2救助社工应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a)掌握国家及地方与社会救助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b)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与技术;

c)认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5.2服务机构要求

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的服务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取得开展服务的合法证照;

b)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c)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6服务对象与内容

6.1服务对象

6.1.1无收入群体

主要为特困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

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6.1.2低收入群体

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城乡低收入家庭:

a)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即: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

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

b)城乡低收入家庭,即: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

财产状况符合低收入规定标准的家庭。

2

DB5101/T99—2021

6.1.3临时救助对象

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

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

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

6.1.4特殊群体

主要包括受灾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两类需要阶段性救助的群体:

a)受灾人员,即: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

b)流浪乞讨人员,即: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

6.1.5其他对象

其他符合国家和地方救助政策的对象。

6.2服务内容

6.2.1发现服务对象

通过服务对象主动求助、转介、外展服务等方式发现服务对象。

6.2.2识别服务对象

依据国家和地方救助政策,通过面谈、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形式对服务对象的社会、经济、生理、

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救助类型做出判断。

6.2.3协助申请救助

针对服务对象开展救助政策宣讲和解读,协助符合相关救助标准的服务对象申请救助,包括最低生

活保障救助、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心理

援助等不同的救助形式。

6.2.4实施危机干预

针对处于危机状态中的服务对象,调动其内外优势资源,激发服务对象内部应对机制,使其重返平

衡稳定状态。

6.2.5临时生活安置

针对受灾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等需要阶段性救助的群体,协助提供吃、穿、住、医、行等生活服务。

6.2.6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服务对象抚慰消极和敌视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矫正不良行为、改变负面看法,建立积极乐观

上进的心态。

6.2.7开展能力建设

帮助救助对象及其家庭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发展生计项目,消除救助依

赖。

6.2.8促进社会融入

3

DB5101/T99—2021

帮助服务对象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消除社会歧视,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地适应社区和社会环

境。

6.2.9开展资源链接

帮助服务对象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

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6.2.10开展研究倡导

对服务实践进行研究,总结提炼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经验模式,研究解决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发展中

的困难问题,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发现服务对象间相关问题的

普遍性,推动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6.2.11进行社会宣传

依托各类新闻媒体等社会救助宣传载体,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领域的政策制度、经验做法、优秀事

迹开展持续深入的宣传,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与方法的宣传普及,积极营造关心、理解、支持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

7服务方法

7.1个案工作

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

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主要适用于服务对象受单一问题困扰的情况。

7.2个案管理

通过协调、链接及整合资源的方法,为具有多重困境与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服

务对象摆脱困境、强化资源网络及增进使用资源的能力。主要适用于服务对象受多重问题困扰的情况。

7.3小组工作

通过针对服务对象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其改善社会功能,促进转变和成长,以达到持续改善生

活状况的目标。主要适用于一组具有同质性问题的服务对象。

7.4社区工作

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相关问题,建立服务对象的社区归属感,培养

其自助、互助精神,增强其社区参与的能力和意识。

8服务流程与要求

救助社工可以按照识别——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与跟进7个步骤开

展服务,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任务和过程。具体服务流程见图1:

4

DB5101/T99—2021

图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流程图

5

DB5101/T99—2021

8.1识别

8.1.1识别的任务

8.1.1.1发现服务对象。

8.1.1.2界定服务对象。

8.1.2识别的过程

8.1.2.1通过服务对象主动求助、相关机构转介、救助社工外展服务发现服务对象。

8.1.2.2判断其社会、经济、生理、心理状况,评价是否符合相关救助标准。

8.2接案

8.2.1接案的任务

8.2.1.1确定服务对象的来源及类型。

8.2.1.2初步澄清服务对象的期望。

8.2.1.3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需求与服务提供方能力的匹配程度。

8.2.1.4达成服务初步协议。

8.2.2接案的过程

8.2.2.1与服务对象面谈,澄清双方的角色期望与责任,鼓励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8.2.2.2多渠道收集服务对象个人资料及环境资料。

8.2.2.3初步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分析判断服务提供方是否具备处理能力,并填写接案记录表

(见附录A.1)。

8.2.2.4签订协议,建立专业关系,并填写接案协议书(见附录A.2)。

8.3预估

8.3.1预估的任务

8.3.1.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客观因素。

8.3.1.2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8.3.2预估的过程

8.3.2.1深入分析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和环境资料。

8.3.2.2明确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要,填写需求评估调查表(见附录A.3)。

8.3.2.3对需要专业服务而服务提供方无法匹配的服务对象进行转介。转介需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并填

写服务对象转介表(见附录A.4)。

8.4计划

8.4.1计划的任务

8.4.1.1明确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8.4.1.2澄清计划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8.4.1.3确定介入的方法和行动。

8.4.2计划的过程

6

DB5101/T99—2021

8.4.2.1整理服务资源。

8.4.2.2按照服务计划书的框架完成服务计划的撰写(见附录A.5)。

8.5介入

8.5.1介入的任务

8.5.1.1根据计划书实施介入,促进服务对象问题解决和需求满足。

8.5.1.2根据介入后的现实情况调整修改介入计划,保证服务的顺利进行。

8.5.2介入的过程

8.5.2.1通过情绪安抚与疏导、提供必需资源,直接改善服务对象的状况。

8.5.2.2通过改善认知与行为,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

8.5.2.3通过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整合和拓展服务对象的社会资源。

8.5.2.4开展社会倡导和社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