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SES 38-2024 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成效评估规范

T/JSSES 38-2024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Mining Area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JSSES 38-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2-08
实施日期
2024-02-18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归口单位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成效评估的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成效评估,矿山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工程的成效评估可以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宝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煤湖北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徐州隆至土地勘测有限公司
起草人:
李海东、吕玉娟、马伟波、王楠、林杰、徐向华、胡国长、张龙江、陈三雄、姜姜、赵立君、姚国慧、赵志强、南楠、张莉、苏敬、刘勇华、刘国强、雷少刚、吴子豪、叶尔纳尔·胡马尔汗、黄赳、朱琳、苏秋克、纪荣婷、苏良湖、燕守广、蔡金傍、刘鑫、刘臣炜、程昊、程建敏、赵艳辉、邵雅梅、陈逸聪、王秋月、杜涵蓓、吴京、芮菡艺、何斐、朱沁园、高媛赟、徐衡、梁彬、李桂娥、王培俊、张金茜、邹凤丽、田佳榕、何跃、孙静怡、孙建飞、杜少娟、黄言秋、马杰、张寅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CCSZ00/09

T/JSSES38—2024

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

成效评估规范

Effectivenessassessmentspecificationforsynergisticgovernance

of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logicaldamageinminearea

2024-02-08发布2024-02-18实施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T/JSSES38—202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评估目的………………2

4.2评估原则………………2

4.3评估周期………………3

5评估流程……………………3

5.1流程图…………………3

5.2数据资料获取…………………………3

5.3评估指标计算…………………………3

5.4评估等级划分…………………………4

6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4

6.1评估内容………………4

6.2评估指标体系…………………………4

7成效评估……………………5

7.1指标赋分………………5

7.2协同治理指数计算……………………7

7.3评估等级………………7

8技术报告……………………7

附录A(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8

附录B(规范性)利益相关方认同度调查问卷设计………12

附录C(资料性)《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成效评估技术报告》编写提纲…14

参考文献………………………15

T/JSSES3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

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仲恺

农业工程学院、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

站、宝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煤湖北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水文

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徐州隆至土地勘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海东、吕玉娟、马伟波、王楠、林杰、徐向华、胡国长、张龙江、陈三雄、姜姜、赵立君、

姚国慧、赵志强、南楠、张莉、苏敬、刘勇华、刘国强、雷少刚、吴子豪、叶尔纳尔·胡马尔汗、黄赳、朱琳、苏秋克、

纪荣婷、苏良湖、燕守广、蔡金傍、刘鑫、刘臣炜、程昊、程建敏、赵艳辉、邵雅梅、陈逸聪、王秋月、杜涵蓓、

吴京、芮菡艺、何斐、朱沁园、高媛赟、徐衡、梁彬、李桂娥、王培俊、张金茜、邹凤丽、田佳榕、何跃、孙静怡、

孙建飞、杜少娟、黄言秋、马杰、张寅。

T/JSSES38—2024

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

成效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成效评估的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成效评估,矿山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或生态环境协

同治理工程的成效评估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D/T1036—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矿山生态修复mineecologicalrestoration

依靠自然力量或通过人工措施干预,对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和植被

破坏等矿山生态问题进行修复,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

复和改善。

[来源:TD/T1070.1—2022,3.1]

3.2

矿区minearea

矿山采选直接形成的生产作业区和生活区,以及因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产生的颗粒物随风力吹扬、

流水运移等而形成的超过标准值的影响区域。

注:矿区包括矿界范围(指采矿许可证登记划定的范围)、生态破坏区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区。

3.3

矿区综合体mineareacomplex

矿区范围内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多维组合体。

注:矿区综合体包括自然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

3.4

生态破坏ecologicaldamage

在矿产资源勘探和采选过程中造成矿区范围内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

失、水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呈现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

趋势。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