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774-2023 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DB45/T 2774-2023 Ocean Ranch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Code of Practi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地质调查院、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
- 起草人:
- 杨敏、欧业成、李焰、曾华、覃旭健、朝鲁、黄川、吴尔江、农明智、高龙、周哲、刘雪秋、花育辉、魏天宇、李贵斌、杨成、韦绍鹏、陈志泉、戴璐、程海燕、陈鑫婵、黄丰慧、杨爱萍、刘枝刚、陈恩萍、王天济、曾思华。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10
CCSP13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774—2023
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Codeofpracticeformarineranchinggeotechnical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2023-12-12发布2024-02-0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2774—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勘察原则和总体要求.................................................................2
4.1总则...........................................................................2
4.2基本原则.......................................................................2
4.3总体要求.......................................................................2
5勘察内容...........................................................................3
6勘察方法...........................................................................3
7资料收集...........................................................................3
8海洋牧场勘察.......................................................................3
8.1导航定位.......................................................................3
8.2调查...........................................................................4
8.3地球物理勘察...................................................................6
8.4初步勘察海洋牧场岩土钻探......................................................16
8.5详细勘察人工鱼礁场址岩土钻探..................................................16
8.6详细勘察海上固定式平台场址岩土钻探............................................18
8.7其它设施单元勘察规定..........................................................18
9原位试验..........................................................................18
9.1一般规定......................................................................18
9.2标准贯入试验..................................................................18
9.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9
9.4微型十字板剪切试验............................................................19
10土工试验.........................................................................19
10.1土工室内试验内容.............................................................19
10.2试验室土工试验方法...........................................................19
11水质分析评价.....................................................................19
1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20
12.1场地流场分析.................................................................20
12.2场地冲淤稳定性分析...........................................................20
12.3场地环境影响分析.............................................................20
12.4场地地震效应分析.............................................................20
13成果报告.........................................................................21
13.1成果报告编写.................................................................21
I
DB45/T2774—2023
13.2详细勘察成果报告..............................................................21
13.3详细勘察成果报告图件..........................................................21
附录A(资料性)水样取样现场记录表...................................................23
附录B(资料性)抓斗取样现场记录表...................................................24
附录C(资料性)柱状取样现场记录表...................................................25
附录D(资料性)等比制(φ值标准)粒级分类表.........................................26
附录E(资料性)沉积物粒度三角分类图.................................................27
附录F(资料性)土的统一分类与定名...................................................28
F.1一般规定.......................................................................28
F.2土的分类和定名.................................................................28
参考文献..............................................................................30
II
DB45/T277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地质调查院、广西北海地质工
程勘察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敏、欧业成、李焰、曾华、覃旭健、朝鲁、黄川、吴尔江、农明智、高龙、
周哲、刘雪秋、花育辉、魏天宇、李贵斌、杨成、韦绍鹏、陈志泉、戴璐、程海燕、陈鑫婵、黄丰慧、
杨爱萍、刘枝刚、陈恩萍、王天济、曾思华。
III
DB45/T2774—2023
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的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勘察原则、总体要求、勘察内容、
勘察方法、资料收集、海洋牧场勘察、原位试验、土工试验、水质分析评价、场地岩土工程分析、成果
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海洋牧场岩土工程的勘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2327—2022海道测量规范
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17503—2009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T18190—2017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
GB/T40946—2021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DZ/T0327海洋地质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SC/T9111—2017海洋牧场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牧场marineranching
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
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渔业模式。
[来源:SC/T9111—2017,3.1]
1
DB45/T2774—2023
3.2
底质bottommaterial
组成海底表面的物质。
注:底质可分为松散沉积物和岩石两种类型。
[来源:GB/T18190-2017,3.1.1]
3.3
浅地层shallowstrata
海底以下30m内的地层。
3.4
人工鱼礁artificialreef
用于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生物生息场的人工设施。
[来源:GB/T40946—2021,3.3]
3.5
海上固定式平台fixedoffshoreplatform
用桩将结构固定于海底或依靠自身的重量坐落于海底的平台。
3.6
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
件的活动。
[来源:GB50021—2001,2.1.1]
4勘察原则和总体要求
4.1总则
4.1.1勘察阶段宜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初步勘察对应于选址阶段,详细勘察对应于建设阶段。
勘察宜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海洋牧场设施单元,采用对应的勘察方法。
4.1.2在本文件规定外的其他设施单元,按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范进行勘察。
4.1.3勘察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2基本原则
4.2.1因地制宜,节约成本,并在勘察工作全过程坚持绿色勘察的原则。
4.2.2勘察方法以海洋地球物理勘察与海域钻探相结合为主,底质及海水、岩土取样为辅的原则。
4.2.3工作顺序先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后岩土钻探的原则。
4.2.4成果报告遵循易用性原则。
4.3总体要求
4.3.1初步勘察阶段工作方法,以资料收集、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地球物理勘察和少量的岩土钻探。
初步评价区域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海洋水文条件。
4.3.2详细勘察阶段工作方法,要求根据海洋牧场设施单元,选择对应的勘察方法及手段(见表1)。
查明场址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海洋水文条件,编写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2
DB45/T2774—2023
表1勘察主要工作方法及手段
设施单元勘察方法及手段
人工鱼礁场址调查及地球物理勘察,人工鱼礁岩土钻探
海上固定式平台场址调查及地球物理勘察,海上固定式平台岩土钻探
本文件规定外的其它设施单元可针对性地增加相应勘察工作
5勘察内容
勘察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海底地形测量;海洋水文调查;底质调查;浅地层结构、空间延展及其
物理力学性质;海洋自然灾害。
6勘察方法
勘察方法包括:单波速、多波速水深测量;侧扫声纳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海流测量;底质取样;
海水取样;岩土钻探;土层原位测试及取土样;土工试验分析。
7资料收集
宜包括下列内容:
——区域和建设场地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
质、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评价等;
——地形、水深、航道和岸线变迁等图件与说明,平面、高程控制和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等资料;
——有关的海洋气象、海洋水文资料;
——地震及震害情况;
——水下和地下文物、建筑物、抛石、沉船、管道、电缆及其他异物分布情况;
——勘察区范围、邻区的海洋开发利用情况。
8海洋牧场勘察
8.1导航定位
8.1.1定位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测图比例尺>1:5000时,海上定位平面位置极限误差不应大于图上1.5mm;
——当测图比例尺≤1:5000时,海上定位平面位置极限误差不应大于图上1.0mm。
8.1.2坐标系和投影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平面坐标系统宜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
——宜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8.1.3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按照GB12327—2022中6、7的有关规定执行。
8.1.4导航定位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满足导航定位作业的误差要求;
——定位作用距离覆盖作业区域;
3
DB45/T2774—2023
——能连续、稳定、可靠作业;
——定位数据更新率不小于1次/s;
——每年出测前、DGPS定位仪遭受强烈撞击或主要部件维修、更换后,应在已知点上进行不少于
4h的连续性检验。DGPS定位仪测前在已知点上应进行不少于1h的连续性检验。采样间隔不
大于1min,并计算内、外符合精度。内符合精度不应大于标称精度,外符合精度应满足8.1.1
要求。
8.1.5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星站差分定位(SS-DGNSS)、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定位(RBN-DGNSS)、实时
动态测量(RTK)、网络RTK、后处理差分(PPK)、精密单点定位(PPP)等。
8.1.6走航式地球物理勘察导航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勘察船应沿测线延伸线提前上线、延时下线;有拖体情况下,延伸线长度应不少于2倍拖缆
长度;
——进行侧扫声呐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等作业时,工作航速应不大于5kn;进行水深测量单项
作业时,工作航速应不大于10kn;
——航迹与设计测线偏离距应不大于测线间距的20%;多波束测量时,测线最大偏离为条幅宽度
的10%;
——定位标记点的图上间距应不大于1cm;
——班报记录应详细记载测线号、首尾点号、日期时间、卫星信号质量指标、中断情况及处理意
见等;
——勘察船定位仪器的天线与勘察设备探头水平位置应尽量重合,当二者水平距离超过图上1mm
时,应进行点位偏心改正。
8.1.7定点式调查导航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采样或测试装置到达水下预定位置时,记录定位数据。实际钻孔位置与设计钻孔位置的最
大偏离,在近岸区<20m,浅海区<50m,深海区<100m;
——采样作业时,宜将采样作业一侧船舷调置在上风位。
8.1.8定位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定位手簿和其他设备记录手簿所记的线号、点号、日期、时间应一致;
——如外业资料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获取,数据文件中应包括如下要素:线号、点号、日期、时
间、经纬度、X、Y坐标、采集的深度值、水位改正值、改正深度值及备注;
——根据定位资料编制航迹图。
8.2调查
8.2.1海洋水文调查
8.2.1.1调查内容
包括海流、海浪、水温、盐度等。调查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养护型海洋牧场勘察的要求而定,并应在
技术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具体可参照GB/T12763.3的有关规定执行。
8.2.1.2调查方法
宜选择定点观测和连续观测。
4
DB45/T2774—2023
8.2.1.3调查顺序
水文调查宜按下列顺序进行:
a)调查前准备和检查仪器;
b)对连续观测应在正点前测量水深,确定采水层次;
c)观测水温、盐度,并采水样;
d)观测海流,对于连续观测站,海流观测宜尽可能在正点(8时、11时、14时、17时)完成;
e)观测海浪。
8.2.1.4测站布设原则及观测间隔选取
测站布设原则及观测间隔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布设的测站在观测海区应具有代表性,即所测得的水文要素资料能够反映该要素的分布特征
和变化规律;
——每一水文断面应不少于三个测站。同一断面上各测站的观测工作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水文断面的设置方向,应尽可能与经过观测海区的主导海流相垂直;
——每一测站的观测次数应不少于两次,一般情况为大小潮各一次。
8.2.1.5水文调查仪器和设备基本要求
水文调查仪器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仪器的适用水深范围和测量范围应满足观测海区的水深变化范围和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同
还应满足对观测要素及其计算参数的准确度及时空连续性的要求;
——选用的仪器应适于所采用的承载工具和观测方式;仪器的记录方式应便于资料的处理和进加
工;
——调查设备安装位置应工作方便,各项工作互不妨碍;避免建筑物、辐射热和船只排污水等对
观测结果的影响;
——每航次观测结束后,调查设备和观测仪器应认真维护保养。凡入水的仪器应用淡水洗净晾干
保存。绞车、钢丝绳和计数器等,应擦拭并涂抹黄油后保存。
8.2.1.6海水取样
宜用开—闭式采水器沉入需要采样的海水中进行采样,到达需要的采水深度时,慢慢向上提起。采
样设计按GB/T12763.4的规定执行,表层、底层位置和钢丝绳倾角订正按GB/T12763.2的规定执行。水
样取样现场记录表参见附录A,操作如下:
a)样器、样品瓶等应按规定的洗涤方法洗净,按规定容器分装测样;
b)现场作业前,应先进行保存试验和抽查器皿的洁净度;
c)用于分装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容器,洗涤后用Teflon或铝箔盖内衬;
d)采样人员手应保持清洁,采样时,不能用手、手套等接触样品瓶的内壁和瓶盖;
e)样品瓶应防尘、防污、防烟雾和污垢,应置于清洁环境中;
f)过滤膜及其设备应保持清洁;
g)消毒过的瓶子应保持无菌状况直至样品采集;
h)外界金属物质不应与酸和水样接触;
i)采样器可用海水广泛漂洗,或放在较深处,再提到采样深度进行采样;
j)采样层次按表2进行,每层采水量不少于1000mL。
5
DB45/T2774—2023
表2采样层次
水深范围(m)采样层次
<5表层
5~10表层、底层
10~30表层、中层、底层
注:表层指海面以下0.1m~1.0m;中层指1/2测站实际水深的水层;底层指距海底2.0m的水层。
8.2.2底质调查
8.2.2.1基本要求
取样站位间距为100m×100m~200m×200m,其中柱状取样站位数应达到表层取样站位数的20%
以上,根据需要再局部加密。柱状站位取样宜均匀布置。
8.2.2.2表层取样
宜采用蚌式抓斗、箱式取样等设备取样,表层取样现场记录表参见附录B。具体内容可参照DZ/T0327
的相关规定执行。操作如下:
a)取样应先进行水深测量,了解地形特征,确定取样设备;
b)采样器触底后,待取样器利用自身重量充分入泥后,提起取样器;
c)如样品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重新采集;
d)海底表层采集样品应保证取样质量,不应低于2kg;连续两次取样达不到采样质量要求,应
更换其他方式取样;
e)取好样品的要贴标签,并将样品号记入现场描述记录表内;样品应密封保存,放入样品箱存
放。
8.2.2.3柱状取样
宜使用重力、重力活塞振动活塞及浅钻等取样设备进行,柱状取样现场记录表参见附录C。具体内
容可参照DZ/T0327的相关规定执行。操作如下:
a)底质为基岩或粗碎屑沉积物,不宜采用柱状取样;
b)柱状采样管配重为300kg~600kg,采取柱状样长度:砂质样品应大于50cm,泥质样品应大
于100cm,柱状样品直径不小于69mm;
c)采取的样品应及时做好层次标记上下次序不应颠倒;
d)分割样品时,应注意断面和剖面上样品的完整,不应污染或损坏样品。
8.3地球物理勘察
8.3.1单波束探测
8.3.1.1一般要求
8.3.1.1.1船载非GNSS无验潮水深测量时,应进行船舶动态吃水测定。当同一船舶测深仪换能器位置
固定不变时,测定的船舶动态吃水值允许作为常数使用。船舶动态吃水的测定方法参照GB12327—2022
中附录O有关规定执行。
8.3.1.1.2单波束采用校对法检查测深仪改正数时,水深应≤20m,换能器采用舷挂式安装。采用声
6
DB45/T2774—2023
速剖面改正时,应测定单波束仪器差,测定方法参照GB12327—2022中附录P有关规定执行。
8.3.1.1.3水深测量应进行主、检测线交叉点水深比对和相邻图幅拼接重合点水深比对。水深比对应
遵守下列规定:
a)水深比对点选择图上距离不超过1.0mm的水深点,且不超过两倍定位中误差;
b)水深比对重合点深度不符值限差不超过表3要求;
表3水深比对不符限差
测深范围Z(m)极限误差(m)
0<Z≤20±0.5
20<Z≤30±0.6
30<Z≤50±0.7
50<Z≤100±1.5
Z>20±Z×3%
c)超限的比对点数不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10%;
d)比对点超限,或虽未超限但存在系统误差,或对测量成果质量有疑问时,分析原因并正确处
理,处理情况作为重要问题记录。
8.3.1.2测线部署
8.3.1.2.1单波束测深布线间距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也可按任务委托方
要求选择比例尺施测。
8.3.1.2.2初步勘察按1:10000比例尺布设测线进行施测,详细勘察根据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条件选
择施测的比例和测线间距,按表4执行。
表4单波束探测测线间距要求
方法类别环境地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3846-2020 微电机用石墨尼龙材料 2020-04-16
- JB/T 13895-2020 闭式多连杆冷温挤压压力机 2020-04-16
- JB/T 13845-2020 微电机垫圈 2020-04-16
- JB/T 13867-2020 单钩喷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3869-2020 消失模铸造用模样成形模具 2020-04-16
- JB/T 13870-2020 转台式喷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3894-2020 半闭式快速压力机 精度 2020-04-16
- JB/T 13893-2020 半闭式快速压力机 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3868-2020 喷丸清理室 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3896-2020 闭式高速精密压力机可靠性评定方法 2020-04-16