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833-2018 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编制通则
DB12/T 833-2018 Report Preparation Guidelines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iques for the Planning and Laying Ou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ilding Compon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天津市勘察院、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黄恩兴、滕人瑶、王珍、程良勇、炉利英、阮胜权、王海、徐海峰、王俊峰。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10.01
P11
DB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833—2018
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
告编制通则
Generalrulesforplanningpositionsettingsurveytechniquereportofconstruction
project(buildingpart)
2018-11-07发布2018-12-01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DB12/T833—2018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坐标和时间系统................................................................2
4.2单位和精度....................................................................2
4.3成果及组织....................................................................2
5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封面及会签....................................................4
5.1封面及会签内容................................................................4
5.2封面及会签要求................................................................4
6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文本..........................................................4
6.1技术报告文本内容..............................................................4
6.2技术报告文本要求..............................................................5
7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成果表........................................................5
7.1用地界址点坐标表内容及要求....................................................5
7.2放线点坐标成果表内容及要求....................................................5
7.3放线成果主要数值对比表内容及要求..............................................5
7.4放线成果主要相关间距对比表内容及要求..........................................6
7.5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内容及要求..................................................6
7.6配套公建指标对比一览表内容及要求..............................................6
8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成果图........................................................7
8.1规划放线总平面图内容及要求....................................................7
8.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效果图与规划实施效果图对比的内容及要求........................8
8.3建筑间距空间分析图内容及要求..................................................9
8.4建筑空间定位分析图内容及要求..................................................9
8.5建筑层高推算分析图内容及要求.................................................10
8.6空间形态分析图内容及要求.....................................................11
8.7日照分析图内容及要求.........................................................12
9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附录.........................................................12
9.1设计施工总平面图.............................................................12
9.2水准点之记...................................................................12
9.3建筑工程规划放线确认记录表...................................................12
I
DB12/T833—2018
10元数据..........................................................................12
11规划放线SHP数据................................................................12
12空间分析模型数据................................................................12
12.1一般规定....................................................................12
12.2空间分析模型精度要求........................................................12
12.3空间分析模型制作要求........................................................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划放线主要要素绘制规格定义表.................................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规划放线控制线要素规格定义表...................................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规划放线图廓要素规格定义表.....................................17
附录D(规范性附录)块符号样式定义表...............................................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图案填充样式定义表.............................................20
附录F(规范性附录)色号定义表.....................................................21
附录G(规范性附录)字体样式定义表.................................................22
附录H(规范性附录)引线样式定义表.................................................23
附录I(规范性附录)规划放线SHP数据结构定义表.....................................24
II
DB12/T833—2018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勘察院、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通则主要起草人:黄恩兴、滕人瑶、王珍、程良勇、炉利英、阮胜权、王海、徐海峰、王俊峰。
III
DB12/T833—2018
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编制通则
1范围
本通则规定了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的内容、规格、质量及其他技术要求。
本通则适用于天津市行政辖区内城乡规划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的编制及成
果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CH/T1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DB/12T831建设项目核定用地技术规程
DB/12T832-2018建设项目空间分析模型绘制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筑模型buildingmodel
依据建(构)筑物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按实际尺寸制作的三维模型。
3.2
场地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square
除建(构)筑物以外的交通、水系、植被、场地的三维模型。
3.3
规划实施效果图modeldiagramofconstructiondesign
依据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建立空间分析模型,经渲染后生成的效果图。
3.4
建筑空间形态buildingspaceform
建设工程中各建(构)筑物的风格、样式、布局、体量、色彩和空间关系。
3.5
空间分析spatialanalysis
依据相关技术规定对城市建(构)筑物的位置、形态、分布及空间关系等进行描述、分析。
3.6
空间分析模型spatialanalysismodel
满足空间分析的三维模型,主要包括空间分析所需的建(构)筑物及场地模型。
1
DB12/T833—2018
3.7
规划放线测量planningpositionsettingsurvey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及周边现状建(构)筑物,对拟建建(构)筑物进行空间分
析和日照分析、平面位置实地测设,进行建设项目规划指标核算,地形图测绘,技术报告编制等工作。
3.8
规划可用地范围landscopeofplanning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闭合线。
3.9
建筑间距buildinginterval
两栋拟建建(构)筑物、拟建建(构)筑物与原有建(构)筑物勒脚以上外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外墙面包括保温层和外装饰层。
3.10
图界mapambit
空间分析模型图幅面内应涵盖的范围。
4基本要求
4.1坐标和时间系统
4.1.1平面坐标系统
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本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实施的天津市地方坐标系。
4.1.2高程系统
规划放线测量成果高程系统应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高程成果采用本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公布启用的高程年代成果。
4.1.3时间系统
规划放线测量成果时间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4.2单位和精度
4.2.1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坐标单位采用米(m),保留3位小数;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2位小
数。
4.2.2规划放线测量成果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保留1位小数。设计成果另有规定的,与设计
成果保持一致。
4.3成果及组织
4.3.1内容与规格
4.3.1.1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包括纸质成果和电子成果。
4.3.1.2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纸质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a)封面及扉页;
b)报告文本;
c)成果表;
2
DB12/T833—2018
d)成果图;
e)报告附录。
4.3.1.3规划放线测量电子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通则4.3.1.2中a)~d)规定的所有成果;
b)元数据、规划放线SHP数据、空间分析模型数据。
4.3.1.4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封面及扉页、文本,应采用DOC格式,并以A4幅面输出。
4.3.1.5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成果表应包括用地界址点坐标表、放线点坐标成果表、放线成果主要
数值对比表、放线成果主要相关间距对比表、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配套公建指标对比一览表,以A4
幅面输出。
4.3.1.6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成果图应包括规划放线总平面图、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效果图与规划实
施效果图对比、建筑间距空间分析图、建筑空间定位分析图、建筑层高推算分析图、空间形态分析图、
日照分析。成果图宜采用A3幅面输出,根据图形大小也可采用A0、A1、A2、A4等标准幅面输出。
4.3.1.7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附录应包括设计施工总平面图、水准点之记、建筑工程规划放线确认
记录表、日照分析报告。
4.3.1.8空间分析模型数据内容应包括模型数据及纹理数据。
4.3.2命名与组织
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宜采用文件夹结构进行组织管理。文件组织及命名方式见表1。
表1文件组织及命名方式表
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四级目录
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
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doc
(三级文件夹)
规划放线总平面图.dwg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效果图与规划实施效果图
对比.jpg
成果图
建筑间距空间分析图.jpg
(三级文件夹)
放线报告建筑空间定位分析图.jpg
(二级文件夹)建筑层高推算分析图.jpg
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名称
空间形态分析图.jpg
(一级文件夹)
规划放线SHP规划放线.dbf
(三级文件夹)规划放线.shp
规划放线.shx
空间分析模型模型数据.max
(三级文件夹)纹理数据.jpg、.png、.tga
日照分析报告书
日照分析日照分析报告书.pdf
(三级文件夹)
(二级文件夹)
日照分析图新建高层建筑的客体范围图.pdf
3
DB12/T833—2018
(三级文件夹)
客体建筑确定的主体范围图.pdf
规划建筑总平面图.dwg
周边地形图.pdf
西南、东南轴测图.pdf
场地平面等时线分析图.pdf(客体范围内含日
照需求的场地须进行分析,无则不分析)
客体建筑分户图.pdf
5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封面及会签
5.1封面及会签内容
封面及会签应包含以下内容:
a)项目名称;
b)建设单位名称;
c)设计单位名称;
d)测绘单位名称;
e)测绘资质;
f)时间信息;
g)会签信息。
5.2封面及会签要求
封面及会签应符合以下要求:
a)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由建设单位提供;
b)设计单位名称应与报告中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上出图章一致;
c)测绘单位应加盖测绘单位技术成果专用章;
d)时间信息应填写测绘成果完成时间;
e)会签表应分别填写放线测量、空间分析、日照分析的作业人、审核人、审定人等信息。
6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文本
6.1技术报告文本内容
技术报告文本应包含以下内容:
a)项目名称;
b)坐落地点;
c)作业依据;
d)平面控制;
e)高程控制;
f)成图方法;
g)放桩方法;
h)建筑间距分析方法;
4
DB12/T833—2018
i)日照分析方法;
j)成果说明。
6.2技术报告文本要求
技术报告文本应符合以下要求:
a)项目名称、坐落地点由建设单位提供;
b)作业依据应列出本项目作业所涉及的规范、规定等;
c)平面控制应列出本次规划放线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所用仪器、布设方法、等级及精度指标;
d)高程控制应列出本次规划放线测量的高程系统、所用仪器、布设方法、等级及精度指标;
e)成图方法应描述本测量成果中各图所使用的编制软件、成图比例尺及文件类型;
f)放桩方法应描述本测量成果现场放桩利用的仪器及方法;
g)建筑间距分析方法应描述建筑间距的计算方法;
h)日照分析方法应描述日照分析的方法及原则。
7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成果表
7.1用地界址点坐标表内容及要求
7.1.1用地界址点坐标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点号;
b)纵坐标;
c)横坐标;
d)用地面积。
7.1.2用地界址点坐标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反映本项目的规划可用地范围的坐标及用地面积信息;
b)用地界址点坐标值及面积信息应依据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图(建设项目核定用地图)
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土地证资料填写;
c)若有分期建设的情况,在不超过本地块总建设用地许可证范围的前提下,分期界线用地界址点
坐标值应以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的分期范围界址坐标为准,其余坐标值应依据本项目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证附图(建设项目核定用地图)或建设单位提供的土地证资料填写。
7.2放线点坐标成果表内容及要求
7.2.1放线点坐标成果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坐标信息:纵坐标,横坐标;
b)桩点信息:点号,桩点类型;
c)备注信息。
7.2.2放线点坐标成果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反映本项目拟建建(构)筑物放线点的平面位置信息;
b)放线点的平面坐标值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对应点的坐标值注记一致;
c)桩点类型应为现场实际放线的桩点类型,如“木桩钢钉”、“钢钉”等;
d)备注信息须注明该项目的特殊情况,如“地下室”等。
7.3放线成果主要数值对比表内容及要求
5
DB12/T833—2018
7.3.1放线成果主要数值对比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拟建建(构)筑物名称;
b)设计长宽;
c)实测长宽;
d)差值。
7.3.2放线成果主要数值对比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反映本项目拟建建(构)筑物的实际平面几何尺寸与设计平面几何尺寸的关系;
b)拟建建(构)筑物名称由建设单位提供;
c)设计长宽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对应的长宽注记一致;
d)实测长宽应与实际放线结果一致;
e)差值应为实测长宽减去设计长宽的差。
7.4放线成果主要相关间距对比表内容及要求
7.4.1放线成果主要相关间距对比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名称信息;
b)设计间距;
c)实测间距;
d)差值。
7.4.2放线成果主要相关间距对比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反映本项目拟建建(构)筑物之间与相邻拟建建(构)筑物、原有建(构)筑物、可用地范
围线及控制线等相关要素的实际平面间距与设计平面间距的关系;
b)拟建建(构)筑物名称由建设单位提供;
c)原有建(构)筑物名称应以现势地形名称为准;
d)设计间距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上对应的间距注记一致;
e)实测间距应与实际放线结果一致;
f)差值应为实测间距减去设计间距的差。
7.5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内容及要求
7.5.1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经济技术指标项目;
b)设计数值;
c)复核数值;
d)差值。
7.5.1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内容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经济技术指标表所列内容一致;
b)设计数值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经济技术指标表所列数值一致;
c)复核数值应为对设计图纸依据相关规范进行量算;
d)差值应为复核数值减去设计数值的差;
e)单位及小数保留位数应与设计值保持一致。
7.6配套公建指标对比一览表内容及要求
7.6.1配套公建指标对比一览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a)配套公建项目内容;
6
DB12/T833—2018
b)配套公建位置;
c)设计建筑面积;
d)复核建筑面积;
e)差值。
7.6.2配套公建指标对比一览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配套公建项目内容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配套公建指标表所列内容一致;
b)配套公建位置应为配套公建所在的拟建建(构)筑物名称及层数;
c)设计建筑面积数值应与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中配套公建指标表所列数值一致;
d)复核建筑面积数值应依据设计图纸进行量算,共用墙应算至墙中,自有墙算至墙外皮;
e)差值应为复核建筑面积减去设计建筑面积的差;
f)单位及小数保留位数应与设计值保持一致。
8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成果图
8.1规划放线总平面图内容及要求
8.1.1一般规定
8.1.1.1应全面反映本项目规划可用地范围内拟建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关系。
8.1.1.2宜采用1:500或1:1000比例尺,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1:2000比例尺。
8.1.2内容
8.1.2.1建(构)筑物信息:拟建建(构)筑物的首层轮廓线、可见轮廓线、地下轮廓线、名称及层
数、放线点信息,拟建建(构)筑物的长宽尺寸注记;拟建建(构)筑物至周边拟建建(构)筑物、原
有建(构)筑物、用地范围线以及相关规划控制线的间距,待建建(构)筑物(已审批未施工的建(构)
筑物)。
8.1.2.2规划可用地范围内的其他设计内容信息:道路、绿地、停车位等图载信息。
8.1.2.3规划控制线信息: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道路用地控制线)、绿线(绿化用地控制线)、蓝
线(水源地和水系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控制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2/ 979-2002 绿豆品种白绿6号 2002-12-20
- DB22/ 980-2002 绿豆品种大鹦哥绿935号 2002-12-20
- DB22/ 989-2002 高加索蜜蜂 2002-12-20
- DB22/ 982-2002 水貂(标准貂) 2002-12-20
- DB22/T 987-2002 公路运输动物产品监督检查规程 2002-12-20
- DB22/T 988-2002 公路运输动物及其产品车辆消毒技术规程 2002-12-20
- DB22/T 986-2002 公路运输动物监督检查规程 2002-12-20
- DB22/T 985-2002 铁路运输动物监督检查规程 2002-12-20
- DB22/T 983-2002 铁路运输动物产品监督检查规程 2002-12-20
- DB22/T 981-2002 白城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200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