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165.2-2008 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第2部分:放射性气溶胶(包括超铀气溶胶)监测仪的特殊要求
GB/T 7165.2-2008 Equipment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radioactivity in gaseous effluents—Part 2: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radioactive aerosol monitors including transuranic aerosol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8年04月
-
200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
- 起草人:
- 李名兆、周迎春、卢瑞祥、罗峰、李阳武、邹锋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280
F84
a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165.2--2008/IEC60761-2:2002
7165.61989
代替GB/T7165.2—1988和GB/T
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第2部分:放射性气溶胶(包括超铀
气溶胶)监测仪的特殊要求
forof
continuousineffluents--
Equipmentmonitoringradioactivitygaseous
Partforradioactiveaerosolmonitors
2:Specific
requirementsincluding
transuranicaerosols
(IEC60761-2:2002,IDT)
2009-04-0
2008-06-19发布1实施
宰瞀鳃紫瓣訾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
60761-2:2002
GB/T7165.2--2008/1EC
前言
本部分是GB/T
7165((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标准的第2部分,该标准共包括下
列五个部分:
——GB/T7165.1《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7165.2《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2部分:放射性气溶胶(包括超铀
气溶胶)监测仪的特殊要求》;
——GB/T7165.3《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3部分:放射性惰性气体监测仪的
特殊要求》;
一一GB/T7165.4《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4部分:放射性碘监测仪的特
殊要求》;
——GB/T7165.5《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5部分:氚监测仪的特殊要求》。
60761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2:2002((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2部分:放射性气
溶胶(包括超铀气溶胶)监测仪的特殊要求》(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对IEC60761—2:2002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删除原国际标准的前言;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例如:注的后面加“:”,一些列项说明的后面将“。”
改为“;”);
——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国际标准中的小数点符号“,”;
——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已有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国际标准改为我国的标准(以
7165.1
GB/T2423.5代替IEC60028—2-27:1987,以GB/T2005代替IEC60761—2:2002,以
GB/T17626代替IEC61000,以EJ/T10lo一1996代替IEC61578:1997,以GB9254代替
IEC/CISPR22:1997),删去了在正文中未出现的标准EN481:1993;
——12.5中的不确定度已包括了范围,故将“±lo%”改为“10%”;
——在交流电源的电压和频率中只保留我国现行使用的内容;
——删除参考文献。
本部分代替GB/T7165.2—1988《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二部分:气溶胶排
出流监测仪的特殊要求》和GB/T7165.6—1989《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六部分:
超铀气溶胶排出流监测仪的特殊要求》。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7165.1
本部分应与GB/T2005结合使用。
本部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名兆、周迎春、卢瑞祥、罗峰、李阳武、邹锋。
原标准于1988年4月首次发布。
60761-2:2002
GB/T7165.2--20081IEC
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
第2部分:放射性气溶胶(包括超铀
气溶胶)监测仪的特殊要求
1范围
GB/T7165的本部分适用于同时、延时或顺序测量向环境排放的气溶胶排出流的设备。
这类设备应具有下述功能:
——测量气溶胶排出流的体积活度(Bq/m3)和/或气溶胶总排放活度(Bq);
——当超过预定的体积活度或预定的气溶胶总排放活度时,启动报警信号。
这类设备用于在宽范围内测量活度,包括在很大的天然本底中存在的很小的量。天然本底的气溶
胶中通常存在222Rn和22。Rn的子体。在监测低水平活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鉴别本底活度。为了
提供更多和更准确的信息,可以对取样后的过滤器进行补充或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本部分的目的是规定特殊的标准要求,包括技术特性和一般试验条件,并给出气溶胶排出流监测仪
可行方法的实例。
7165.1
GB/T2005给出了一般要求、技术特性、试验方法、辐射特性、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安全
特性和环境特性。除非另有说明,这些要求均适用于本部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716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2423.52423.5m
GB/T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1995,idtIEC60068-2-27:1987)
60761—
GB/T7165.1—2005气态排出流(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设备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1:2002,IDT)
GB9254--1998,idtIEC/CISPR22: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997)
IEC61000)
GB/T17626(所有部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idt
1010--1996校准与氡子体补偿有效性的检验方法(eqv
EJ/Ta、B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仪
IEC
61578:1997)
3术语和定义
GB/T7165.1—200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气溶胶aersols
固体或液体微粒在空气或其他气体中形成的悬浮物。
3.2
diameter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aerodynamicequivalent
与气溶胶粒子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单位密度球形粒子的直径。
1
GB/T7165.2--2008/IEC60761-2:2002
3.3
mediandiameter(AMAD)
活度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activityaerodynamic
小于(或大于)该直径的粒子,其活度各占50%。
3.4
monitor
气溶胶监测仪aersols
设计用于同时、延时或顺序测量向环境排放的气态排出流中气溶胶活度的设备。
3.5
总等效窗厚度totalwindowthickness
equivalent
从气溶胶收集介质表面发射的粒子到达探测器灵敏体积所须穿过的等效厚度(或密度厚度),通常
以单位面积上的质量(mg/cm2)表示。
注:这个厚度包括粒子穿过空气层的厚度加上探测器窗的厚度以及为防止放射性污染、有害化学物质或水蒸气而
涂覆在探测器上的保护层厚度。
3.6
source
高效源hi曲efficiency
能量大于5kev的粒子、源效率大于0.25(包括反散射粒子的影响)的源(该定义适用于最大能量
大于150keV的口发射体)。
3.7
源效率sourceefficiency
源的表面发射率与单位时间内从放射源或其饱和层厚度内产生或释放的同一类型粒子数的最大
比值。
4气溶胶排出流监测仪的分类
按照测量方法,设备可分为:
——总7气溶胶监测仪;
——总p气溶胶监测仪;
——总a气溶胶监测仪;
——总a和总口气溶胶监测仪;
——a谱监测仪;
——7谱监测仪。
按照工作方式,设备也可分为:
——带固定过滤取样器并同时测量的设备;
——带移动过滤取样器并同时测量的设备;
——带移动过滤取样器并延时测量的设备;
一一带移动过滤取样器并同时和延迟测量的设备;
——带固定过滤取样器并同时测量与带移动过滤取样器并同时和/或延时测量相结合的设备;
——带碰撞器的设备;
——带静电沉积器的设备。
5取样和探测装置
5.1气泵
除了满足GB/T
间、收集介质或备用过滤器、大气含尘量和引起收集介质堵塞的质量厚度等)引起的压力变化,所以在取
样结束时,标称空气流量的减少不应大于10%,或者总的空气取样体积的误差不应大于8%。为了将泵
2
60761-2:2002
GB/T7165.2--2008/IEC
的污染减至最小,应使用备用过滤器。
在所有情况下,为了滞留粒子,仪器应设计成具有防止气流堵塞或收集装置故障的能力。
为了探测收集介质(例如过滤器或碰撞器)的缺失、破裂或堵塞,应配备报警。
注:取样管的效率不总是常量,可能随工作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在安装系统后应验证效率并定期检查,例如每两
年检查一次。
5.2气溶胶收集部件
收集表面可根据装置的工作方式(见第4章)采用不同的几何形状:
——圆形,例如:用于固定过滤装置或盒式系统(过滤纸在探测器或圆形碰撞器下方移动);
——正方形或矩形,例如:用于移动过滤装置或矩形碰撞器设计;
注:对于移动过滤器,正方形或矩形几何形状允许通过计算简化。
——对于测量a辐射的设备,其使用的探测器应尽可能选择对Ct粒子吸收小的收集介质;
——应避免在过滤器上所收集的气溶胶沉积出现明显的不均匀;
——气溶胶滞留部件的设计应将除收集介质以外的表面沉积减至最小;
——过滤器支架的设计特性(尺寸、几何形状、过滤器支撑方式等)应考虑所用过滤器的机械强度和
抽气取样泵的特性;
——对于同时取样和测量的装置,气溶胶体积活度的测量可能受到取样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气体
(例如:“Ar、”Kr、333Xe等)的干扰。通过在过滤器前方和后方靠近探测器的位置安装具有特
殊几何形状的空腔将这种干扰减至最小,并相应减小无用体积;
——设计应将泄漏减至最小,特别注意引起收集介质旁路的内部泄漏;
——应以可快速和容易移动、但对探测装置没有损坏风险和当累积活度处于高水平时对工作人员
危害最小的方式设计收集介质的入口;
——为了改善测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取样之后,设备应能用于介质的补充实验室分析。此外,
收集介质可提供验证仪器测量的方法。另外,在仪器的电子部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介质分析
可用作补充测量。
5.3粒子收集效率
制造厂应说明取样装置的收集效率,取样装置应能收集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范围至少在0.1pm~
10/zm的粒子或由制造厂与用户商定的其他范围的粒子。制造厂应给出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效率值,例
如空气取样流量。
注:具有小于lOpm空气动力学直径的粒子有50%能够穿人肺部区域。
5.4辐射探测器
制造厂应规定探测器的特性,包括探测器尺寸和保护层的传输特性(例如:有效面积、厚度等)。制
造厂还应规定探测效率随粒子能量的变化。
探测器的有效探测表面积应近似等于气溶胶收集表面积:
——对于总活度测量,探测器尺寸可大于收集介质;
——对于a谱测量,两者的尺寸应相近。
应根据探测的辐射类型选择最大的总等效窗厚度(源表面垂直于探测器的有效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303/T 289-2020 北苍术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2020-11-25
- DB1303/T 292-2020 设施桃生产技术规程 2020-11-25
- DB1303/T 071-2020 青龙板栗出口加工技术规程 2020-11-25
- DB32/T 310001-2020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 2020-12-03
- DB1303/T 293-2020 桃园自然生草技术指南 2020-11-25
- DB23/T 2752-2020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环保从业人员职业防护要求 2020-12-16
- DB1303/T 291-2020 北苍术生产技术规程 2020-11-25
- DB23/T 2750-2020 水质 生物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快速测定法 2020-12-16
- DB1303/T 290-2020 北苍术栽植田间管理技术规程 2020-11-25
- DB1303/T 288-2020 绒山羊高效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